食品高新技术5 第五讲 微波加热技术与食品工业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论文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论文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世界食品工业对卫生标准的日益严格,绿色食品加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微波技术是近年来食品加工工程中的先进应用技术.本文对微波干燥、微波萃取、微波膨化等技术的加工机理、工艺特点、发展应用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未来微波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关键词:微波;食品加工;加工原理。

微波是由称为磁控管的微波产生器产生出来的高频波段的电磁波,具有电磁波所有的波动特性(如反射、透射、干涉和衍射)。

微波是一种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0.0001—lm 的高频电磁波,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微波加热专用频率为9l5MHz和2450MHz。

微波能技术作为应用科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在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1】。

微波食品工业在起步时应用、开发速度缓慢,直到1986年才有工业微波设备用于食品调温、预煮熏肉、家禽、肉饼加工、面条、快餐和果蔬的干燥与面包和酸奶的消毒【2】。

近十几年来,微波食品工业发展较快,全世界微波食品加工设备增长迅速,专用的工业微波设备已有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消毒灭菌、焙烤、热烫等多种类型。

1、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利用原理及特点1.1微波加热的原理及特点食品加工主要是利用了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透人物料内,与物料的极性分子相互作用,使其极性取向随着外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致使分子急剧摩擦、碰撞,使物料内各部分在同一瞬间获得热量而升温。

这种具有使物体整体成为热源的加热方式称为微波加热。

微波加热是通过微波透入物料内,与物料的极性分子相互作用,使其极性取向随着外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致使分子急剧摩擦、碰撞,使物料内各部分在同一瞬间获得热量而升温。

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和即时性,加热效率高、节约能源,穿透性好等特点。

但是由于被加工食品的表面温度低,不足以在表面产生褐变反应,不能在食品表面产生人们所希望的发色。

此外,微波加热所需要时间极短,l-2min误差就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使食品加工过度,因而对于加工过程的参数设定特别重要。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六、在微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 作为微量元素的测定,微波消解是一种较好的预处 理技术。水是典型的极性分子,以水做溶剂和反应体系, 通常均可以在微波作用下促进其化学反应。Ducros报 道,具有密闭性操作的微波消解不常规消解相比有如下 特点:1、快速溶样;2、显著节省能源;3、大大减少 样品和试剂量;4、减少交叉污染和挥发物质损失;5、 实现消解自动化;6、可用硝酸代替价格昂贵丏易爆的 高氯酸。因此微波消解特别适合亍微量元素和超微量元 素的分析。
四、在食品工程分离中的应用 微波分离技术可用亍植物天然成分的提取 和食品添加剂制备工艺中的提取单元操作。微 波萃取技术在国外发展很快,已在许多方面得 到应用,幵申请了数项与利。我国从1995年开 始进行工业规模的微波萃取技术研究不应用。 在微波作用下,用水提取天然色素,比传统方 法提取率高,节省时间、能耗小、安全,工艺 易亍控制,有利亍工业化生产。微波萃取在制 备果胶、高粘度壳聚糖和植物香精油等方面已 有深入研究,幵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七、在食品工业其他方面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调温,果蔬热烫,大豆脱 腥,茶叶杀青,食品添加剂的合成,果蔬汁的 微波真空浓缩,粮食的储藏,酒类、发酵制品 和巧克力的成熟和陈化等方面亦有良好的应用。 根据各种酶类失活温度的丌同,用微波控制温 度,使有损亍食品风味的酶失活。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将越来 越广泛。微波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尤 其对亍产品价值高, 质量要求严,热传导率低,用传统工艺 难以解决的物料,微波干燥和杀菌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食品工业中有许多从事微波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科研、生产 单位,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微波技术在丌断完 善自身技术不设备的同时,应该不其他干燥技术, 如热风干 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远红外线干燥等技术相结合,向更 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微波技术在食品及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及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及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食品及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微波是频率在300hz~300ghz之间,位于电磁波谱的红外辐射和无线电波之间的一种非电离电磁能。

微波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应用于电视、播送、通讯技术中。

1945年,美国人首先发现了微波的又一特性热效应,并首次将微波作为一种非通讯的能源应用于工业、农业乃至科学研究中。

微波工业应用就是指利用微波的能量作用于物体实现需要的目标。

微波能应用的特点在于一是以能量转换为根底,即微波所产生的热量是被加热物体的分子通过偶极回转、分子极化后转化成的,并非热传导;二是具有很高的传热效率,相当于对流传热的5倍。

微波能的作用原理是当物体被置于超高频电流的交变电场中受到微波作用时,物体中的极性分子处于剧烈、快速的震荡和回转中,产生自感应,使物体获得热量,进而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变化。

目前用于工业应用的微波有两个频率:2450hz和915hz,产生微波的核心部件是磁控管,磁控管是组成微波源的主要部件。

微波工业应用主要在替代传统工艺、产品附加值高及适用于微波〔吸收微波能力比较强〕的领域取得快速开展,主要是茶叶加工、橡胶脱硫、活性炭和竹炭高温烧制、陶瓷材料、能源材料〔磁性材料、锂电池材料〕的烧结和环保〔生物质能、水处理、有机物处理〔工业废水、废料除毒〕〕等领域。

1.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枯燥微波杀青、枯燥是微波发生器将微波辐射到杀青、枯燥的物料并穿透到物料内部时,诱使物料的水等极性分子随之同步旋转,例如采用915hz微波枯燥物料,其体内极性分子每秒钟旋转9.15亿次,如此的高速旋转使物料瞬时产生摩擦热,导致物料外表与内部同时升温,且内部温度高于物料外表温度,使大量的水分子从物料中逸出而被蒸发带走,这样到达杀青、枯燥的目的。

这种杀青、枯燥方法的特点是加热时间短,内外温度一致,其热传递方向从内向外与湿传递方向也一致,不同于常规加热方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将热量从外部加热到内部,存在内外温度差和湿、热传递方向相反的问题。

基于微波技术的食品加工过程研究

基于微波技术的食品加工过程研究

基于微波技术的食品加工过程研究微波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非热力学加工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可以说,微波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食品加工的模式,引领了食品加工科技的发展。

在基于微波技术的食品加工过程研究中,可以探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如微波的加热原理、微波加热的机理、微波的操作控制等等。

本文将对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波加热的工作原理微波加热是利用微波的能量,使物料分子内部发生振荡,从而达到加热的一种方式。

微波的频率一般为2450MHz,可以穿透食品直接作用于食品内部,使得食品内部的水分子产生振动,从而转化为热能。

与传统热处理方法相比,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能耗低、加热均匀等优点。

二、微波加热的机理微波加热机理涉及到电磁学、热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但是,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基本的微波加热机理和规律。

在加热过程中,微波首先会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其次是热传递,传递途径有导热和convective。

微波加热时,由于食品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食品内部电磁场会发生不均匀分布,从而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热梯度,这种热梯度是导致食品内部产生不均匀加热的主要因素。

三、常用的微波加热设备目前,常用的微波加热设备包括单向微波炉和双向微波炉。

单向微波炉只能使微波从一侧进入加热腔体,双向微波炉则可以使微波从两侧进入加热腔体,从而增加了加热均匀度。

另外,根据不同的加热要求,还有对流式微波加热设备和旋转式微波加热设备等。

四、微波加热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微波加热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食品的强化加工、干燥、杀菌、灭酶、膨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微波加热应用:1. 肉制品加工肉制品经过微波加热后,可以使肉质中的胶原蛋白部分发生变性、水解与交联,从而增强肉品的弹性,同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2. 切块青菜加热青菜加热过程中,由于青菜中的氢氧化物较多,所以微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弱。

基于微波加热的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基于微波加热的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基于微波加热的食品加工技术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安全和健康。

而食品的加工技术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基于微波加热的食品加工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微波加热的原理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频率高达300MHz至300GHz。

微波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分子与微波电场发生作用产生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微波加热是指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食品内部分子运动所产生的热效应,从而使食品加热的一种方法。

二、微波加热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微波加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效:微波在食品内部产生的热效应能够使食品迅速加热,热传导效应更为显著,比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更加高效。

2. 均匀:微波能够穿透食物并全部吸收,从而使食物内部更加均匀地受热。

3. 节能: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大量的热能会散失在周围环境,微波加热则利用微波能量直接作用于食品,节约了能量。

4. 环保:微波加热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因此符合环保要求。

三、微波加热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速冻传统的速冻方法会使食品表面产生结冰,从而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而微波速冻则可以迅速将食品冷冻而不损失品质,并且过程更为快速、均匀。

2. 蒸煮传统的蒸煮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很难保证食品中心完全熟透。

微波蒸煮则可以使食品中心快速受热熟透,并且过程更为快速、节能。

3. 烘焙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进行烘焙,可以使食品表面更为酥脆,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烘焙过程。

4. 杀菌微波加热可以迅速使食品加热到杀菌温度,从而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

这种方法不仅安全有效,也符合环保要求。

四、微波加热在食品加工中的发展前景微波加热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产生全新的加工方式。

目前,微波加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然而,微波加热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因为微波加热过程中会导致食品中的某些营养成分损失,从而影响食品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摘要:食品的传统杀菌方式,多数都可以依托于高温干燥、烫漂、巴氏灭菌、冷冻以及防腐剂等常规技术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但是这些设备本身的结构较为庞大,处理时间较长,灭菌效果不佳,同时也并不会高效的达到自动化的生产机制。

同时多数也会影响食品本来的风味以及营养成分的发挥。

而微波杀菌的方式方法本身就可以让食品之中的微生物,都会受到微波热效应以及非热效应之间的共同作用,让其内部的蛋白质以及生理活动的物质产生变异而导致微生物的成长出现抵触,以达到食品杀菌保鲜的效果。

关键词:微波技术;杀菌;加热;食品加工引言:当前所提及的微波杀菌主要涵盖了热效应的基础理论以及非热效应的基础理论。

热效应的理论中提出微波本身有着明显的高频特点,当其在介质之中穿透的情况下,物质之中的水分、蛋白质以及核酸等极性分子必然会受到交变电场的作用而取向运动,相互的交流摩擦而产生热量的效果。

从而导致温度出现升高的趋势,让微生物之中的蛋白质、核酸分子改性失活,继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非热效应的基础理论主要有细胞膜离子通道模型以及蛋白质变性的模型结构。

一、脉冲微波杀菌技术研究现状传统微波杀菌技术的连续性的微波处理食品,主要是依托于微波的热效应结果。

而脉冲微波杀菌主要是结合非热效应进行工作落实,这是生物电磁学之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结构和内容。

脉冲杀菌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较低的温度、低升温模式进行食品的杀菌操作机制,这也是其他的杀菌方式所不具备的操作优势,有着较为广泛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截至目前这种脉冲微波的杀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脉冲电场产生肺热生物效应的机理主要是因为细胞膜在脉冲电场的直观作用下,在气脂层结构上形成孔洞,产生“电穿孔”,令细胞膜的结构出现异常。

在低强场情况结构下,电穿孔效应是可逆并且可以实现自我修复的。

但是在高强场作用下,这种破坏效果则是不可逆的。

二是脉冲微波作用结构下在细胞膜上将在原有静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跨膜电位,这种结构的出现必然会让结构中的大分子受到影响,在跨膜电位的作用下,大分子就会出现构型变化,导致结构功能出现转化。

第五章食品微波技术

第五章食品微波技术
(二)微波辐射的安全标准
目前各国仍执行着不同的安全标准, 多数国家认为采用微波频率高于1000MHz时, 10mW•cm-2的功率密度不会有什么热伤害; 频率<433.9MHz时,在所规定的功率密度上 长时间的暴露可能产生局部组织过热现象, 其要求功率密度<1mW•cm-2。
美国FDA对家用(小功率)微波炉的泄漏标准规定,在卖给顾客之 前功率密度不得超过1mW•cm-2,此后也不得超过5mW•cm-2。对工业用微波 加工生产线,泄漏密度最大值100mW•cm-2。
150~1000 1000~3000 3000~10000
>10000
波长/cm >200
200~30 30~10 10~3
<3
微波对生物体的主要效应
受影响的主要组织Biblioteka 主要生物效应 透过人体,影响不大
体内器官 眼睛,睾丸
体内组织过热,引起各器官损伤 加热显著
眼睛,表皮肤
有皮肤加热的感觉
皮肤
表皮反射,部分吸收微波而发热
4.物料的密度
物料的密度大,其升温速度慢。物料的密度不仅由于影响单位体积 热容量而直接影响微波对物体的加热,而且还影响物料的介电性质,从 而间接影响微波的热效应。
5.物料的比热容
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升高的速度快。食品往往是多种原材料配制 而成的多组分混合体系,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比热容,从而会有不同的 温升速度,不同的组分又呈现不同的介电特性,故有不同的吸收微波功 率的能力。因此,在多组分食品的微波加热中,应该很好地对比热容加 以控制,以便使各组分的加热速度达到基本同步的要求。
3.加热易于瞬时控制
微波加热的热惯性小,可以立即发热和升温,易于控制,有 利于配制自动化流水线。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全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全

有网状组织结构特征,定型成为多孔物质的过程。
在食品膨化中的应用
微波膨化加工时间短,节能省时,营养成分
保存率高,且膨化、杀菌、干燥同时完成。因此, 微波应用于膨化食品生产能克服传统油炸膨化含
量高、能耗大等缺点,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具有十
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微波膨化食品的加工
应用有三个方面:淀粉膨化食品加工、蛋白质食
并且多次进行微波辐照杀菌,从而避免物料较长
时间连续性地处于高温状态,为保持物料的色、
香、味及营养成分提供有利条件。
在食品膨化中的应用
微波膨化技术是微波加热干燥的一个特殊应
用。其原理是微波能量到达物料深层转换成热能,
将使物料深层水分迅速蒸发形成较高的内部蒸汽
压力,迫使物料膨化,并依靠气体的膨胀力带动 组分中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变性,从而使之成为具
主要内容
微波技术在食品干燥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杀菌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膨化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分离提取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中微量元素测定的应用
食品干燥中的应用
微波热风干燥
微波冷冻干燥
微波真空干燥
微波/热风干燥
微波的加热特性和干燥原理与其他干燥技术不
同,尤其适用于低水分含量(<20g/100g)物料的
子,使其由于电场方向的交替变化而 以高速改变方向产生摆振,在这种高
速摆振状态下,造成分子间的急剧摩
擦、碰撞,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微波技术的特性
选择性加热:损耗因数的不同,使微波 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点,即不同的物质, 在同样磁场中加热时,所吸收的热量是 不同的 穿透性:比其他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 波长更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加热不均匀性的原因及克服
产生原因:
微波加热最大的问题就是加热不均匀。造成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点:
1.
2.
3.
微波加热的选择性。在相同的微波场中,不同的食 品材料以及这些材料温度、状态的不同,都会引起 食品各部分温度上升的差异。 微波虽然有好的穿透性,可是它在实际加热中受反 射、穿透、折射、吸收等影响,使被加热物体各部 分产生的热能产生较大的差异。 电场的尖角集中性,也称为棱角效应(edge effect)。 微波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其电场也有尖角集中性。 当食品放入微波场中进行加热时,某些部分会因为 电场集中而产热多,温升快。
微波的选择性加热给微波加热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 1. 加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易控制。 2. 可用于较干燥的谷物杀灭害虫。 坏处: 微波的选择性加热是造成微波加热不均匀(runaway heating)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克服微波的选择性加热所带来的加热不均匀,方法主 要有以下几点:
1. 2. 3. 4. 5.
(四)微波处理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
(1)对蛋白质的影响 微波处理对牛奶中蛋白质的影响并不大,对酱油中的氨 基酸液无破坏分解作用,而且适当的微波处理还能提高大豆 蛋白的营养价值。
微波炉处理蹄膀前后必须氨基酸的变化
必须氨基酸种类 异亮氨酸 加热前百分组成(%) 4.88 加热后百分组成(%) 4.70
微波对纯菌肉汤的致死试验
菌种 菌浓度 (104个 /ml) 10 2 + 3 + 4 + 5 + 致死时间(min) 6 - 10 - 15 - 20 - 25 - 30 -
金黄色葡萄球菌
A群溶血性链球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宋耐氏志贺氏菌 埃希氏大肠杆菌
10
10 10 10

+ + +

+ + +

+ + -


he placed some popcorn kernels near the tube .the popcorn sputtered, cracked and popped all over his lab. put the magnetron tube near an egg. the egg began to tremor and quake. the egg exploded and splattered hot yoke all over his face. the melted candy bar, the popcorn, and the exploding egg, were all attributable to exposure to low-density microwave energy.
微波加热的自动平衡性
当微波频率和电场强度一定时,物料在加热或干燥的过 程中对微波功率的吸收,主要决定于物料的损耗因数 (ε· tanδ),不同物料的损耗因数是不同的,例如,物料中水 的损耗因数比其他物质的大,物料中较湿的地方,水分多, 吸收的能量多,温升快,水分蒸蒸发就快。湿地方变干后, 水分少,吸收的能量少,温升就变慢。也就是说,微波能 不会集中在已干的物质部分,避免了已干物质的过热现象, 具有自动平衡的性能。
D:微波的穿透深度(m) λ:所用微波的波长(m) ε:被加热物体的的介电常数 tanδ:被加热物体的导电率
由上两式可知道穿透深度D也是ε和tanδ的函数,受被加热物 体性质、温度、状态的影响。
表2 一些物质的微波穿透深度
被加热物体名称 温 度 (℃) 915MHz 半衰深度 (cm) 2450MHz 半衰深度 (cm)
f :微波频率(Hz) E:电极间电场强度(V· -1) cm
ε: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δ:电介质的损失角(导电率) tanδ:电介质的有效损耗正切 (ε. tanδ)是每种介电材料所固有的性质,称为损耗因数或介电损失
表1 一些电介质的损耗因数
电介质 水(3000MHz) 冰(-12℃,3000MHz) 含水食品 生豚肉(-15℃,2450MHz) 生牛肉(-15℃,2450MHz) 马铃薯(2450MHz) 碗豆(2450MHz) 菠菜(2450MHz) 小麦粉(含水率8%,4MHz) 6.8 5.0 4.5 2.5 13.0 2.6 1.2 0.15 0.2 0.2 0.5 0.03 介电常数(ε) 77 3.2 导电率(tanδ) 0.15 0.00095 损耗因数(ε· tanδ) 11.55 0.00304 0.5~35 8.16 0.75 0.9 0.5 6.5 0.078
普通家用微波炉使用的频率一般为2450MHz, 而食品工业所使用的微波加热设备的频率则有 915MHz (美国用896MHz)和2450MHz两种。
(二)微波的加热机理
食品工业中所使用的微波设备主要是利用微 波的热效应。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都属于介电材料(dielectric material),微波对它们的加热称作介电感应加 热(dielectric heating)。

+ - -
915MHz, 60kW面食、
酱料微波处理设备
3、用于食品物料的干燥(包括真空、冷冻干燥) 微波加热可用于诸如通心粉、谷物、水果、海藻类食 品等干燥。
中试用微波冷冻干燥机
中试用微波真空干燥机
4、用于食品的杀菌消毒 微波杀菌消毒处理时间短,容易实现连续化生产, 不影响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并且由于微波的 穿透特性,食品可在包装后进行杀菌消毒。
-12.0
水 14.5 55.0 95.0 -51.1 牛 肉 -17.7 4.5 冷冻干燥的牛肉 -60.0
1500
6.6 16.3 29.5 70.0 9.8 1.12 550.0
780
0.9 2.3 4.8 18.2 7.6 46.0 190.0
-17.7
180.0
64.0
微波的穿透性对于微波加热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 1. 实现包装后食品的短时杀菌。 2. 加热时间短,干燥速度快,而且对有些食品还 能起到特有的膨化效果。 3. 快速解冻。 坏处: 微波加热的穿透性是造成微波加热不均匀(runaway heating)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三、微波加热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采用微波加热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1.
缺点:
微波加热最主要的缺 点是电能消耗大。
2.
3.
4.
5.
6.
加热、干燥速度快,所 需时间短; 加热效率高; 加热过程具有自动平衡 性; 物料加热均匀、产品质 量高; 设备操作简单,适应性 强,且占地面积小,工 作环境良好; 对营养成分破坏小
微波炉与传统烹调对Vc的破坏情况
检测 项目
还原性 Vc 卷心菜 总Vc 25.2/100 24.0/100 4.76 20.4/100 19.05
食品 名称
烹调前 含量 (mg/g) 23/100
微波烹调后 含量 (mg/g) 14.5/100 损耗率 (%) 36.96
传统烹调后 含量 (mg/g) 8.5/100 损耗率 (%) 63.04
Microwave Food Proce
微波加热技术与食品工业
一、发展历程
1946年,美国雷声公司(Raytheon Corporation)波西· 斯潘塞 博士(Dr.Percy Spencer)在雷达试验中测试一个新的真空管时, 偶然发现口袋里的糖果因泄露的微波作用而发热融化。
Dr.Percy Spencer
亮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半胱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
8.43
9.38 3.49 4.75 1.00 5.09 7.88
8.36
9.23 3.42 4.71 1.00 4.97 7.87
(2)对食品中脂肪的影响
适当的微波处理不会破坏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但处 理时间过长或强度太高,可能引起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 大豆经微波处理后,其总脂含量明显增加,15种甘油三 酯分子均未受到破坏,大豆脂肪酸组成在数量和质量上 也无显著变化。
(3) 对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微波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如 美拉得反应、糖的焦化等。微波处理的甘薯中乙醇溶性的碳水化 合物总含量、还原糖类及糊精含量均比对流炉处理的甘薯少,而 淀粉含量则恰好相反。
(4) 对食品中维生素的影响
由于微波加热的时间短而效率高,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 存食品中的维生素,尤其对于热敏性维生素的保存。 1、维生素C 用微波对不同的维生素进行热处理,维生素C的含量几乎 不受影响。蔬菜无水微波烹调与传统方法的比较表明,无水 微波烹调更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微波处理时间的长短对维 生素的保存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微波加热时应严格控 制加热时间,保证维生素有最大的保存率。

Dr.percy Spencer 申请的第一irst commercial microwave oven hit the market. called it a "Radarange"
二、微波的性质与加热机理
(一)微波的性质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又称为超高频 波,频率大约从300MHz到300GHz*。之所以称 为微波,是因为其波长在1mm~1m,比普通的 无线电波波长更微小。 1GHz=103 MHz=109 Hz
了解被加热物体的电容特性; 按照半衰深度的大小,将食品进行分割; 改进容器,克服棱角效应; 流体食品可结合搅拌方法; 可结合远红外、热风加热等方式。
2、 穿透性
假设P0为电介质表面的入射电场,P为某一穿透深度D时的电 场,则有如下关系存在:
P=P0 e 2αD

式中:
2 ( 1 tan 2 1) 2
木材(硬干材)
木材(软干材) 生橡胶 塑料 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陶瓷器、纸 玻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