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炎

合集下载

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简介::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质增生。

本文介绍了中医常用的诊疗方案,请参考。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参考以下诊断标准进行判断:1. 疼痛和僵硬感存在时间超过6个月;2. 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和关节软骨破坏;3. 体格检查显示关节肿胀、红肿和压痛。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以下是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治疗:- 外用药物:通过外敷贴剂、湿敷或洗浴等方式,使用具有消炎、解毒、舒筋活络等功效的中药药物进行治疗。

- 内服药物:通过口服中药,调理气血、强健筋骨,增强组织修复功能。

2. 中医针灸疗法:- 穴位刺激: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如足三里、阴陵泉等,以缓解疼痛、舒筋活络。

- 艾灸疗法:使用艾绒或艾炷对患处进行艾灸刺激,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感。

3.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手法: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刺激患处,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

- 摩擦疗法:使用适当的中药油进行摩擦,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养生调理:- 合理饮食:根据患者体质调节饮食,适当限制辛辣、油腻食物,增加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保持关节灵活性。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中药和外敷药物。

- 饮食调理: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适量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 保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冲击,合理锻炼关节,适度休息。

- 定期复诊:按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

以上是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请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具体治疗。

踝关节发炎吃什么有食疗作用?

踝关节发炎吃什么有食疗作用?

踝关节发炎吃什么有食疗作用?踝关节发炎,是关节炎的一种,一般表现为患者的脚踝处关节发炎,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疼痛感的一种疾病。

踝关节发炎,由于对于患者的行走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治疗。

除了去医院,踝关节发炎还可以通过黑豆蛇肉羹、透骨草蛇肉汤等食物进行食疗。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踝关节发炎的食疗方。

★ 1、黑豆蛇肉羹★组成:黑豆90克,蛇(有无毒均可)1条,生姜、红枣各少许。

制法:蛇去其头、皮、内脏;黑豆、生姜、红枣洗净。

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豆熟烂,并成汁状为度,调味即可。

功效:养血祛风,通络除湿。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属血不养筋者。

★ 2、透骨草蛇肉汤★组成:蛇1条,透骨草15克,细辛3克,当归12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制法:蛇去头、皮及肠杂;透骨草、细辛、当归、生姜、红枣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

文火煮2小时,至蛇肉酥烂为度,调味即可。

功效: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寒湿邪伏于筋骨者。

★ 3、黄芪桂枝蛇肉汤★组成:蛇1条,生黄芪60克,桂枝9克,当归12克。

制法:蛇去其头、皮、内脏;黄芪、当归、桂枝洗净。

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蛇肉酥烂为度,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活血、祛风逐寒。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性膝关节痛等属于风寒痹阻,气血两虚者。

★ 4、细辛川乌鸡肉汤★组成:鸡肉90克,细辛3克,川乌6克,黄芪30克,生姜。

制法:把全部用料洗净,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

文火煮2~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祛风,逐寒止痛。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5、附子鸡肉汤★组成:鸡肉90克,熟附片10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制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汤水入口无麻辣感为度。

功效:温肾逐寒,祛湿止痛。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良性膝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作用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作用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作用【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作用。

研究对象为患有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减少关节内炎症水肿、改善关节润滑作用和促进软骨修复。

物理因子治疗在该治疗方案中发挥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临床疗效观察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程度,安全性评价结果也表明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结论显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治疗方案的应用和机制,以提高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物理因子、踝关节、关节炎、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机制探讨、优势、研究展望、实际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关节之一,经常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容易受伤。

而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玻璃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具有润滑关节、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

物理因子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如热疗、超声治疗等物理因子都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分析其优势和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促进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在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的机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促进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比较少见的疾病的,多数发病的原因是因为创伤或是后踝关节骨折脱位,而导致的软骨受伤引起的骨折脱位。

由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会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所以需要及时的治疗,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式不是很多,除了手术治疗以外可以采用食疗,详细来了解。

在我国东北的大骨节病亦常侵及两侧踝关节,造成骨性关节炎。

踝关节微肿,行走活动疼痛,休息时不痛,踝关节背伸与跖屈受限。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就需要综合病因和病情的不同,以及患者的身体情况。

安排适合、安全极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每位病人病情不同,身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一定要有针对性。

关节炎往往还有很多的并发症,包括关节腔积液,肌肉和韧带的粘连和无菌性炎症的刺激。

所以治疗这种疾病的同时,需要同时治疗关节炎的并发症,这样疾病才能得到最佳的康复。

踝关节会发生骨性关节炎。

它多因创伤性踩关节骨折脱位、关节软骨损伤,以及骨折脱位后未能得到完全的解剖学复位,或者同侧下肢因种种原因发生病变甚至畸形,引起躁关节生物力学传导异常,关节内局部受力增高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继而引发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多出现在关节处。

具体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食疗方面:木瓜──贴梗海棠(英)CommanFloweringquinceFruit别名皱皮木瓜、宣木瓜、红木瓜。

化学成分含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皂甙及黄酮类,鲜果含过氧化氢酶(catalase)种子含氢氰酸。

性味性温,味酸。

功能主治平肝舒筋,祛湿和胃。

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对于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式是需要因人而异的,这样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在饮食上也可以辅助的治疗,多吃一些木瓜,这样可以减轻关节的疼痛感。

踝关节关节病

踝关节关节病

促进炎症消退
物理因子可加速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消散,有 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增强肌肉力量
通过电刺激、肌肉训练等物理手段,增强关 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常见物理治疗方法
冷敷疗法
使用冰袋、冰块等冷敷关节, 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
电疗法
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 等,通过电流刺激改善神经肌 肉功能,缓解疼痛。
局部麻醉药
通过局部麻醉作用,缓解疼痛症状, 常用于急性踝关节疼痛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疼痛缓解程度
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采用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等指标评估关 节功能改善情况。
炎症反应控制情况
总体疗效评价
通过血液学指标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 率等评估炎症反应控制情况。
发病原因
踝关节关节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创伤、退行性变、炎症、感染、代谢 性疾病等。其中,创伤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如踝关节扭伤、骨折等。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踝关节关节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踝关节的退行性变逐渐加重,关节 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踝关节关节病的发病率 上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由 于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 易出现踝关节问题。
长期疗效评估
通过长期随访观察,评估 物理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 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
06
生活方式调整与预防策 略
合理饮食建议
保持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 化合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摄入。
控制体重
减轻关节负担,避免过度肥胖对踝 关节造成的压力。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软骨退化,软骨下骨硬化,关节周围边缘形成骨赘,以及关节畸形等特征,主要症状是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和行走能力受限,属于退行性疾病。

据统计,全世界约15%的成年人患有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约1%的人患有踝关节骨性关节炎[1]。

大约80%的踝关节炎病例是创伤所造成的,与髋关节和膝关节炎患者相比,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2]。

保守治疗措施包括活动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正装置和鞋类调整等。

当保守治疗无法改善患者的症状时可以考虑外科干预,其中外科干预包括是否保留关节,依据相应情况采用相关手术方式。

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关节炎患者。

虽然关节镜清理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减缓关节障碍,但在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作用还无法预测。

胫骨截骨术旨在恢复解剖对齐,并改善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

踝关节炎造成患者的功能活动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文章旨在研究近年来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踝关节炎患者,选择的不同的治疗方式。

为探讨不同情况下的治疗选择,对踝关节炎的治疗综述如下。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运用于踝关节炎前期,踝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可以是短期解决方案,也可以是长期解决方案。

了解脚踝的生物力学有助于成功使用矫形器和支具。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期有延长的可能,经常被考虑使用的有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这2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对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前期的关节活动性,调整踝关节的变形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1.1物理治疗人体脂肪的堆积对于踝关节承重的影响是较大的,可以使得踝关节的关节软骨负荷加重,使得踝关节的疼痛程度增加,因此,减肥是必要的。

推拿、针灸及按摩等理疗方式能有效缓解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踝关节的炎症,其中作为中医特色治疗的针灸在缓解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方面有特别的成效。

采用微波(超短波)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病也是一种大家认可的方法,通过局部组织加热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以达到缓解局部症状的作用。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需要合理的护理来
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下面是一些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常规措施:
1. 体重管理: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对踝关节的负担。

建议
采取健康的饮食惯,并进行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在合理的范围内。

2. 保持适当的活动水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需要避免长时
间的静坐或静站,但也不可过度活动。

建议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游泳等,以保持关节灵活性。

3. 使用辅助器具:为减少对踝关节的冲击和负荷,可以使用辅
助器具,如拐杖或踝关节支具,来提供支持和稳定性。

4. 温热疗法:冷热敷对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有一定效果。

可以
使用热敷或热水浸泡来舒缓关节,同时通过冰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5.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和增强肌肉
力量。

具体的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牵引、康复训练等,需要在专业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 注意鞋子选择:选择适合的鞋子对减轻对踝关节的压力很重要。

建议选择有良好支撑和缓冲效果的鞋子,并避免高跟和不合适
的鞋款。

7. 饮食调节:一些研究表明,摄入一些对关节健康有益的营养
物质可以缓解炎症和减轻疼痛,如鱼油、维生素D和抗氧化剂等。

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了解适合自己的饮食调整。

请记住,以上仅为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常规,具体的治疗
方案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确定。

如果疼痛加重或症状恶化,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创伤性踝关节炎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疗效观察

创伤性踝关节炎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疗效观察

少等优点。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观察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 性踝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 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有望提高创伤性踝 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微创技术在 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和发展。
02
病例选择与手术方法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确诊为创伤性踝关节炎,经非手术治 疗无效,自愿接受微创踝关节融合术 。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
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 神健康等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踝关节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之间的相关性,以进 一步验证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创伤性踝关节炎行微 创踝关节融合术的疗 效观察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病例选择与手术方法 • 疗效观察指标 •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 讨论与结论 • 展望与总结
01
引言
创伤性踝关节炎概述
创伤性踝关节炎定义
指由外伤引起的踝关节炎症,常表现为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 障碍。
发病原因
踝关节扭伤、骨折、韧带损伤等外伤性事件均可能导致创伤性踝关 节炎的发生。
对比研究不同手术方法
开展微创踝关节融合术与其他 手术方法的对比研究,明确各 种方法的优缺点,为患者提供 更多选择。
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特点,如年龄、 性别、病因等,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治疗的优化
研究康复治疗方案对微创踝关 节融合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 响,探索更佳的康复治疗策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踝融合之理想位置: 中立位(0°位)、后足外翻5°外旋5°、 距骨相对于胫骨应后移

为何融合于0°位
步态中足跟触地时有平均10°跖屈发生在 中跗关节,从而近似于正常踝关节,赤足状态 下也相当正常. King等(1980)
• 如果融合于马蹄位,促使步态负重期中足跟过 早的升高,产生向上跳的步态(vaulting gait ),在足跟离地与足趾离地之间的时间变短, 同时重心升高
• 踝融合后与正常走路的步速相比较需要增加 3% 的能量
• 4 结果与并发症: Chen 等(1996 )40例 42个,平均49岁, 交叉螺钉加压内固定,仅1例不愈合,2例感染, 优与良36例 Morgan 等待(1985 )101例与上述相同手 术,优与良 90%
• 并发症 :不愈合、畸形愈合、感染最常见, 其他有神经血管损伤、胫骨中下1/3应力骨折、 后足与中足其它关节继发关节炎 • 吸烟组不愈合率比不吸烟组高 4 倍
• 尽管融合术有高水平的愈合率,但仍是有限定 性的挽救手术,如果对晚期关节炎的治疗要求 恢复正常功能,则应设法保存踝关节的活动
• 5. 全踝置换术: 第一代假体(70年代)切除骨骼太多,器械不良, 置入不正确,软组织平衡不当,假体设计有缺陷 (无金属衬垫,部件太厚) 效果不佳采用腓骨钢板和下胫腓螺钉加强固 定
• 与膝关节相比,正常踝关节软骨更硬,以适应 踝关节不平整之关节面,此系踝关节的软骨基 质比髋或膝更为均匀一致
• 正常情况下循环加载时软骨的压力变形,受到 软骨表层的限定,距骨软骨的表层占软骨全厚 的大部分,成为防止骨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原 因
• 有关节炎的踝关节的软骨下骨密度不增加,这 与其它关节不同,这也表明踝关节的软骨下骨 在负荷下很少发生反应
挽救手术
翻修术, 融合术, 膝下截肢术
一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 学: • 创伤和踝关节力线异常是踝关节退行性变 的主要原因,不同于髋、膝易患原发性骨性关 节炎
• 其它原因: 炎症性关节病、感染、神经性关 节病、血色素沉着病、肿瘤 • Lindsjo (1985) 300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 固定,创伤性关节炎为14%,A型为4% , C型 为33%
踝关节炎
Rhys H. Thomas and Timothy R. Daniels J.B.J.S. Vol.85-A, No.5, May 2003 p923--935
• 创伤是踝关节炎最常见的原因 • 踝与髋、膝不同,老年人原发性关节炎也较少 见 • 踝关节融合术因方法进步,愈合率高,并发症 少
• (一) 关节软骨厚度: 关节软骨厚度影响发生于软骨基质的应力和 应变,髋、膝、踝软骨厚度和均匀性各不相同 Seedhom (1999) 发现踝关节软骨最薄,而膝 关节最厚,踝关节软骨虽薄但是具有高压力系 数(high compressive modulus)
• 踝关节软骨的厚度相对均匀一致,其厚度为1-1.7mm, 而膝关节为1--6mm • Simon等(1973 )提出关节软骨的厚度与关节 的适合性之间有联系,最适合的关节其软骨也 最薄,以更好的平衡各种应力
• 步态分析和临床研究表明:踝融合时后足有 5°外翻,足轻微外旋,距骨相对于胫骨应向后 平移 • 全踝人工关节置换适应症应准确,仍受到一定 限制
• 踝关节是属于每平方厘米上有更多负荷的关节, 也是比其它关节更易受伤的关节,但是踝关节 炎比髋、膝少9倍 • 生物力学和软骨面解剖的研究,踝关节对年龄 老化和外伤有明显的复原力
• Kofoed and Lundberg-Jensen (1999) 100例 Scandinavian人工踝 ( STAR, Waldemar Link, Hamburg, Germany )随诊1—15年,平均 6 年 年青组(平均46岁) 关节保存率 75% 老年组( 平均63岁) 80.6%
• 螺钉与钢板效果的比较: 螺钉剥离少,愈合率高 Holt (1991) 用3枚加压螺钉作融合 腓骨截骨后远端1枚钉固定胫骨和距骨、 另1枚固定内踝和距骨 第3枚(home run screw)自后踝固定至距 骨颈 (本垒打螺钉)
• 螺钉至少2枚,交叉比平行更坚固 • T形钢板在结构上更牢固,但剥离多 • 腓侧支撑植骨(strut bone graft)可增加稳定
• Clarke 等(1991): 三角韧带完整,≤6mm腓 骨向外侧移位不改变胫距接触面积,如切断三 角韧带造成内侧不稳定,接触面积减少15— 20% • Pereira 等 (1996):踝穴变宽对接触面积无 明显作用
影响踝关节相适合的因素: 骨折复位情况 内侧结构的完整性
(三) 力学特性: Kempson(1991):股骨头软骨随年龄增长 而拉伸强度明显减弱,但距骨软骨只有轻微减 弱,甚至到80或90多岁距骨的软骨仍然够结实 以适应每天的生理应力
• 并发症: 假体松动,伤口延期愈合,皮肤坏死,深部 感染 (1) 注意软组织,仔细闭合伸肌支持带,作为保 护层,维持其功能 (2) 注意肢体和足的对线,髋.膝畸形,胫骨远 端>10º 畸形可能需先行踝上截骨
假体如不平行于地面,偏心负重导致早期失败 (3) 注意后足有无内翻或外翻,应行融合或截骨 矫正 (4) 术后背屈<5º 则需跟腱延长,测量踝背屈应将 膝伸直 ,后足中立位 (5) 注意韧带平衡,尤其过去长久内翻或外翻站 立而踝或距下有畸形者
• 第二代全踝置换术 2个或3个部件设计允许踝关节有滑动和旋转 活动,将距腓.胫距和内踝与距骨之间的3个关节 置换,下胫腓联合融合,金属衬垫多孔性,生物学 固定,骨量切除减少, Agility Ankle (Depuy Johnson and Johnson,Warsaw, Indiana)
• 1998 Pyevich等报告100例半限制性Agility全踝 置换,45例创伤后关节炎,26例类风湿,26例骨性 关节炎,平均随诊4.8年,55%病人不疼,平均活动 范围36º , X线26%假体有移动,6%行翻修术,胫 骨假体周围有溶解,所以下胫腓有迟延愈合和 不愈合,采用腓骨钢板经孔固定下胫腓
• Marijnissen 等(2002)报告46例,平均随诊 2.8±0.3年,13) 、功能改善(p<0.0001) , 踝关节活动有改进但不显著
• 随诊1年时关节间隙增加17% • 随诊3年时 27% (p<0.05) 功能与结果评分比较明显 (p<0.05) 随时间延长临床结果改善
三 手术治疗 • 清创术:切开或关节镜下,后者通用,适于有 撞击的骨刺、游离体、软骨缺损。 关节炎轻度或骨软骨病变<1cm 结果满意。 不适用于进行性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 明显纤维性僵直和畸形
• 清创后外固定器牵引: 可用于严重并已终止 的关节炎,每日1mm速度,牵至5mm, 踝绞链 应用6—12周,可以踝关节屈伸活动和负重, 平均15周去除外固定器(多用环形)
• • • • • •
二 非手术治疗: 服药(非甾体抗炎药),勿长期用 矫形鞋或支具 关节内注射可地松类药物,一般用8周 改变或停止体育活动,改变为坐姿工作 减肥、降低体重 行走石膏固定可产生踝融合感觉,也可减轻疼痛
矫形鞋和支具 • 鞋底增加摇椅底 ( rock—bottom sole)或实心 的踝减震跟垫(solid ankle cushion hell, SACH),以期在步态中使胫骨向前移动,协助 使步态变得正常 • 矫形器不能消除步态负重期的轴向负荷
(二) 关节接触面积 在负荷下踝关节的接触面积(contact area ) 比髋、膝关节要小,在500 N负荷下, 踝接触面积为350m㎡ 髋 1100m㎡ 膝 1120m㎡
• 距骨处于中立位或背屈位踝接触面积最大,即 在步态之负重期,距骨在跖屈位接触面积减少 13—18% • Ramsey 和 Hamilton (1976 ) 尸体研究距骨侧 方倾斜1mm则胫距接触面积减少42%
踝关节软骨力学特性
• 软骨薄而硬,软骨基质更均匀一致 • 表层占软骨全层大部分,限制压力变形 • 软骨下骨在负荷下很少发生反应
• • • •
(四) 踝关节炎的发生率: 确定踝关节炎的发生率有一定困难 膝关节炎占总人口6%,>65岁人群占10% 门诊有症状的膝关节炎高出有症状的踝关节炎 8—9倍 膝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踝置换总合的24倍
• 后踝骨折块尽管小也表明损伤严重,且创伤性 关节炎的发生率高 • 解剖复位与牢固固定是影响治疗结果和是否发 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因素 (p<0.001), 一 般在术后2年可以见到创伤性关节炎改变
• Macko等(1991)尸体研究指出:后踝骨折块 大小与踝关节接触面积成反比,后踝骨折波及 关节面的1/2,关节接触面积减少35%
• 3个部件设计: 更近似解剖设计,两个金属部件,多孔性衬有利 于生物学固定,中间为可活动的聚乙烯垫 胫距上方及两侧关节面完全修整,内.外踝关节 面保留 (hemiarthroplasty 半关节成形),
• 屈伸—距骨与聚乙烯板之间 旋转与滑动—胫骨与聚乙烯板之间 优点: 改进适合性. 多平面活动. 切骨少 缺点: 脱位可能.内外踝关节面部位疼痛. 置入时压紧以防不稳定,导致韧带紧张和旋转 活动受限 ,增加应力至假体与骨的界面
• 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炎只限于部分关节受累、 骨折畸形愈合以及轴线异常,临床资料较少, 不能明确为有效的方法。
(一) 踝关节融合术 1. 适应症: 创伤性关节炎最常见,其它 为 感染而继发的畸形和疼痛、骨软骨缺损、 距骨坏死、骨性关节炎、炎性关节病、类风湿、 神经性关节病、挽救成形术失败。
2. 手术方法: 外固定架、螺钉、钢板、 上盖植骨(only bone graft) 、榫条植骨(dowel bone graft) 、单纯石膏外固定。 内固定进展使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外固定架不方便,针道易感染
• 1990—1996期间手术131例非骨水泥 Scandinavian假体随诊平均 26 月,总失败率 10%,均于术后 2 年之内,主要为方法失误,培训 手术操作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