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探究|古琴曲及古琴演奏技巧

合集下载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优美的一种,它被誉为“乐器之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

古琴发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音质和演奏技巧,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琴的历史、音乐表现力、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历史最久远的一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古琴最初被用作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的伴奏乐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到唐代,古琴的演奏技巧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其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宋代时期,古琴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它们将其视为艺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并发扬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古琴的音乐表现力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质而闻名于世,他的音色柔和、幽雅、清新,能够表达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古琴的音乐是通过琴身共鸣和指法的变化来表现出来的,它能够模拟出天真、淡泊、清雅、高妙、慷慨、豪迈、忧愁等不同情感。

古琴表现力丰富,既可以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也能够表现出深刻的感情。

它能够让人们感到它的音乐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让人们沉浸在完美的音乐中。

三、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演奏的技巧非常独特,它主要通过拨弦、撩弦、扣弦、泛音、颤音等指法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古琴演奏技巧的高妙之处在于,它能够组合不同的指法来实现速度与音色的转换,从而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同时,古琴演奏也需要弹者配合自由的速度变化,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古琴演奏技巧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四、古琴的演奏风格古琴演奏风格主要包括学派和个人风格两个方面。

学派是指古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流派性的不同演奏特点,每个学派都有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和表现手法。

而个人风格则是指弹者在学习、研究古琴演奏技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演奏风格。

这个风格既包括弹奏技巧的独特性,也包括表现主题意境的独创性。

古琴演奏技巧解析

古琴演奏技巧解析

古琴演奏技巧解析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的演
奏技巧既需要细腻的手法,又需要灵活的表现力,下面我们来解析古琴演奏的一些技巧。

首先是左手技巧。

古琴演奏中,左手主要负责按弦,产生音符。

按弦时要注意
手指的位置和力度,要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的均匀性。

古琴的音符有特殊的按弦技巧,例如“鼓勾”、“上泛”、“下泛”等,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演奏出丰富
的音乐。

其次是右手技巧。

古琴演奏中,右手主要负责拨弦,产生不同的音色。

右手的
技巧包括指法、拨法和换弦等。

指法要准确、灵活,拨法要轻重得当,换弦要快准。

古琴的音乐表现力强,需要右手技巧的精湛才能演绎出深沉的情感。

另外是琴曲演奏技巧。

不同的古琴曲有不同的演奏要求,需要掌握各种技巧。

有的琴曲需要快速的运指,有的琴曲需要柔和的抒情,有的琴曲需要气吞山河的豪放。

演奏古琴曲要注重音乐性和情感表达,要把握好节奏和情绪,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最后是表现力的培养。

古琴音乐是一门艺术,需要表现出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
情感。

演奏古琴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力,要用心理解曲子的意境,用手指演绎出曲子的情感。

要培养表现力,可以多听名家演奏,多感悟音乐的内涵,多练习琴曲,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总之,古琴演奏技巧的解析需要综合左手、右手、曲谱和表现力等方面的要素。

只有不断练习,不断探索,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琴演奏家。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古琴演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弹越好!。

中国古琴的介绍

中国古琴的介绍

中国古琴的介绍中国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中的一种,被誉为“乐中之王”。

它起源于古代的箫、瑟等乐器,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下面将从琴的起源、构造、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古琴。

一、琴的起源中国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当时的琴称为“筑”,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琴的形制和制作工艺逐渐发展完善,到了唐代,琴的形制基本定型,并且被称为“琴”。

此后,琴的发展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古琴。

二、琴的构造中国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它由琴身、琴头、琴尾和琴弦组成。

琴身是古琴的主体部分,它通常由檀木或者红木制成,具有一定的弧度。

琴头是琴身的上部,通常雕刻有吉祥的图案,起到装饰作用。

琴尾是琴身的下部,它的形状有方形、圆形等各种不同的造型。

琴弦是古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由丝线制成,琴弦的数量有七根、十根等不同的配置。

三、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有指法、拨弦和和弦三种。

指法是用手指按住琴弦,产生音符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指法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音符的音准和音色。

拨弦是用右手的指甲或者指尖拨动琴弦,产生音符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拨弦是表现情感和感情的重要手法。

和弦是用左手按住不同的琴弦,弹奏出和弦音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和弦可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色彩。

四、琴的音乐特点中国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深远的音韵而著称于世。

古琴的音色柔和、悠远,能够表达出深沉、内敛的情感。

古琴的音韵独特,每一个音符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古琴的音乐风格以古朴、典雅、含蓄为主,它强调的是音乐的内涵和意境,而不是技巧和华丽的演奏。

古琴音乐常常以抒发情感、禅修心境、描绘自然景色等为主题,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中国古琴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器乐,它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厚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古琴的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内敛的艺术表达。

古琴演奏技巧与音色表达

古琴演奏技巧与音色表达

古琴演奏技巧与音色表达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在古人的眼中,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古琴演奏的技巧和音色表达对于传递古琴音乐的情感和意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古琴演奏的技巧和音色表达的相关知识。

一、古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古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包括按、拨和击三个方面。

按指的是将琴弦按下到指板上,拨指的是利用指甲或指尖拨动琴弦,击指的是用指甲敲击琴弦产生独特的音响效果。

1. 按法:在古琴演奏中,按法是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按法分为按弦和推弦两种,按弦是指按下琴弦以改变音高,推弦则是将琴弦推动以产生颤音等效果。

由于古琴的音域宽广,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按弦的准确力度和位置。

2. 拨法:古琴拨法的使用对于演奏的音色和音质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古琴拨法有徐抚、慢抹、挑拨等。

每种拨法都有着独特的音响效果,演奏者需要根据曲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拨法。

3. 击法:古琴的击法是古琴演奏中独特的技巧之一。

通过不同的击法,演奏者可以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

常见的击法有一指点、两指点和三指点等。

演奏者需要掌握准确的力度和节奏,以达到音色丰满和音响连贯的效果。

二、古琴音色的表达古琴有着独特的音色特点,其音色表达主要包括音量、音调、音质和音品。

1. 音量:古琴的音量通常较为柔和,与现代乐器相比较为低沉。

在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掌握演奏力度、用音和掌握音量的变化来表达乐曲的情感和意境。

2. 音调:古琴音调的表达主要通过演奏者的按弦力度和指法来实现。

不同的音调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感觉,演奏者需要通过准确的按弦力度和指法来表达乐曲的要求。

3. 音质:古琴的音质是指琴弦所发出的音响效果。

天然丝弦和檀香木制的古琴都有着独特而温暖的音质。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通过掌握演奏技巧和力度来调节音质,以使乐曲的表达更加精准。

4. 音品:古琴音品是指琴弦振动产生的共鸣和余韵。

演奏者通过准确的发力和放力来调节琴弦的共鸣效果,以便实现乐曲的音品要求。

古琴演奏技巧指法与琴身共振

古琴演奏技巧指法与琴身共振

古琴演奏技巧指法与琴身共振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珍贵乐器,自古以来被誉为“乐中之王”,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特点。

在古琴演奏中,指法和琴身共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古琴演奏中的技巧指法和琴身共振的相关内容。

一、古琴演奏技巧指法古琴演奏的技巧指法是指演奏者在琴弦上运用手指的方式和特定技巧。

古琴共有七根弦,演奏时需要用指尖轻轻按弦,通过手指的按弦位置和受力控制,来改变弦的音高和音色。

首先要注意的是手指的姿势与力度。

古琴演奏时,手指应自然弯曲,指尖与琴弦垂直,用力要适中,不可过重或过轻。

过重的力道会导致音色沉闷,过轻则音色单薄。

在演奏中,要注意调整手指的力度,使琴弦产生适度的振动,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其次,指法的转移和滑动也是古琴演奏中的重要技巧。

指法转移是指在音符之间迅速地切换指法,以确保音符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滑动则是指手指在弦上移动产生的滑动音效。

这些技巧需要演奏者具备熟练的手指协调能力和灵活性,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演奏来逐渐掌握。

此外,古琴演奏中的和弦演奏也是一项关键技巧。

和弦演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按下多个音符来产生和弦的音效。

在演奏和弦时,演奏者需要用多个手指同时按下不同的弦,并使每根弦的力度均匀,以获得和谐的音色。

二、琴身共振的作用琴身共振是指琴身在演奏中产生的共鸣和回响效果。

古琴的琴身通常由多层竹板和横梁构成,通过特定结构和制作工艺,使其具备较好的共振特性。

琴身共振在古琴演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增加乐器的音量和音色的丰富度。

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发力弹奏琴弦,而琴身共振可以将弦的振动放大,使其音量更大,音色更加饱满。

其次,琴身共振可以增加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音响的延续。

在演奏过程中,琴身共振会使音符的衰减速度减缓,使其持续时间更长,音响更加持久。

这为演奏者创造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琴身共振还可以增加音色的细腻和韵味。

中国古琴演奏技巧

中国古琴演奏技巧

中国古琴演奏技巧中国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古琴演奏的一些基本技巧,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了解和欣赏的乐趣。

一、古琴演奏的基本姿势在弹奏古琴时,合理的姿势和手势对于演奏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古琴演奏姿势的一些建议:1. 坐姿:古琴演奏需要坐姿。

建议使用凳子或地席,保持背部挺直,保持舒适且稳定的姿势。

2. 双手:右手拇指放在琴弦上方,其他四指自然垂直悬挂,手指稍微弯曲。

左手则用于按弦,手指平放在琴弦上,并用力控制音的持续时间。

二、古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古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涉及到了指法、音色、节奏和音韵等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古琴演奏技巧:1. 指法:古琴演奏的指法主要包括“按”、“弹”、“颤”等。

按即是按住琴弦,弹即是用右手指或专用的拨片进行弹奏,颤则是利用手指的轻微震动来产生特定的音阶效果。

2. 音色:古琴演奏追求的是朴实、清雅而不张扬的音色。

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力度来表现琴弦的不同音色,如强音、弱音、淡音等。

3. 节奏:古琴演奏的节奏感相对自由而富有变化。

根据曲谱中的指示,演奏者可以在某些位置加入适当的停顿,以突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4. 音韵:古琴的音韵非常重要,演奏者需要通过发音的方式来表达琴音的质感。

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每个音符的发音准确性,力求完美地传达出琴曲中蕴含的情感。

三、古琴演奏的学习与实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琴演奏者,并非易事。

以下是几点学习与实践的建议:1. 学习方法: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你的古琴学习,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技巧,掌握古琴曲谱的演奏要点。

2. 日常练习:每天保持一定的练琴时间,反复强化指法、音色、节奏和音韵等技巧,逐渐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3. 演奏体验:积极参与古琴演奏的实践活动,如表演会、比赛等。

通过与其他演奏者交流和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验。

四、古琴演奏的乐趣与意义古琴演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古琴研究报告

古琴研究报告

古琴研究报告
古琴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篇报告将着重介绍古琴的历史、演奏技巧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古琴的历史
古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中国商代,其形态和结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所改变。

到了隋唐时期,古琴已经成为儒者、士人等社会精英的文化雅器。

在明清时期,古琴逐渐从士人阶层传播到民间,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追求的艺术形式。

二、古琴的演奏技巧
古琴演奏有很高的技巧要求,包括右手的指法和左手的按弦。

古琴的指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按、拨、撮、挑等。

演奏者需要通过指法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音乐意境。

古琴的音域比较宽广,常见的音调包括宫、商、角、徵、羽五声,这些音调在演奏时需要通过调音掌握好音准。

三、古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古琴曾是古代文人学士必修的一门技艺,操琴是文人雅士常用的一种修身、陶冶情操的手段。

古琴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曲谱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艺术。

古琴的音乐旋律流畅、婉转,能够表达深沉的情感,弘扬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和人伦思想。

综上所述,古琴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
要的角色。

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形式,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使得古琴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琴音乐的特点及演奏技巧

古琴音乐的特点及演奏技巧

古琴音乐的特点及演奏技巧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古琴音乐中,强调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力求达到心灵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下面将分别介绍古琴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古琴音乐的特点:1. 口琴音乐的特点之一是以简单、朴素、含蓄的音乐语言表达情感。

通过琴弦的振动和手指的轻扫,古琴音乐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声却有力的内心交流。

2. 古琴音乐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音质。

古琴本身的材质和工艺决定了它的音色非常纯净、清澈,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演奏时,琴音袅袅、悠扬动听,令人陶醉其中。

3. 古琴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交流。

演奏者在演奏时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融入其中,通过琴音传达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使得古琴音乐更加生动、丰富。

古琴音乐的演奏技巧:1. 弹奏技巧:古琴演奏有“五律”,即左手握律、右手抚律、两手配合、五指停律、心手合一。

左手握律主要是指用手指把握琴的音律,右手抚律是指用右手指轻轻抚弄琴弦,产生音响。

两手配合是指左手与右手的协调配合,五指停律是指控制各个手指的停留时间和力度,心手合一是指用心灵感受音乐,让手指动作更加自然流畅。

2. 音调处理:古琴音乐在演奏时需要处理好音调的起伏和转折。

演奏者要根据曲调的变化,灵活调整音调的高低,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力度和节奏,让音乐表达更加传神。

3. 情感表达:古琴演奏强调情感的表达,演奏者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通过手指的轻扫、琴弦的振动,传递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演奏时要注重情绪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使音乐更加生动和感人。

古琴音乐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形式,它不仅传承着中国古代音乐的精华,更体现了演奏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通过掌握古琴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演奏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将古琴音乐的美妙传承下去。

愿更多人能够欣赏、学习和继承古琴音乐的魅力,让这一优秀的音乐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探究|古琴曲及古琴演奏技巧
琴曲结构
琴曲一般具有:'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的琴曲结构。

此外还有一些远古的琴曲,从其他音乐体裁移植过来的琴曲,以及专为伴奏歌唱的琴曲等,它们又有自己特殊的曲式。

散起:
在琴曲的开始,有一段自由节拍,速度徐缓的散板,琴家称为'散起'。

它的曲调性不一定明显,主要是运用主音、属音把调性确定下来。

它的长短决定于全曲的规模和表现需要,形成全曲有机构成的一部分。

如:《胡笳十八拍》(开始)
入调:
经过充分酝酿准备之后,开始展示乐曲的主要音调。

这时节拍已经纳入常规,曲调性也大大加强,琴家称为'入调'。

一些形象鲜明、悦耳动听的主题音调在这一部分依次出现,经过重复、对比、变化、发展后,把音乐逐渐推向高潮。

高潮的部分往往是在加快速度、展开音域和加强音色对比的情况下形成的。

一些加强曲调力度的双音,也常常用在这些地方。

这一部分常常要占全曲一半以上的分量,是构成琴曲的主要部分。

入慢:
高潮之后,情绪逐步平稳下来,进入琴曲的'入慢'。

这时往往利用明显的节奏对比或调性变化,把乐曲引进一个新的境界。

复起: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琴曲中,有时还插入带有结束意味的素材,或部分地再现前面的主题,或变形地重现前面的材料,称为'复起',使得乐曲有一波三折、欲罢不能的情趣。

尾声: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发展变化,最后用泛音奏出轻盈徐缓的乐句,把全曲结束在主音上,造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许多琴曲的'尾声'就是这样构成的。

演奏形式
琴曲独奏:
琴曲独奏指古琴的纯器乐独奏曲,可依其长度及段数分为小型、中型及大型者。

A:小型(长一、二分钟,二、三段的短曲)。

例如:《玉楼春晓》(约一分、三段)
《良宵引》(约一分、三段)
《耕辛钓渭》(约一分、一段)
B:中型(约长三分至七分钟,六至八段者)。

例如:《平沙落雁》(约五分、六、七段不等)
《梧叶舞秋风》(约三分、八段)
《醉渔唱晚》(约三分、七段)
《忆故人》(约七分、八段)
C:大型(约长七分至二十分钟,九段至四十段不等)。

例如:《潇湘水云》(约七分、十八段)
《水仙操》(约八分、十段)
《渔樵问答》(约七分、十段)
《幽兰》(约十分)
《流水》(约七分、八九段不等)
《岛夜啼》(约十分、十段)
《秋塞吟》(约八分、九段)
《秋鸿》(约十五分、卅六段)
《渔歌》(约十四分、十八段)
《大胡笳》(约十二分、十八段)
《广陵散》(约二十多分、四十二段)
琴歌:
附有歌词可供边弹边唱的称为琴歌。

如《黄莺吟》、《古琴吟》、《古怨》、《阳关三叠》、《湘江怨》、《胡笳十八拍》、《凤凰台上忆吹箫》、《慨古引》、《凤求凰》、《秋风词》等。

琴歌的体栽一般来说较琴曲为短小简单。

例如:《胡笳十八拍》(片段)
琴箫合奏:
通常以低沉深远的洞箫或琴箫吹奏来配合琴曲。

琴瑟合奏:
【诗经】里说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可见古代就有琴瑟合奏的传统。

清·庆瑞撰的【琴瑟合谱】, 正是古代琴瑟合奏传统的。

音色与音域
古琴共有三种音色。

一为散音,即右手弹空弦所发的声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

二为按音(实音),即右手弹弦,左手同时按弦所发的声音,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三为泛音,即左手对准徽位,轻点弦上,而右手同时弹弦时所发清越的声音,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磐。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

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古琴音域共四组又一个二度,计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和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指法
右手指法:
主要为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双弹、如一、叠涓、拨、刺、伏、撮、打圆、历、滚、拂等。

左手指法:
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

按音有跪、带起、拳、推出、同声、爪起、掐起。

滑音有吟、猱、绰、注、撞、逗、唤、上、下、淌、往来、进复、退复、分开等。

古琴的音乐意境
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都讲求'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

意境一词最早来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他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意'即: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流露;'境'即:外在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反映、再现。

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蕴涵着无穷之味和不尽之意,使人回味。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推崇古琴音乐,追求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

《风俗通》亦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倾之间,而意在流水',可见琴是作为一种寄意的精神境界的搭挂。

古琴音乐主要融儒、道二家思想的影响,因后者以逍遥的目光观宇宙,因而在艺术实践上影响尤深。

无论古琴的曲目、音色、音乐结构、弹奏姿势等不同层面,均反映出一种清和淡雅、温柔敦厚、偏向优雅恬静的风格。

'和雅'和'清淡'可说是琴乐一直以来所标榜上午审美情趣和理想风格,于此亦可见儒道哲学在音乐审美中的体现。

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意境自然是一种恬逸、闲适、虚静、深静和幽远的境界。

因为能虚、能静,因而同时能深和远。

深远则能容摄万有,罗万象于胸中,可见琴乐意境所强调者是一种无限和深微的境界。

古琴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美学论著,明代的《溪山琴况》中形容这种境界为:'其无尽藏,不可思议。

';'琴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迂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

'这种境界的落实则为一种绝去尘嚣、遗世独立的希夷境界,如:'深山邃谷,老木寒泉';'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山居深静,林木扶苏'。

琴乐的境界是'无尽'、'无限'、'深微'、'不竭'的,以最少的声音物质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所以琴声音淡、声稀,琴意得之于弦外,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陶渊明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正是将琴乐之重意、重弦外之音的思想推至穷极的哲学思维。

古琴是偏向静态之美的艺术,因此弹琴要讲求幽静的外在环境于闲适内在心境的配合,方可追求琴曲中心物相合、主客和一的艺术境界。

琴乐既重意、重意境,而又以幽静深远者为高,其表达手法则以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

民初琴家杨宗稷谓琴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拟声、象形、会意'三类。

会意是统率着拟声和象形的,因为后二者仍未脱离音乐的表面物化形态,必须提升至会意才是最终阶段。

'意'是抽象的主观精神境界,所以无限和空灵。

琴曲之不重直接的拟声和间接的象形而重融情入景、情景相融的借景抒情,就是中国艺术虚实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和'融实入虚'、'虚实相涵'自然宇宙观之体现。

情景相融才能虚实如一,才能借有限之物质表达空灵和幽远之致,'以音之精义应乎意之深微',听之使人悠然意远。

琴曲中拟声之作多只取其意以抒胸中对自然向慕之情,而少有实质模拟者。

琴乐重意,故于音乐实践上富散板、缓起、入慢等特色,又以句为单位配合人之天然呼吸,体现人内在情感的节奏和时值变化。

琴曲中多用吟猱微弱之振动以表达人内心深厚的情感和生理基础之气。

琴乐所反映者多为模拟天籁之生机不息和变化,如:'流水'、'平沙落雁'、'唉乃',或抒情之作如'阳关三叠'、'忆故人'等,多景中含情或情中寓景,使人之精神有所寄和有所游,意有所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