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合集下载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横的方面 7个周期(三短、三长、 7个横 行 一不完全)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 周 元素, 不完全周期共同构成 期 的族(ⅠA~ ⅦA) 7个副族:由长周期不完全 表 纵的方面 周期构成的族(ⅠB~ⅦB) 18个纵 行 Ⅷ族(3个纵行):Fe、Co、 Ni等元素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
【课堂练习】
长周期
短周期元素
长周期元素
镧系元素: 57—71号,共15 种
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 分相似
锕系元素: 89—103号,共15种
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Ⅰ A , Ⅱ A , Ⅲ A , Ⅳ A ,Ⅴ A , 主族: ⅥA , ⅦA 共七个主族

副族: Ⅰ B , Ⅱ B , Ⅲ B , Ⅳ B ,Ⅴ B ,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
核电荷数 (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律
K
Ca
原子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柱形图
10
最外层电子数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1
最外层电子 数
达到稳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周 期
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 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连续 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或空 间叫“周期”。如:钟摆的 周期以及我们一周的生活
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 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 叫做原子序数
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53号元素:53-36=17第五周期第ⅦA 族。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原 因。 提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案例示范】 【典例】(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 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 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结合图1、图2、图3完成下表: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1~2 1
3~ 10
_2_
1~2
_1_~__8_
原子半径的 变化(稀有气 体元素除外)

由_大__到_小__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的变化
+1→0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释疑】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③Al向(OAHl)(3O+H3)H3+沉=淀==中= 加Al入3++盐3H酸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 分类 强碱 碱性强弱 结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2.化合价指的是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与一定 数目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例如,稀 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 也不易失去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0。 镁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两个电子而达到 稳定结构,因此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氯原子 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 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 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属元素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 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 一般多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8个电 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阴、阳离子 也可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层,弧形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 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易得电子或形成共 用电子对,从而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通常, 我们把最外层8个电子(只有K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 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元 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 构。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总是“想方 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结构趋向于稳定结构。
3.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C________ O________ Al3+________ Si________ Cl-________ Ar________ K________ Ca________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化学反应中不稳定结构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8
元素的金属 性、非金属 性强弱
性质反映结构
(3)位置反映性质:
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变性
同主族
{
相似性 从上到下,递变性
决定 反映 结构
位置
决定 反映
反映
性质
决定
1、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 为4,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A、4 B、 5 C、 6 D、 7
C
2、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 式为H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 式是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金属性依次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知: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Cs),位于第6周期第ⅠA族( 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位于第2周期 第ⅦA族(右上角)。 ②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 定的非金属性,如Al、Si、Ge等。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示意图
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周期

第一章_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课时

第一章_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课时

2
3
11~18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科学探究2:元表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 关系。
实验1:镁与水的反应
现 象 未加热时无现象,加热溶液变红色 Mg+2H2O==Mg(OH)2+H2↑
化学方程式
实验2: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镁铝与酸的反应
Mg 现 象 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化学方程 式 Al 较迅速反应生成气体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Na Mg 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l(OH)3
两性氢氧化物
金属性逐渐 减弱 。
硅、磷、硫、氯(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性质
14Si 15P 16S 17Cl
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
最 H2SiO3 H3PO4 H2SO4 高 氧化物的水化物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价 及其酸性强弱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高温 SiH4 加热 PH3 加热 H2S
3、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 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 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 A.19 B.18 C.27 D.9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同周期元素中,VII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 气体 C.VI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 电子 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 数相等
HClO4 最强酸
点燃或光照
酸性逐渐增强
HCl
气态氢化物 及其稳定性 结论
稳定性逐渐增强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

(1)各元素的符号: N As S Si P A: ,B: ,C: ,D: ,X: 。 (2)写出C、D、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H2SO4>H3PO4>H3AsO4 并排列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3)写出A、B、X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并排列稳定性 NH3>PH3>SiH4 由强到弱的顺序: 。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 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量变
质变)
(实质:核电子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你想到了些什么?
谢谢老师们的光临指导!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 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 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先辈们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人类不尽的财富。 他们的追求除了其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外,真理本身 那种理性的美,也给了他们人生以巨大的乐趣。 同学们的学习是辛苦的,又是幸福的,每一门学科 中都隐含着无穷的美。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诗歌、散文和 音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而化学学科中的新奇、和谐、 简约,同样闪耀着美的光辉。
科学探究:元表的性质和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实验1:镁与水的反应
现 象
实验
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 时,镁带表面有气泡出现,溶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
Mg+2H2O==Mg(OH)2+H2↑
实验2: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
Mg
现 象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试管 烫手,反应很剧烈。
Mg+2HCl==MgCl2+H2↑
弱酸 强酸
H4SiO4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共25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共25张PPT)教育课件

溶液至少产生大量 的Al(OH)3白色絮状
反应 方程
沉淀,把Al(OH)3沉 式
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
管中,然后,向2支 结 论
试管中分别加入
1mo1/L稀盐酸和
6mo1/LNaOH溶液,
观察现象。
Al(OH)3的性质
加入NaOH
加入稀盐酸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Al(OH)3+NaOH= Al(OH)3+3HCl=
•: 其实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事情我 们提不 起兴趣 可能就 是运维 我们没 有做好 。想想 看,如 果一件 事情你 能做好 ,至少 做到比 大多数 人好, 你可能 没有办 法岁那 件事情 没有兴 趣。再 想想看 ,一个 刚来到 人世的 小孩, 白纸一 张,开 始什么 都不会 ,当然 对事情 开始的 时候也 没有 兴趣这 一说了 ,随着 年龄的 增长, 慢慢的 开始做 一些事 情,也 逐渐开 始对一 些事情 有兴趣 。通过 观察小 孩的兴 趣,我 们可以 发现一 个规律 ,往往 不是有 了兴趣 才能做 好,而 是做好 了才有 了兴趣 。人们 总是搞 错顺序 ,并对 错误豪 布知晓 。尽管 并不绝 对是这 样,但 大多数 事情都 需要熟 能生巧 。做得 多了, 自然就 擅长了 ;擅长 了,就 自然比 别人做 得好; 做得比 别人好 ,兴趣 就大起 来,而 后就更 喜欢做 ,更擅 长,更 。。更 良性循 环。教 育小孩 也是如 此,并 不是说 买来一 架钢琴 ,或者 买本书 给孩子 就可以 。事实 上,要 花更多 的时间 根据孩 子的情 况,选 出孩子 最可能 比别人 做得好 的事情 ,然后 挤破脑 袋想出 来怎样 能让孩 子学会 并做到 很好, 比一般 人更好 ,做到 比谁都 好,然 后兴趣 就自然 出现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知识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教具投影及有关仪器、药品
教法探索发现和迁移类比。

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提问(第一课时)引入:介绍门捷列夫,设问: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答:元素周期律。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讲解元素周期表看起来很有规律,这个表的确是按一定的规律来排的,这个规律就是元素周期律。

如何理解"律"和"周期"的含义?讲解: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有何关系?什么叫原子序数,应如何理解?元素排序"律" --- 规律和"周期"--- 周而复始
投影[思考讨论]1. 能否说:"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也就是原子序数。

"2. 阅读P97表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研究以怎样的排列方式能使其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是什么?3.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原子半径;(2)最高正价和负价;(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有何规律性变化?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给出1-18号元素按周期表排列要求学生板演原子结构示意图
师生活动 1. 提问后讲解原子序数的含义,与质子数只是数值上相等2. 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卡片,学生来排列(引导:横向怎么排,纵向怎么排?排列的依据是什么?氦元素排在哪里更合理?为什么?1-18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有何规律?) 3. 讲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突大的原因是测定方式不同引起的,解释课本表格不列出的原因);从左到右半径缩小的原因是电荷数和电子数增多,互相吸引能力增大,半径缩小;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及最高正价与负价之间的关系)从黑板上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课本表格数据分析讲解
归纳核外电子排布介绍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讲解练习课本表5-6 对答案
板书小结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的变化
练习1。

课本表5-62.投影:在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N B。

F C。

Mg D。

Cl 报告答案
板书小结原子半径周期性的变化
讲练结构如此,元素的性质呢?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请同学们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注意正负化合价都有。

最高、最低价。

填写课本P99 表5-8,总结规律:最外电子,次外电子,倒数第三层电子,从里往外排,2n2相互制约
板书小结化合价不变周期性的变化
练习某元素不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A.HX B。

H2X C。

XH3 D。

XH4 讲解
本课小结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横行纵行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
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既然结构决定性质,那么,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呢?下节课学习。

思考: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布置作业课本P103 T一2、3,T二2、3、4、5,T三课课练本节课时(1)
附:板书设计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由1-8周期性变化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从左到右半径缩小(稀有气体突大)三、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正价:+1 +7 负价-4 -1四、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引入(第二课时)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结构决定性质,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复习元素性质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
演示实验A组钠、镁与水的反应水现象大量气泡、变红无明显现象,滴入酚酞变红加热大量气泡、颜色加深
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现象得出结论:镁的金属性不如钠强板演评价
实验B组镁、铝与盐酸的反应镁铝6mol/L盐酸学生做实验
学生活动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由现象得出结论:铝的金属性不如镁强评价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Na>Mg>Al
板书金属性递减
设问镁、铝化合物的性质如何呢?
讲解在初中我们学习的氧化物性质,有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但有一个氧化物,即Al2O3 却能发生这样的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Al2O3 + 2NaOH = NaAlO2 + H2O偏铝酸钠定义:两性氧化物。

实验C组钠、镁、铝的氢氧化物性质NaOH溶液MgCl2 AlCl3 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加稀硫酸加NaOH溶液加稀硫酸加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Mg(OH)2不溶于NaOH溶液,而Al(OH)3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表现出两性。

学生做实验
练习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Mg(OH)2 + NaOH = 不反应Al(0H)3 + NaOH = NaAlO2 + 2H2O 定义:两性氢氧化物把Al(0H)3理解为H3AlO3 脱水为HalO2
分析比较NaOH、Mg(OH)2 、Al(OH)3 碱性强弱,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对比两种金属的活泼性,可从那些方面去比较。

附:板书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弱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分析硅、磷、硫、氯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性质横行纵列用碱金属、卤素验证Na Mg Al Si P S Cl Ar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小结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是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复习强调(第三课时)明辨和理解概念:氢化物酸性大小与非金属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酸性大小比较与非金属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碱性大小比较与金属性强弱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进行分析比较
补充内容 A 微粒半径的比较1.原子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核电荷越多,半径越小例如:Cl>F,,Na<K;Mg>Al,O<N2.离子(达稳定结构)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核电荷越多,半径越小例如:F-<Cl- ,Li+<Na+;Na+>Mg2+ ,S2->Cl-3.原子和离子之间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例如:Al>Al3+; F<F- ; 4.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主要是阳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例如:Fe2+>Fe3+ 关键从原子核对外围电子的引力上理解
后续课程前读 B 同位素与核素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为同一元素,占居元素周期表的一个位置,但因中子数不同,核素不同,因此,几种核素互称同位素。

难点加强 C 几个难点1.Al(OH)3的计算2.图示变化3.实验现象的比较AlCl3 滴加到NaOH溶液中
NaOH 滴加到AlCl3溶液中解释原因评讲课课练部分题目讲评
布置作业讲义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