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
物理实验简单的力学实验

物理实验简单的力学实验力学实验是物理学中基础而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方式。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简单的力学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概念。
实验一:弹簧弹力实验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托盘、质量块实验步骤:1. 将测力计固定在桌子上,并将弹簧挂在测力计的下方。
2. 在弹簧下方的托盘上放置质量块。
3. 测出托盘上的质量,并记录下对应的测力计示数。
4. 逐渐增加托盘上质量块的重量,记录每次的测力计示数。
实验原理:当质量块增加时,弹簧受到的弹力也随之增加,利用测力计可以直接测量到弹簧的弹力大小。
通过记录不同质量块对应的示数,我们可以验证胡克定律,即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弹力成正比。
实验二:摩擦力实验实验材料:水平细木板、滑轮、绳子、质量块、测力计实验步骤:1. 将绳子系在质量块上,通过滑轮将绳子拧绕在水平细木板上。
2. 使木板保持平稳,调整绳长和质量块的质量,使木板开始运动。
3. 通过调整施加的力的大小,使木板以匀速运动。
4. 不断调整质量块的质量和施加的力的大小,记录示数和所用力的大小。
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力平衡时,木板以匀速运动,施加在木板上的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测力计记录施加在木板上的力和所用力的大小,可以推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三:斜面实验实验材料:光滑斜面、质量块、测力计、绳子实验步骤:1. 将光滑斜面固定在桌子上,并用绳子将质量块绑在测力计上。
2. 将质量块静止放在斜面上,并记录测力计示数为F1。
3. 逐渐加大斜面角度,记录不同角度下的测力计示数F2。
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质量块处于斜面上静止时,施加在质量块上的力平衡,即受重力和法向力的合力等于零。
通过测力计所示的力大小可以计算出受重力和法向力的大小,进而验证静态力学中的平衡条件。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力学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力学实验可以进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条件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小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

小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简单的力学实验,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下面就为小朋友们介绍几个有趣又容易操作的力学实验。
实验一:力与物体的运动材料准备:一个小球、一块光滑的木板、一块粗糙的地毯实验步骤:1、将木板倾斜放置,让小球从木板的高处自由滚落。
2、观察小球在木板上滚动的速度和距离。
3、再把粗糙的地毯铺在木板下方,让小球从相同的高度滚下。
4、对比小球在木板和地毯上滚动的情况。
实验原理:木板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小球滚动的速度快,距离远;地毯表面粗糙,摩擦力大,小球滚动的速度慢,距离近。
这说明摩擦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二:浮力的奥秘材料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盆、一个塑料玩具小船、一些小石子实验步骤:1、把塑料玩具小船轻轻放入水盆中,观察小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况。
2、往小船里逐渐放入小石子,观察小船在水中的位置变化。
实验原理: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
当小船里的石子增多,重力增大,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增大,直到浮力小于重力时,小船就会下沉。
实验三:重心与平衡材料准备: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几个不同重量的积木块实验步骤:1、把木板平放在桌子上,尝试让木板在一个支撑点上保持平衡。
2、逐渐改变支撑点的位置,观察木板的平衡情况。
3、把积木块放在木板的不同位置,再次尝试让木板平衡。
实验原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物体就越容易保持平衡。
改变积木块的位置会影响木板的重心位置,从而影响平衡。
实验四:弹性的力量材料准备:一根橡皮筋、几个砝码实验步骤:1、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上一个砝码,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情况。
2、逐渐增加砝码的数量,观察橡皮筋的伸长变化。
实验原理:橡皮筋具有弹性,在受到外力拉伸时会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挂的砝码越多,外力越大,橡皮筋的伸长量也就越大。
在进行这些力学实验时,小朋友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一定要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进行实验,确保安全。
大一大二必修课力学实验教案

大一大二必修课力学实验教案一、实验教案简介力学实验是大一大二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受力、运动等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本实验教案主要涉及力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步骤、实验仪器和材料,以及实验建议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力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实验主要涉及平衡力和力的分解,动力学实验主要涉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1. 静力学实验1.1 实验一:力的平衡实验1.1.1 实验目标:通过力的平衡实验,了解和验证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和方法。
1.1.2 实验步骤:1. 将一个附有刻度的竖直杆立在水平桌面上,并用一根绳子的两端挂载重物。
2. 调整绳子的长度和重物的位置,使得杆保持平衡状态。
3. 记录下重物的质量、绳子的长度和重心位置等数据。
4. 分析数据,验证力的平衡条件。
1.2 实验二:力的分解实验1.2.1 实验目标:通过力的分解实验,了解和验证力的分解原理和方法。
1.2.2 实验步骤:1. 构建一个倾斜的平面,并在平面上放置一个物体。
2. 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向和大小的力施加在物体上。
3. 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4. 分析数据,验证力的分解原理。
2. 动力学实验2.1 实验三:直线运动实验2.1.1 实验目标:通过直线运动实验,了解和验证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1.2 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设置一个直线轨道,用滑块在轨道上进行摩擦实验。
2. 通过改变滑块的质量和施加的力的大小,观察滑块的加速度和位移变化。
3. 记录下滑块的质量、力的大小和加速度等数据。
4. 分析数据,验证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2 实验四:简谐振动实验2.2.1 实验目标:通过简谐振动实验,了解和验证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2.2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弹簧和一块挂在弹簧上的物体。
2. 在物体的自由状态下,测量弹簧的原长和物体的质量。
3. 用手轻轻拉伸或压缩弹簧,使物体做简谐振动。
探索力学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

探索力学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力、运动和相互作用。
运用力学原理进行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力学的奥妙。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探索力学的简单实验。
实验一:物体的平衡材料:一本书、一支铅笔步骤:1. 将一本书平放在桌子上。
2. 将铅笔横放在书上,调整铅笔的位置,使其保持平衡。
3. 尝试移动铅笔,观察书的反应。
实验原理: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相互平衡。
在这个实验中,铅笔的重力和桌子对其的支持力达到平衡,使其保持横放的状态。
当移动铅笔时,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书将对铅笔施加一个力,试图让它重新恢复平衡。
实验二:斜面小车材料:一块平滑的斜面,一辆小车,一张纸片步骤:1. 将斜面放在桌子上,使其略带倾斜。
2. 将小车放在斜面的上方,放开小车,观察其滑下斜面的情况。
3. 将纸片折成坡度适合的斜面,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原理:当小车放在斜面上时,斜面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向下力——分解为垂直向下的重力和平行于斜面的支持力。
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和斜面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
而利用纸片将斜面变陡,小车会更快地下滑。
实验三:重物砰砰砰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张纸片,一块硬纸板,一块重物(如铅笔)步骤:1. 将玻璃杯倒扣在桌子上。
2. 将纸片摺叠成一个小坡,放在杯子的边缘。
3. 将硬纸板插入纸片下方,支撑住它。
4. 将重物慢慢放在纸片的上方。
实验原理:当重物放置在纸片上方时,纸片承受了重力,会弯曲。
当纸片弯曲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然断裂,重物会掉进杯内。
这是因为纸片的弯曲会引起材料的内部应力,当弯曲超过纸片的承受极限时,纸片就会断裂。
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实验,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实验中培养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鼓励小学生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力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10个让孩子尖叫的物理力学实验

10个让孩⼦尖叫的物理⼒学实验-01 穿透⼟⾖的吸管-这个实验借助了空⽓的⼒量,通过空⽓的作⽤⼒将⼟⾖扎穿。
我们将吸管的⼀端⽤⼿指堵住,吸管内空⽓的唯⼀出⼝就是扎⼊⼟⾖的那⼀端,吸管内空⽓体积在插⼊⼟⾖的那⼀瞬间变⼩,对周围的压强将增⼤。
但这个⼒不⾜以⼤到可以推开⼿指和吸管壁,只能从相对⽐较薄弱的⼟⾖中冲出去,所以我们就能够⽤吸管将⼟⾖穿透。
-02平衡鸟-平衡鸟之所以会平衡,是因为添加回形针后,重⼼由鸟⾝体中部前移到鸟嘴巴,也就是说整只鸟实际的重⼼在嘴尖这点的下⽅。
把鸟嘴巴放在⼿上,就像⼀个篮⼦挂在⼿指上⼀样,鸟就能够稳稳的被托住。
平衡⽊运动员,能在平衡⽊上完美展现各种⾼难度的体操动作,也是因为运动员能很好掌控⾃⼰的重⼼,所以能够达到平衡状态。
-03 奔跑的铁环-在本实验中,我们拉长橡⽪筋然后松开下⾯,由于弹性橡⽪筋向上收缩恢复原状,铁环与⽪筋之间有静摩擦⼒,会随着⽪筋⼀起上升。
⽽我们⽤⼿遮挡住逐渐变短的⽪筋,从视觉看上去好像是铁环在⾃⼰上升。
-04 智取纸币-将纸币⽤⼿指快速敲打下来,是运⽤了惯性的原理。
惯性是物体的⼀种固有属性,是会让物体保持静⽌或者迅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抵抗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在快速抽取时,当纸币移动的加速度⼤于摩擦⼒能提供的最⼤加速度时,硬币和瓶⼦的移动速度相对落后,重⼒加上惯性,因此就不会移动。
-05 轨道怪坡-我们⽣活中的每个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的作⽤,这个⼒就是重⼒。
由于重⼒的作⽤,物体的重⼼都有向下运动(落下或滚下)的趋势,让它的重⼼不断降低。
⽽本实验中,当两个操纵杆平⾏的时候,⼩球重⼼与两⽊杆平⾏,所以⼩球由⽊杆⾼处往低处滚动。
当⽊杆较⾼处慢慢分开时,⼩球在⽊杆开⼝最⼤地⽅,重⼼⽐⽊杆最低处更低。
所以⼩球趋向于向⽊杆开⼝更⼤、重⼼更低的⽅向滚动,形成“怪坡”现象。
-06 悬空硬币桥-本次实验,运⽤了⼀个基本⼒学原理:⼒矩。
⼒矩在物理学⾥是指作⽤⼒使物体绕着⽀点转动的趋向。
高中物理-第一篇 专题八 第16讲 力学实验

第16讲力学实验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验证牛顿运动定律;(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4)探究动能定理;(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6)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8)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9)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2.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图象法.考点一纸带类和光电门类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细绳与长木板平行2.释放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3.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结束先切断电源,再取下纸带4.钩码质量适当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3.利用逐差法求平均加速度4.作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补偿阻力,垫高长木板使小车能匀速下滑2.在补偿阻力时,不要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实验过程中不用重复补偿阻力3.实验必须保证的条件:小车质量m≫槽码质量m′4.释放前小车要靠近打1.利用逐差法或v-t图象法求a2.作出a-F图象和a-1m图象,确定a与F、m的关系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以减少摩擦阻力2.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选取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用mgh=12m v2进行验证1.应用v n=h n+1-h n-12T计算某时刻的瞬时速度2.判断mgh AB与12m v B2-12m v A2是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3.作出12v2-h图象,求g的大小探究动能定理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开始前调节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3.用光电门测量碰前和碰后的速度1.滑块速度的测量:v=ΔxΔt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例1(202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首先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以实现平衡摩擦力,再进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为M ,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 0,挡光板的宽度为d ,光电门1和2中心间的距离为s .(1)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实验需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d =________mm ;(3)某次实验过程中,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 .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t 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该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________(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量的符号来表达).例2 (2022·山东日照市一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开始前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左端装一个弹射装置,打开控制开关,滑块可被弹射装置向右弹出.滑块A 和滑块B 上装有相同宽度的挡光片,在相碰的端面装有轻质弹性架(未画出).实验开始前,滑块A 被弹射装置锁定,滑块B 静置于两个光电门之间.(1)打开控制开关,滑块A 被弹出.数字计时器记录下挡光片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 1,挡光片先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 2和Δt 3,则滑块A (含挡光片)与滑块B (含挡光片)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 A ________m B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若滑块A 和滑块B 的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用m A 、m B 、Δt 1、Δt 2、Δt 3表示).(3)若滑块A 和滑块B 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m A m B=________(用Δt 2、Δt 3表示). 例3 (2022·河北张家口市高三期末)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操作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a的质量m1和物块b的质量m2;②把打点计时器、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用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线连接物块a和物块b;③把固定在物块a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让物块a靠近打点计时器,先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⑤更换物块重复实验.(1)请把步骤③补充完整;(2)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测得计数点O、A、B、C、D、E、F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6.00 cm、x2=8.39 cm、x3=10.81 cm、x4=13.20 cm、x5=15.59 cm、x6=18.01 cm,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下计数点A时物块a和物块b运动的速度大小v A =________ m/s,打下计数点E时物块a和物块b运动的速度大小v E=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用天平测出物块a和物块b的质量分别为m1、m2(m1<m2),从打计数点A到E的过程中,物块a和物块b组成的系统减小的重力势能ΔE p=______,增加的动能为ΔE k=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块a和物块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结果用m1、m2、v A、v E、g、x2、x3、x4、x5表示)例4(2022·安徽合肥市第一次检测)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1)在探究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关系时,采用了图(a)所示的方案.①保持盘中砝码不变,通过增减小车中的砝码个数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利用打出的纸带测量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A.为了补偿阻力,把木板的一侧垫高,并将砝码盘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释放小车C.调节滑轮,使细线与木板平行②图(b)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表格中为实验小组记录的6组实验数据,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c)的坐标纸上,请用×标出余下的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作出a-1M图象,由a-1M图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N M/kg a/(m·s-2)0.29 1.160.250.290.860.340.290.610.480.290.410.720.290.360.820.290.310.94(2)在探究小车加速度a与所受力F的关系时,设计了图(d)所示的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挂上砝码盘和砝码,调节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b.取下砝码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并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c.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a和b,多次测量,作出a-F图象.①该实验方案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条件M≫m;②若实验操作规范,通过改变砝码个数,画出的a-F图象最接近图中的________.考点二力学其他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1.应在弹簧自然下垂时,测量弹簧原长l02.水平放置时测原长,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自身有重力1.作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2.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图线会发生弯曲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合适1.按力的图示作平行四边形2.求合力大小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1.保证斜槽末端水平2.每次让小球从斜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3.坐标原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1.用代入法或图象法判断运动轨迹是不是抛物线2.由公式:x=v0t和y=12gt2,求初速度v0=xg2y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1.弹力大小可以通过标尺上刻度读出,该读数显示了向心力大小2.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作出F n-ω2、F n-r、F n-m的图象,分析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质量之间的关系例5(2022·陕西西安市七校高三期末)如图为“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三个细线套L1、L2、L3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A挂于固定点P.手持B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点.(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N.(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和细线PO方向相同的是________(选填“F”或“F′”).(3)下列实验要求中,必要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弹簧测力计B始终保持水平B.用天平测量重物M的质量C.细线套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细线套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例6(2022·山东日照市高三期末)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和频闪照相仪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1)关于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必须将小球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必须选择质量大的小球D.小球运动时不能与方格纸相触(2)某同学用频闪照相仪拍摄到小球抛出后几个位置的照片如图乙所示,由照片可以判断斜槽轨道末端向______________倾斜,根据照片也可判断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理兴趣小组重新调整斜槽轨道末端,规范完成实验,根据拍摄到的一张照片测出小球不同位置的竖直位移y和水平位移x,以x2为横坐标,以y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画出对应的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测得直线的斜率k=5,取g=10 m/s2,由此可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 m/s.1.(2022·河南安阳市一模)某实验小组用图中装置探究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他们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滑块(含挡光片)通过一个定滑轮和挂有重物的动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在水平气垫导轨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A、B两点间距为x,释放重物,挡光片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 A、t B,已知挡光片宽度为d.(1)实验操作过程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滑块及挡光片的质量;(2)滑块通过AB段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字母表示);(3)多次改变重物质量,同时记录细线的拉力大小F,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多组加速度a 与拉力F,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作图,若图线是________,则物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的结论成立.2.(2022·云南第一次统测)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定理,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遮光条固定在滑块上,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 mm;(2)用天平称得滑块(包含遮光条)的质量m=380.0 g;(3)将一与轻弹簧相连的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一光电门安装在气垫导轨上方,用滑块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压力传感器显示出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丙可求得弹簧对滑块的冲量大小为________ N·s;滑块离开弹簧一段时间后通过光电门,光电门测得遮光条的挡光时间为Δt=2.0×10-3 s,可得弹簧恢复形变的过程中滑块的动量增量大小为________ kg·m/s.(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学课程中,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
一、简单机械实验1. 斜面静摩擦系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斜面静摩擦系数测定实验,了解斜面上物体受力情况,掌握斜面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实验器材:斜面、物块、滑轮、吊轮、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将斜面安装在水平桌面上,测定斜面的角度θ。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物块,调整物块位置使其保持静止。
3)利用滑轮和吊轮的组合,在物块上方悬挂一个测力计,测量斜面上物块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斜面静摩擦系数μ。
2. 弹簧振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弹簧振子实验,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了解振动的基本特性。
实验器材:弹簧、振子、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将一个挂有一定质量的物块的弹簧挂置于支架上,并拉开物块,使其产生振动。
2)用计时器测量振子的振动周期T。
3)改变物块的质量,重新测量振动周期T。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探讨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
二、动力学实验1. 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关于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吊轮、吊坠、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将一块质量为m的物块用细绳吊挂于吊轮上,并在物块下方挂上一个测力计。
2)测量物块的质量m,并在实验过程中测量不同拉力情况下的加速度a和物块所受拉力F。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验证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符合程度。
2. 动量守恒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动量守恒实验,验证封闭系统内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空气瞬时阀、气泵、气压计等。
实验步骤:1)将一根空气鼓吹管封闭在一根底部封盖的可移动塑料圆柱体中,在塑料圆柱体上钻一个小孔,紧靠塑料圆柱体底部,再在小孔处插上一根气压计,并用适当薄膜将气压计正面封闭,然后用适当胶裂封闭气压计所在口适当较高之处。
力学实验大全

力学实验大全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仪器:磁铁、小铁块;细线、钩码(学生用)教师操作:磁铁吸引铁块。
学生操作: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实验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测量力的仪器实验仪器:弹簧秤(2只)弹簧秤:(1)构造和原理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F拉=F弹=kx,故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构造如图。
(2)保养①测力计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还要估读一位。
⑥一次测量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弹性疲乏,损坏弹簧秤。
教师操作:两只弹簧秤钩在一起拉伸,可检验弹簧秤是否已损坏。
3、力的图示实验仪器:刻度尺、圆规4、重力的产生及方向实验仪器:小球、重锤、斜面教师操作: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
教师操作: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
实验结论: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力的作用,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的作用。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挂起静止时,线的方向。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斜面是否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而不是垂直物体表面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仪器:弹簧秤、钩码(100g×3只)教师操作:将质量为100g的3只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做出相应计算。
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始终是9.8N/kg。
6、悬挂法测重心实验仪器:三角板、悬线、不规则形状薄板(人字形梯子、绳子)教师操作:在A点用线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在B点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两次重锤线的交点即是重心。
(若条件许可,可用梯子、绳子测出人的重心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
面积 大 小 有 关 ;若 F 和 相 等 , 。 则
说 明 滑 动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与 接 触 : 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时 持 原 来 静 止 或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状 保
例 1(0 0. 安 ) 探 究 “ 对 21 广 在 力
物体 运 动 的 影 响 ” 实验 . 水平 桌 的 在 面 上 分 别 铺 上 粗 糙 不 同 的毛 巾 、 棉
布 、 璃 , 小 车 自 斜 面 顶 端 从 静 止 玻 让
① 由图 2 a与() () () b与 c 可得 :
. . . . . . . . . . . . , . . , . 一
o
毛巾
② 由图 2 a 与 () ( ) d () d 或 b 与()
或 ( ) ( ) 得 c 与 d可
运 动状态 2① 物体受到 的二力平 .
图 3
③ 比较得 出结论 :若 和 不
等 . 说 明滑 动摩 擦 力 的大 小 与接触 则
理 量相 同 .它们 都 需要 多 次 测量 , 但 它们 多 次测 量 的实 验 目的不 同 。“ 测 量 物质 的 密度 实验 ” 多次 测 量是 为 了
减 小误 差 “ 探究 物 体质 量 和体 积 关 系 实验 ” 为了 找 出物体 的 质量 与 体 是
() a () b () C
图 2
. 说 明小 车 这
。 () d
出 了 以 下 的设 计 方 案 :
( ) 据 这 个 实 验 推理 : 水 平 3根 若 物 体表 面绝 对 光滑 ( 即小 车不 受任 何 阻力作 用 ) 那么 小 车将 一直 保持 .
. . . . . , . . . . . 一
放 在 同一水 平 桌面 上 ( 接触 面 的粗 糙
0
例 2(0 0 上 海 ) 了研 究物 体 2 1. 为 的运动 状态 与 受力 情况 之 间 的关 系 , 用 钩 码 ( 1牛 )测 力 计 、 重 、 打点 计 时 器和 纸带 等进 行 实验 。实 验 中 , 先将 钩码挂 在 已调 好 的测力 计 下 , 处 于 且 静 止状 态 , 图 2 a 所 示 。接 着 , 如 () 在
察到 一段 内测 力计 示 数是 不变 的 . 纸
带 上 的 点 记 录 了 这 段 时 问 内 钩 码 的
态 。物 体 不受 力 的作用 时 . 有 可能 也
处 于运 动状态 . 此时 物体 做匀 速 直线
运 动情 况 , 次 实 验 如 图 2 b 、c 、 三 ( ) ()
() d 所示 。请 仔细 观察 图 中测 力 计示 数 和对 应 的纸 带 .归 纳 得 出 初 步结 论。
端滚 下 . 为 了让 小车 在这 些 物体 表 是
面开 始运 动 的 相同。
( ) 图 l可 知 , 车 在 玻 璃 上 2由 小
运 动 的距 离 最
此 时 受 到 的 阻 力 较
翻日
(0 0 扬 州 ) 21. 探究 滑 动摩 擦 力 的
大 小 与接 触 面 积 大 小 的 关 系 小 明提
运 动 。 力不是 维持 物体 运 动 的原 因 .
开始 滑下 .小 车从 同一 高 度滑 下 后 .
在 不 同 物 体 表 面 上 运 动 的 距 离 如 图
1 示 所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如
果 所 研 究 的物 理 量 可 能受 多个 因素 影 响时 . 持 其 他 因素 不 变 . 保 只改 变 其 中一个 因素 . 然后 用实 验研 究 它与 所 研究 物 理量 之 间 的关 系 . 种方 法 这 叫做 控制 变量 法 答 案 :. 1 速度 远 小 匀 速直 线
木 板
衡 时, 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 ②物体
受 到 二力 不平 衡 时 . 物体 运 动状 态改
变
玻 璃
图 1
妇
刻度尺、 弹簧秤、 天平等
测 量 工 具 的 使 用 是 中 考 常 考 点 。 顿 牛
() 1 实验 时小 车每 次 都从 斜 面 顶
第 一 定律 知识 也 是 中考常 考点 . 二力 平 衡 知 识是运 动 和力 中考 查 的重点 。
特 别 策 划 1 EICH A B EU T E
力学 实 验
◇ 上海 市青 浦颜 安 中学 刘洪 志
∞
e 运 动和力
钩码 的下 端 固定纸 带 . 使纸 带 穿过 并 打点计 时 器 . 后分 别三 次拉 动 钩码 然 竖直 向上 运动 .每 次拉 动过 程 中 . 观
量 法探 究 物理 规律 时 , 控制 变量 不
纳的科学方法的应用: ③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 与 哪些 因素 有关 实 验 中 , 制 控
变 量 的科 学方 法 的应用 。
程度与①相 同)如图 3乙, , 用弹簧测
力 计 拉着 它做 匀速 直线 运 动 . 出其 读 读 数 为 :
学生的错误思维定式 : ①物体运 动是 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 ②用控制变
堡塑兰堡 堕
7 O
±兰生
T B E U 特 别 策 划 EIC HAI E
设 计 实 验方 案 , 定 实 验 器 材 , 据 选 根 实 验测 得 的数 据鉴 别 物质 。
j -
臣三 三
乙
学 生 的错 误 思 维 定 式 : “ 量 将 测 物 质 的 密 度 实验 ” “ 究 物 体 质 量 和 探 和 体积 关 系实 验 ” 淆 。 混 解 题方 法 : 两 个实 验 测量 的物 这
① 在肥皂的侧面安装一个拉钩,
如 图 3甲 . 没 有字 的一 面 放在 水平 将
麓 命题的意图: ①考查学生
正 确使 用 弹簧秤 ; 在 探 究运 动和 力 ②
关 系 实 验 中 . 想 化 模 型 法 、 验 归 理 实
桌 面上 . 弹 簧测 力计 拉着 它做 匀速 用 直 线运 动 , 出其 读数 为 ; 读 ⑦ 用 小 刀 将 有 字 的 部 分 削 平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