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农业_

合集下载

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管理
城市 职能 及格 局
不再受官府监控 经济职能加强 打破坊市界限, 出现娱乐场所
4.唐宋以来新兴城市的崛起:
海外贸易发展 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 特点:
①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②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③经济功能强 ④专业化特色
三、政策因素:重农抑商
1.含义 2.原因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演变
统治者商业政策的变化
政策 影响
战国前: 重视与鼓励 ——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重农抑商 战国—秦汉: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鼓励外贸、官商分利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中唐以来: 商业繁荣。 重农抑商、限制外贸——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明清: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 日益落后
课堂练习
3、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 特点是(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课堂练习
4、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 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 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 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10分) 原因: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因地制宜;传统手工 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6分) 启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寻求出路, 开拓进取。(4分)
• • • • • • • • • •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2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学习目标】掌握不同时期国内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状况、货币的演变、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注意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认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本课重点: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地位本课难点:理解“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预习要求:课前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并勾画课本,写上提示语。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写到“我的疑问”处。

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Ⅰ。

教材助读:一、商业的发展(一) 产生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______________ 的出现和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2.表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______________ 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发展概况1.商朝:______________ 和最早的______________已经产生。

2.西周:实行“______________ ”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______________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逐渐取代______________ 成为商人的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商业繁荣(1)原因:______________ 的统一和______________ 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商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1)概况: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商人往来经商频繁。

陆上、海上______________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汇总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汇总
A.商人长途贩运 B.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 C.南北交通发达 D.“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
材料反映了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南方; 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北方,这说明国内 的商品市场连成一片。
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是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封 建制度的基础,所以古代 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以维 护封建统治!
商 •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帮 •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时间
发展 概 况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出现私商;形成著名都会
隋唐 宋 元 明清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繁荣
最早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 非农业税 农业税:非
贯)
(万贯) 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 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 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由于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造成了购买的不方便。
中国四大名镇
冶 铁 广东佛山镇 业
棉 河南朱仙镇 纺

航 湖北汉口镇 运 业
江西景德镇 制 瓷 业
2009辽宁高考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公开课分析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公开课分析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1 :商人
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社会价值 观念变化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1)农业产业结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 产品商品化加强。 (2)货币演变: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 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 (3)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工商皆本的思想。
发展阶段 商人 货币
市场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 商业产生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官商 私商
货币形式多 样
秦统一货币
国内市场 城市与草市
国际市场 对外贸易
魏晋南北朝 发展缓慢
隋唐
宋元
纸币
明清
商帮 白银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3-市场
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 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哪些突破?
出现夜市。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3-市场
• 材料三 大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
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
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
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
卖纸画,花果铺席…… 两边皆居民,街东
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彻底花打包破子时间,限李制家,
香铺子……
街市代替坊市
――宋《东京梦华录》
(2)与隋唐相比,宋在商业管理方面有 何显著变化?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商人 货币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 商业产生
商业贸易蓬勃;;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繁荣。 北宋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市镇涌现, 货币经济占主导 ,白银广泛使用, 商帮出现

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3)________ 以 来 ,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有 了 某 种 松 动 。 ________的鼓励以及________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
以提高。
(4)明清时期,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________政策,还 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 ________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________的成长,成为导 致中国被甩在________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单元 【例2】 (2009·辽宁、宁夏·27)据《东京梦华录》等 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
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
)
岳 麓 版 历 史
由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反映出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
展时期。
曲折和发展高峰: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曲折后,隋唐、 岳 宋元的商业接连形成发展的高峰。 发展的新阶段: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基 础上,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 特点。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利用地图主要考查考生对北宋、元朝
岳 麓 版 历 史
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掌握能力。北宋时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城市内出现了瓦子和夜市,元朝开始进入彩 瓷生产时期,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等。故 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麓 版 历 史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三、重农抑商政策
2、发展历程: (1)从战国至秦汉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表现: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表现: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
民间对外发展
三、重农抑商政策
3、评价:
(1)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2)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 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 (3)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 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已经出现,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极力压抑 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 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 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 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时期的商业
《估客乐》· 元缜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 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 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 到长安城。……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现 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出现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 期。 原因:政治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交通发达;农业、手 工业发展;开放的对外关系;民族交往密切等
二、城市的繁荣
不同: 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 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 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 了街市,取消了地点、时间限制,商业活动不 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 速发展,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等。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五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五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讲师姓名:高娟(09级历史一班)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以诗说史】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它们要把货物运送到哪里呢?应该是运到安西(安西都护府是唐政府设立的管理新疆南部的机构)吧。

这是一首反映唐代丝绸之路的诗歌。

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成为古代东西方一条重要的商路。

【课标点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商朝时期,①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②政策。

2.发展:③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高峰(1)④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各地商人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2)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3)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1)⑥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⑦、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清单二城市的繁荣1.自周秦至唐代(1)城市商业情况a.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bcd2abcd城市功能:城市的⑥大大增强。

(2)唐宋时期,海上⑦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3.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⑧为盛。

清单三“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①和商人②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汉代,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4.【春秋战国】
生产力→生产关系
表现: 富甲陶朱 范蠡
吕 不 韦
a.出现以私人资本经营 商业的私商并且取代 营国巨商 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b.著名都会 临淄 郢 武阳
——司马迁
十三 九致 年千 间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5.【隋唐】
②措施:给予一定的重视和鼓励;
三.“重农抑商”——“舍本逐末” “上农除末”
1.战国——产生 【产生原因】
a.商业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与强调耕战、 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b.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 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法家 韩非
三.“重农抑商”——“舍本逐末” “上农除末”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 一.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 1. 【原始社会末期】 西跑从事商业活动,从而形成固定的职业。周 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个职业被称为“商 剩余产品、社会分工→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即 原始商业 ; 业”,一直沿用到今天。 2.【商朝】 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的产生;
三.“重农抑商”——“舍本逐末” “上农除末 ” 士
即重视农业,以农 其贯穿中国古代 业为本,限制工商业的 社会的始终,是中国 发展。“重农”是为了 古代传统经济政策的 彻底抑商,“抑商”是 思想基础! 为了确保重农。两者互 为条件,彼此缺一不可。 【战国之前】——鼓励重视商业
农 工

①原因:在社会经济和财政税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 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 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归之农, 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 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 人乐其所矣。
贾谊 前200~前168
——《论积贮疏》
三.“重农抑商”——“舍本逐末” “上农除末”
4.中唐以来——松动 5.明清——强化 ①对海外贸易的鼓励; ②“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 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 鼓励政策,还经营以各种 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①海禁政策 ②控制民间贸易 消极影响: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亩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 的 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 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 ! 愛新覺羅.后的一个 胤禛 导重要原因 ,使民知本业为贵 。”
账 贫

货 贸

购 赊
最早的货币——贝币
一.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3.【周朝】 实行“工商食官” 即商业受政府控制与统一管理;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 “商”指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 周公姬旦 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 资料和衣食等生活资料,称“食官”。 他们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 徙的自由,专门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二.城市的繁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
3、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4、明清------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 工商业市镇,以江南为盛; 表现: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松江 ——棉纺织业 景德镇 ——制瓷业 冶铁业—— 佛山
商品转运码头—— 汉口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
①市场形式多样,城市商业发达 ②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推动了贸易和城市的发展 ③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形成区域性商帮 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商业一直从属于自然经济
△巩固练习:
1、我国最早的职业商人产生在(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商代
B)
D 秦代
C 春秋战国时期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政府统一管理商业 C 发展经济的需要 A 西周 A 泉州 B 春秋战国 B 明州 B 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 D 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
空前繁荣 纸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集镇 夜市
纸币广泛流通 步入新的高峰期 商业市镇 货币经济 农产品商品化 白银广泛使用 大商帮
二.城市的繁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
1.自周迄唐——坊市分离制


①县以上的城市,官设市作为交易场所,设 市令、市长统一管理;
②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坊市分离;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4)城市的功能:
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a.不同
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空间界限不复存在; 市的启闭不再由政府统一规定时间; 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视; 出现具备多种商业功能专业场所;
b.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 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提高;
初唐一两银子,约值4130元人民币,晚唐时约 值2065元人民币,明中叶则为660元人民币,清朝 中期约只剩下25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值。
一.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 原始社会 末期
【总结】
发展情况 原始商业 职业商人 货币 著名都会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工商食官” 私商取代官商占主体
D

3、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
C 西汉 C 杭州 D 唐朝
B)
D)
4、汉唐时期,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D 长安
5、下列与隋唐时期商业繁荣无关的是( A 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B 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C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D

D 集镇、夜市兴盛 6、两宋商业的发达表现在(
2.商鞅变法——实践 ①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②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 ③重征商税;
3.汉代——发展
前395~前338
①“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 ②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有效避免因商人非法牟利对பைடு நூலகம்复社 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盐铁官营
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一定合理性!
①农业是基础,重视农业发展有利于稳定小 农经济。②在封建社会初期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 有利于确立封建经济和促进封建王朝的经济恢复 和发展,加强中央集权。
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 市场的规模不大;
二.城市的繁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 2.宋代 ①坊市制被打破,形成街市; ②城郭与乡村被允许设市; ③出现夜市、晓市和草市; ④瓦子 御街

(5)商业活动不 再 受官府的监控,城 市的经济功能大大 增强,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繁荣!
金银采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 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①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 ③商品种类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③
②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 ④海外贸易频繁 D ①②③④
D)
C ③④
①原因:政治上的统一; 大运河的开通;
②表现: 南北经济交流密切; 西域、阿拉伯及波斯商人 来往频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6.【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会子 集镇与夜市兴盛
一.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7.【元代】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8.【明清】
——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④白银的广泛使用; ⑤地域性、行业性大商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