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模板

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模板

一、实习单位及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名称]实习时间:[实习开始日期]至[实习结束日期]二、实习目的与意义1. 实习目的(1)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流程,熟悉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2)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文献检索能力;(3)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4)增强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和兴趣,为将来从事图书馆工作打下基础。

2. 实习意义(1)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2)了解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动态,拓宽职业发展渠道;(3)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图书馆事业贡献力量。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文献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参考咨询等;(2)熟悉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如图书、期刊、数据库、电子资源等;(3)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布尔检索等;(4)参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如图书上架、借还书、咨询服务等。

2.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熟悉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2)实习中期:学习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参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3)实习后期:独立完成文献检索任务,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总结实习经验。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收获(1)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2)了解了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流程,熟悉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3)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4)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为图书馆事业贡献力量。

2. 实习体会(1)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宝库,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服务;(2)文献检索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3)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4)图书馆事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五、实习建议1. 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2. 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3. 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项目;4. 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提高读者的满意度;5. 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文献检索实训成果报告

文献检索实训成果报告

一、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检索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我们的文献检索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学校组织开展了文献检索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文献检索实训的成果总结。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本次文献检索实训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提高文献检索效率,提高学术素养;(3)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2. 实训内容(1)文献检索基本原理与策略;(2)国内外学术数据库的使用方法;(3)文献阅读与评价;(4)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国内外主要学术数据库的概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为后续的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2. 实训实施(1)文献检索实践: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如CNKI、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等。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检索效率。

(2)文献阅读与评价: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阅读,了解文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论等。

通过对文献的评价,我们学会了如何筛选高质量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3)论文写作实践:我们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撰写了一篇论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遵循论文写作规范,注重论文结构、逻辑性和创新性。

3. 实训总结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如检索技巧不熟练、文献阅读困难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以下是我们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文献检索技巧: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检索效率;(2)文献阅读与评价:学会了如何筛选高质量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持;(3)论文写作规范:遵循论文写作规范,提高了论文质量。

文献检索课程实习报告(共五篇)

文献检索课程实习报告(共五篇)

文献检索课程实习报告(共五篇)第一篇:文献检索课程实习报告嵌入式系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班学号:102260004001姓名:杨汉兴一、分析课题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已被开发人员设计成各种产品,如今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制造、过程控制、通讯、仪器、仪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消费类产品等众多领域。

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分类检索中查找分类号):[ T ] 工业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时间范围:(根据不同课题检索的需要来定)如:2000~2011年二、选择检索工具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3、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文献数据库【万方】4、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FULink】)三、确定主题词(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原理、设计、应用四、编写检索式嵌入式系统*(应用+设计+原理)五、检索结果:1.馆藏中文图书目录1.题名: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作者:王勇出版项: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页码:292页价格:CNY28.00分类:TP3172.题名: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编程与设计作者:卡莫尔Kamal陈曙辉出版项: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页码:20,561页价格:CNY69.00分类:TP360.212.维普资讯(VIP)资源整合3.篇名:基于μClinux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作者:王登磊张明新范学英刊名:《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 7期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μClinux 交叉编译摘要:本文介绍了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的概念、应用领域和研究意义,分析了μClinux的特点,并详细给出了在嵌入式μClinux系统模式下基于S3C4510B的开发板进行程序设计开发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如何建立交叉编译开发环境、编译内核与文件系统及添加应用程序。

文献检索的实验报告

文献检索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培养查找相关文献的能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3. 了解学术资源数据库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四、实验内容1. 确定检索主题: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检索主题。

2. 选择检索工具:使用中国知网(CNKI)进行文献检索。

3. 确定检索策略:采用关键词检索、主题词检索和分类检索相结合的方式。

五、实验步骤1. 打开中国知网(CNKI)官方网站,点击“高级检索”。

2. 在检索框中输入关键词“人工智能”、“医疗领域”。

3. 选择检索范围:全文、标题、关键词等。

4. 设置检索时间范围:2010年至今。

5. 选择文献类型: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6. 点击“检索”按钮,查看检索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检索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3篇,其中期刊论文89篇,学位论文20篇,会议论文14篇。

2. 文献分析:(1)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 辅助诊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

b. 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c. 医疗资源优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研究方法:a. 数据挖掘: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挖掘,发现疾病规律。

b. 深度学习: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医学图像的自动识别。

c. 自然语言处理: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医疗文本的自动分析。

(3)研究现状:a.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质量、算法精度等。

b.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提高了查找相关文献的能力,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了解了学术资源数据库的特点与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献检索课实习报告

文献检索课实习报告

文献检索课实习报告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实习背景与意义 (2)1.2 实习目的与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5)2.1 单位简介 (5)2.2 岗位职责 (6)三、实习内容与过程 (7)3.1 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提升 (8)3.1.1 学习使用各类数据库 (9)3.1.2 掌握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 (10)3.2 图书馆资源利用与实践 (11)3.2.1 图书馆日常管理与服务 (12)3.2.2 图书馆资源推荐与检索 (14)3.3 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 (14)3.3.1 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 (15)3.3.2 学术论文发表流程与经验分享 (17)四、实习收获与体会 (19)4.1 知识与技能提升 (20)4.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锻炼 (21)4.3 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 (23)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24)5.1 存在的问题 (25)5.2 改进建议 (26)六、结语 (27)6.1 实习总结 (28)6.2 对学校教学的建议 (29)一、内容描述本次文献检索课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系统学习了图书馆目录检索、电子资源检索、网络信息挖掘与利用等知识,通过分组实践,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信息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我主要参与了图书借阅、期刊查阅、数据库检索等多个环节。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逐步掌握了中英文图书、期刊的分类排架方法,学会了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进行精确检索。

我还学习了如何运用专业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等资源,针对特定研究主题进行文献追踪和资料收集。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检索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不足。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信息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检索水平,为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文献检索的实训报告万能

文献检索的实训报告万能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文献检索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我校开展了文献检索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质量,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3. 学会运用文献检索策略,提高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检索的概念和意义- 文献的类型和特点- 文献检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常用文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检索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文献检索数据库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互联网资源检索技巧3.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的类型和特点- 确定检索主题和关键词- 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 调整检索策略,提高检索效果4. 文献检索实践- 根据实训要求,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文献检索-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查找相关文献- 分析和评价检索结果,撰写文献综述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文献检索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参加文献检索课程,听讲、讨论,提高文献检索理论水平。

2. 实践操作- 选择一个课题,确定检索主题和关键词。

- 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文献。

- 分析和评价检索结果,撰写文献综述。

3. 总结与反思- 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文献检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 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文献检索能力。

五、实训结果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 能够熟练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

2. 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查找相关文献。

- 检索到的文献质量较高,符合课题要求。

3. 综合素质提升- 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024年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总结

2024年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总结

2024年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总结____年文献检索实习报告总结一、引言本次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经历。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类文献数据库进行高效检索,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了自己的检索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检索任务,并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本次实习中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总结1.学习了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常用检索词的选择和使用、不同数据库的特点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获取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资料的重要手段。

2.熟悉了常用的文献数据库在实习中,我使用了多个常用的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IEEE Xplore、ScienceDirect等。

通过使用这些数据库,我熟悉了它们的检索界面和功能,掌握了关键词检索、高级检索、文献全文下载等基本操作。

3.掌握了高效的文献检索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结合具体的检索任务,学习了一些高效的文献检索方法。

例如,通过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和使用布尔运算符,可以提高检索的精度和准确度;通过设置筛选条件和限定时间范围,可以缩小检索结果的范围。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我的检索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4.完成了一系列的检索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完成了多个指定的检索任务。

任务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环境科学等。

通过这些任务,我进一步熟悉了各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了解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发展。

三、体会与收获1.对文献检索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文献检索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如何选择合适的检索词和检索方式、如何筛选和分析检索结果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对我以后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我在实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提供了基础。

文献检索实训课程总结报告

文献检索实训课程总结报告

一、引言文献检索是学术研究、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文献检索实训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技巧和策略,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以下是我对文献检索实训课程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通过学习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文献,提高学术研究和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献检索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学术素养:文献检索课程使学生了解学术规范,学会正确引用文献,提高学术素养。

4. 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文献检索能力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掌握文献检索技巧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1.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类型、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

2. 检索工具使用:讲解常用的国内外数据库、搜索引擎、电子期刊等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检索策略与技巧:教授如何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检索词、检索式和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果。

4. 文献筛选与评价:指导学生如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整理。

5.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技巧,提高文献检索能力。

四、实训过程与收获1. 学习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技巧,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研究需求进行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

3. 独立思考:在检索过程中,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筛选出符合研究需求的文献,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4. 学术素养: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我们了解了学术规范,学会了正确引用文献,提高了学术素养。

五、不足与改进方向1. 检索技巧掌握不熟练:部分学生在检索过程中,对检索技巧掌握不熟练,影响了检索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运动物体检测与跟踪”方面的期刊文献
检索过程:
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字段为:运动物体检测与跟踪;无检索式;检索时间不限;检中条数为:6条。

检索结果:
1基于帧间差分背景模型的运动物体检测与跟踪
【作者】朱明旱;罗大庸;
【机构】湖南文理学院电气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针对背景差分算法中在复杂背景下参考帧的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背景提取方法;该算法用帧间差分法将帧中的背景象素点检测出来,再确立出背景帧;由于排除了帧中运动物体的影响,因而提取出的背景干净,效果很好,然后运用背景差分检测出场景中的物体,最后采用一种新的运动物体跟踪算法,实现了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识别,克服了以往检测算法中的误检和空洞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关键词】视频序列图像;物体检测;阴影检测;物体跟踪;
2.视频目标检测匹配跟踪算法优化研究
【作者】戴蓉;黄成;
【机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计算机学院;
【摘要】针对目前视频目标检测匹配跟踪算法不能满足视频监控的高实时性要求,不能满足当前硬件平台主流技术的问题,研究了差分目标检测和匹配跟踪算法的优化实现问题。

为优化算法减少计算量,选用了连续帧训练背景的方法,利用背景差分检测出场景中的运动物体,采用模板匹配跟踪算法,将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
在DM642上优化并实现。

仿真结果表明,经过算法和程序级的优化,程序运行时间大大减少,可在CIF格式下较好地进行多物体的实时检测与跟踪。

【关键词】运动物体检测与跟踪;算法和代码优化;差分方法;
3.基于视觉运动目标跟踪技术分析
【作者】陈曦;殷华博;
【机构】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河北远东哈里斯通信有限公司;
【摘要】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运动物体的检测与跟踪,它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很多领域的先进技术结合在了一起,主要应用在军事视觉制导、视频监控、医疗诊断和智能交通等各个方面,因此该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阐述了视觉跟踪算法的研究现状和视觉跟踪算法的种类,研究了基于区域的跟踪算法、基于模型的跟踪算法、基于特征的跟踪算法和基于主动轮廓的跟踪算法,探讨了视觉跟踪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视觉跟踪;均值漂移;
二、谐振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
检索过程:
在中国知网和读秀进行检索,均只搜索到一条结果,最终在万方数据中搜索到多条结果;检索字段为:谐振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检索式为无线电力传输与谐振耦合;检索时间不限;检中条数为:19条。

检索结果:
1.基于磁场谐振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发射及接收装置的研究
摘要:
发射、接收装置是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核心部分.本文从磁场的角度对发射与接收天线的转换效率进行分析,得到了天线的参数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有目的性地对天线的参数进行选择,
以达到最优效果的传输.最后搭建实验平台,改变天线的参数,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的分析.理论及实验表明发射、接收线圈的匝数及线圈半径的大小对传输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黄辉黄学良谭林林丁晓辰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刊名:电工电能新技术
年,卷(期):2011, 30(1)
分类号:TM133
关键词:无线能量传输谐振天线效率
机标分类号:R31 TN9
在线出版日期:2011年4月20日
2.两个负载接收线圈的谐振耦合无线输电系统特性分析
摘要:
文中对两个负载接收线圈的谐振耦合式无线输电系统进行了建模,由此推导出系统的效率和功率表达式,进而分析了负载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间不同空间位置时的系统工作特性,并开展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模型和特性分析的正确性.研究表明:两个负载接收线圈处于发射线圈两侧时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极值点均与位于同侧时的不同,两侧时在谐振频率处,同侧时不在谐振频率处.这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波张青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刊名: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 40(10)
分类号:TM154
关键词:负载线圈谐振无线输电传输功率传输效率
机标分类号:TN TM9
在线出版日期:2012年12月28日
3.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率与效率分析
摘要:
通过电磁仿真得到了螺旋线圈在终端开路和终端短路两种不同馈电方式下相应的等效电路,基于螺旋线圈等效电路,运用等效电路理论,建立了螺旋线圈终端短路串电容两线圈结构模型.利用系统的等效电路,得到了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的数学表达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当系统谐振时,系统的输出功率及传输效率与互感系数、线圈分布电容、线圈内阻和负载电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给出了系统的参数优化方法,得到了最大功率输出时的最优互感值及传输效率随互感值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设计制作了一套基于螺旋线圈终端短路串电容模型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作者:李晨东黄守道李中启黄禹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2
刊名:电力电子技术ISTICPKU
年,卷(期):2014, 48(3)
分类号:TN751.2
关键词:磁耦合谐振终端短路串电容等效电路
机标分类号:TN9 TM9
在线出版日期:2014年4月21日
三、我校老师从1997年到现在发表的有关“自动控制”方面的文章中国知网
(1)、中国知网
1. 关键词要求限制在篇名37条结果
2. 关键词要求限制在关键词41条结果
3. 关键词要求限制在摘要103条结果
4. 关键词要求限制在全字段检索886条结果
(2)、读秀
1. 关键词要求分别限制在篇名
2. 关键词要求分别限制在关键词
3. 关键词要求分别限制在摘要
4. 关键词要求分别限制在全字段检索
四、就检索到的“谐振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资料进行课题分析
摆脱有形输电介质的束缚,实现电力的无线传输这一设想并不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早在上世纪初,Nikola Tesla 就曾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研究包括无线传输在内的各种长距离电力传输技术,虽然由于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最终实验失败,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007 年MIT 的科学家在电能无线传输原理上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电磁谐振原理实现了中距离的电能无线传输,成功地在2m 多距离内将一个60W 的灯泡点亮。

电能的无线传输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

利用传统的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已为人所熟知,并且在一些场合得到应用,然而利用这种方法,传输距离比较短,传输的功率也很小;曾有人想过利用已经普及的无线网络进行电力传输,事实上这也是不可取的,利用这种全向型的天线进行发射传送,尽管发射功率可以达到数十千瓦,然而每台接收机接收到的能量甚微,效率太低,很不实用。

基于磁场谐振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实际上是将磁场作为传输的介质,通过共振建立发射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传递通道,从而有效地传输能量。

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能量传输,不但可以提高传输的功率与效率,同时可以将传输的距离提高到几米而不会受到空间障碍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