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科技合作博弈论

合集下载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为表 1 。
表1
政 府
政府与企业的支付矩 阵
企业
协 同( 。) 一C g ; 一C 0 ; R 一C
不协 同(1一 1) a F ,一C g ; 一a F . 一 ; 0
支持 ( Y 1) 不支持(1一Y 。)
其中, 仅是企业不参与合作被政府处罚的概率; C 为企业参与协 同创新所需投入 的成本 ; R 为企业 参与 协 同创新所 增 加 的收益 ; C 为政府 对企 业参 与协 同创 新 的 政策 支持 ; F 指企 业 不参 与 协 同创 新 , 政
在该模 型中 , 学 研方 为是 否愿意 参 与协 同创新 的一 方 , 政 府 为 是否 支 持 协 同创 新 活 动 的一方 。双 方 追求 的 目标 和承担 的责任 不一 样 , 且 都 掌 握 的信 息 不 完全 , 因此 构 成一 对 博 弈 主 体 。那 么假 设 学 研 方 参
的信息具有不完全对称性 , 于是形成 了政府与企业、 企业与学研方、 政府与学研方三对之间的演化博弈。
二、 模型假设 与模 型建立
政 产学研 协 同创新 演化 博弈 过程 模 型假 设 : 1 : 假设 各 参 与 主 体 均 为有 限理 性 , 掌 握 的信 息 具有 不 完 全对 称性 ; 2 : 演化 博弈模 型 中博弈 的 双方 都 处 在博 弈 初 始 阶段 ; 3 : 博 弈 过 程 中不 考 虑 其 他 也 可 能对 协 同 创新 过程 有影 响 的主体 。 ( 一) 政府 与 企业 演化博 弈模 型
在本模型 中, 企业为是否愿意参与协同创新 的一方 , 政府为是否支持 的一方。由于双方信 息的不对
称性 , 政 府和企 业 协 同过 程追 求利 益最 大化 的 同时并 不 能确 定 自己所 做 的决 策是 否 正 确 。那 么 假设 政 府 支持 产学 研协 同创新 的概 率 为 Y 。 , 企业 愿 意参 与协 同创新 的概率 为 。 , 那 么 政府 与企 业 之 间 的支 付矩 阵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
段与存在的问题 、合作的模式 以及 动力 。刘 谋升 (0 6 2 o) 分析 了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创新 中的主导作用 。 综观 国内外 已有研究 ,国外 学者大多 只是对 一般企 业—— 大学 的合作所 作 的研究 ,很 少结 合 中 国的实 际 , 缺乏可操作性 ;而 国内的学 者大多着 眼于一般 的产学研 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从经 济学角度建立 模型进行 研究 的还不多见。本文建立一个 简单的学研方 与企业合 作创 新的博弈模 型【 ,解决以下问题 : ( )在怎样 的条件下 1
有风险 ,大学面对的挑战是想办法 管理这些关 系 以保 留
大多仍处于 “ 养在深 闺人 不识”的状态 ,其转化率 还不 足 1%。究其原因 ,最 主要是 由于中 国的产学研 间合作 0 缺乏信任机制 、交易成本高 、信息不对称 等导致 的产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研合作不成功。因此 , 要进一步探 索中国产学研合 作 需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o 总2 N1 o7 . 1 第
11 7 期
企业将选择与学研方机 构合 作? ( )如果合 作 ,何时采 2 取技术交易模式 ,何时采取 商业 化协作模式? ( )企业 3 和学研方各 自的创新能力对合作方 式有何 影响? ( )企 4 业和学研方将如何选择合作伙伴?
些正是企业所长 ,因此学研 方和企业在技术创 新中通常
学研合作 中的角色扮演 。周竺 (O4 20 )认为 产学研 合作
中各方的知识产权冲突是影 响知识流动的重要 因素 ,我
国 应通过科技 立法协 调产学 研合作 的 知识 产权 冲突l。 4 】 谢纪富等 (06 20)分析 了我 国产学 研合作创 新 的发展 阶
的新机制 ,以加 速高 新技 术产业 化 的步伐 。实践 证 明,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创新对产学研结合的推动作用,以及合作机制的建设和案例分析。

探讨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内容,总结了产学研结合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学研三方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技术创新, 合作机制, 案例分析, 研究方法, 重要性, 未来发展,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学研结合逐渐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学研间信息流通不畅、资源共享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

有必要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进行研究,以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重要性,解析不同的合作模式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分析合作机制的建设方式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方法的运用,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际指导。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探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决策参考和借鉴。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认识,促进产学研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

2. 正文2.1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当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不对称信息下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科技转化与创新的博弈分析

不对称信息下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科技转化与创新的博弈分析
陈庭 强 ,王 冀 宁 ,夏 瑞 卿
( 京 工 业 大 学 , 江 苏 南京 2 0 0 ) 南 1 0 9

要 :产 学研 技 术联盟 是 企业进 行 结构创 新和技 术 创新 的一 种重要 形 式 ,是 不 同社 会分 工在 功 能与 资源
上 的优 势互 补和 强强联 合 ,是推 动科技 与经济 融合 、理 论与 实践接 轨 、理论 再创 新 的战略 措施 。从 博 弈论
角度 ,建立 了政府 宏观 调控 下企 业和 高校 间技 术联盟 的 多成 员博弈模 型 ,探 究企 业技 术创 新 、 高校 科研机 构科 研 费用 和科技 成果 转化 等难题 的解 决途径 。结论 表 明 :产 学研技 术 联盟 的 良性发展 需要企 业 、高校科
研机 构 和政府 三 方相互 协作 ,更 需要 三方 不断 完善技 术联 盟 的发展 机制 。 关键词 :产 学研 技 术联 盟 ;科技 创新 ;科技 转化 率 ;博 弈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6 F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0 0 1一 0 5 0 1 0 - 3 82 11 7 o 1 — 4
0 引言
科 技创新 是一 个 民族 进步 的灵魂 ,是 国家兴 旺发 达 的 不竭 动力 ,也 是企 业 的生命之 源 。产学研 技术 联盟是 企业 进 行结构创 新和技术创 新 的一种重要 形式 ;是科研 、教育 、 生产等 不 同社 会分 工在 功能与 资源上 的优 势互补 和强 强联
与 经 济 融 合 而 致 力 于 技 术 开 发 与 应 用 的行 为 。
主体 的协 调与发 展机制 。
吴勇 、陈理 飞 从 博弈 理论 的角度 出发 ,分 析 了产业

基于进化博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分析

基于进化博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分析
系来改善外部环境 ,从而更好地 激励 企业 与学研双方进 行合 作创 新。 关键词 :进化博弈 ;产学研 ;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F7 21 文献标识码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引 言
创新 的概念最早 是由美籍 奥地利 经济学家约瑟 夫 ・ 熊彼 特提 出的,他认 为创新是 企业家将 新发明 引入 生产体系 ,实 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 的新组 合 以获得 潜在 的超额 利润为 目 的的。自从熊彼特提 出创新理论 以来 ,创新 已成 为企业成长 的战略核心 ,受 到人们前 所未有 的推崇 ,成 为推动 国家和地 区经济发展的灵魂 。 随着创新理论 的不断 丰富和发展 ,已经 形成多种公 认的 创新模 式 ,其 中产学研合作创新 模式在 近年来被提升 到了前 所未有 的高度 ,这种产业界 、大学 和科研 院所相结合 的创新 模 式被认为 是科 技成果 转化 为生产力 的最佳 方式 。在 我 国, 由于企业创 新能力 普遍 较低 ,产学 研合作 就显 得尤 为重要 。 近年来 ,很多学者从 不同的角度对 产学研合 作创新问题进 行 了研究 ,如 :谢科范 、刘海林 (0 6 20 )基 于两 阶段 博弈模 型 研究 了产学研合作过程 中共建研 发实体 的模 式 ,论证 了企业 方投 向学研方的研发投入 补贴对学研 方总体研 发费用的影 响 等问题 ,认 为共建研发实 体是产学 研合作 的重 要方式。荣 四
的收益 的多少及收益能否得 到公平 的分配密切相关 。

海 (07 20 )从生态链与生态群落理 论出发 ,研究 了产 学研合 作模式问题 ,认 为传统 的产学 研合作模 式不能有效 调动各参 与主体 的积极性 ,在实践 中存 在着诸 多弊端 ,造成 了创 新的 失败。杨得前 (0 7 2 0 )基 于进化 博弈论构建 了产学研合 作的 进化博弈模型 ,分析 了产学研 创作 的演 化过程 ,认为 系统演 化 的结果有鲜 明的初值依赖 的特点 ,并 与合 作方从合作 获得

利益有限理性下产学研联盟中的合作博弈分析

利益有限理性下产学研联盟中的合作博弈分析
结果
对于理性 的定 义 ,美 国经 济 学家 罗伯 特 ・奥 曼 认 为: “ 如果一个参与者在 既定 的信息下 最大化其 效用 ,他就是 理 性的 J” 以个体 自身利益最 大化为根本 目的称 之为个体 理 。
研发 目标确定后 由企业一次性 支付 研发或技术转让费用 ;另 种则为提成支付 ,即与销售额 等挂钩。第一种 分配形式虽
这点 上 。 产学研联盟 中对利益 的分 配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
上看起来是合作博弈的联合体实 际上却在利益有 限理性 下呈 现 出非合 作博弈 ,如此 下去 , 终将损 害整个 联盟 的利益 , 最
即地区和国家的利益 。
1 利益 有 限理 性— —个 体 理 性 和 集体 理 性 冲 突 的
Hale Waihona Puke 2 产 学研 联盟 中的利益有 限理性
产学研联盟可 以看成是一个 整体 ,作为合作 的各方应该 是以共同的愿景 目标为合作基础 ,追求 的是集体利 益的最大 化。但是合作各方从 其他角度看又是 独立 的 ,由此 不免从追 求私利出发 ,有的个体为 了满足 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而损 害了 其他个体 的利益 ,最后 的结局是整体利益 的损 失。在产学研 联盟 中的关键问题是利益分 配问题 ,同时冲突也主要表现在
配 ,并通 过 实 例证 明该 方 法 可 以解 决产 学研 联 盟 中利 益分 配 问题 ,具有 较 强的现 实 意 义。
关键词 :利益有限理性 ;产 学研联盟 ;合作博弈;S aly hpe 值 中 图分 类 号 :F 2 .2 24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被认为是 当前地 区乃 至国家发展 的 重要因素 ,产学研联盟的建立既可 以加快技术 创新的速度 同 时也可 以为人才培养提供 良好 的平 台。产学研联盟 主要是 由 企业 、高校和研究机构 ,有时也包括政府 多方 共同建立 ,是 基于各方的战略意 图,为 了抓住新 的市场机 遇 ,提升 自主创 新能力和综合优势 ,实现共 同愿景 ,结合彼此 的优 势资 源而 建立 的一种优势互补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共 同发展 的合 作方式… 。由于产学研联盟 中的各方都是利 己的,因此 表面

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博弈分析_韩德超

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博弈分析_韩德超
这时产学研合作市场极其繁荣, 造就了大量的科 技新人。立项人由于信息不对称, 批准项目资金额度按 所有申请人的申请资金的期望值立项。这样, 只有申请 资金较少、能力较高的高校科研人员入选, 从而给不具 有先前承认累计优势的科技新人提供了合作机会, 结 果是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 缩短了科技研究与开发 周期, 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市场上科技人员科研开发的 竞争力度, 抑制了高校科技人员“论资排辈”的现象。从 客观上促进了声誉较高的高校科研人员不能仅仅凭借 先前承认的声誉优势再次轻松地获得批准, 而应该在 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积极探索, 努力进取。
参考文献:
①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 上海 三联书店, 2003。
②梁莱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与方法》[M]; 经济科学出版 社, 2003。
③黎 样 平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的 融 资 策 略 》[J];《福 建 财 会 管 理 干 部学院学报》2003( 1) 。
university and company is a reasonable cooperation that maximize the bilateral profits and company will be placed in a passive
position. And some advice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申请人 类别
高声誉:
低声誉:
表 1 科研申请人和立项人的利益博弈
策略
诚实研究 挂名研究 能力相关 投机
立项人 批准 V1h- C1h, R+R′ V1h- C1l- r, R- R′ V2l- C2h, R- R′ V2l- C2l, R- R′

基于川酒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博弈研究

基于川酒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博弈研究

基于川酒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博弈研究♦吴悦张赵博涵涂振洲摘要本文以川酒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对川酒企业与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产学研组织间协同育人模式的合作博弈关系分析,总结影响产学研协同育人有效运行的因素,并从利益分配机制、分工协同机制、内部控制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四个方面为川酒构建合理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思路参考,有利于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相关研究,为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完善与绩效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今后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发有参考价值。

关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博弈;川酒—、弓I言“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和贵州交界处,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它聚集了众多著名的名贵白酒集团,包括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古蔺郎酒等,自设立之初即定位于成为中国优质白酒产业的集聚区叫2007年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联席会议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的。

2018年7,四川、提出了川酒振兴、六朵金花、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三大举措,并明确的川酒振兴的下一步具运作:优名优白酒产业,质的中国白酒金三角。

2019年226日,川酒六朵金花正式在成四川名优白酒联,川酒集团联的为、与产业、,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了于产的,明确了提高行业业与,多,面的产总,的、产提出了的,产、成为产业的[2]o 为川酒产业心地带,四川省拥酒文产业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为掘川酒产业价值,增强对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川酒集团已开始探索与四川大学、四川轻等众多地方和科研构的产研,过深层产,积极汲取科技,动产业技术,希冀现川酒产业的可持续。

在地方产研设方面,川酒堪称是国内标杆。

所谓产学研协同育人,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双方环境和资源,挥各自优势,把作者简介:吴悦(1989-),女,四川资阳人,成都市软创智业研究会理事,四川大学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思政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研科技合作的博弈论曾尔曼一、产学研科技合作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在部署自主创新战略时,明确指出:1、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0年要达到2%、2020年要达到2.5%。

2、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再次确立了产学研合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最近[《科技日报》2007/01/05头版头条],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为推进产学研进一步结合,集聚协调技术创新要素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提高我国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加大了产学研的推进力度。

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着眼国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引导社会技术创新要素聚焦到产业持续创新链上。

六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是宏观管理部门创新管理机制的体现,有利于从宏观层面加强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统一指导,将为开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新局面提供重要的体制保障。

产学研合作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

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各国在产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多是以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来实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自1971年陆续制定了7项产学合作计划,如《大学工业合作计划》、《小企业等价研究计划》等,旨在将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有机结合,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时间;并于1984年颁布国家合作研究法案,鼓励企业、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公私合作,并通过各种计划和服务机构,促进知识和技术从学术机构向企业的流通与扩散,并以此作为合作是否成功的指针。

英国政府于1975年实施教研公司计划,1986年推行联系计划,要求工程申请主体必须包括科研机构和企业,资助强度不超过总预算的50%,余额由企业提供;1996年实施院校企业合作伙伴计划,并支持民间兴办技术转移机构“法拉第联盟”。

芬兰100%的科技计划工程要求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使得芬兰的产学研合作全球第一。

同样,日本几乎所有的国家级工程都采取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开发体制。

瑞典为促进产学研合作,专门成立了由工业与技术发展局(NUTEK)、企业、大学/技术学院三方出资的能力中心,着重研究对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中心董事会由大学和企业人员组成,企业人员制度性地担任董事会主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技术力量的增强、产学研合作已向更高层次发展,即从主要进行技术开发与成果转让的合作工程,发展到高级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建设的广泛合作。

产学研合作,无论形式如何,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基础上的自觉行为。

我国于1986年,由当时的经委、教委、中科院商定成立“经济科技合作协调小组”,在10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推出“百项合作计划”。

1992年,两委一院共同组织实施,启动全国范围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计划。

2001年,建立了依托高校院所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总体上看,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仍存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使用不尽人意;目前全国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不足2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不足5%。

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方面及相应的组织模式,显示了利益分配依旧是当前产学研合作深化的瓶颈与突破口。

二、博弈理论博弈论已成为当今政府、经济、管理界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把管理、决策的水平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奠定博弈分析的三位专家: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1996年,授予了对博弈论应用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莫里斯和维克瑞。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归对于与博弈论密不可分的在信息经济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阿克洛夫、斯宾塞、斯蒂格利茨。

2005年,贝尔经济学奖再次颁给了两位博弈大师:谢林与奥曼,表彰他们在运用博弈理论方法指导政策设计方面的杰出成就;以上显示,博弈论对现代政治、经济和管理学界的极度影响。

产学研合作本身可看作是一个博弈问题,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为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合作各方根据合作内容及条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出现了成果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实体等多种合作模式。

可见,产学研合作本质上又成为一个合作博弈问题。

合作博弈作为博弈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合作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从博弈论看,产学研合作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存在各方满意的最优安排的纳什均衡。

合作博弈理论指出,合作存在的前提是只要局中合作的各方能给合作联盟带来更多的利益,也即,整体收益大于部分收益之和。

这与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合作各方互相需要、各自都能为合作方提供自己独有的贡献,即提供各自掌握的生产要素是一致的。

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各自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技术开发的平台优势与人力资源的培养优势;企业则拥有工业化制造技术、产业化市场开拓优势,商品需求信息及资金筹措优势。

产学研合作,把合作各方分别具有的独特资源和优势进行有效组合,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达到前所未有的系统集成优势,这是合作博弈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

另一基本条件是对联盟内部而言,应存在着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即每个成员都能获得比不加入联盟时要多一些的收益。

三、科技投入导向的博弈分析首先,企业看重与产业化相关的应用研究,如R&D代表的中试、配合规模化生产的工程应用研究。

这样的投入(Ie),企业能得到收益为正的产出,若不投入,产出为零。

对于基础研究,由于其难度大,与企业的发展不是紧密相关,加上风险较大,企业的投入难以保证得到回报,所以,企业一般不开展基础研究,避免带来负收益。

以高校、院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广泛开展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应于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

基础研究代表国家的战略需求,其主要投入来源是中央财政预算,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NSF),973计划等。

地方政府侧重于服务本地产业的企业技术进步。

政府科技投入、企业方与科研机构构成如下博弈关系:基于应用研究对于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与企业,都会积极鼓励支持。

三者的联合投入,对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的构建也是最理想的,形成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条,完成产学研合作的有机整合。

所以,对于应用研究,结合企业的正收益,可有三方面投入:企业(Ie),中央财政(Ic),地方财政(Is),也就是说,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其博弈结果可以达到纳什均衡,同时也是优决策;具体分为,企业(Ie),中央财政(Ic),地方财政(Is)都投入(Is+Ic,Ie)与没有企业投入但有财政投入(Is+Ic,0)两种情形。

对于基础研究,一般只有中央财政(Ic)投入,故也有两种情形:(Ic,-)、(Ic,0)。

企业院(应用)校(基础)以上划线法分析显示,只有产学研合作的政府加企业投入,才能达到科技投入最大化的纳什均衡。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展的基础研究经费,2/3以上来自联邦政府,国家实验室等国立研究机构主要承担应用研究。

对于国内的学术机构,一般存在着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倾向。

四、科技投入制度安排的博弈分析下面考察科研机构R&D来源。

由于科研机构的非营利性,科技投入的主要渠道是政府与企业,一方面,政府为鼓励创新而增加预算,另一方面,企业的R&D投入(Ie)来源于企业税后利润(P),其增长也源于依靠技术进步企业所得的增加(P’),而政府预算的增长依赖于税收的增加,于是,企业税负的增加与财政收入的增长构成以下博弈关系:政府情形1:设在一时期政府的税收政策环境下,企业的利税比为:k=P/T。

P为企业的税后净利润,T为企业上缴的税收,M为企业扣除成本(C,不变资本)与人工(V,可变资本)之后的总剩余(剩余价值):M=Q-C-V=P+T=T(k+1)Q为企业总收入。

企业总数为E,政府财政收入为ET,企业剩余为EP,社会总财富为:ET+EP = EM情形2: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效益等经营因素,暂无法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

部分企业选择合理避税,自发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设平均每家为δ/E,则企业所得增加:EP+δ,而政府收入减少:ET-δ.社会总财富为:(EP+δ)+(ET-δ)= EM情形3:若政府为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返还部分税收,直接补贴企业,平均每家为∆/E,则企业所得增加:EP+∆,政府收入减少为ET-∆。

社会总财富为:(EP+∆)+(ET-∆)=EM结果同上。

在博弈论模型中,根据全体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否为零,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如果对任一局势,全体局中人的支付总和为零,则称该博弈为零和博弈;否则,为非零和博弈。

在零和博弈中,一方的所得必定意味着另一方的等量损失。

总体上看,情形2与3均是零和博弈: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增加与财政收入的减少,构成社会总财富增长不变。

以上也就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普遍实行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R&D方面给予无偿资助;通过直接补贴企业的费用,达到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

但是,财政收入的减少,并不是政策设计的初衷。

这也就是在现阶段,部分地方因此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制度障碍。

当然,情形3也只能保证部分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待遇,而情形2对大部分按章缴税、规范经营的企业而言,并不可取,并造成政府税收流失,因此都不公平。

情形4,则是政府从政策上鼓励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减少企业税收,提高企业净利,让利于民。

即,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减免参与企业的税收,企业的利税比由k提高到k’(k’>k).在这样的普惠制度安排下,每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均可受益,同时,政府也就避免了由于R&D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撒糊椒面”尴尬处境。

具体看,企业税负降低为:T’=T(1+k)/(1+k’)<T净利润(税后所得)为:P ’=P+M(k'-k)/(1+k')/(1+k)>P就情形4而言,尽管利税比增加,单个企业的税赋(T ’)减少了,但有利于企业兴办:lnE ∝σln(k+1)σ为企业成长指数系数。

从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企业数(E)的增长而增加: 1)1'1('11)1'1(''-++=⎪⎭⎫ ⎝⎛++++=σσkk k k k k ET T E 当σ≥1,E ’T ’≥ETE ’M ’=E ’(P ’+T ’)=E ’M=σ)1'1(kk ++EM ≥EM 也就是说,社会总财富最终结果也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