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剧中角色与真实历史人物对比
三重人格结构理论解读电视剧《琅琊榜》中人物形象

三重人格结构理论解读电视剧《琅琊榜》中人物形象《琅琊榜》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剧,在讲述了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斗争中,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可以通过三重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他们的性格和行为。
首先,主角梅长苏是一个三重人格的人物。
他的三重人格分别是:梅长苏、苏哲和林殊。
梅长苏是他的主要人格,是一个聪明、机智、深谋远虑的人物。
苏哲是他的第二人格,是一个比较勇敢、敢于展现自己真实面貌的人物。
林殊是他的第三人格,是一个比较温和、善良、坚守初衷的人物。
通过这三个人格的转换,梅长苏最终成功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并在政治上卓然成名。
其次,蜀国公主太华是一个典型的第二人格人物。
她的第一人格叫做芸娘,是一个比较柔弱、受人控制、依赖他人的人物。
而太华则是她的第二人格,是一个比较勇敢、坚强、有主见的人物。
太华在剧中曾多次扮演夫人或者是妾的角色,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第二人格,最终也顶住了各种压力。
第三,皇上慕容垂也是一个三重人格的人物。
他的三重人格分别是:慕容垂、慕容武和慕容琳。
慕容垂是他的主人格,是一个聪明、心狠手辣的皇帝。
慕容武则是他的第二人格,是一个比较暴躁、不计后果的人物。
而慕容琳则是他的第三人格,是一个比较温和、善良、为了民众的利益而奉献的人物。
通过这三个人格的转换,慕容垂最终下定决心,采纳了宋氏兄弟的建议,并将帝位让给了孙立。
最后,贵妃娘娘则是一个典型的第一人格人物。
她始终保持自己的娇态,追求富贵荣华,对权力和金钱充满渴望。
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她也始终保持着这个人格,最终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琅琊榜》中的人物形象中,通过三重人格理论的解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以《琅琊榜》为例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以《琅琊榜》为例周贤春 蒋睿萍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摘要:本文以《琅琊榜》为例,分析探讨了历史剧中现实指涉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当下的大众传播过程和娱乐环境中,历史剧中的现实指涉主要是迎合受众需求,希望这种认识能为未来历史剧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历史剧;指涉;受众需求一、历史剧与受众需求(一)历史剧历史剧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简称,它是我国中国电视剧类型的一种。
数千年漫长的社会发展史给中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而现实的意识形态压力,则为历史剧的繁荣开辟了一个创作的出口。
有学者根据中国历史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将中国历史电视剧划分为电视神话神魔剧、电视历史剧和电视历史故事剧三个类别。
电视历史剧按照时间划分,其可以分为革命历史题材和古代题材。
电视历史剧主要事件和人物有比较真实的历史根据,属于真人真事的叙事形式。
(二)受众需求受众的需求是指受众在某一时间内和某一市场范围中按照一定价格意愿并且能够消费的各种信息产品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受众需求总是同时关系到两个变量,一是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人们愿意并且有购买能力的信息产品数量;二是该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格,不仅仅包括精力、时间等投入的机会成本,而且包括受众直接购买信息产品的费用。
在媒介市场环境中,有非常多的因素影响着受众的需求,比如内容、价格、市场推广、收入、文化素质、人均年龄层等。
二、《琅琊榜》中的现实指涉(一)人物形象:个性张扬《琅琊榜》中的人物形象丰富,但是其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无非宫廷和江湖,因此他的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有着以往历史剧中人物形象的影子。
也就是说,在《琅琊榜》这部历史剧中,人物形象在现实中(其他以往的历史剧中)是具有明确的指涉对象的。
《琅琊榜》中塑造了三兄弟夺嫡的三角故事,晋王、誉王和靖王都有能力与抱负,但是三人的夺嫡方式又有所不同。
前两者的意图非常明显,而靖王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出夺嫡的意图,但是只是因为自己在朝中无人支持。
《琅琊榜》背后的真实历史

《琅琊榜》背后的真实历史《琅琊榜》原著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小说中的朝代当然是虚构的。
也许是为了更有真实感,改编后,电视剧《琅琊榜》的故事背景被设定为“南梁大通年间”。
南梁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朝代。
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共经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
梁是南朝第三个朝代,建于公元502年,史称“南梁”,也称“萧梁”。
“大通”是梁武帝时期使用的年号,即从527年3月至529年9月。
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也许是因为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也许是因为大多朝代太过“短命”,南北朝不像唐、宋、元、明、清那样为人熟知。
不过,细读历史后会发现,其实南北朝的精彩纷呈并不逊于风云三国、盛世大唐。
南北朝,其实南朝和北朝并存的时间并不长,只有142年时间,即从439年至581年。
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与南朝的刘宋形成对峙之势,真正意义上的(或狭义上的)南北朝才正式开始。
而581年,杨坚代周建隋,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已经结束了。
南北朝时期,总的来说,北方的军事实力要强于南方,而南方的社会文化要比北方安定繁荣得多。
在北方,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但因民族矛盾太过尖锐,一直战乱不止。
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运动促进了胡汉融合,缓解了这一矛盾,使得北魏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不过,自孝文帝去世(499年)后,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社会矛盾再次激化,国势急转直下。
在南梁建国初期,北魏开始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内乱,直至北魏分裂。
而在南方,自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南方政权成为汉族政权的代表和延续。
虽然出现了“元嘉之治”、“永明之治”等治世,但由于皇权斗争,宗室血案屡见不鲜,政权更迭频繁,致使南弱北强的格局日趋严重。
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登基(502年)后,任用贤才,勤于政务,这一局势得以改善。
电视剧《琅琊榜》的故事就发生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
而剧情主要涉及两个时间点,即12年前和12年后。
故事开端:12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犯,大梁的赤焰军少帅林殊(胡歌饰)随父为国出征,却因奸佞陷害、梁帝听信谗言,结果七万将士含冤埋骨梅岭。
《琅琊榜》的历史原型

《琅琊榜》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不过,尽管虚构,作者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寻找一些原型。
故事发生的年代,依着国号为梁,皇族姓萧,明显是按着南朝梁的年代来当原型的。
皇帝姓萧,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朝,而且都是在南北朝时期,分别是具有连续性的两个短命王朝,齐与梁。
南朝齐的开创者为萧道成,从南朝宋那里接的半壁江山。
而南朝梁的创始人为萧衍,与南朝齐是同宗。
南朝齐只有23年的江山(半壁),南朝梁稍微长一些,也只有55年。
在《琅琊榜》上,与梁相对的北方政权为北燕(剧中人士这样说的),在南北朝前后,确实有名为燕的政权,而且还不是一个,有前燕、后燕、西燕、北燕等数个,都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
不过历史上到南朝梁的时候,几个燕国慕容氏的政权早就被打得没有了,连退回慕容燕国古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的北燕也烟消云散。
与南朝梁对峙的是北魏。
《琅琊榜》里面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没有任何相同或相似之处。
历史上没有梅长苏(林殊)、萧景琰,也没有剧中其他人。
剧中那支名为赤焰军的部队,在南北朝前后的历史中还真有相似的一支,那就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劲旅——北府军。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苻坚统一了北方,建立氐族贵族为主的政权前秦,对东晋政权形成强大压力,东晋名相谢安派自己的侄子谢玄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
谢玄招募了大量从北方逃难来的汉族青壮年,组成了一支府兵。
太元四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京口时称北府,所以这支军队被人称为北府军。
由于这支部队的士兵都是一些强悍的流民,与北方“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都有血海深仇,故作战十分勇敢,加上刘牢之、刘裕等名将的指挥,在太元八年的淝水大战中,八万北府军打败八十七万前秦大军。
后来桓玄作乱,刘裕消灭桓玄后,以北府兵为工具,建立南朝宋,北府军就成了刘宋最重要的军事机器。
但是到南朝齐、梁的时候,北府军已经也湮没在历史中了。
赤焰军虽说是虚构的军队,但是与北府军还是有神似之处。
《琅琊榜》是虚构的,说不上其有历史原型,这里说一说供大家解闷吧。
历史趣谈:史上最完美的太子萧统 因风水事件而惨死受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史上最完美的太子萧统因风水事件而惨死受辱
导语:与电视剧《琅琊榜》里的太子形象迥然不同,历史上的梁国太子萧统是一个接近于完美的人物。
他聪明仁孝,公正贤达,文学成就斐然,却不幸年纪
与电视剧《琅琊榜》里的太子形象迥然不同,历史上的梁国太子萧统是一个接近于完美的人物。
他聪明仁孝,公正贤达,文学成就斐然,却不幸年纪轻轻死于一次风水事件。
他的死,直接导致了萧梁失去最合格的接班人,在侯景之乱后迅速灭亡。
太子出生曾被视为风水事件
梁武帝萧衍38岁才夺权成功。
在此之前,他虽然算不上屌丝,又是皇帝本家,却一直与权力核心无缘。
他还有一个心病,就是一直没有儿子。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可是一个最大的伤心事。
公元501年,萧衍终于迎来了人生大转机。
他自襄阳起兵,开始造本家皇帝的反。
当时在位的齐帝,是著名的混蛋皇帝萧宝卷。
小皇帝虽然混,但萧齐毕竟立国数十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因此,军事天才萧衍并没有立即取胜,双方在长江中下游拉大锯扯大锯。
一直扯到了当年九月份,咔嚓一声,萧衍的长子出生了!这就是后来的昭明太子萧统。
萧统的出生,被萧衍的粉丝们普遍理解为一个风水事件。
他仿佛是一记信号,标志着萧衍在年近四十的时候突然开枝散叶,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接连生了八个儿子。
以萧统为代表,萧衍这八个儿子个顶个是人中龙凤,他们气度不凡,文才飞扬,完全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兄弟星团。
更加神奇的是,萧统出生后不久,南齐混蛋皇帝萧宝卷就被手下人给宰了。
萧衍夺权的最大障碍一举消失,很快就进入都城建康,掌握
生活常识分享。
江左梅郎梅长苏历史原型

“江左梅郎”历史原型曝光电视剧《琅琊榜》有无史实依据?2015-10-29 10:02:46 来源: 网易娱乐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个案还是有的。
至于具体人物,这里有两个备选答案:一是南朝的道家人物陶弘景;一是唐朝的布衣宰相李泌。
根据时代背景而言,陶弘景的可能性大。
当然,并不是说梅长苏的原型就是陶弘景,而是说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
陶弘景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存在,为梅长苏这个角色的出现,奠定了合理的基础,让这个角色不会太荒诞。
先看这两人的身份。
梅长苏虽然说是将门之后,但他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只是一个江湖人物、“麒麟才子”,以平民的身份介入宫廷斗争,乃至军国大事……具体剧情,这里就不重复了,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陶弘景基本上扮演了这种角色。
南朝的陶弘景,中年以后,在朝廷是没有什么具体职位的,一直隐居在茅山当道士,每天基本上干的是跑步健身的事,要不就是守着炉子提炼丹药和草药,或是写写诗,看看风景,朝廷军政大事看上去和他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实情并不是表面上这样的。
据《南史》记载,金陵城里的梁武帝很惦记这位仁兄,不是惦记着喝酒,而是惦记着国家大事,隔三差五地要将军政经济大事送到茅山去,递到陶弘景的“邮箱”里,等参考意见,甚至亲自前往,“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陶弘景因此被誉为“山中宰相”,这个角色倒是和梅长苏能重叠。
再说颜值,《琅琊榜》里的梅长苏非常帅气,玉树临风,这个确实有点魏晋南北朝的味道,那是个美男子扎堆出现的时代,美男子的代言人潘安就是魏晋时期的。
陶弘景恰好也是颜值很高的男子,看《梁书》的记录,陶弘景长成这样:“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把这个外貌描写移到梅长苏身上去,半点也不唐突。
接下来,还要比一比才艺,麒麟才子梅长苏除了武艺,样样都精通,基本上全面发展,不然怎么上流行指标“琅琊榜”呢?陶弘景恰好也是这样一个人物,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如果暂时有哪一点不通,他会很惭愧,明确表示压力很大,“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电视剧《琅琊榜》的评价

电视剧《琅琊榜》的评价《琅琊榜》是一部备受瞩目的电视剧,它以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阵容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好评。
本文将对该剧进行全面评价,从剧情、演员表演、制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剧情是《琅琊榜》最大的亮点之一。
该剧以北魏末年为背景,讲述了琅琊阁主梅长苏为了报仇而展开的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剧情紧凑,扣人心弦,每一集都充满了悬疑和惊喜。
编剧巧妙地将历史与虚构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
剧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让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剧情的发展也非常合理,每个细节都紧密相连,没有冗余和拖沓之处。
整个剧情节奏紧凑,让人难以停下观看。
其次,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是《琅琊榜》的一大亮点。
黄晓明饰演的梅长苏深情而又冷酷,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梅长苏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昊然饰演的苏哲聪明机智,他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他演员如佟丽娅、胡军等也都表现出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他们的精湛演技使得观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此外,制作方面也是《琅琊榜》的一大亮点。
该剧的服装、道具和场景设计都非常精细,每一个细节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
剧中的服装考究,展现了北魏时期的风貌。
场景的布置也非常用心,每个场景都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制作团队在音效和配乐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音效都能够与剧情紧密结合,为观众们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综上所述,电视剧《琅琊榜》以其精彩的剧情、出色的演员表演和精细的制作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好评。
它不仅给观众们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更让人们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相信这部优秀的电视剧会在观众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风人物简介

古风人物简介
梅长苏,海宴小说和电视剧《琅琊榜》主人公,全书的灵魂人物。
他本名叫林殊,是晋阳长公主与赤焰军大元帅林燮的独生子,原是赤焰军少帅。
后因梅岭惨案,身中火寒之毒,经削皮挫骨的彻底解毒后音容大改,改名梅长苏,蛰伏江湖,以待时变。
十二年后,梅长苏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在他的谋划下,七万赤焰军忠魂终得昭雪,林家也沉冤得雪。
最终,他为了保卫大梁和平,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重披战甲,奔赴战场,在最后成功平定了大梁边境的战乱,在沙场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琅琊榜》剧中角色与真实历史人物对比一、教学内容电视热播剧琅琊榜之小说与历史原型之比较二、教学目标四过程1、电视人物介绍(学生说就可)2、教师说明:《琅琊榜》最早成书于2007年,作者海宴,是一部架空历史小说。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小说也不可能撇开历史,空架于历史的长河之上,《琅琊榜》说的其实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故事。
南梁又叫萧梁,它的第一代君王叫萧衍,出生在江苏南部的丹阳市,丹阳被称为“齐梁故里”就得名于此。
热心的观众一定会联想剧中的人物——梁帝,这个人物的原型正好就是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架空历史并非真实,而《琅琊榜》中的故事皆为虚构。
梁帝VS梁武帝萧衍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第一次出现时就年事已高,他胡须双鬓都已变白,再加上他的儿子们也都过了而立之年,所以不难看出他已在位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梁帝,所以熟悉历史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位梁帝就是萧衍无疑了。
小说和历史的差别极大,架空历史的小说中不需要任何的史料依据,但是《琅琊榜》的作者还是利用了这位皇帝的特点——猜疑心重。
剧中的梁帝是个疑心很重的君王,梅长苏几乎每两集就要提醒一下观众这个特点,而梅宗主也很巧妙的利用了这位皇帝的疑心重。
《梁书》中记载了关于他的这种性格,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忌惮开国元勋。
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
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
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
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
在剧中,他对于太子和誉王的态度正是这样,可以说小说和电视剧中的描写是非常符合梁武帝的真实情况的。
瑕不掩瑜,历史上的梁武帝励精图治、政绩显著。
《琅琊榜》中他深谋远虑,关心社稷和百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作者在结尾时给了这位梁帝一个不错的结局,但真实的历史却截然相反,公元549年,梁国大乱,他最终饿死在了自己的皇宫之内。
靖王VS皇七子萧绎靖王萧景琰的原型在萧衍的皇子中难找到原型,如果非要找一个的话那就是梁元帝——萧绎。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子,《琅琊榜》中的萧景琰也正好是老七,而且靖王最终和萧绎一样成为了大梁的皇帝,但是他们之间相似的地方不仅限于此。
萧绎在登皇位之前作为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不贪慕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十分勤奋辛苦地读书、著书,即便因一只眼瞎不能亲自捧书观阅也要令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始终是他奋斗的理想。
他出生在文学世家,文才十分了得。
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出现的数百个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十分丰富,比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更加博学多才。
萧绎的博学多才和他喜欢结交名臣谋士有很大联系。
在剧中他喜欢读书,曾向梅长苏借书,而且是一个非常自律的皇子。
小说作者在创造人物时或多或少参考了一些萧绎的故事吧誉王VS皇五子萧续《琅琊榜》中的誉王萧景桓在众皇子中排行第五,他为人虚伪圆滑,野心极大,对于皇位的野心和执念已经浸入血液和骨髓。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梁武帝的五皇子就正好是一个喜欢蓄养谋士、恣意敛财的亲王。
《梁书》中对他也有记载,少年时的萧续就英勇不凡、臂力超人,骑射游猎每每百发百中,深受梁武帝喜爱。
可是长大后,萧续不但沉溺于美色,而且恣意敛财,以至于他府中仓库都放不下他蓄敛的财富。
他还经常购置马匹兵器,蓄养豪杰。
直到临死时,他才有所觉悟。
可见他有府兵,也在府中安置了很多的谋士,这些和电视剧中的誉王十分相似。
剧中的誉王还收受各地官员的贿赂,这样的人物设定似乎就来源于真实的历史。
祁王VS昭明太子萧统剧中的祁王犯了谋逆之罪,年纪轻轻就被赐死了,而历史上的梁武帝长子萧统也不长命,他在三十岁时就英年早逝。
在虚构和真实之间,他们殊途同归,但是给梁武帝和后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追思。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
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
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
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
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
《琅琊榜》中的祁王已经在十二年前随着赤焰军一起消亡了,但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依旧还在,这与真实的萧统的情况不谋而合,即使英年早逝,他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江左盟VS金陵江湖门派江左盟在历史上无迹可寻,但似乎我们可以从后人对萧氏的评价上找出这个虚构的江湖组织的出处。
在《新唐书•萧瑀传》中,欧阳修这样写道:“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意思是说,梁国的萧氏起源于江左,对百姓有功劳,直至氏族的衰亡都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这里的“江”指的是长江,“左”却不是西边的意思。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是江东,也就是指今天的苏南和江浙等地。
江湖势力古来已久,《琅琊榜》中的京城是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南京本就在江左,所以江左盟其实就是南京附近的江湖联盟。
既然江左盟的主要势力范围本来就在京城附近,这也就恰好解释了为什么梅长苏有那么大的势力,而他的情报网络可以遍布整个京城。
网络小说并非真实的历史,观众切不可将电视剧作为真实的历史来看待。
艺术来源于生活,《琅琊榜》中的部分人物和事件也参考了真实的历史。
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与那些历史人物感同身受;而回归现实,我们更应以史为镜,引以为戒。
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电视剧《琅琊榜》里一口一个大梁王朝,史上有名的梁朝有两个:一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梁朝,由萧衍建立;一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北方的梁朝,由朱温建立。
电视剧里的大梁皇帝叫萧选,且其地域也是在江东南方一带,那么这个倒是可以打包票,一定是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梁朝。
南北朝时期的南方,自东晋之后,分为四个朝代:宋、齐、梁、陈。
这里的宋朝并非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而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因此有些人为了将其与后来的赵宋分别开来,喜欢称其为刘宋。
而南齐和南梁的皇帝都姓萧,南齐由萧道成建立,南梁由萧衍建立。
《三字经》里写得好,“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十二个字把这段政权变革总结得很清晰。
古人所云“六朝如梦鸟空啼”,这六朝即是指江东六朝,三国时期的东吴和东晋及宋、齐、梁、陈。
这六个政权都建立在江东,也就是江左。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疑惑,电视剧里说什么“江左梅郎”,江左不是梅长苏的地盘吗?其实,作者很可能故意借用江左这个概念,将其戏剧化、江湖化,真正的江左或者江东,范围很大,是指长江以东地区,即皖南、苏南、浙江、上海、赣东北一大块,面积好几十万平方公里,在电视剧里,却好似黄药师的桃花岛,古龙笔下的恶人谷,只是一处江湖地盘,极其神秘,谁不打招呼闯进去,就直接被武林高手丢水里头去。
这真是误会了,但作为戏剧这样处理,也未尝不可。
说到梅长苏,这人身份古怪,以客卿的身份在梁朝皇室和大臣之间周旋,为皇室子弟出谋划策,连皇帝皇后和郡主也对他言听计从,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有可能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个案还是有的。
至于具体人物,这里有两个备选答案:一是南朝的道家人物陶弘景;一是唐朝的布衣宰相李泌。
根据时代背景而言,陶弘景的可能性大。
当然,并不是说梅长苏的原型就是陶弘景,而是说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
陶弘景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存在,为梅长苏这个角色的出现,奠定了合理的基础,让这个角色不会太荒诞。
先看这两人的身份。
梅长苏虽然说是将门之后,但他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只是一个江湖人物,麒麟才子,以平民的身份介入宫廷斗争,乃至军国大事……具体剧情,这里就不重复了,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陶弘景基本上扮演了这种角色。
南朝的陶弘景,中年以后,在朝廷是没有什么具体职位的,一直隐居在茅山当道士,每天基本上干的是健身捐步的事,要不就是守着炉子提炼丹药和草药,或是写写诗,看看风景,朝廷军政大事看上去和他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实情并不是表面上这样的。
据《南史》记载,金陵城里的梁武帝很惦记这位仁兄,不是惦记着喝酒,而是惦记着国家大事,隔三差五地要将军政经济大事送到茅山去,递到陶弘景的邮箱里,等参考意见,甚至亲自前往,“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陶弘景因此被誉为“山中宰相”,这个角色倒是和梅长苏能重叠。
再说颜值,《琅琊榜》里的梅长苏非常帅,玉树临风,这个确实有点魏晋南北朝的味道,那是个美男子扎堆出现的时代,美男子的代言人潘安就是魏晋时代的。
陶弘景恰好也是颜值很高的男子,看《梁书》的记录,陶弘景长成这样:“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把这个外貌描写移到梅长苏身上去,半点也不唐突。
接下来,还要比一比才艺,麒麟才子梅长苏除了武艺,样样都精通,基本上全面发展,不然怎么上流行指标“琅琊榜”呢?陶弘景恰好也是这样一个人物,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如果暂时有哪一点不通,他会很惭愧,明确表示压力很大,“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至于还有哪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识,当时的人们水平太low,没法指出来。
他也算是著作等身,从养生到炼丹、医药学、音乐、历法都有专著,而且还有武器设备方面的专著《古今刀剑录》——这部书透露出一个重大历史信息,关羽不是使青龙偃月刀的,而是使双刀的。
陶弘景还有一点胜过梅长苏,那就是人家是精通武学的,史书记载他“便马善射”。
甚至“梁朝”这个名称的专利权也应该是他的,萧衍建立新的王朝前向他问主意,他说就叫梁朝吧,于是史上有了梁朝。
当然,说这么多,不是强调梅长苏就是陶弘景,而是强调一个信息:架空历史不等于踏空历史,相关人物的出现还是要有历史基础的。
人物可以虚构,事件可以虚构,情理却不可虚构。
又一说:1、梅长苏江湖传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首领,却是一个病弱青年、弱不禁风,背负着十多年前巨大的冤案与血海深仇。
江左,一般是指江苏、安徽南部境内,又称江东。
《史记》: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因此,江东自古多豪杰。
历史原型:陈庆之,字子云,江苏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
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后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寡不敌众,假扮僧人,下落不明。
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左卫将军,谥曰“武”,还诏令500人为其会丧。
2、梁帝剧中的梁帝介绍为:大梁皇帝,疑心极重,听信夏江等谗言,只因自己的一丝怀疑而导致十二年前的赤焰冤案,造成后果极其惨重。
后在梅长苏设计下,终于为冤案昭雪,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驾崩后让位于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