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导学案 (5)

饮酒(其五)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内容及主题。
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大意和主题。
通过反复诵读文章,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艺术美3、感悟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寄情山水恬适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2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预习案(自主学习,我能行)一、文学常识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或名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谁还知道与陶渊明有关的故事二、朗读指导,学生要注意字音、节奏、语速、语调等。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古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
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
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màn jì huìfēi pōu jīyǎo piē wǎnxùn nì jié2、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和住宿的地方。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傲慢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托辞:找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
恶,厌恶。
疾,憎恨。
3、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B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C 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
D 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E 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6、(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
(白描手法)(第6段)(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第9、10段)(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第16、17、23等段)(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7、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人教部编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完美版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人教(部编版)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导学案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 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会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1. 正确识字、写字。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一)听写词语放晴明朗落叶平展排列规则亮晶晶闪闪发光(二)朗读课文分组朗读第1至7自然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感受愉悦心情(一)自主朗读第八自然段。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读得轻快,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三)理解“棕红色的小鸟”1.出示句子。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2.理解“棕红色的小鸟”。
联系上文: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回归整体,指导书写(一)了解首尾呼应1.出示全文,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及第十、十一自然段,说说有什么发现。
2.师生合作朗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晶、紧、迟2.重点指导:紧四、仿照例文,尝试写话(一)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断,初步感受不同的写法。
(二)比较课文与链接文写法的不同。
课文:对一种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学案5盖斯定律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导学案【5】【学习目标】1.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3.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知识预习】一、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只与反应的和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反应热总值一定,如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 =2.盖斯定律的意义: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难以直接测量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例如:已知(1) C(s)+O2(g) =CO2(g)ΔH1=-393.5 kJ/mol(2) CO (g)+ 1/2 O2 (g) =CO2 (g)ΔH2=-283.0 kJ/mol求反应C(s) + 1/2 O2 (g)= CO (g)的反应热。
分析上述两个反应的关系,可得:根据盖斯定律ΔH1= 。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课堂探究】例题1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 ,已知下列数据:(1)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890.3kJ •mol -1 (2)C(石墨,s)+O 2(g)=CO 2(g) ΔH 2=-393.5kJ •mol -1 (3)H 2(g)+1/2O 2(g)=H 2O(l) ΔH 3=-285.8kJ •mol -1例题2计算石墨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的反应热,并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g)+H 2O(g)=CO 2(g)+H 2(g),已知:(1)C(石 墨,s)+1/2O 2(g)=CO(g) ΔH 1=-111kJ •mol -1 (2)H 2(g)+1/2O 2(g)=H 2O(g) ΔH 2=-242kJ •mol -1 (3)C(石墨,s)+O 2(g)=CO 2(g) ΔH 3=-394kJ •mol -1 计算一氧化碳与水蒸气作用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反应热应用盖斯定律方法小结-----1.关键:目标方程式的“加减运算式”的导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

要点提示:
(1)量取液体时要选用量筒,选取量筒的原则:在一次性量取的基础上量程越小越好;(2)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0.1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且左右两盘上要垫上相同的称量纸;称量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时,要放在烧杯中称量;③用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计算时要准确运用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式。
方法点拨:
抓住导致配制溶液时出现误差的根本原因:溶质量或多或少、溶剂量或多或少,分析操作对溶质、溶剂量所造成的影响,使此类问题可以轻松解决。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5坚定的锡兵导学案

5 . 坚定的锡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缎、涡、狭”5个生字。
2.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铸.造宫殿.缎.带漩涡.狭.小
2.多音字组词。
禁 jìn () jīn ()
3.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牢牢地想着
默默地扛着
紧紧地望着
直直地握住
4.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我还读过他的作品。
二、设问导读
1.《坚定的锡兵》这篇课文围绕着()这个词来讲故事,我还知道锡兵实际上是(),在这个童话故事里把他当作人来写。
2.课文对锡兵的遇险经历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过程是这样的:
从三楼摔到大街上—→—→
—→—→回到原位
1. 在课文中,锡兵经历了很多艰险,用“”画出在危险中他是怎么做的,用“”画出他是怎么想的。
从中可以体会出他的“坚定”都表现在:
2.从锡兵的“坚定”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品质。
3.读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阅读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1.描写锡兵“坚定”的句子是。
2.从“一动不动,默默”这两个词语看出坚定的锡兵有很强的,他一心要保护小姑娘。
3.对锡兵的心理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说明他是一个的人。
4.“倾盆大雨”的意思是,
我还会造句:。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
如果有一天,锡兵发现那位纸做的姑娘有一双健全的腿,他还会保护她吗?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把它写下来。
2.推荐阅读《蜗牛和玫瑰》和《白栅栏》。
九年级英语导学案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四会单词 restroom ;fresh ;uncrowded ;safe ;dress up; direct; order; wonder.2).掌握宾语从句的用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会有礼貌的向他人询问信息2).学会准确地描述地理位置,给他人指路或提供帮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有礼貌地寻求信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自主梳理】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P33,迅速阅读la部分的内容。
并按要求完成课本上相应的任务。
2.检查答案,先要求全班一起给出答案并检查讨论。
【重点领悟】教学 What is/ are sth made of ? Where is/arc sth made in?【探究提升】二、被动语态(一)语态: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Many people speak Chinese.谓语:speak 的动作是由主语 many people 来执行的。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行为动作的对象。
例如:Chinese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主语 English 是动词 speak 的承受者。
(二)被动语态的构成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c+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是通过be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现以speak为例说明被动语态在各种时态中的构成。
一般现在时:am / is / are4-spoken一般过去时:was / were+spoken一般将来时:will / shall be+spoken现在进行时:am / is / are being4-spoken过去进行时:weis/were being+spoken现在完成时:have / has been + spoken过去完成时:had been + spoken(三)被动语态的用法(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
Unit5 Colours (导学案)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一年级上册

Unit5 Colours (导学案)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一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 Unit5 中的颜色词汇;2.能够正确地运用颜色词汇,描述身边的事物;3.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提高英语口语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学习颜色的基本单词;•学习如何描述颜色。
学习内容1. 颜色单词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颜色单词:•Red(红色)•Yellow(黄色)•Green(绿色)•Blue(蓝色)•Orange(橙色)•Purple(紫色)•Pink(粉色)•Brown(棕色)•Black(黑色)•White(白色)•Gray(灰色)这些颜色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要想学好这些单词,要多想多记多练,下面是一些练习的句子:•This is a red apple.(这是一个红苹果。
)•I like to wear a green shirt.(我喜欢穿绿色衬衫。
)•The sky is blue.(天空是蓝色的。
)•My backpack is yellow.(我的书包是黄色的。
)2. 描述颜色在学习了颜色单词后,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描述不同的颜色了。
以下是一些可以描述颜色的表达方式:•What colo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的?)•It’s red.(它是红色的。
)•The car is blue.(汽车是蓝色的。
)•That balloon is yellow.(那个气球是黄色的。
)总结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许多颜色的单词,并学会如何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学习了一些伴随着颜色单词的短语和句子,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些单词。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1.这个桌子是什么颜色的?2.鲜花是什么颜色的?3.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汽车?4.这个绘画是什么颜色的?加油,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好英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重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分析并解答问题,体会几何问题的分析推理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难点 应用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 ) 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如图,在 ABCD 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1+∠2=180° C.∠3+∠4=180° B.∠2+∠3=180° D.∠2+∠4=180°
D
F O
C
A (3)
E
B
7 题图
8 题图
8.如图,若 AC、BD、EF 两两互相平分于点 O,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 A.3 对 B.4 对 C.5 对 D.6 对 9.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如果 AC=10,BD=8,AB=x,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1<x<9 B.2<x<18 C.8<x<10 D.4<x<5 10.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 10,那么它的对角线长可能是 ( ) A、4 和 6 B、10 和 12 C、8 和 10 D、6 和 8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30 分) 11. ABCD 中,∠A 和∠B 是一对邻角,如果∠A∶∠B=4∶5,那么 ∠A= ,∠D= . 1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40,两邻边的比为 3∶5,则四边形的两邻边长分别为 ___________.
20.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C 交 BD 于 O,AE⊥BD 于 E, ∠EAD=60°,AE=2cm, AC+BD=14cm, 求三角形 BOC 的周长.
15 题图
16 题图
16.如图, ABCD 中,EF 过对角线的交点 O,如果 AB=4cm, AD=3cm, OF=1cm,则四边形 BCFE 的周长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 40 分) 17.小明用一根 36 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 AB 比另一 条边 BC 小 2 米,求平行四边形各长多少?
5 题图
6 题图
6.如图,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将△AOD 平移至△BEC 的位置,则图 ( C.3 条 D.4 条 )
中与 OA 相等的其它线段有 A.1 条 B.2 条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EF∥AB,GH∥AD, EF 与 GH 交于点 O,则该图中的平 行四边形的个数共有 A.7 个 B.8 个 C.9 个 D.11 个 ( )
18.平行四边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BD 相交于 O. 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周长是 20cm,△AOD 的周长比△ABO 的周长大 6cm. 求 AB,AD 的长.
A O B C
D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点 E、F 在对角线 BD 上,且 BE=DF, 求证:AE=CF.
4.以 A、B、C 三点为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作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一共可以作 A.0 个或 3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 )
5.如图所示,在 ABCD 中,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O,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A.AC⊥BD B.OA=OC C.AC=BD D.AO=OD ( )
1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1∶2∶3,最大角是
度.
14.用 20 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长边与短边的比为 3∶2,则它的长边为 ______,短边长为_______. 15.如图, ABCD 中,∠A=52°,BC=5cm, ∠B=________,
∠C=__________, AD=_________.
1 题图
2 题图
2.如图, ABCD 的周长为 16 cm,AC、BD 相交于点 O,OE⊥AC 交 AD 于 E, 则△DCE 的周长为 A.4 cm 3. B.6 cm C.8 cm D.10 cm ( ) ( )
ABCD 中,∠A 比∠B 大 20°,则∠C 的度数为 A.60° B.80° C.100° D.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