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2015年(春)高三考前模拟测试(二诊)理综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重庆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5年重庆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 pH=7 C.25℃时,0.1mol· L
-1
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 -
D.0.1mol AgCl 和 0.1molAgI 混合后加入 1L 水中,所得溶液中 c(Cl )=c(I )
1 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 4
为最高点,Q 为最低点,Q 点处的切线水平,距底板高为 H 。N 板上固定有三个圆环。将质量 为 m 的小球从 P 处静止释放, 小球运动至 Q 飞出后无阻碍地通过各圆环中心, 落到底板上距 Q 水平距离为 L 处。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1)距 Q 水平距离为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综试题 物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 1 图中曲线 a、b、c、d 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经迹,气泡室 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7.(15 分)音圈电机是一种应用于硬盘、光驱等系统的特殊电动机。题 7 图是某音圈电机的原 理示意图,它由一对正对的磁极和一个正方形刚性线圈构成,线圈边长为 L ,匝数为 n ,磁 极正对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竖直向下,大小为 B ,区域外的磁场忽略不 计。线圈左边始终在磁场外,右边始终在磁场内,前后两边在磁场内的长度始终相等。某时 刻线圈中电流从 P 流向Q,大小为 I . (1)求此时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间的区域无电场和磁场存在,离子可匀速穿过。忽略相对论效应和离子所受的重力。求: (1)离子经过电场仅加速一次后能打到 P 点所需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能使离子打到 P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所有可能值;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 重庆卷 Word版 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 重庆卷 Word版 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精品解析(重庆卷)物理(共1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1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经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a、b为β粒子的经迹 B.a、b为γ粒子的经迹C.c、d为α粒子的经迹 D.c、d为β粒子的经迹【答案】D【考点定位】三种放射线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1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

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A .0 B . 2()GM R h + C .2()GMmR h + D . 2GM h【答案】B【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3.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 .2m gh mg t + B .2m gh mg t - C .m ghmg t+ D .m gh mg t - 【答案】A【考点定位】运动学公式、动量定理。

4.题4图为无线充电技术中使用的受电线圈示意图,线圈匝数为n ,面积为S .若在1t 到2t 时间内,匀强磁场平行于线圈轴线向右穿过线圈,其磁感应强度大小由1B 均匀增加到2B ,则该段时间线圈两端a 和b 之间的电势差a b ϕϕ-A .恒为2121()nS B B t t -- B . 从0均匀变化到2121()nS B B t t --C .恒为2121()nS B B t t ---D .从0均匀变化到2121()nS B B t t ---【答案】C【考点定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B.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的反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在体外培养小鼠体细胞,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丙类
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8.(10分)胚胎干细胞介导法(转基因动物培育的途径之一),即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
胚胎干细胞注射受体动物胚胎,参与的构成,形成嵌合体。下图是实验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需要在无菌,温度、pH适宜,营养充足条件下进行,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
(2)三个品系中的
品系在高温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最少。原因之一,该品系在高温下
更显著,因而能更有效地散热,以降低高温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在30℃时,测定三种品系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如图2。当光照强度过大时,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
。在
P点时,棉花叶

II(12分)
(1)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产生图中所示的IP3等信息分子研究表明,在植物体幼嫩的芽、
(3)--—
---GGATCT---
--TCTAGG---
---CCTAGA---
9、(1)水平 草芦 (2)核心 生存斗争 次生演替
(3)①粉:白=1:1②红:白=1:1③粉:红:白=1:1:2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B.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C.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2.如物题2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 同颜色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波长最长 B.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频率最小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3.如物题3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 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开始时两木块均静止且弹簧无形变。现用一水平恒力 F(F>μ(m1+m2)g)向左推木块乙,直到两木块第一次达到加速度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的速度可能等于乙的速度 B.此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L- C.此阶段水平力F做的功等于甲乙两物块动能增加量与弹性势能增加量的总和 D.此阶段甲乙两物块各自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相等 4.如物题4图所示,匝数为50匝的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 T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 S=0.5 m2,线框电阻不计.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以角速度ω=100 rad/s匀速转动,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 ,副线圈接入一只“220 V,60 W”的灯泡,且灯泡正常发光,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图示位置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线框中产生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50 V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22 D.允许变压器输出的最大功率为1 000 W 5.如物题5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相距均为d的三条水平虚线l1、l2、l3,它们之间的区域、分别存 在垂直斜面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一个质量为m、边长为d、总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 框,从l1上方一定高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边刚越过l1进入磁场时,恰好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边在 越过l2运动到l3之前的某个时刻,线框又开始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在线框从释放到穿出磁场的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 B.线框ab边从l1运动到l2所用时间大于从l2运动到l3所用时间 C.线框以速度v2匀速直线运动时,发热功率为sin2θ D.线框从ab边进入磁场到速度变为v2的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ΔE机与线框产生的焦耳热Q电的关系式是ΔE机 =WG+mv-mv+Q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8分) 6.()(7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物题6图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 ,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G/N 1.50 2.00 2.50 3.003.50 4.00F/N 0.590.83 0.99 1.22 1.37 1.61如物题6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 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 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百强校】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带解析)

【百强校】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3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一定温度下,向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 ,经一段时间后反应A(g)B(g)+C(g)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50 150 250 350 n(B)/mol 0 0.16 0.190.20 0.20A .前50 s 内B 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032 mol·L -1·s -1B .相同温度下,若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继续充入A ,则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C .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A 、0.20 mol B 和0.20 mol C ,则达到平衡前v(正)>v(逆)D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平衡常数K =0.2 mol·L -1,则反应的ΔH <02、25 ℃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CH 3COOH HClO H 2CO 3K(CH 3COOH) =1.8×10-5 K(HClO) =3.0×10-8K(H 2CO 3)a1=4.4×10-7 K(H 2CO 3)a2=4.7×10-11常温下,稀释CH 3COOH 、HClO 两种酸时,溶液的pH 随加水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浓度的CH 3COONa 和NaClO 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 +)>c(ClO -)>c(CH 3COO -)>c(OH -)>c(H +)B .图像中a 、c 两点所处的溶液中相等(HR 代表CH 3COOH 或HClO)C .图像中a 点酸的浓度大于b 点酸的浓度D .向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 -+CO 2+H 2O =2HClO +CO 32—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通入足量CO 2后的溶液中大量共存:Na +、SiO 32-、CH 3COO -、CO 32-B .pH =9的CH 3COONa 溶液和pH =9的NH 3·H 2O 溶液,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 .NH 4Al(SO 4)2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 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 Al 3++5OH -=NH 3·H 2O+AlO 2-+2H 2OD .Fe 2+、SO 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4、已知废旧干电池中的填充物主要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淀粉糊、Mn 2O 3、ZnO 、FeO 、汞的化合物等。

2015重庆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或解析下载_2015高考真题抢先版

2015重庆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或解析下载_2015高考真题抢先版

2015年高考将于6月6、7日举行,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收录真题,现在就请先用这套权威预测解解渴吧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 Ag 108 I 127 Ba 137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l.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B.观察根尖染色体加倍的活动程序包括低温诱导、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制片等C.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D.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时,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的是2.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A .此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B .细胞中mRNA 上的密码子最多有64种C .细胞中的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D .核糖体在该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3.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一定不同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从而决定种群进化的方向4.图甲表示H 2O 2酶活性(V)受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c 时H 2O 2分解产生O 2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若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pH=a 或d 时,e 点为0B .pH=b 时,e 点下移,f 点右移C .适当提高温度,e 点不移,f 点右移D .若H 2O 2量增加,e 点不移,f 点左移5.目前已知艾滋病病毒共有4种类型,每种来源不同,其中传播最广的M 型和N 型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较罕见的O 型和P 型来自喀麦隆的大猩猩。

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含答案

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含答案

高三理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Cu :64 I :12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合理的选项)1.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胡萝卜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中不含有胡萝卜素B .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核提供ATP 、酶、DNA 等C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有区别D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2.甲图中,A 、B 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B 已死亡。

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 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 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

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水面的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

下列对于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右偏转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 点的含义为O 2释放量最大C .ce 段说明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 2释放量减少D .f 点与a 、b 、c 、d 点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3.下面科研人员所研究的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②结合激活执行吞噬细胞凋亡诱凋亡凋亡相细胞清除凋膜受体导因子信号关基因凋亡亡细胞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右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5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量:150分钟2015年4月12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S-32 O-16 H-1 C-12 Mg-24 N-1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若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可以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B.人体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来自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增殖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导致细胞液颜色变浅2.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D.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3.下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若E为神经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和产生渴觉4.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保持捕捞强度33%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C.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5、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膜表面除糖蛋白外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B.生物细胞内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联系C.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D.1摩尔A TP水解成ADP时所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6.科学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重庆市(春)高三理综(物理部分)考前模拟测试(二诊)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春)高三理综(物理部分)考前模拟测试(二诊)试题(含解析)

2015年重庆市高考物理二诊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6分)(2015•重庆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H→He+n+17.6MeV是氢核聚变反应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以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C.β衰变说明原子核中有少量电子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因地球温室效应面而变短【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氢核聚变反应是常见核反应,要熟记;一群处于n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种不同频率的光.β衰变产生的电子由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半衰期与地球环境的变化无关.【解析】:解:A、H+H→He+n+17.6MeV是氢核聚变反应.故A正确.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任意两个能级间自发跃迁一次,自发跃迁时能发出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错误.C、β衰变产生的电子由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原子核内没有电子.故C错误.D、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因素决定,与地球环境的变化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聚变反应、跃迁理论、β衰变的实质以及半衰期,关键是要牢记半衰期与化学反应速度不同,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决定,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2.(6分)(2015•重庆模拟)关于航天技术和相关物理学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地球卫星最小运行速度是7.9km/sB.所有地球通讯卫星都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C.经典力学能解释一切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D.相对论认为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在不同参考系中是不同的【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 7.9km/s是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圆周运动最大的运行速度.所有地球通讯卫星都必须定点于位于地球赤道上方.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相对论认为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是相对的.【解析】:解:A、7.9km/s是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圆周运动最大的运行速度.故A错误.B、地球通讯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都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故B正确.C、经典力学只能解释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不能解释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故C错误.D、相对论认为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是相对的,在不同参考系中测量出的位移和时间不同.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和同步卫星的条件、经典力学适用范围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6分)(2015•重庆模拟)如图所示,三本完全相同的物理课本a、b、c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每本物理课本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间摩擦力为零B. b对c压力大小为2mgcosθC. c受斜面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D. b受a、c摩擦力合力大小为2mgsinθ【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隔离对a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a、b间的摩擦力,对ab分析,根据平衡求出c对b的支持力,从而得出b对c的压力大小.对abc整体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摩擦力大小.隔离对b分析,根据平衡求出b受到a、c摩擦力的合力大小.【解析】:解:A、对a受力分析,a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知,b对a的摩擦力f=mgsinθ,故A错误.B、对ab整体分析,在垂直斜面方向上平衡,有:N=2mgcosθ,可知b对c的压力大小为2mgcosθ,故B正确.C、对abc整体分析,整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得,斜面对c的摩擦力f=3mgsinθ,故C错误.D、b在沿斜面方向上受a、c的摩擦力,以及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根据平衡知,a、c对b 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为mgs inθ,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运用.4.(6分)(2015•重庆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电场中一条竖直方向的电场线,将一带电小球在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a、b位置的加速度可能相同B.小球由a运动到b过程机械能守恒C.场强大小关系一定是E a<E bD.电势关系一定是φa>φb【考点】:电场强度;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根据质点的运动情况,正确判断其受力情况,弄清在a、b两点电场力和重力大小关系,从而知场强大小;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判定机械能;依据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高低【解析】:解:A、由于质点运动过程中初末速度均为零,因此质点所受电场力向上,而且先加速后减速,故在a点电场力小于重力,加速度向下,b点电场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在ab之间某点重力等于电场力,合外力为零,且此时速度最大,故A错误;B、由于有电场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C、根据A分析知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故C正确;D、由于不知道电荷正负,不知道电场方向,故无法判定电势的高低,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要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其运动状态,然后依据相关规律求解.此题注意电性未知,不能默认为正电荷,故电势无法确定.5.(6分)(2015•重庆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的上表面由均匀粗糙的水平段ac和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段cd组成,b是ac段的中点,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小车左端点a处以水平初速度v0冲上小车水平段.如果小车固定,小物块恰好能返回a处,如果小车不固定,下列是否正确的是()A.小物块还是恰好能返回a处B.小物块一定能通过c处再返回C.如果M=m,小物块一定相对小车停在b处D.如果M=m,小物块一定相对小车停在c处【考点】: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小车固定时,根据动能定理小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小物块损失的动能,小车不固定时小车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据此分析求解即可.【解析】:解:令AC的长度为L,当车小车固定时,根据动能定理有:可得:当小车不固定时,小物块要滑离小车,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而系统总能量为,根据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知小物块将不能滑离小车,即最终小物块和小车将以共同的速度运动:小车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0=(m+M)v最后小物块和小车的共同速度v=A、根据能量守恒,小车和小物块最终有共同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小物块不可能滑到a 处,故A错误;B、根据功能关系,小物块相对于小车滑动的距离满足:,代入速度v可得小物块相对于小车滑动的距离s=,当m大于M时,小物块相对于小车滑动的距离小于L,故小物块不能滑到c处,故B不正确;CD、当M=m时,可得共同速度,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小物块相对于小车运动的总距离s 满足:可得s=L,即小物块相对于小车停在c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小车释放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掌握功能关系的应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8分)6.(9分)(2015•重庆模拟)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按照正确操作步骤,得到了在不同合外力下的Ⅰ、Ⅱ、Ⅲ、Ⅳ等几条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即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A、B、C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①打下计数点1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0.201 m/s;②打Ⅰ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2.0 m/s2;③在A、B、C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Ⅰ的是 B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去判断问题.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加速度和速度.【解析】:解:①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1===0.201m/s②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a==m/s2=2.0m/s2③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位移之差为:3.01﹣1.01=2.00cm,则后续位移为:x23=x12+2.00=5.01cmx34=x23+2.00=7.01cm所以属于纸带Ⅰ的是B.故答案为:①0.201;②2.0;③B【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7.(10分)(2015•重庆模拟)某同学在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测量一只电流表的内阻实验中,进行了以下过程:①首先仔细观察了所使用的多用电表和电流表;②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操作时应将红表笔与电流表的负(填“正”或“负”)接线柱接触;③该同学将多用电表与待测电流表连接并进行了正确操作,观察到多用电表面板及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待测电流表的电阻R= 150 Ω.④在进行过程③时,该同学观察并记录了电流表的读数I,经过认真思考发现同时可以利用多用电表刻度、指针位置和电流表报读数I计算多用电表内部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中的一个物理量,计算这个物理量的表达式是E=300I (如果表达式中涉及待测电流表的电阻R,请直接利用中③的数据).【考点】: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多用电表内部结构及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得出对应的接法;根据多用电表的读数方法可得出电流表内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多用电表的使用可以求出电源的电动势.【解析】:解:②由于欧姆表内部有电源,且电源的正极与红表笔相连,为了防止电流表反偏,红表笔应接电流表的负极;以保证电流表“红进黑出”,从而使电流表正常偏转;③档位选择×10;故读数为:15.0×10=150Ω;④由图可知,多用电表指针指在中间位置,故说明此时多用电表里的电流恰好达到满偏刻度的一半,则由外电阻应相等,故总电阻R总=2×150=300Ω;则可求得E=300I;因内阻包含电源的内阻及内部电阻;故不能求出电源内阻,故答案为:②负;③150;(4)E=300I.【点评】: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及内部结构和原理,要注意掌握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并正确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8.(15分)(2015•重庆模拟)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如图所示,斜轨与水平轨道在bb′处平滑连接(图中未画出),水平轨道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de、d′e′间宽度是bc、b′c′间宽度的2倍,质量、电阻均相同的金属棒P、Q分别放置于轨道ab、a′b′和de、d′e′段,P棒位于距水平轨道高度为h处,从静止开始无初速释放.已知金属轨道电阻不计,bc、b′c′和de、d′e′轨道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1)P棒刚滑到bb′位置时速度大小v;(2)P、Q的最终最大速度大小.【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出金属棒刚刚到达磁场时的速度,然后P棒开始减速,Q棒开始加速,P、Q两棒产生的电动势方向相反,导致总电动势减小,但是总电动势还是逆时针方向,所以Q继续加速,P继续减速,直到P、Q产生的电动势大小相等,相互抵消,此时电流为零,两棒不在受安培力,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解:(1)设金属棒的质量为m,P棒刚滑到bb′位置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mv2=mgh,可解v=(2)由题分析知,最终P、Q均做匀速运动感应电动势E P=E Q,v P=2v Q设P、Q的最终速度大小分别为v P、v Q,P棒在水平轨道受安培力冲量大小为I,由动量定理得:对P棒有:﹣I=mv P﹣mv对Q棒有:2I=mv Q﹣﹣0即:2mv=2mv P+mv Q解得:v P=v Q=答:(1)P棒刚滑到bb′位置时速度大小v为;(2)P、Q的最终最大速度大小分别为,.【点评】: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前,要判断题目所给的过程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的分量守恒.9.(16分)(2015•重庆模拟)如图所示,两对相互平行的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正对平行金属板a、b与c、d,四板垂直于纸面放置,四板长均为L,相邻两板间的距离也为L,板厚度不计,a与b间与c与d间有相同大小的匀强电场(其它区域无电场),板右侧区域I和左侧区域II 均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粒子从a、b 板间左侧中点O沿极板中轴线以初速度v进入平行金属板a、b板间,恰好从a板右侧边缘(不接触)飞出进入磁场区域I,随后恰能从d板右侧边缘(不接触)进入c、d间并从 c、d 间左侧中点O′沿极板中轴线进入磁场区域Ⅱ,然后刚好回到a、b极板间O点做周期性运动.不计粒子重力,试求:(1)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2)区域II的磁场感应强度大小B;(3)粒子从O经O′回到O做周期性运动的周期.【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将粒子的运动分解,即可求出粒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然后结合动能定理即可求出电场强度的大小;(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找出粒子运动的半径,结合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出磁感应强度;(3)粒子运动的周期等于粒子分别在电场中与磁场中运动时间的和,结合运动的轨迹,分别求出各段时间即可.【解析】:解:(1)粒子在电场中沿极板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粒子在a、b板间运动时间为t1,t1=;沿电场线的方向:所以:v y=v知粒子恰好从a、b板右侧边缘(不接触)飞出时速度大小为: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电场力做功,得:qE L=m(v)2﹣mv2联立得:E=(2)由题可知,粒子回到O′点的速度为v,在极板左侧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图可知,粒子从O′回到O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R=L,速率为v,则:qvB=得:B=(3)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设粒子在板右侧区域Ⅰ运动时间为t2,在c、d板间运动时间为t3,在板左侧区域Ⅱ运动时间为t4,由运动对称性知t3=t1粒子从O经O'回到O做周期性运动的周期T=2t1+t2+t4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所以:θ=45°所以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极板右侧运动的半径:=粒子运动的是:t2=粒子在极板的左侧的运动轨迹是半个圆周,所以:t4=粒子从O经O'回到O做周期性运动的周期T=(2+)答:(1)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是;(2)区域II的磁场感应强度大小是;(3)粒子从O经O′回到O做周期性运动的周期是(2+).【点评】:该题考查粒子在电场中与磁场中的运动,按照规范化的步骤,做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结合几何关系,找出其中的长度关系与角度关系,即可正确解答.10.(18分)(2015•重庆模拟)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轨道内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可沿轨道上、下运动,物体与轨道间的最大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大小都为f=.已知弹簧弹性势能E P=kx2,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即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距离弹簧为H的高度从静止下落.试求:(1)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到刚与弹簧接触所经历的时间t;(2)物体到达最低位置时,求弹簧的最大形变量x;(3)物体到达最低位置后能否回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求出从最低位置第一次回弹的高度h.【考点】:功能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弹性势能.【分析】:(1)小球开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即可求出下落的时间;(2)小球接触弹簧开始,合力向下,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运动到某个位置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然后合力方向向上,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根据功能关系即可求出弹簧的最大形变量x.(3)根据受力分析判定小球能否回弹.由功能关系可求得回弹的高度.【解析】: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运动学公式H=at2解得:t=2(2)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第一次到达最低位置过程,有:(mg﹣f)(H+x)=kx2解得:x=(3)物体下落停止后,回弹条件为kx>mg+f即需要x>而x=>说明物体能回弹回弹有两种可能性:①物体回弹至速度为零时,弹簧仍压缩x',有:kx2=kx'2+(mg+f)(x﹣x')解得:x'=而x'≥0,即需要满足k≤①当k≤时,回弹高度h1=x﹣x'=②当k>时,物体将脱离弹簧,设物体能上升到距弹簧自由端△h处由能量关系得kx2=(mg+f)(x+△h)h2=x+△h h2=(H+x)h2=(H+)讨论当k=时,h1=;当k→∞时,h2→答:(1)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到刚与弹簧接触所经历的时间t为2;(2)物体到达最低位置时,求弹簧的最大形变量x为(3)能回弹;①当k≤时,回弹高度h1=②讨论当k=时,h1=;当k→∞时,h2→【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根据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知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知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增加,加速度与速度反向,速度减小.三、选做题(两个选修,考生从中选做一题,若两个都做,则按第一计分,其中选择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选修3-3】11.(6分)(2015•重庆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时物体内的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增大B.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C.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大D.不断改进工艺,热机的效率可能达到100%【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晶体和非晶体.【分析】:热现象的微观理论认为,构成物体的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无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如金刚石和石墨;由热力学定义定律△U=W+Q求解;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解析】:解:A、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的运动的规律,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不是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增大.故A错误;B、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故B正确;C、由热力学定义定律得:△U=W+Q,吸收热量Q>0,对外做功W<0,但是不知道W与Q大小关系,所以内能可能改变,可能不变,故C错误;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断改进工艺,热机的效率也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温度的微观意义等,考查内容较广,每个知识点都可能作为考查的内容,但难度不大,故应全面把握,多加积累.12.(6分)(2015•重庆模拟)如图所示,开口向下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用高度h=5cm的汞柱密封了长l1=16cm的空气柱.现将玻璃管缓慢旋转180°(汞不溢出)至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求此状态下气柱长l2.(设大气压p0=75cm汞柱不变,环境温度不变)【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整个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根据气体的初末状态的压强和体积的状态参量,由玻意耳定律列式计算即可【解析】:解:密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设玻璃管内横截面积为s初态:V1=sl1 p1=70cm汞柱末态:V2=sl2 p2=80cm汞柱由p1 V1=p2 V2,解得:l2=14cm答:空气柱的长度为14cm【点评】:以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找出气体变化前后的状态参量,利用气体的状态方程计算即可【选修3-4】13.(2015•重庆模拟)如图所示为等腰棱镜,真空中a、b两束单色光与棱镜轴线OO′等距,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的光速v a>v bB.该棱镜对光的折射率n a>n bC.通过棱镜的时间t a>t bD. 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θa>θb【考点】:光的折射定律.【专题】:光的折射专题.【分析】:通过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a、b两束光的折射率大小,在真空中,不同的色光传播的速度相同,根据n=比较两束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从而比较传播的时间.根据sinC=比较临界角的大小.【解析】:解:A、在真空中,不同的色光传播的速度都相同,v a=v b.故A错误.B、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可知b光偏折厉害,则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所以n a<n b,故B错误.C、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根据v=知,a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a光在棱镜中传播的距离较小,则a光通过棱镜的时间小于b光通过棱镜的时间.即t a<t b.故C错误.D、根据sinC=,可知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即θa>θb.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突破口通过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出折射率的大小,从而可以比较出频率、波长、在介质中的速度、临界角等大小关系.14.(2015•重庆模拟)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频率为10Hz,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A的平衡位置在x A=8cm处,质点B的平衡位置在x B=16cm处.试求:当质点A 的状态与图示时刻质点B的运动状态相同时所需的最短时间t.【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从波形图得到波长,求解出波速;当质点A的状态与图示时刻质点B的运动状态相同所需的最短时间即为波形向右平移λ﹣x AB的时间.【解析】:解:由图象知,该简谐横波的周期 T==0.1s 波长λ=20cm当波形向右平移λ﹣x AB时,质点A的状态与图示时刻质点B的运动状态相同,且所需要时间最短.所需的最短时间 t= T=×0.1=0.06s答:当质点A的状态与图示时刻质点B的运动状态相同时所需的最短时间t为0.06s.【点评】:本题要能够根据波形图得到波长,灵活运用波形平移法,确定质点振动状态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春)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 参考答案
1~5 ADBCD
6.(19分)
(1)①0.201(3分)
②2.0(3分)
③B (3分)
(2)②负(3分)
③148~152(3分)
④E =298 I ~302I (4分)
7.(15分)
解:(1)设金属棒的质量为m ,P 棒刚滑到bb '位置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有:mgh mv =22
1(3分) gh v 2=(2分) (2)由题分析知,最终P 、Q 均做匀速运动 感应电动势Q P E E = Q P v v 2=(2分)
设P 、Q 的最终速度大小分别为P v 、Q v ,P 棒在水平轨道受安培力冲量大小为I ,由动量定理得:
对P 棒有:mv mv I P -=-(2分) 对Q 棒有:02-=Q mv I (2分) 即:Q P
mv mv mv +=22(2分) 解得:gh v P 254= gh v Q 25
2=(2分) 8.(16分) 解:(1)由题分析知:粒子恰好从a 、b 板右侧边缘(不接触)飞出时速度大小为v 2(2分)
2221)2(212mv v m L qE -=(2分) qL
m v E 2=(1分) (2)O '回到O 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L R = 速率为v (2分)
L mv qvB 2= qL
m v B =(3分) (3)设粒子在a 、b 板间运动时间为1t ,在板右侧区域Ⅰ运动时间为2t
在c 、d 板间运动时间为3t ,在板左侧区域Ⅱ运动时间为4t
由运动对称性知13t t =(1分)
粒子从O 经O '回到O 做周期性运动的周期4212t t t T ++=
v
L t =1(1分) v L t π=4(1分) 由题分析得223L r =(1分) v L v
r t 4922322ππ== (1分) 粒子从O 经O '回到O 做周期性运动的周期v
L T )4132(π+=(1分) 9.(18分)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f mg =-(1分) 运动学公式221at H =
(1分) g
H t 322=(1分) (2)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第一次到达最低位置过程,有:22
1))((kx x H f mg =+-(2分) k
kmgH g m mg x 4249322++=(2分) (3)物体下落停止后,回弹条件为f mg kx +> 即需要k
mg x 45> 而k
mg k kmgH g m mg x 464249322>++= 说明物体能回弹(1分) 回弹有两种可能性:
①物体回弹至速度为零时,弹簧仍压缩x '
有))((212122x x f mg x k kx '-++'=(2分) 解得:
k kmgH g m mg x 4249722+-=' 而0 ≥x ' 即需要满足H mg k 35≤ 当H mg k 35≤ 时,回弹高度k
mg kmgH g m x x h 22249221-+='-=(2分) ②当H
mg k 35>时,物体将脱离弹簧,设物体能上升到距弹簧自由端h ∆处 由能量关系得))((212h x f mg kx ∆++=(2分) h x h ∆+=2 )(5
32x H h += )42493(53222k
kmgH g m mg H h +++=(2分) 讨论:当H mg k 35=时 231H h = (1分) 当∞→k 时 532H h →(1分)
10.(12分)
(1)B (6分)
(2)解:密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设玻璃管内横截面积为s
初态:s l V 11
= cm 701=p 汞柱 末态:s l V 22
= cm 802=p 汞柱 由2211 V p V p = (4分) 解得:cm 142=l (2分)
11.(12分)
(1)D (6分)
(2)解:由图像知,该简谐横波的周期s 1.01==f T
波长20cm =λ 所需的最短时间T x t AB λλ-=(4分) s 06.0=t (2分)
CH 2Br CH 3O
CH 3O COOH CH 3O CH 3O
浓硫酸△++H 2O CH 3O H COOCH 3CH 3O CH 3O 化学 参考答案
1~7 DCBCBDA
8.(14分)
(1)第三周期 ⅢA 族(2分) (2分)
(2)S 、KNO 3(2分), (2分)
(3)SiO 32-+2H +=H 2SiO 3(胶体)(2分)
(4)KAl (SO 4)2+2Ba (OH )2=2BaSO 4↓+KAlO 2+2H 2O (2分)
(5)取炉渣少许,在用稀硫酸浸取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K 3[Fe (CN )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其它合理答案给分)(2分)
9.(15分)
(1)2Na +O 2 Na 2O 2(2分)
(2)浓硫酸(1分) 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H 2O 进入反应装置中(2分)
(3)⑤①④③②(3分)
(4)Na 2CO 3(2分) C (2分)
(5)78.0%(3分)
10.(14分)
(1)碳碳双键、羟基(2分)
(2)取代反应(1分) 消去反应(1分)
(3)
(2分)
(4) (3分)
(3分)
(5) 或 (2分)
11.(15分)
(1)能(2分)
(2)60(2分)
(3)1L ·mol -1
(2分)
(4)活化能(1分)
(5)①负(2分) ClO 4-+8e -+4H
2O
=Cl -+8OH -(3分)
②0.88(3分)
生物参考答案
1~6 DABDBC
7.(10分)
(1)表达(转录和翻译)(2分)
(2)外负内正(2分)
(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2分)减少(2分)
(4)控制物质进出(2分)
8.(12分)
Ⅰ.
(1)群落(2分)物质循环再生(2分)
(2)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分,各1分)次生演替(2分)
Ⅱ.
(1)食物和天敌(2分,不全不给分)
(2)物种3营养级最高,能量最少(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9.(18分)
(1)①②③(2分,答全给分)
(2)①不同(2分)不遵循(2分)②2/5(或40%)(2分) 20% (2分)
(3)6(2分)Bbyy bbYy(2分,各1分)
(4)荧光素酶基因(2分)RNA聚合酶(2分)
10.(14分)
(1)无关变量(2分)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2分)对照组(2分)
(2)胚芽鞘尖端(2分)不一定(2分)
(3)IAA和GA3具有协同作用(2分)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答全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