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简单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青岛版

《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95——99页信息窗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1.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特点,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体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做成正确地判断和决策,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穿的校服的尺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板题导入,示标示导1.板题导入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学校要做新校服了。
为了让我们尽快穿上合适的校服,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呢?课件出示信息窗1预设1:测量出每位同学的身高.预设2:统计各种每个同学应该穿的校服的号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学习目标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特点,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95页—96页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分工,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
2.小组长负责整理记录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并填写记录表。
3.完成96页全班校服尺码统计图。
4.纵轴表示什么?这里一格表示多少?横轴表示什么?5.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6分钟后汇报学习收获。
(二)个人自学,汇报交流1.自主学习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汇报交流第一步:收集数据----小组调查记录(1)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师:全班同学的校服的尺码情况是怎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全班校服的尺码情况”进行统计。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内容包括: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目标:1.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难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模型、数据卡片、图表纸等;2. 学具:铅笔、直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引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 讲解概念: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条形图的结构、横轴和纵轴的含义等。
3. 制作方法:详细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收集数据、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绘制条形等。
4. 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展示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如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趋势等。
6.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展示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2.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讲解概念、制作方法、数据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人教版五下《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作者:袁晓萍单位:杭州市学军小学撰稿时间:2011年11月●教学目标:1.经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折线统计图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预测和推断。
3.通过对图的合理解读,初步会用语言或图表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精神,感受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解读简单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的倾斜程度,作出判断与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练习纸一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进入五月,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商店扇子的销量开始增加。
这里有一家上周扇子销量的记录周一:26把周二:32把周三:26把周四:27把周五:37把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销量信息是用文字表达的。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呢?(1)统计表明确:用统计表确实比用文字叙述更简洁了(2)条形统计图师:还记得怎么画吗?跟着一起说一说。
提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好处是什么?(板书:数量多少)(3)折线统计图2.揭题:给这样的统计图取个名字。
(点线、线形、变化……)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数据整理方式: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新知探究1.比较:这两种用图来整理数据的方式一样吗?完全不一样?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用这样的方式来整理数据有什么优势呢?(1)同桌交流。
(2)反馈:比较容易画(用点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为什么要用线段连接起来?)你认为趋势如何?你们有没有发现哪段时间销量下降得最快?你们是怎么发现的?(折线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变化)(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变化、直线下降、趋势、走势、减少……(4)两个统计图区别很大,那么谁有本事,可以在条形统计图上看到折线统计图呢?(课件演示从条形统计图演变成为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件(共63张PPT)

练习七
5.如果单脚站立,你估计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 其他同学呢?15~20人一组,互相测试单脚站立 的时间(用秒表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练习七
根据记录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第 小组同学单脚站立时间统计表 年月
成绩/秒 合 计 120以下 120~179 180~239 240及以上 人数
(1)单脚站立时间最长的是谁?最短的呢? 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
李张王陈
2 1 0
吴刘史孙沈
小 刚
明男生宇 和晓杰女生,谁套燕 得晓 娟准敏 敏一芸些?明 芳
新知讲解
3
男生套圈成绩的平 均数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数量/个
11
10与18日
10
移多补少
9 8
7
6
5
4 3 2 1 0
李张王陈
小
晓
刚明宇杰
新知讲解
3
男生套圈成绩的平 均数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数量/个
11
10与18日
第 四 单元 统 计 表 和 条 形 统 计 图 (一)
第 1 课时 简 单 的 统 计 表 和 条 形 统 计 图
新知讲解
1 张丽华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 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这是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的?
新知讲解
1 根据统计结果,完成统计表。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练习七
1.青阳小学四年级一班同学调查了学校某星 期天的用水量,并制成了统计图。
(2)除星期六、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 多少吨? 每天的用水量大约11吨
练习七
2.根据下面四年级二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 的成绩记录(单位:个),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再回答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月份
降水量 65 (毫米)
86 190 300 350 490 360 300 185 90
某地2000年全年降水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单位:毫米 540 490 510 480 450 420 36 350 390 0 300 300 360 330 300 190 185 270 240 90 80 86 210 65 180 4 150 0 一 二 三 120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月 十 月 十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一 二 90
如果想分析学校每个年级人数的多 看了这个折线统计图, 少,选择哪个统计图?想了解学校 你有什么感想? 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 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青少年们科技意识 增强了,越来越喜 欢机器人大赛了。
三、巩固练习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年龄 身高/cm 0 50 1 74 2 85 3 93 4 101 5 108 6 115 7 120 8 130 9 135 10 141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陈东0~1岁长得最快,长了24cm。
(2)收集、整理你自己的身高数据,利用方格纸绘制折线统
计图,说一说你发现 了什么。
1.某地2000年每月的降水量如下表。 一 月 二 月 40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月 十 二 月 80
2.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怎样做? 制作成统计图
3. 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监控:名称,横轴,纵轴,每一年的参赛队伍的多少。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Fra bibliotek 直 条的 高低。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例1》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例1》主要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数据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获取、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2.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价值。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各种水果的销售情况等。
2.准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清晰地了解这些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有什么信息?2.图是如何展示这些信息的?3.如何通过这张图获取更多信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简单知识,看懂并学会分析统计数据,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数据,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表,在教师帮助下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统计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P.34,例1,《作业本》P.19[17])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以及它的用途。
2.使学生初步掌握绘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提问:制作单式统计表要做哪些工作?(数据整理,确定各个项目的分类,标出统计表的名称)出示:从下面这张简单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投影)育才小学各年级人数统计表二、导入新课出示例1,育才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一年级男生78人,女生78人;二年级男生76人,女生79人;三年级男生80人,女生82人;四年级男生84人,女生78人;五年级男生77人,女生81人;六年级男生82人,女生76人。
把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制成统计表。
育才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1995年5月年级 分别包含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两个项目。
)像这样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
三、教学新知1、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复式统计表分两个部分。
(投影)(1)表外部分:一般包括统计表的名称(总标题)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制表人等。
(2)表内部分:一般包括表头,横栏目,纵栏目,和表中数据等。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
(1)确定统计表,的总标题。
总标题语言要准确简练。
(2)写上制表时间。
(必要时还要写上单位和制表人。
) (3)设计统计表的表头。
1、说明横栏项目,例题中填“性别”2、说明竖栏项目,例题中填“年级”3、说明表中数字,例题中填“人数”(4)这张统计表,如果竖行按年级排要几排?加上“纵栏目”,总计共需几排?(8排)横行按男女生分要几排?(4排)(5)填写数据栏,表中的“总计”和“合计”是根据统计表的性质和需要确定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示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读懂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
(2)红花比蓝花多()盆。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师:同学们都爱听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都有哪些天气?(学生举手回答)在天气预报中也蕴藏着数学问题,这节课咱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天气预报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例1)师:这是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下面是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
(一)认识条形统计图师:观察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这个月一共有5种天气。
(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想知道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出来?(统计表、象形图)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
(老师提示一下可以小组分工去数每种天气,组长负责记录)班内交流画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预设1:统计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便查找。
(出示课件)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天数9 6 9 5 2生:我是用统计表的方法统计出来的,晴天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有5天,雷阵雨有2天。
预设2:画象形图表示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