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试卷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共4套,附参考答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共4套,附参考答案).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练习1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实验探究题骑自行车时会出现哪些运动方式?看图回答。

1、把手的运动方式是 ;2、车轮的运动方式是;3、脚踏板的运动方式是;4、小猫的运动方式是 o二、实验探究题这是某组同学设计的轨道图,请你完成后面题目。

1、用文字标明轨道的起点和终点。

2、在测试搭建的过山车时,小球停滞在A处(如图所示),你该如何修改设计图?3、设计图是否合格,判断的标准是()A.美观B.简单C.测试过程中,小球滚动流畅三、实验探究题:观察蚕卵1、 我们可以先用 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然后借助 细致观察。

2、 在观察中发现有白色的蚕卵,且上面有小孔,这是是已经孵化出一 一的卵壳。

3、 蚕卵仔细观察很像,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4、 蚕卵颜色的变化顺序是:-四、实验探究题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 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

看上去太阳和月球的大小比较1、实验材料及其用途连线:模拟地球视角模拟月亮2、 实验过程(1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o(2 )如果乙和丙两位同学位置不动,甲同学需向(填“前”或“后”)移动距 离,直到看到的 大小和小圆纸片差不多为止。

(3 )丙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或 的办法测量自己和乙分别于甲之间的距离大小。

3、 得出结论是因为,所以看上去,太阳和月亮大小 差不多。

圆纸筒模拟太阳小圆纸片 真实的太阳和月球大小比较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练习2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实验探究题(一)1、 它们的身体形状不同:蚕的幼虫的身体呈 形,蚕蛹的身体呈 形。

2、 它们腹部都有体节,但数量不同:蚕的幼虫有 ___ 个体节,蚕蛹有 体节。

3、 蚕的幼虫变成蛹后,足和 足消失,出现 的雏形。

4、 它们的身体长短不同:蚕蛹的身体比幼虫。

5、 它们身体的颜色发生改变:由 色变成 色。

6、 我们在蚕蛹的身上发现1对 和 的原始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蚕的生长变化》试卷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蚕的生长变化》试卷

三年下科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蚕的生长变化》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蚕的身体是()颜色或()色2、蚕的头较()两侧各分部有着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3、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尾部有()对足。

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5、蚕生长过程中,()、颜色、()、排便、活动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6、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这叫蜕皮;二、选择题1、通过观察你发现蚕退蜕了几次皮()A、3次B、4次C、5次2、蚕蜕一次皮从入眠到起眠一般需要时间是()蚕平均经历()蜕皮一次。

A、1-2天B、 3-4天C、 4-6天3、蚕身上有足的对数是()A、8B、7C、 94、蚕以桑叶为食,那么蚕的口器是()A咀嚼式 B刺吸式 C虹吸式5、蚕的呼吸器官在身体的()A头部 B胸部 C身体两侧的小黑点6、蚕吐丝前的时候是()A身体白白胖胖 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三、判断题1、蚕在吐丝时站着不动()2、蚕在吐丝食欲下降()3、把蚕的头放在水里,身体放在水外蚕不会死()4、蚕用胸足爬行,象波浪式重复前行()5、蚕用腹足把住桑叶,用口器快速铲着桑叶快速咀食桑叶()6、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7、蚕到五龄末期,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8、五龄末期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四实验题。

看图填空1、A的身体结构的名称,2、E是有作用3、F是名称是,作用。

4、G的名称是。

5、H的名称是。

6、D的名称,作用。

答案一、填空题:1、白色,黄色。

2、小,单眼,口器。

3、3,4,1。

3、4次。

5、体长、食量。

6、长出新皮、换下旧皮二、选择题1、B2、A , C 3、A4、A5、C6、C.判断题1、×2、√3、√4、×5、√6、√7、√。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测试“过山车”》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测试“过山车”》试题
27.下列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滚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小球从高处滑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C.小球从高处滚落,只经历了曲线运动
28.下列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快慢的方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长,它的速度就大B.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长,它的速度就大C.小球在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少,它的速度就大29.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位置时,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距离
方向
2.
3
3.
起点
方向盘
软尺
4.
秒表
软尺
5.
方向
距离
6.
起点
7.
秒表
软尺
细绳
8.
起点
8
9.
秒表
软尺
快慢
10
.平动
转动
滚动
11
.方向盘
软尺
12
.直线
坡度变大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22.B 23.A 24.C 25.C 26.C 27.A 28.A 29.C
34.小球从起点出发向东南滚动20厘米后,再向东北滚动4厘米,又转向西北进入一段长为6厘米 的轨道,向东北滚动2厘米。
35.利用软尺、细绳测量小球通过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大,小球在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越少,它的速度也就越大。
36.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应该尽可能地抬高轨道起点处的位置并减少曲线轨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3.3.影子的秘密(练习题)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3.3.影子的秘密(练习题)附答案

3.3.影子的秘密(练习题)一、填空题1.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

2.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 ,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又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3.我们可以利用和做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和来让影子发生变化。

4.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是改变影子的特点。

5. 、和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6.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

7.改变和间的距离能改变影子的大小。

二、选择题1.利用手电简和木圆柱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中,手电简和木圆柱分别模拟的是()。

A.光源和挡光物B.挡光物和光源C.光源和影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B.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C.月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有变化3.为了使手电筒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选择的做法不包括()。

A.改变手电简的照射角度B.改变物体的摆放C.打开或关闭手电简光源4.下面()不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屏B.遮挡物C.电源5.下面不是光源的物体是()。

A. 蜡烛B. 月亮C.台灯6.下列关于光源、遮挡物、屏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光源位于遮挡物和屏之间B.遮挡物位于光源和屏之间C.屏位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7.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的一面。

A.向光B.背光C.无法确定三、判断题1.没有光照也可以产生影子。

()2.产生影子只要有光源就可以了。

()3.我们可以选用透明物体来产生影子。

()4.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不会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5.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可能会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6.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都一样。

()7.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8.物体影子的形状主要与物体和光源之间距离有关。

()9.月亮、萤火虫都是光源。

()四、综合探究。

用手电筒照射木圆柱,观察影子的变化。

(先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再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1)当手电筒在木圆柱上方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试题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一、填空题1.实验时我们一般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时候也有发令员。

2.猎豹、兔子和羚羊赛跑,第一名是_________,第二名是_________,第三名是_________。

3.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先到达终点,说明它在相同的距离内运动得_________。

4.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慢。

5.在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实验中,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7.在相同的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说明物体运动得_________。

8.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_________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_________,并记录下来。

至少测量_________次。

9.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_________来比较快慢。

10.测量时间可以使用_________计时。

11.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花的时间越少,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所花的时间越多,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

12.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6秒,他的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二、选择题13.在测量不同物体运动快慢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应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增加实验的准确性B.计时员和发令员最好是同一个人,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的准确性C.有一组测量数据跟其它组有较大差别,我们应该对它进行修改14.在做科学实验,以下哪一句说法是正确的()。

A.小组内一般分操作员、计时员和记录员,有时候也有发令员B.小组内只有记录员和操作员要观察实验现象,其他人可以不观察C.小组内的所有事务都听组长的,不需要讨论15.小余同学想把新鲜采摘的杨梅送给离他家10千米的朋友,他选哪种交通工具最快()。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
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
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实验步骤:
1.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2.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附评分标准)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附评分标准)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附评分标准)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现象。

(1)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
(2)实验结束后向评委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供选器材
酒精灯1盏、蜡烛1根(感温油墨)、铁架台1套、火柴1盒、金属条(棒)1根、废物杯1个
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 分钟分值:10 分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1)猜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有怎样的关系,并向评委叙述;
(2)设计实验,证明水温高低是否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3)向评委叙述温度计的温度测量范围和每一小格的温度值,以及酒精灯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4)看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实验,向评委叙述结论。

供选器材
100毫升烧杯2个、温度计2根、三脚架1个、石棉网1块、酒精灯1盏、火柴1盒、废物杯1个、记号笔1根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1分钟分值:1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
(2017年春学期)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33分)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

(5分)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的底与壁。

(5分)
3、视线与()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或()时准确读数,
注意读数时()不能拿出水面。

(20分)
4、整理器材(3分)
实验二:用什么方法辨认铁制物品(34分)
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木块、橡皮、塑料尺、卡纸、铁钉。

实验步骤:
1、预测以上物品是否能被()吸引。

(5分)
2、用磁铁验证,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

(25 分)
3、整理器材。

(4分)
实验三:辨别没有标记磁铁的南北极(33分)
实验器材:有、无标记磁铁各一块。

实验步骤:
1、指出有标记磁铁的()极、()极。

(12 分)
2、用()标记磁铁的任一端接触无标记(象,再检
)的一端,观察现验另一端,多次验证。

(12分)
3、辨别出无标记()的南极、北极。

(5分)
4、整理器材。

(4分)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