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英译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徐琴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26
【摘要】李清照这首小令描写作者闺中生活片断的几个典型细节,创造了完整而优美的意境。

如何将原词超以象外的意境在译文中传达出来实属不易。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英译文的分析,探讨其对原词意境的传达。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徐琴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巢湖2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评价理论视角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的对比分析 [J], 胡作友;杨莉
2.汉诗英译意境传达问题的探讨——《枫桥夜泊》两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J], 宋志天; 胡丹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女性主义意识英译传达 [J], 狄俊文
4.经验功能视域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本对比研究 [J], 王敏儿
5.经验功能视域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本对比研究 [J], 王敏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归化”、“异化”下李清照《如梦令》英译赏析

“归化”、“异化”下李清照《如梦令》英译赏析
S o u n d s l e e p d i d n o t d i s p e l t h e a f t e r t a s t e o f wi n e . I a s k t h e ma i d r o l l i n g u p t h e s c r e e n ; “ T h e s a me c r a b - a p p l e t r e e , ”s h e s a y s ,“ i s s e e n . ’ ’ “ Bu t d o n’ t y o u k n o w,
可能: 一种是 尽可能让作者 安居不动 . 而 引 导 读 者 去 发 挥 译 语 的优 势 他 从 外 国读 者视 角 出发 . 在 句 式结
接 近作 者 : 另一种是尽可 能让读者安 居不动 . 而 引 导 构 上最 大 限度 地 考 虑 目的 语 的 特 征 . 使 译 文 符 合 英语
0 d o n’ t y o u k n o w. “ T h e r e d s h o u l d l a n g u i s h a n d t h e g r e e n mu s t
g r o w? ”
许 渊 冲 是 主 张 韵 体译 诗一 派 的重 要 代 表 。 他 在 翻

“ 归化” 、 “ 异 化" 下 李 清照《 如 梦令》 英译

高 巍 杨 少 贽 刘静 怡
摘 要: “ 归化” 与“ 异化 ” 是 翻 译 中最 常 见 的 两 种 翻 译 语 读 者 靠 拢 . 采 取 目的 语 读 者 文 化 所 接 受 的 、 所 习惯 的 表 达 方 式 来 传译 原 文 的 内容 . 把 国外 的东 西 变 成 国 内 的呈 现 给 读 者 其 实 “ 归化” 与“ 异化” 只是 在 翻译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
柯秀华
【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的生活境遇有着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柯秀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李清照词《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赏析 [J], 侯俊国
2.对李清照两首词的比较阅读 [J], 杨春霞
3.笑谈悲歌话离别--辛词两首赏析与比较 [J], 施红梅
4.李清照两首词的比较阅读 [J], 彭强
5.译诗无止境心思宜缜密——李清照词《如梦令》六个俄译本对比赏析 [J], 谷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共有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两首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她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

词的上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展现了作者在溪边亭中游玩时的沉醉和欢乐。

她尽情享受美景,忘记了回家的路。

下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描写了她尽兴而归,却误入荷花深处的情景。

这里的“误入”增添了一份意外和惊喜,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描写奋力划船的声音和惊起的鸥鹭,展现了作者的活泼和欢快。

整首词富有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则是李清照对春天将逝的感慨。

词的上阕“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夜晚风雨交加,词人宿醉未醒的情景。

下阕“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通过与侍女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庭院中海棠花的关切。

最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绿肥红瘦”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

两首《如梦令》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采用了短小精悍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其次,两首词都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心境。

此外,两首词都运用了巧妙的构思和韵律,使整首词在节奏上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注释和翻译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词作。

注释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词的背景、作者生平、词语解释等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

翻译则将词人的原意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品味到原作的韵味。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佳作。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明珠李清照的词,用英语翻译出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异同,这在文学研究领域显然有好处。

李清照是近代最重要的词人之一。

她出生在宋朝,其著作大多为词,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显示出她的吟诗技艺和文学特点,深受文学家的喜爱。

而如今,随着中国文化的持续全球化,李清照的词越来越吸引了广大的英语读者的关注,因此,本次《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李清照的生平,她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女词人,出生于宋朝,卒于明朝,她写作的词,以及其它诗词曲艺,充满了大量的文学思想,展示了纯正的文学美感。

其作品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景象,反映了中国妇女的爱、孤独、悲怆等,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深受文学家和英语读者的喜爱。

接着,我们来讨论李清照词与英文翻译之间的异同。

李清照词中有一些独特的文字特点,比如修辞、语言色彩、表达方式等,这些文字特点都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但这些特点对英文翻译来说可能是困难的。

除了复杂的文字特点之外,李清照的词也包含了隐喻和比喻,这些比喻在英文翻译中也非常难以表达,所以翻译者不能直接照搬中文中的句子,而是要重新思考,并且要有翻译成英文时的创造性,以便能够创造出英文中有比喻意味的新语句来表达原意。

此外,中文中的拟人也有不少,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这句话,有一定的拟人意味,即把江花的红色比做火的热烈程度,这种拟人在英文中也有困难,所以翻译者也要有创造性,才能把原句的意思翻译出来。

最后,简单说说李清照的作品具有的文学特点。

李清照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注重情思的传达,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注重文字的表现力,采用诸多修辞手法,表现出浓浓的文学气息。

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不仅令英语读者受益,也能丰富当今的汉语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涉及到许多英译汉的技巧,翻译者必须把握好中文中的文字特点、修辞手法和比喻等,以便能够有效地将李清照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中外文学研究和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疏:指稀疏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

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

两词的共同之处是:1.从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2.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不同的语言表现技巧。

一、用语、造句一“平” 一“奇” 。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常记”表明所叙是一件时常引起词人回忆的往事,是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

小令十分自然地引出了郊游事件:词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沉醉”迷途,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处境,以致慌乱击桨,“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

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

“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设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

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对李清照词进行绝对 的翻 译只能是一个
准。 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 赏翻译 作品提供 了一个新
的切入 点—— 从美学 的角度解读 中国古 典诗 词的英译。 三美
无法实现的理想 。 我们应对不 同译本产 生的原因作 出合理 的 解 释,并寻求最大限度的完美翻译 。
李清照 《 如梦令 》英译对 比研究
王丽 娜
( 洛阳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河南 洛阳 4 12 ) 7 2 0
[ 内容提要] 李清照研 究是 中国文学史研究 的组成部分 ,是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的热 点之 一。本文通过对 文学 史上最杰 出女词人—— 李清 照的 《 如梦令》两个不 同英文译本 的比较 分析 ,探 讨词的可译性及翻译方法 。 [ 关键词] 李清 照;《 如梦令 》 ;英译 ;对 比 [ 中图分类号] H0 9 5
李 清照词英译方法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0 20 9 —2 0 87 2 2 1 )0 .0 30 雨就来逼迫 了,心绪 如潮 ,不得入睡 ,只有借酒 消愁 。酒吃
得多 了,觉也睡得浓 了。结果一觉醒来 ,天 已大亮 。但 昨夜


国内李清照词英 译共 有 2 2位译者 。根据译者采取 的不
达 。[ 1 ]
点儿没变 ! ”女主人听 了,嗔叹道 :“ 丫头 ,你可知道那 傻
海棠花丛 已是红 的见 少,绿的见多 了吗 !?” 这句对 白写 出 了诗画所不能道 , 写出了伤春 易春 的闺中人复杂 的神情 口 吻 ,可谓 “ 传神之笔 ” 。作者 以 “ 睡” 残酒 ”搭桥 ,写 浓 、“ 出 了白夜至晨 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 一个 “ 卷帘 ” ,

冲 ;自由体翻译法译者如杨宪益 、冰心、王守义等 ;采用散 文体翻译法是翁显 良。 为中国译者,长期受到优秀 的民族 作 传统文化 的熏陶和 民族感情 的培养 , 内心都怀有一份深厚 的 民族传统文化情结 , 李清 照词 英译中,形成 了译者强烈 的 在 “ 忠实性 隋结 。以许渊冲 为代表 的韵体译诗派在忠实 内容 的基础上侧重强调译诗在诗歌韵式上 的忠实追求 ; 以杨宪益 为代表 的 自由体 译诗派主 张译诗忠 实于李清 照词 内容 上的 传达 ;翁显 良的散体 译法 强调译诗在 “ 不违原文本 旨”( 即 忠 实于 原文 内容 ) 的前提 上 更注 重 诗歌 意象 和 节 奏 的表
第3 O卷
第 2期
湖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掌 报
J u a f Be V i e st or l n o Hu i T Un v r i y
Vl .0 No 2 0 3 . . 1 F b u r . 01 , 9  ̄ 0 4 e r ay 2 0 0 3 9
21 0 0年 2月
同的翻译方法 ,可 明确地分为三类 :韵体翻译法 、自由体翻
译法及 散文体翻 译法 。采 用韵体翻 译法 的译者代表 是许渊
之心情 , 已然如 隔在 胸,所 以一起身便要询 问意 中悬 悬之 却 事 。于是 ,她急 问收拾房屋 ,启户卷帘的侍女 :海棠花 怎么
样 了?侍女看 了一看 ,笑回道:“ 不错 ,一夜风 雨,海棠 还
依 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上 口, 抑扬顿挫 ( 即有音 乐美) 形美 ”指译诗诗 行整齐 , ;“
或长短不齐 如原诗,要相 应的好看 ,即悦 目耐读 ( 即有建筑
美) 。从 “ 三美 ”论 的翻 译原则来看 ,许渊冲 主张应首先追
李清照 是宋 代杰 出的女词人 , 虽然其词流传至今 的不过 四五十 首,但 却 “ 无一首不工 ” 为词家一大 宗矣 ” 如梦 ,“ 。《 令》 ,便是 “ 天下称之 ”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 ,有人 物, 有场景 , 还有对 白,充分显示了宋词 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 的 才华 。“ 昨夜雨疏风骤 ”指 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 ,正 写疏 放疏狂 ,而非通常 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 ,名花正好 ,偏那风
原词的不 同理解 。 要做 到真 正理解 原文,首先要联系作 品本 身 ;其次 ,要联系作 品产 生的时代背景;再次 ,对李清照本 人的生活经历、 宋代社会发展变迁等 历史 内容 等有 一个全面 的认识 。对于翻译界 以往存在 的诗词 “ 可译 ”论 ,其实只 不
是个 “ 程度 ”的问题 。李清照词英译 的译 者不 同,理解就不
点破 日曙天明,巧妙得 当。然而 ,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
所 问何 事, 只于答话 中透露出谜底 。 真是绝妙工巧 , 不着痕
迹 。词人为花而喜 ,为花 而悲、为花。
三、译本对 比分析
翻译始终是解释 的过程 , 者的创造 性翻 译基于译者对 译
[ 收稿 日期 ]0 91.0 20 .21
求意美 ,其 次求音美 ,再次求形美 ,并力求三者统一 。而要
实现这 “ 美”通常离不开各种修辞手法 ,如双 关、隐喻、 三
拟人 、对仗等 。许渊冲译诗基本上是 每两行押一韵,同时根 据原词 中每行 的字数 ,相应 地调整译诗 的音节数 ,努力达到 “ 三美 ”要求 。下面来看看许渊 冲对 《 如梦令 》的艺术性分
( )韵体翻译法 ~ 许渊冲是我 国著名 的翻译家 , 是主张用韵体译诗一派 的 最 重要代表 。“ 三美论 ”l是许渊冲 先生在多年翻 译实践和 2 ] 潜 心的理论研 究中提 出的汉 语古体诗英译 的最高标准 , 使原
本 极抽象甚 至纯 印象的诗歌 之美有 了具体 的细化 、量化标
同,因而译本也不 同。同一作 品产 生多种 译本本身有其存在
二、原 词赏析
论即意美、音美 、形美 。“ 意美 ”是译 诗传递原诗神韵 ,不 仅 有意义 、意思 ,还得有意境 、 意象 ( 即有绘画美 ) “ ; 音美 ” 指译诗押韵 ,且音有轻重 ,相 间如原诗之平仄,使诗歌 朗朗
《 如梦令》原文如下 : 昨夜雨疏风骤 ,浓 睡不消残 酒。试 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