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ﻫ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ﻫ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作者:
————————————————————————————————日期: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ﻫ详细说明如下:ﻫ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ﻫ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海拔高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海拔高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海拔高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海拔高度与温度关系是什么标准大气压下,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

拓展资料: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如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这个地方水的沸点就降低了。

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1 因为气压低,空气稀薄。

海拔高的地区的大气保温较差,导致热量大量散失2 海拔高的地方,云层少,晚上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弱,温度低由于海拔高,白天吸收地面辐射少,因为,随海拔的升高温度越低,3 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

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内,海拔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通俗地说: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变化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太阳的热量,而是来源于大地上空的空气,大地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向周围的空气中散发,因此,空气是自下而上逐渐变暖的。

所以,山越高,得到大气中的热量越少,自然温度就越低;另外,山越高,空气愈稀薄,保存的热量也越少。

因此,我们登上离太阳较近的高山时,感觉到不是太热,而是太冷。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 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

“标准大气压‎”的简称。

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

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

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

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

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 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

“标准大气压”的简称。

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

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

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

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

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大气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计算公式

大气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计算公式

大气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计算公式
大气压强和温度是气象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计算公式表示:
P = P0 * exp(-Mgh/RT)
其中,P是大气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P0是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其取值约为101325 Pa;M是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其取值约为28.97 g/mol;g是重力加速度,取值约为9.8 m/s2;h是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R是气体常数,取值约为8.31 J/(mol·K);T 是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大气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温度升高,大气压强降低;温度下降,大气压强增加。

当海拔高度升高时,大气压强也会随之降低,这和大气的密度有关。

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对大气压强产生影响,这个因素在气象预测和天气预报中也需要考虑到。

- 1 -。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在自然界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繁衍,也对地球上的大气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物体所具有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是指在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通常为101.325千帕。

在这个大气压下,温度的测量和计算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计量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基本单位是开尔文,简称K。

开尔文温度是以绝对零度作为零点的温度计量单位,与摄氏度的换算关系为,K = ℃ + 273.15。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测量通常采用开尔文为单位,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其次,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与海拔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力会逐渐减小,从而影响到温度的测量和计算。

根据大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通常可以利用气温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来进行推算和计算。

此外,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还与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与气体的压力、体积和物质的量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利用这些关系来进行温度的测量和计算,从而保证工程设计和生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直接关系到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对地球上的大气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对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以确保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象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而在不同的大气压下,温度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探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变化规律,希望能为大家对气象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是指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通常等于1013.25百帕。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季节、时间等。

一般来说,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随着纬度的升高而下降,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气温垂直分布图来表示。

这种图形通常是以海拔高度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通过等温线的分布来展现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情况。

通常情况下,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即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此外,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在不同的季节,地表温度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大气层的温度分布。

例如,在夏季,地表温度较高,会导致大气层中的温度也相对较高;而在冬季,地表温度较低,大气层中的温度也会相应下降。

除了地理位置和季节因素外,时间也会对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白天的温度较高,夜晚的温度较低。

这是因为白天太阳能照射地表,使地表温度升高,而夜晚太阳能照射消失,地表温度则会下降,从而影响大气层中的温度分布。

总的来说,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受到地理位置、季节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理解温度的变化,为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对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有更清晰的认识。

标准大气压强海拔标准

标准大气压强海拔标准

标准大气压强海拔标准标准大气压强是指在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通常用来表示气压的大小。

而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强会逐渐减小。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套海拔标准,用来描述不同海拔下的大气压强情况。

本文将对标准大气压强和海拔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大气压强是如何定义的。

标准大气压强是指在物理学中规定的大气压强标准值,通常用一个标准大气压(1 atm)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斯卡(Pa),这个数值是在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

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大气压强会有所不同。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海拔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强会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大气层的厚度变薄所导致的。

为了描述不同海拔下的大气压强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一套海拔标准。

在国际标准大气模型中,规定了不同海拔下的大气压强数值,以及与海拔高度的对应关系。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气象学家、航空航天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更准确地进行气象预测和工程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海拔高度来计算大气压强。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海拔标准来进行计算。

根据国际标准大气模型,我们可以得知不同海拔下的大气压强数值,从而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这对于登山运动员、航空器设计师等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标准大气压强和海拔标准是描述大气压强和海拔高度关系的重要概念。

通过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

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U.S.标准大气”相同。

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15.0℃,气压P=1013.25mb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6.5℃/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56.5℃气压P=226.32mb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0.0℃/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1.0/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GJB365.1-87 《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

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

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

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101.325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

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

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

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1.01325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0.5-20kM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11km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