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五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学习导航】1. 课程标准概述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2.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2)能力目标:探究能力: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探究“长征精神”的内涵。
评价能力: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比较能力:中共斗争方式转变、革命道路的转变(3)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国共十年对峙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和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唯物史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历史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长征精神是精神财富。
3. 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学习过程】材料一残酷的现实“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汪精卫问题: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共面临的形势。
材料二中共的选择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问题: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共的选择。
第一篇一声枪响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1.观看视频,请思考: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请结合教材回答: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抉择?3.两次武装起义后,革命军队的行军路线是怎样的?有何启示?第二篇一次转兵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1.观看视频,回答文家市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怎样的决定?2.合作探究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呢?材料一:农村的探索阅读教材第71页”土地革命“一目录,思考(1)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做了哪些事情?(2)毛泽东在其农村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材料二:城市的执着1930年,中共中央负责人李立三制定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决定“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广大红军将士由于攻打中心城市,红军减员3万多人,并且丧失了部分革命根据地,一部分红军曾攻入长沙,不久又被迫退出……——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问题:(3)中共中央负责人坚持城市中心道路,结果如何?材料三:农村的优势近代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学案5: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学习重点】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学习难点】当时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遵义会议召开的内容及意义。
一、基础巩固1.南昌起义(1)原因: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爆发:年8月1日。
总指挥,前敌总指挥叶挺,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领导。
(3)经过:占领南昌→南下广州→转战湘南与海陆丰。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概况:年8月7日,湖北汉口,主持者瞿秋白。
(2)内容:坚决清算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派毛泽东在湖南发动起义;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议选举成立了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为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
(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1)概况:年9月,毛泽东(时任中共中央委员)领导,地点湘赣边。
(2)经过:进攻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岗山进军→“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3)教训: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黄麻起义与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斗争相继受挫,说明苏联的城市中心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提出:1928~1930年,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三本理论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
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革命根据地是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
(3)原因:旧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全国革命是向前发展的,红色政权也必然向前发展;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标准】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学习要求】1.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革命会议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革命根据地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和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原因: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10 红二、红四与红一三大主力红军在胜利会师(胜利标志)意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评价样题分析及反馈】1、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开始认识到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2、“八七”会议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③指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④决定开展土地革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3、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文档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识记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影响,正确认识长征精神。
2、归纳总结中共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预习:1、南昌起义的时间和意义:2、八七会议的内容: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5、长征相关的重大事件:6、遵义会议内容、意义:【课堂思考】1、南昌起义后,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反馈训练】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来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国民党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工农武装起义的内容,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分析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前三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问题探究与分析比较。
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和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条件;分析比较前三次反“围剿”的斗争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从中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共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开创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重点难点】重点:中共的诞生、国共合作和战争、武装起义、遵义会议难点: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课堂导学】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的重要性。
○2时间:,领导者:等。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和的开始。
(2)秋收起义○1时间:。
○2领导者:○3创建革命根据地: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土地革命(1)方针确定: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的总方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班级姓名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学习目标】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武装起义、土地革命、遵义会议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自主学习】一、南昌起义(年月日)1、背景: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的重要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2、领导人:3、经过:占领南昌||,起义成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余部:→一部分在、率领下||,转战湘南;→一部分进入||,与当地军会合||。
4、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②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和夺取政权的开始||。
【预习检测】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二、土地革命1、秋收起义(年月)起义爆发→进攻长沙受挫→进军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中国首个)问题一: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②进行建设||,努力发展生产;③坚持斗争||,多次粉碎敌人的反革命“”||。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①创立者:毛泽东②内容:、、||。
③影响:根据地不断||,星星之火已成之势||。
【预习检测】2、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B.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C.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D.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3、对八七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C.中国革命应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5、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能够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关键在于()A.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B.解决了民生问题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实现了工农联合三、红军长征(年10月—年10月)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2、经过:开始(危急)→转折(遵义会议)→胜利(会师)3、转折——遵义会议:(1)结束了“”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2)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文档资料

班级姓名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学习目标】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武装起义、土地革命、遵义会议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自主学习】一、南昌起义(年月日)1、背景: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的重要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2、领导人:3、经过:占领南昌,起义成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余部:→一部分在、率领下,转战湘南;→一部分进入,与当地军会合。
4、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②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和夺取政权的开始。
【预习检测】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二、土地革命1、秋收起义(年月)起义爆发→进攻长沙受挫→进军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中国首个)问题一: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②进行建设,努力发展生产;③坚持斗争,多次粉碎敌人的反革命“”。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①创立者:毛泽东②内容:、、。
③影响:根据地不断,星星之火已成之势。
【预习检测】2、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 B.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C.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 D.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3、对八七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C.中国革命应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5、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能够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关键在于()A.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B.解决了民生问题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实现了工农联合三、红军长征(年10月—年10月)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2、经过:开始(危急)→转折(遵义会议)→胜利(会师)3、转折——遵义会议:(1)结束了“”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2)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装………………………………………订………………………………………线……………………………………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1. 掌握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重)、“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重)以及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等相关史实。
2. 了解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正确分析遵义会议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难)。
3. 认识中共不断调整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
4. 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考点提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长征、遵义会议 【考情预测】 近几年来,新课标对本课内容的考查出现过三次,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考查土地革命,2013年新课标Ⅰ卷考查“左”倾路线,Ⅱ卷考查土地改革。
本节试题多集中在29、30题,主要考查史料研读能力,试题难度不大。
在备考时,应熟练掌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的过程,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内涵。
【基础感知】结合导学提纲,认真研读教材,对关键词语进行勾画圈点 1.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意义是什么? 2. “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经过及意义是什么?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关系? 4.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红军长征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5.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 【命题预测】 史料1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 史料2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阵地,借以反对城市进攻农村的凶恶敌人,……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矛盾,由于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史料1,中共六大主张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2)指出史料2所要论述的核心思想及形成这种思想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课标:能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1.记忆并掌握南昌起义得史实;2.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的史实;
3.识记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 4. 能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
【自主学习】
(一)、南昌起义:
1.背景:阅读第一段,思考: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
①坚持民主革命领导权;②
2.说一说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有哪些?
3. 南昌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
了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
导、和
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方针的确定:阅读课本71页第二目第一段,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土地革命:
(1)、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在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他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1927年10月,他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
(2)、阅读71页第三段,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这一理论包含哪三大内容?这一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
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客观原
因:;
主观原因:。
2、开始: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3.转折点:遵义会议:阅读72页有关内容请思考,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作出什么重大决定?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什么重大影响?
4.胜利: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
在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请你说一说长征精神包涵了哪些内容?
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和材料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
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
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材料二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摘自《秋收起义》
(1)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
(3)根据所学,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知能训练】
1.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③由幼
稚走向成熟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3.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②长征是一次武装
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5.右图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
B.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流动作战,袭击国民党后方
6.“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
突破重围
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
转危为安靠谁
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为什
么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①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7.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一路坦途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8.中央电视台欲制作一个“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节目,地点最好选在哪个地方?
A.贵州遵义B.陕西延安C.陕西洛川D.甘肃会宁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4年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建设)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苏维埃政府努力发展工业、商业,在工业方面,中央苏区建设了一些军需品工厂和民用品工厂。
——北师大《中国现代吏》材料二:在商业方面,把苏区的新产品输出到白区去,再从那里换回军民所需的物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苏区进出口贸易起先是由私商掌握,为了反对私商的高利贷剥削,保证军民的生活需要,中央苏区各级政府成立对外贸易机关,加强对输出输入贸易的管理,并直接着手经营粮食、盐和布的生意。
——北师大《中国现代史》材料三:据1934午3月的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有较大的军需工厂33座,民用工业有制糖、制盐、纺织以及纸张、烟草等工业。
1934年春,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出入口公司——中华商业公司,同福州、厦门和广州等地进行大宗贸易。
——北师大《中国现代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1929—1934年苏区经济建设的中心和总体建设部署以及发展工商
业的出发点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时阻碍苏区对外贸易的因素有哪些?苏维埃政府为消除阻碍因素作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的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