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6《最后的姿势》基础练习

小学语文苏教版6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
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了。
句中“晃”的正确读音是()。
A.huǎngB.huàng2.夜色中,一个黑影一晃()就不见了。
句中“晃”的正确读音是()。
A.huǎngB.huàng3.谭老师誓死护住学生的形象令人永生难()忘。
句中“难”的正确读音是()。
A.nánB.nàn4.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2008年的5月12日都是一个苦难()的日子。
句中“难”的正确读音是()。
A.nánB.nàn5.本文是按照()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B.事情发展先后C.空间6.“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谭老师用双臂护住自己的学生,他用这个姿势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
B.谭老师在他生命的危急关头,想到的不是自己逃跑,而是用自己的身躯救护了学生。
用这个姿势战胜了死亡对孩子生命的掠夺。
C.谭老师正在讲课,所以他的手臂正好擎在讲台上。
护住了学生。
以这个姿势牺牲了。
D.当谭老师意识到危险来临时,用双臂护住逃不出去的学生,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下塌的屋顶。
7.“园中桃李年年艳”的下一句是()。
A.国厦栋梁节节高B.甘当绿叶托红花C.蜡炬成灰泪始干8.“乐做人梯通大厦”的下一句是()。
A.国厦栋梁节节高B.甘当绿叶托红花C.蜡炬成灰泪始干9.“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
A.国厦栋梁节节高B.甘当绿叶托红花C.蜡炬成灰泪始干。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
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最后的姿势易错字音:短暂zàn着zhuó想坍tn塌震撼hàn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震撼生死攸关洗漱凹陷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
千秋!”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
爱生如子恪尽职守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
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
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城头实验学校陈丽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文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文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情感调动学生情绪:1、课件播放地震片断。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零4秒,这是一个让世人难忘,让国人泣血的时刻,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顷刻间把四川人民拉入了地狱的深渊,同样是2008年5月12日14时零4秒,一个又一个撼人心魄的英雄故事重重上演。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近谭千秋老师,一起去解读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板题)二、深入文意,细节品味人物品质(一)、文中所说最后的姿势是个怎样的姿势?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齐读。
(二)、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品质地震来临时是一种怎样的状况,谭千秋老师又是在一个怎样的境况下,奏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绝响?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4、5自然段,找出写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并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找一找,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1)、语言:(课件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课件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A:学生交流感受。
B:指导朗读。
(2)、动作:“拉、撑、护”即便这样,死神还在向他们逼近,还有4个孩子冲不出去了!谭老师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第五、六自然段)A:学生交流感受。
B:(课件中,“拉、撑、护”变红)从谭老师的动作中,你读出了什么?(拉: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没有选择躲避,而是在死神面前拉回了四条活生生的生命。
阳朔县一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作业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

本课结构清晰,故事简练,学生易于理解。同时文章用词优美,讲究遣词造句,所以引导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优美词句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1、着重让学生理解游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旅行中、在生活中长见识,学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并付之与行动.
多媒体课件.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3。明白文章中讲述的游历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逗号、分号和句号的不同用法。
5.学做读书摘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呈现对文本的预习情况。
2。展开小组讨论,明白课文介绍了哪些关于游历的故事。
3。小练笔,深化对游历的认识与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游历的故事,培养自己的兴趣,做出自己的打算。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生死攸关悠闲
3、但在()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4、夏天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地坐在院子里乘凉。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早——()阴——()重—-()生-—()
七、按原文填空。
1、楼房( )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声,外面阵阵尘埃()而起。
2、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不仅(),而且很有()。
《壮哉,少年游》教学设计
本文行文流畅、结构简洁、带着几分豪气的散文。作者引用史学家司马迁、地理学家徐霞客、诗人白居易、科学家沈括的游历故事,以及许多发达国家对青少年游历的重视,呼唤着我们走进山水之间去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最后的姿势 (二)精品习题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最后的姿势(二)——精品习题1.根据拼音写字词。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shù( ),突然gǎn( )到一阵令人 zhèn hàn(的晃动,宿舍楼随着地势āo xiàn( )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èixū()2.用“V”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忽然,课桌摇晃( huǎng huàng)起来了。
(2)夜色中,一个黑影一晃( huǎng huàng)就不见了。
(3)谭老师誓死护住学生的形象令人永生难( nán nàn)忘。
(4)我们要有面对苦难( nán nàn)的勇气3.根据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中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1)决定生存或死亡的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
()(2)(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3)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4、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再按要求写词语。
(1)生死攸.关攸:我能写几个含有“生、死”的词语:、、。
(2)绘.声绘.色绘:我能写几个ABAC式的词语:、、。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
谭老师讲课很有幽默感。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2)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用”标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再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描写某个人的动作)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的老师形象,谭老师为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姿势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姿势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姿势答案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6课课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姿势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同步练习】
一、
二、
三、1、散步
2、踱步
3、信步
四、示例:教学楼坍塌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举动生死攸关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五、1、天空阴沉沉的。
2、一瞬间,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
3、楼房摇晃得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句子的作用:写出地震越来越严重,情况越来越危险;串联起全文的内容,以环境变化作为文章叙述的线索。
【拓展提高】
六、(一)
1、瞬间尘埃
2、立即;拉;弓着背;撑;护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4、我看到一个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这句话描写了谭老师生命最后的姿势,这是一个最美的姿势,张开的双臂是护卫学生的羽翼、大伞、翅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诠释了他对学生的爱和责任。
5、插
(二)
1、舍身救助被大火围困的6个孩子
2、语言;舍生忘死、舍己救人
3、不好,因为反问句更能体现出王茂华的人性光芒,表达效果更强烈
4、英雄壮举所蕴含着的无穷力量人们对“平民英雄”的无限崇敬。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姿势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苏教版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案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精选习题第二课时【新版】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习题基础题 一、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打“√”。
尘埃.(āi ái) 坍.塌(tān dān)迅.速(xù xùn) 短暂.(zǎn zàn)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坍塌——( ) 和善——( )逃离——( ) 普通——(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具体。
1.被砸得血肉模糊的谭老师身下( )地护着四个学生。
2.谭老师( )学生的形象,让我永生难忘!综合题四、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大声向同学们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 )3.地震时,同学们惊慌、紧张、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 ) 提高题五、课外阅读。
母爱孕.( )育奇迹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 )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身体庇.( )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 )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习题
基础题 一、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打“√”。
尘埃.(āi ái) 坍.
塌(tān dān)
迅.速(xù xùn) 短暂.
(zǎn zàn)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坍塌——( ) 和善——( )
逃离——( ) 普通——(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具体。
1.被砸得血肉模糊的谭老师身下( )地护着四个学生。
2.谭老师( )学生的形象,让我永生难忘!
综合题
四、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大声向同学们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
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 )
3.地震时,同学们惊慌、紧张、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 ) 提高题
五、课外阅读。
母爱孕.
( )育奇迹
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
一堆废墟的间.
( )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
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身体庇.
( )护着,他毫发未伤,抱
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
( )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大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1.给文中带点的字注音。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诡异—— 庇护——
3.用“ ”画出描写母亲死亡时的姿势的句子。
用“____”画出孩子被救出时的样子。
4.母亲写好的短信是什么内容?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看到短信后有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最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āi tān xùn zàn
二、近义词:倒塌逃跑反义词:凶恶伟大
三、1.死死 2.誓死护卫
四、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心理描写
五、1.yùn jiàn bìshú 2.怪异保护 3.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看上去有些诡异。
大概有三四个月大……感到很温暖。
4.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医生落泪了。
5.母爱无边,母爱孕育了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