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模板

文献阅读报告模板一、文献信息。
1.1 文献标题,《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1.2 作者,John Smith。
1.3 发表时间,2019年。
1.4 发表刊物,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二、文献内容概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技术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文献阅读报告。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阅读和思考:3.1 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技术的发展对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数字化、在线化的学习方式所取代。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室。
同时,各种教育App的出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因此,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便捷化的学习途径。
3.2 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技术的应用也对教学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而现在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技术工具,教师可以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3 技术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技术的发展也对教育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校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高效地管理学生信息、教学资源等。
同时,技术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元化、创新化的教育方式,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它改变了学习方式,丰富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
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技术并非万能之物,它需要与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未来的教育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本次文献阅读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文献阅读情况报告-范文模板 (7页)

注意:
参考文献电子版必须和综述一起打包作为附件上传到本通知下。 期刊论文:
Huxman, T.E., Huxman, K.A. & Stamer, M.R. 1997. Dispers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ucca weevil (Scyphophorus yuccae) in a flowering field of Yucca whipplei. Great Basin Naturalist 57: 38-43.
长度
除去参考文献后不得低于201X字。
提交时间
考试结束的一周内,即12月15日24时,否则影响成绩等级,所以过期不予受理。
篇二: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专著:
Hickman, J.C. 1993. The Jepson Manual. Higher Plants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 Berkeley, CA.
编著中的章节:
Smith, S.D. & Nowak, R.S. 1990. Ecophysiology of plants in the Intermountain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献阅读情况小结

文献阅读情况小结
文献阅读情况小结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在这次文献阅读中,我主要阅读了关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文献。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深度学习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我了解了如何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如何使用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进行模型训练和部署等。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处理数据、如
何选择合适的算法以及如何评估模型的性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阅读这些文献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有些文献的语言比较晦涩难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
此外,有些文献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和编程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编程基础才能深入理解。
总的来说,这次文献阅读对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阅读文献的好习惯,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文献阅读汇报

文献阅读汇报
文献阅读汇报是指汇报人对一篇或多篇文献进行深入阅读研究后,对文献阅读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结果,以及对汇报人有何启示等方面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报告。
文献阅读汇报目的:(1)为了使汇报人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前沿进展,避免关门造车,落后于人。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各种发明层出不穷,而高科技产品的诞生,对于科学研究也是一大助力,因此科学的发展极为迅速。
倘若一个人没有关注科学领域的发展,那么他必然还做过去的研究,于科学领域而言没有多少帮助。
是一些导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时刻关注科学领域的发展,于是就让他们做文献阅读汇报。
(2)学习新的研究思路。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阅读前人的论文总结好,反复研读,最终也可以形成自己新的见解。
(3)对自己的科研水平进行判断。
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所阅读的文献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背景:在报告的开头,需要简要介绍文献的背景和研究领域。
这可以包括论文的主题、研究问题以及前人研究的现状。
2. 文献内容概述:报告的主体部分应当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全面准确的概述。
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段落进行划分,分别介绍文献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3. 主要观点和发现:在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文献的主要观点和发现。
这些观点和发现可以是对研究问题的解答、新颖的观点或者重要的实验结果等。
4. 文献评价和批判:在报告的结尾,应当对文献进行评价和批判。
这可以包括对文献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的分析、对结果的可靠性和推论的合理性的讨论,以及对文献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的评价等。
5. 引用和参考文献:在报告中对文献进行引用和参考时,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并确保引用和参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体来说,文献阅读报告应当全面准确地介绍文献的内容,分析评价其中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示对文献的批判能力和学术素养。
它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献的研究成果,并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文献阅读活动总结报告格式

文献阅读活动总结报告格式一、活动概况本次文献阅读活动是由学校图书馆组织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时间为两个月,参与人数达到200人,覆盖了各个年级的学生。
二、活动内容1. 文献资源提供学校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源,包括书籍、期刊、论文等,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学校图书馆精心策划了文献资源的选取,确保学生能够获取到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资源。
2. 主题讲座活动开始前,学校图书馆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主题讲座,介绍了文献阅读的重要性,讲解了如何有效地获取、筛选、阅读文献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文献阅读指导。
3. 阅读指导活动期间,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阅读指导服务,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文献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文献阅读工作。
4. 论文写作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文献资源撰写论文,学校图书馆还为学生提供了论文写作指导,包括文献引用规范、论文写作结构、论文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
三、活动效果1. 学生文献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此次活动,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活动结束后,学校图书馆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的文献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通过此次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在活动期间,学生需要自主选择文献资源进行阅读,选择合适的文献资源进行论文撰写,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学术研究方面得到了提升。
四、活动不足及改进措施1. 活动时间过长有部分学生反映活动时间过长,造成了学业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图书馆将会在下一次活动中缩短活动时间,减少学生学习压力。
2. 学生参与度不高有部分学生反映,活动内容并不是十分贴合自己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参与度不高。
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

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一、含义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
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
二、意义和目的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三、主要内容(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四、分类综述分成两类。
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一类是较为微观的,这类综述可以涉及到相当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算法,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
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比较好读好懂。
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
然而,欲深入课题的研究,则希望能有后一类的综述为自己鸣锣开道,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于是只好旁证博引,由自己来完成该课题的综述。
当写学位论文时,我们要写的也就是这类结合自己研究课题而写就的综述。
五、难点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頣索隐,又如醍醐灌顶。
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
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
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论文“面向流程的企业激励系统变革”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业务流程再造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全球化趋势下竞争加剧、需求多样化和经济动荡压力——影响企业发展的3C力量2.管理变革的内在必然性——分工理论为基础的职能制和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失效3.信息技术工具的推动——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4.实现企业绩效飞跃的推动——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二、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特点和原则1.概念表2-1:与业务流程有关的各种概念[1,p84]表2-3:与流程再造有关的各种概念与定义[1,p258-259]2.分类(1)J·佩帕德和P·罗兰的分类:图2-1:流程的分类(2)Davenport and Short, 1990的业务流程分类:表2-2:业务流程分类(3)Javes T.C Teng , Varun Grover, and Kirk D. Fiedler 在“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Charting a Strategic Path for the Information Age”一文中,按活动间的中介程度与合作程度来划分流程,将企业流程归入四种不同的模式:间接——隔绝间接——合作直接——隔绝直接——合作[24]3。
文献阅读情况报告

文献阅读情况报告篇一:文献阅读报告1脑栓塞急诊溶栓与颅内支架成形术临床应用调查情况脑栓塞的急诊溶栓尤其是动脉溶栓己经被认可,并作为一种常规治疗应用于临床。
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溶栓后显示血竹狭窄,包括颈动脉及颅内血竹系统。
并可以再度导致脑血竹闭塞,尤其在急诊溶栓后的儿天内,再次闭塞可高达70%。
而PT A+支架术是降低再狭窄闭塞的有效治疗手段[3,4]。
我院急诊溶栓的病例中,有30%左右的患者存在有血竹狭窄。
如造影显示为颈内动脉闭塞,其狭窄段多数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或颈内动脉“虹吸部”。
造影显示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时,或显示基底动脉闭塞时,溶栓后往往即为该段的血竹狭窄.溶栓后发现血竹狭窄而未行PTA或支架治疗的约有60%~70%,在2~30 d内再度闭塞。
而再度闭塞后的溶栓效果一般较第1次差,愈后也不理想。
由于颅内血竹的结构形态的特殊性,造成颅内血竹PT A 和支架技术发展缓慢。
首先是颅内血竹蜿蜒迂曲的走形特征给球囊和支架的到位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尤其是严重动脉硬化的患者;其次,是脑血竹的结构与颅外血竹有较大的区别,其血竹壁更薄,缺乏弹性,更脆弱。
在进行PT A或支架时容易破裂;再有,大脑中动脉M1段及基底动脉上发出许多穿支动脉,一旦这些穿支动脉闭塞,将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是造成脑栓塞的卞要原因,狭窄而粗糙的血竹内腔极易形成血栓,造成脑血竹闭塞[9,10]。
急诊溶栓可以将血栓溶解,使血竹再通。
但是,此时的血竹内腔更加狭窄和粗糙,附着其上的血栓更加不稳定。
而目,此时血液中的悬浮的血栓微粒增加,如不对狭窄段进行治疗,则很快再次在狭窄段堵塞血竹。
单纯的PT A,其并发症和再狭窄率均较高[8]。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得一些新兴的心脏支架具备了进入颅内脑血竹的条件,并取得成功,降低了TIAs的发生率,同时较单纯PTA的狭窄率低[1,4,7 ]。
脑栓塞的急诊溶栓是在局麻下进行,溶栓的效果一般即时即可显现,此时如发现责任动脉有狭窄可行血竹内支架治疗;如果溶栓后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则不考虑行血竹内支架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ngths of 544 and 620 nm, respectively, in a Fluostar Galaxy microplate fluorimeter (BMG Labtechnologies, Offenburg, German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I and CFUs as a measure for candidacidal activity has been previously described (van der Kraan et al. 2004; Veerman et al. 2004).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the maximum PI fluorescence is assayed to verify 100% killing. To verify killing, the number of CFUs in representative wells was determined after 1 h by diluting the cells in buffer and plating them on appropriate growth media. Following an incubation period of 48 h, the number of CFUs was counted. LC50-values a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eptide resulting in 50% killing. All experiments were repeated at least twice in duplicate. The candidacidal activity of the fluorescently labeled peptides was confirmed to be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unlabeled peptide
Reference Reading Report
Biochem. Cell Biol(2012) 1-9
Chimerization of lactoferricin and lactoferrampin peptides strongly potentiates the killing activity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1 Jan Bolscher, Kamran Nazmi, Jan van Marle, Wim van ‘t Hof, and Enno Veerman
Methods and Materials
Peptide synthesis, FITC-labeling,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BLF peptides, LFampin265–284 (N-DLIWKLLSKAQEKFGKNKSR-C) and LFcin17– 30 (N-FKCRRWQWRMKKLG-C), and LFchimera (N-FKCRRWQWRMKKLG-K3RSKNKGFKEQAKSLLKWILD-N) were manufactured using Fmoc-protected amino acids with a MilliGen 9050 synthesizeras described previously. On-resin labeling of an aliquotof each of the 3 peptides was carried out with a 20-fold excess of fluorescein-5-isothiocyanate on peptides N-terminally elongated with the linker Fmoc-L-g-aminobutyric acid. The aminobutyric acid linker prevented Edmann-type rearrangements during the cleavage reaction. Peptides were purified to a purity of at least 95% by semipreparative reversed phase –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on a Vydac C18-columnan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peptides was confirmed by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on a Microflex LRF mass spectrometer equipped with an additional gridless reflectron.
孟庆森 2012-04-24
2012年 2.653
Impact Factor
2009年 2.532 2008年 3.483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Abstract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Discussion
Abstract
Bovine lactoferrin harbors 2 antimicrobial sequences (LFcin and LFampin), situated in close proximity in the N1• domain. To mimic their semi parallel configuration we have synthesized a chimeric peptide (LFchimera) in which these sequences are linked in a head-to-head fashion to the aand 3-amino group, respectively, of a single lysine. In line
Candidacidal activity of peptides
• • • • • • • • • • • • • The peptide-mediated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monitored by th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of propidium iodide (PI; Invitrogen), was used as a measure for the relative candidacidal activity of peptides. This PI-assay is a quick assay to compare relative candidacidal activities of a series of peptide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nd after various incubation times (van der Kraan et al. 2004; Veerman et al. 2004). In brief, 50 µL aliquots from a mid-log phase culture of C. albicans (∼2 × 107 cells/mL) were supplemented with PI (final concentration 6 µmol/L) and incubated at 30 °C with equal volumes of peptide solutions at final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2 to 50 µmol/L. PI fluorescence was measured at 5 min intervals for 1 h at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he ability of peptides to penetrate into C. albicans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andida albicans cells, either in yeast or pseudohyphal morphology (2 × 107 cells/mL), were incubated with 2–20 µmol/L FITC-labeled peptides for 5 and 30 min, and cells were examined with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Leica DMRA, Heidelberg, Germany) and photographed with a Leica DMDL digital camera
•
with previously described bactericidal effects, this peptide was also a stronger candidacidal agent than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LFcin17–30 and LFampin265–284,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2. Conditions that strongly reduced the candidacidal activities of LFcin17–30 and LFampin265–284, such as high ionic strength and energy depletion,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activityof LFchimera.
Growth conditions of C. albicans
Candida albicans 315 (ATCC 10231), in yeast morphology, was cultured aerobically at 30 °C on Sabouraud dextrose agar plates (SDA; Oxoid, Hampshire, UK) or in Sabouraud dextrose broth (Difco, Becton Dickinson Microbiology Systems,Sparks, Md.). To obtain a mid-log phase culture at thetime of harvesting, a single colony of the yeast was culturedovernight and subcultured for 1–2 h in 20 mL of Sabourauddextrose broth in a 100 mL Erlenmeyer flask. Cells werewashed twice in 5 mmol/L potassium phosphate buffer(PPB) and resuspended to a cell density of ∼2 × 107 cells/mL.Candida albicans, in hyphal morphology, was culturedaerobically at 37 °C with 5% CO2 in Sabouraud dextrosebroth containing 5% fetal calf se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