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国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范文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
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 22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一)科学评估。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
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
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评价县级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边远程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指标为:1 海拔,主要反映海拔高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土被系数,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 水资源适宜度,主要反映水资源状况,考虑湿润度、降水量和河网密度等因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经国务院批准,从2017年1月1日起,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六类区标准。
各类区在职人员津贴标准分别调整为:一类区月人均210元,二类区月人均350元,三类区月人均580元,四类区月人均1050元,五类区月人均1950元,六类区月人均3200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
其中,一类区每月185元至370元,二类区每月320元至585元,三类区每月545元至1020元,四类区每月1000元至1880元,五类区每月1870元至2630元,六类区每月3120元至4160元。
具体标准见附件1、2。
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津贴增加额增加离休费。
推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这次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会保障,财政部门负责实施。
中央有关部门驻艰苦边远地区单位的实施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本通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附件:1、机关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2018年2月12日附件关注甘肃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共83个县区市)一类区(14个)兰州市:红古区白银市:白银区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二类区(40个)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嘉峪关市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天水市: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漳县、岷县、渭源县、陇西县陇南市:武都区、成县、宕昌县、康县、文县、西和县、礼县、两当县、徽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永靖县三类区(18个)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武威市:民勤县、古浪县酒泉市:金塔县、瓜州县张掖市:民乐县庆阳市:环县、华池县、镇原县平凉市:庄浪县、静宁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舟曲县、迭部县四类区(9个)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卓尼县、夏河县五类区(2个)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碌曲县。
《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的通知》(人社部〔2011〕75号)

64
标准
职务(技术等级)
一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现行标准
增资额
现行标准
增资额
现行标准
增资额
省部级以上
220
90
360
120
厅局级
190
80
300
100
510
130
县处级
160
70
260
90
430
130
乡科级
技师以上
130
55
225
85
370
125
科员以下
高级工以下
110
45
195
75
330
115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 表(二)
306
102
厅局级
二级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三级至四级管理岗位
179
85
县处级
五级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五级至六级管理岗位
153
76
乡科级技师以上
八级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七级至八级管理岗位
一级至二级技术工岗位
137
73
科员以下高级工以下
十一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
九级至十级管理岗位
三级及以下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
2011/08/16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的通知》(人社部〔2011〕75号)精神,从2011年7月1日起,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
现将新的津贴标准公布如下:
机关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 表(一)
单位:元/月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规章制度实施方案设计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
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006 ] 22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12 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4512结合政策性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
列入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类别由现行的四类调整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70 元,二类区月人均 130 元,三类区月人均 230 元,四类区月人均 400 元,五类区月人均 680 元,六类区月人均 1000 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
其中,一类区每月 65 元 130 元,二类区每月 120 元 240 元,三类区每月215 元至 380 元,四类区每月 370 元至 680 元,五类区每月 640 元至 1050 元,六类区每月 950 元至14001 月1 日起(一)根据评估结果需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从调整的次月起执行。
新列入范围或类( 市、区 ),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后,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报2006 年 7 月 1 日 以后离退休的人员,按本人单位所在县(市、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增加离退休费。
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的 852006 年 6 月 30 日 以前离退休的人员,已按国办发[ 2001 ] 14 号文件中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规定增加离退休费、且单位所在县(市、区)仍在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内的,按调整后类别的津贴标准和上述规定比例,从 2006 年 7 月 1 日( 市、区 ) 被调整出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或异地安置地不属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从次月起停止执行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的离退休费;如果单位所在县(市、调入的次月起执行调入县 ( 市、区 ) 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 ( 市、区 )受单位派遣,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市、区)工作六个月以上的人员,期间可执行工作所在县(市、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工作人员,按单位所在县 ( 市、区 )市)人民政府人事、财政部门负责。
总后财[2009]1110文件
![总后财[2009]1110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78b73258fafab069dc02c7.png)
关于调整完善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士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高山海岛津贴制度的通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确定的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原则,根据总后勤部《关于调整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通知》(后财[2009]1110号)和《关于调整完善高山海岛津贴制度的通知》(后财[2009]1111号)精神,确定从2009年12月1日起,调整完善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士官(含退休志愿兵,下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高山海岛津贴制度。
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适用对象(一)移交政府安置、执行军队干部生活待遇项目和标准的离休、退休干部;(二)移交政府安置的退休士官。
二、津贴实施范围和标准(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军队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和类别,参照国家政策确定。
类别由现行四个类区调整为六个类区,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四类区、五类区、六类区。
具体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详见附件1。
(四)高山海岛津贴。
分为基本标准和其它标准两部分。
基本标准实施范围,依据安置地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依托条件等因素确定。
划分为五类:1、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
2、海岛:国家划分的特类岛、一类岛、二类岛、三类岛。
3、荒漠戈壁牧区林区:农村和距最近县城50公里以上地区。
4、高山:山头相对高度在300米以上。
5、其他:地处饮用水困难、地方病疫区、高寒、深山、峡谷等自然、生活环境艰苦的其他地区。
其他标准实施范围,是指安置在兰州、银川、贵阳、呼和浩特和西沙群岛等原享受军队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这次调整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人员。
具体实施范围和津贴标准详见附件2、3、4。
三、有关问题的处理(一)这次调整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原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停止执行。
(二)安置在西藏和新疆天空、塔什库尔干地区的,在军队新的西藏特殊津贴制度出台之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暂按民政部、财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完善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通知》([2002]政干字第212号)有关规定执行。
水利工程建筑预算定额教案1-人工预算单价的组成与计算

例:请计算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凤凰县某水库工程中级工的人工预算单价。
【解】查《编规》附录7《艰苦边远地区类别划分》可知,工程所在地属二类区,该工程属于枢纽工程,查表1可知,中级工人工预算单价为9.33元/工时。
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如表2所示。
人工预算单价的组成与计算1.人工预算单价概述人工预算单价是指在编制概预算过程中,用以计算各种生产工人人工费时所采用的人工费单价,是生产工人在单位时间(工时)的费用。
它是计算建筑安装工程单价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中人工费的基础单价。
根据现行规定,人工预算单价划分为工长、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四个档次。
2.人工预算单价的组成人工预算单价由基本工资、辅助工资两部分内容组成,(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年应工作天数内非作业天数的工资组成。
其中:1)岗位工资:指按照职工所在岗位从事的各项劳动要素测评结果确定的工资。
2)生产工人年应工作天数内非作业天数的工资:包括职工开会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调动工作、探亲、休假期间的工资,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资,女工哺乳期间的工资,病假在六个月以内的工资及产、婚、丧假期间的工资。
(2)辅助工资辅助工资是指在基本工资之外,以其他形式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性收入,包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工资性质的各种津贴,主要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施工津贴、夜餐津贴、节假日加班津贴等。
3.人工预算单价的计算根据水利部【2014】429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编规》),人工预算单价应根据水利工程的性质、工程所在地区的工资区类别及生产工人的等级,按《编规》中规定的人工预算单价计算标准查算,详见表1。
表1 人工预算单价计算标准单位:元/工时在查用人工预算单价计算标准时注意:(1)艰苦边远地区划分执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
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 2006 ] 22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一)科学评估。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
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
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评价县级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边远程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指标为:1 海拔,主要反映海拔高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土被系数,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 水资源适宜度,主要反映水资源状况,考虑湿润度、降水量和河网密度等因素。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是指针对那些生活和工作环境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而设立的一种特殊补贴政策。
这些地区通常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为了保障这些地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政府通常会对这些地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津贴和补贴政策,以缓解其生活压力,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我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这些地区的津贴标准会比其他地区要高一些,以反映出当地的艰苦程度和特殊性。
具体来说,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活补贴。
由于这些地区的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成本较高,因此通常会对当地居民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用以弥补其生活成本的差距。
这些补贴通常包括食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补贴,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是工作补贴。
由于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工作环境较差,因此通常会对当地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工作补贴,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这些补贴通常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方面的补贴,以激励工作人员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
此外,还包括一些特殊补贴。
由于这些地区的特殊性,通常还会对当地的居民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特殊的补贴,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这些补贴通常包括交通补贴、教育补贴、子女福利等方面的补贴,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总的来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是一种特殊的补贴政策,旨在保障这些地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合理制定和调整津贴标准,确保其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津贴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出现滥发、虚报等现象,确保津贴的公平、公正、透明。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艰苦边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事部财政部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
通知
国人部发[2006]61 号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
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 ]22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
(一)科学评估。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
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
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
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评价县级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边远程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指标为:
1、海拔,主要反映海拔高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土被系数,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 水资源适宜度,主要反映水资源状况,考虑湿润度、降水量和河网密度等因素。
4、地表崎岖度,主要反映地形地貌对工作生活条件的影响。
5、人生气候指数,主要反映气候的适宜度,考虑气温
高低、风速大小、太阳辐射强弱等因素。
人文社会发展的指标为:
1、边远性指数,主要反映边远程度,考虑交通、通讯等因素。
2、人文发展指数,主要反映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考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财政收入等因素。
按以上指标,对县级行政区域的艰苦边远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确定范围和类别。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范围和类别,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估结果,结合政策性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
列入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类别由现行的四类调整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你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见附件一)。
(三)调整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整为:一类区月人均70 元,二类区月人均130 元,三类区月人均230 元,四类区月人均400 元,五类区月人均680 元,六类区月人均1000
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
其中,一类区每月65 元130 元,二类区每月120 元240 元,三类区每月215 元至380 元,四类区每月370 元至680 元,五类区每月640 元至1050 元,六类区每月950 元至1400 元(见附件二、三)。
(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每五年评估调整一次范围和类别,从调整当年的1 月1 日起执行。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财政能力、调控地区工资差距的需要以及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水平,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类别和标准的调整,由人事部会同财政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三、有关政策
(一)根据评估结果需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从调整的次月起执行。
新列入范围或类别发生变化的,按新确定类别的津贴标准执行;调整出范围的,停止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二)列入范围的县( 市、区) ,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后,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报人事部会同财政部重新评估确定。
(三)离退休人员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办法。
2006 年7 月1 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按本人单位所在县(市、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增加离退休费。
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的85 %增加退休费。
2006 年6 月30 日以前离退休的人员,已按国办发[2001 ]14 号文件中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规定增加离退休费、且单位所在县(市、区)仍在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内的,按调整后类别的津贴标准和上述规定比例,从2006 年7 月1 日起重新计算离退休费。
离退休人员单位所在县( 市、区) 被调整出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或异地安置地不属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从次月起停止执行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的离退休费;如果单位所在县(市、区)类别发生变化的,按调整后类别的津贴标准重新计算离退休费。
(四)工作人员调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市、区)或在不同类别的县(市、区)间调动,从调入的次月起执行调入县( 市、区) 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 市、区) ,从调离的次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受单位派遣,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市、区)工作
六个月以上的人员,期间可执行工作所在县(市、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五)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市、区)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单位所在县( 市、区) 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执行。
(六)列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县(市、区),原保留的经国家批准的工资区类别补贴、地区生活费补贴、高原地区临时补贴和地区性津贴,从本实施方案执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四、经费来源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
五、组织实施
各地区组织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财政部门负责。
中央有关部门驻艰苦边远地区单位的实施工作,由人事部、财政部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本实施方案从2006 年7 月1 日起执行,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原有关规定与本实施方案不符的,按本实施方案执行。
机关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
单位:元 / 月
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四类区五类区六类区标准
职务
(技术等级)
省部级以上130 240
厅局级110 200 380 680 1050 1400 县处级90 170 300 530 850 1200
75 140 245 430 720 1050
乡科级
技师以上
65 120 215 370 640 950 科员以下
高级工以上
附件二
机关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
单位:元 / 月
一级专业技
术岗位一
级至二级管
理岗位
二级至四级
专业技术
岗位三级至
四级管理岗
位
五级至七级
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