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
琴组词_琴的组词_琴字组词.doc

琴组词_琴的组词_琴字组词
琴组词_琴的组词“琴”字在开头的词语琴瑟不调琴瑟和鸣琴瑟相调琴瑟甚笃琴高鱼琴高生琴韵琴童琴砚琴虫琴言琴甲琴罇琴曲琴趣琴意琴钓琴心琴瑟琴键琴理琴挚琴氏琴榭琴案琴柱琴枕琴材琴卮琴轸琴轩琴瑟琵琶琴歌酒赋琴城琴绪琴溪琴湖琴心相挑琴声瑟瑟琴声悠扬琴好琴室琴客琴囊琴瑟和好琴瑟调和琴挑文君琴瑟和同琴台琴师琴床琴弈琴断朱弦琴弦琴引琴瑟失调琴尊琴道琴川琴徽琴德琴谱琴瑟永谐琴瑟和谐琴调琴几琴隐琴阮琴剑飘零琴剑琴瑟之好琴丝琴心三叠琴棋书画琴书“琴”字在结尾的词语稽琴霹雳琴斑鸠琴伯牙琴瑟琴青琴竹琴鸣琴朗琴轧琴破琴雷琴鼓琴緑琴袖琴玉琴雅琴風琴鹤琴调琴心琴颂琴蜀琴素琴瑶琴盘琴牙琴玄琴伯琴竖琴钢琴祥琴雷氏琴故琴牺氏琴横琴槃琴楚琴椎琴柳琴木琴斲琴断琴爨琴炕琴单父琴风鸣琴管风琴手风琴风琴轸琴孤琴电子琴坠琴緑绮琴绿绮琴断纹琴清琴洋琴操琴小提琴提琴上排琴抚琴扬琴焦尾琴彭泽横琴嵇琴宓琴雍门鼓琴雍门琴囊琴牛听弹琴竹坞听琴古琴重音口琴口琴口弦琴独弦琴弦琴奚琴马头琴大
提琴大琴对牛弹琴还琴靖节琴说琴亡琴伽倻琴低音提琴伦琴怅人琴人琴击琴咬卵弹琴卵弹琴凤凰琴凤琴陶令琴陶琴峄阳琴阮琴独弦匏琴六弦琴雷公琴八音琴乱弹琴无弦琴无声琴七弦古琴七丝琴七弦琴一弦琴九弦琴中提琴“琴”字在中间的词语钢琴家柳琴戏焚琴煮鹅焚琴煮鹤砚墨琴心坐上琴心破琴示绝鸣琴而治如鼓琴瑟和如琴瑟斫琴师瑟调琴弄瑟弄琴调破琴绝弦天琴座人琴两亡人琴俱逝伦琴射线爱琴文化人琴俱亡抚琴击磬隐琴肆瑟剑胆琴心七品琴堂一琴一鹤山东琴书。
中国古代十大名琴

「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称,制琴世家雷威所作。明 代(清秘藏)记之曰:「春雷,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 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殁,挟 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 之冠。天地间尤物也!」传世唐琴极珍罕,此琴虽然纳 音、双足、岳山、琴尾等处曾经后人修补,但琴身造形 饱满,有唐琴之「圆」;当代琴家试弹,称此琴音韵沈 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
• 7.唐/大圣遗音
• 这架唐代大圣遗音琴为神农式,桐木斫,髹栗 壳色漆罩以黑漆,朱漆修补,纯鹿角灰胎,发蛇 腹间牛毛断纹。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 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背作圆形龙 池、径7.6厘米,扁圆凤沼为12厘米长,1.2米宽, 龙池上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四字,池下方刻 二寸许大方印一篆“包含”二字,池之两旁刻隶 书铭文四句“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 孤桐飒裂”十六字,俱系旧刻填以金漆。
•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 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 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 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 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 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 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 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 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 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 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 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 王仲雄连续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 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 邕制造的“焦尾”琴。
与琴有关的诗句

1.王昌龄·唐代《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2.潘牥·宋代《琴》
只是寻常操,传来便不同。
初疑声已心,旋觉曲方中。
清碎如章草,和平似国风。
自从今夕听,吾耳一生聋。
3.白居易·唐代《琴》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4.丁谓·宋代《琴》
材妙峄阳枝,弦调野茧丝。
清音飞雉操,雅曲白驹诗。
属意山水际,寄声鸾凤时。
南薰如在御,忠义必倾思。
5.华岳·宋代《琴》
月浸虚堂夜气清,起听万籁寂无声。
轻轻拂动匣面尘,玉笋不弹风自鸣。
含琴字的成语

含琴字的成语
1. “琴棋书画”,哎呀,你看那古代的才子佳人,哪个不是精通琴棋书画,这简直就是高雅的象征啊!就像咱要是也会这些,那得多牛啊!
2. “对牛弹琴”,你说跟一个不懂的人讲那些高深的东西,不就跟对牛弹琴一样嘛,白费口舌!
3. “琴瑟和鸣”,想想看一对恩爱的夫妻,那感情就像琴瑟和鸣一样和谐,多让人羡慕呀!
4. “琴断朱弦”,这多让人伤心啊,就好像你最宝贝的东西突然坏了,那种失落感,啧啧!
5. “琴心剑胆”,哇塞,有这样品质的人可太厉害了,既有柔情又有豪气,就像个大侠一样!
6. “人琴俱亡”,那种失去心爱之物和亲近之人的痛苦,真的跟人琴俱亡一样让人难受啊!
7. “焚琴煮鹤”,这不是糟蹋好东西嘛,多可惜呀,就好比把美丽的花给踩烂了一样!
8. “琴歌酒赋”,这生活多惬意呀,一边弹琴唱歌,一边喝酒作诗,简直爽歪歪!
9. “和如琴瑟”,人与人之间相处得那么融洽,就跟和如琴瑟似的,多好呀!
10. “鸣琴而治”,厉害吧,用弹琴就能把事情治理好,这得有多大的本事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含琴字的成语都好有意思呀,各有各的韵味和情境,让人能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呢!。
带琴字的诗句大全

带琴字的诗句大全带琴字的诗句大全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琴字的诗句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閒汉绮园。
16、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琴书笔砚伴閒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31、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32、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
33、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34、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35、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36、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
37、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38、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39、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带琴字唯美的句子

带琴字唯美的句子
1. 琴音悠扬,如同清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2. 月色朦胧,琴声婉转,如梦似幻,让人陶醉其中。
3. 琴弦轻拨,音符跳跃,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美丽的故事。
4. 琴音如泉涌,清澈透明,洗涤心灵的尘埃。
5. 琴声低吟浅唱,如同溪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
6. 琴音飘渺,如同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7. 琴声如丝,细腻柔滑,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触感。
8. 琴音高亢激昂,如同狂风暴雨,震撼人心。
9. 琴声悠扬,如同山间清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10. 琴音缠绵悱恻,如同离别的泪水,让人心生感慨。
11. 琴音宛如天籁之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12. 琴音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在这美妙的旋律中。
13. 琴音宛若天籁,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魅力。
14. 琴音如风,轻轻吹过心田,带来一丝清凉。
15. 琴音如雨,滴落在心湖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中国古代乐器琴

中国古代乐器琴乐器--琴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
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
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
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都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
可见,三千多年前,琴已经流行。
后来,由于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
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
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
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
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
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
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
“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古琴,目睹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反映了华夏传人的安详寂静、洒脱自在的思想内含。
在古琴曲中,有一首叫《华胥引》的名曲,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黄帝夜得佳梦,梦中来到一个叫华胥国的地方。
其地“国无师长”,“民无嗜欲”,其国民“美恶不萌于心,山谷不踬其步,熙乐以生。
”黄帝见其国之状况,羡慕不已。
华胥国的国民所过的安详自在的生活,正是黄帝心中的理想生活。
古诗词中“琴”的意象

古诗词中“琴”的意象琴又称瑶琴、玉琴、古琴、七弦琴。
相传伏羲氏伐桐创瑶琴,起初为五弦,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加上了代表“天、地”的两根弦,形成了现在的七弦琴。
琴由于“平和雅正、至纯至清”而成为文人们钟情的对象,“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
中国文人非常重视全面的艺术修养,“琴棋书剑”或者“琴棋书画”,“琴”始终列为首位。
人们平常说的“琴”,不仅是针对艺术修养,还往往被提升到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层次。
琴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们也将它融入诗中传情达意。
夫妇情笃和谐的象征古人常以琴瑟合奏,两者的声音和谐悠扬。
因此它常寄寓着美好的爱情。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郑风?女曰鸡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诗小雅?常棣》,“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周南?关雎》。
后来就以“琴瑟和同、琴瑟和好、琴瑟相调、琴瑟和鸣”比喻夫妻不离不弃、相谐相和。
“翰林无双鸟,剑水不分龙。
谐和类琴瑟,坚固同胶漆。
”(唐代魏氏《赠外》)如胶似漆,可见他们爱情深挚。
可惜不是想往“琴瑟和鸣”的夫妻都能和鸣一生,所以,古代才有了“断弦”一说。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因为陷入党争而倍受排挤,一生都在潦倒中度过的。
他的妻子王氏清贫自守,默默地承受了很多苦楚,为了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多年里一直寄人篱下做些小官,在外久久飘零。
数年间夫妻短短相聚又匆匆离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唯有两心相知。
各种惆怅难言的情绪纠结于心,诗人写下了让无数文人猜测不已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那刻骨铭心的情爱尽在琴声里。
兄弟朋友情谊的见证琴还被赋予了高洁的意义,通过琴和琴道交往成了古人对理想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寻求之道。
俞伯牙遇钟子期,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诗经?小雅?鹿鸣》)朋友相见,情深意厚。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试》)好友即将远行,“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离情缠绵,令人感慨欷?[,友情真挚,令人击节赞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致淡远,历久弥醇
---浅谈《谿山琴况》“淡”况的审美思想“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有云之:“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郊外赛马,吹箫抚琴,吟诗作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失为文人雅士的一大情趣啊!这其中,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最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它寄托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古有名琴绿绮、春雷、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也有名曲《广陵散》、《潇湘水云》、《幽兰》等。
好琴焉能没有好的弹琴方法来驾驭呢?明末清初著名的虞山派琴家徐上瀛的《谿山琴况》就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古琴演奏艺术的美学理论专著。
他的琴学理论可称之为是古代琴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被誉为我国古代音乐美学三大书之一的《谿山琴况》,其所表述的琴乐审美观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琴乐在成熟时期的主导审美思想,是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审美的很好总结。
作者总结了前人古琴表演艺术的丰富经验,以古琴演奏技艺手段为基础,在技艺上的分析又是以其琴乐审美思想为指导,且仿照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而提出“二十四况”,阐释了其“和”的琴乐审美理想和追求。
二十四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况“和”为全篇总纲,属本体论范畴;第二至九况是对琴乐的精神风格的具体阐释,属审美论的范畴;后十五况是对琴乐音色、技术、处理的具体要求,属演奏论的范畴。
本书通过对24个琴乐审美范畴的阐发,较为完整而精到地探讨了古琴演奏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
在琴乐“二十四况”中,具有理论核心意义的就是“和”。
“和”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上一个最为基本的审美范畴,影响我国数千年的“和”的音乐审美观的核心内涵“中和”源于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乐记》要求音乐必须要有“和”的情感特征和形态特征,即“乐而不乱、乐而不说(悦)”等,这实际上是对前秦儒家思想的继承,是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音乐审美观的发展。
《谿山琴况》里,“和”是诸况中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在全篇与琴乐审美相关的内容中,几乎都是建立在“和”的基础之上,《琴况》中指的“和”就是“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即手指必
须符合琴弦的客观性能,取音要准,节奏清楚、层次分明,技巧高超并准确地表达琴曲的思想内容。
谈即至此,不由得让人想起,孔子学琴五步法,“得其曲”、“得其数”、“得其意”、“得其人”、“得其类”,这是学琴的基本步骤,在学琴初始应该熟悉曲调,通过反复练习解决技巧上的问题,同时也应领会乐曲的思想内容,最后达到塑造音乐形象,精通音乐的目的。
在《琴况》中,作者也认为从演奏技艺上讲,弹琴首先要达到对演奏技巧的运用自如与纯熟,其次,在掌握纯熟的执法技艺基础上,在音乐演奏的处理中,要“务令宛转成韵,曲得其琴”。
使琴曲的演奏合乎音乐的章法,从而产生悦耳而富于韵味的情绪音调,达到指与音的相“和”。
孔子学琴五步法和《琴况》中关于演奏论的内容可以相结合,“和”的意思也和此有相通之处。
在“和”的基础上,全篇各况互相联络贯通,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完成了我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综合性建设。
从“弦”、“指”、“音”、“意”四个方面的内在关系去探讨“和”,并把“和”的观念贯穿与音色、技巧、风格、处理等各个方面,徐上瀛是第一人,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贡献可见一斑。
在此,我谨以精简的文字语言概括一下本文中心思想“和”。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悠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这是二十四诗品中关于“淡”的诗句。
北宋时道学先驱周敦颐把儒家强调的“中和”与道家强调的“恬淡”进行综合概括,把儒、道、禅揉为一体并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淡和”审美观:“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北宋琴家成玉锏也提出了“淡”的观点,认为“盖调子,贵淡而有味,如食橄榄”。
《琴况》中“淡”况的始句,“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
独琴之为器。
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
先是站在一个整体的方面,说明弦索是以其声音华丽动听而流行于世间,可有歌舞伴唱,可有丝竹伴奏等。
再者说,惟有琴这种乐器,是与其他乐器不相同的,在演奏时,需静坐而弹,不夹杂歌舞,琴这种乐器,孤芳自赏,甘于寂寞,不杂丝竹伴内。
琴,就像寒冬才会绽放的梅一样,同属文人雅士所喜,品性高雅亮洁,孤高岑寂。
以琴喻之以梅,正合适。
所谓淡,即“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琴像清泉白石、清风明月一样悠然自得,能使听者神思飘渺,尽去娱乐之心。
“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古琴音乐风格属于
淡静,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
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把心态放“淡”,切勿追名逐利,洗去尘世中的铅华。
“舍艳而相遇于淡者,世之高人韵士也。
而淡固未易言也,祛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淡而淡之妙自臻”。
虽然舍弃华丽而追求淡泊的是世上的高人雅士。
淡固然难以演传,只要能去邪存正,退俗还雅,弃媚返淳,那么不必刻意追求淡,淡的妙处也会自然表现出来。
淡的至音和真趣也就尽显无疑。
“淡”所要表现的是,清微淡远的意境,并不是要求平淡,更多的是要淡泊名利,有多少文人雅士舍繁华世间,只求田野风光,小桥流水般淡泊。
而琴所要表达的意境就是如此之“淡”,这也是琴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琴的音色本来就是淡的,如同松风竹雨,山泉水波,雅致清灵,制成琴曲,情趣就更为淡泊。
在弹奏的时候,当山居幽静,林木扶疏,清风入弦,扫尽炽盛喧嚣之气,居身于自然之中时,自然就有一种淡雅的心态,不被世俗所牵绊,不为凡事所忧心,弹奏的音调都是至善至妙的,表现的情趣都是天真无邪的。
琴曲在弹奏前,置身于自然中,没有华丽的装饰,有适当的环境才会烘托出琴曲所追求的意境。
琴曲的演奏所求的韵味就是恬淡纯净的,建立在“虚静”的基础上,在琴音的雅淡中,人心也会受到熏陶。
虽然,“淡”的境界不易达到,只要把心态放端正,真正做到淡泊,高雅,似梅一般无所求,仍有傲骨,淡泊俗世,所追求的“淡”的意境也就略显一二了。
老庄学派中,有云“淡乎其无味”、“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也是在追求真正“淡”的意境。
《谿山琴况》是我国音乐古典美学的巅峰之作。
把儒家学派所追寻的“中和”与道家的“恬淡、淡远”恰到好处的揉合而形成“淡和”的音乐审美观,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和”的音乐审美观的全面总结。
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大的意义。
在对“淡”况进行分析的时候,不由得让我的心置之平静,趋于淡泊。
在完成此篇文章的时候,正值深夜,夜深人静之时,仿佛更能体会到琴曲中的“淡”所要追求的意境,一杯清茶即可,甚为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