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亚铁化合物
氢氧化亚铁制备

氢氧化亚铁制备
氢氧化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由氢氧化钠反应亚铁氢气而制得,即氢氧化亚铁反应。
氢氧化亚铁反应可以概括如下:Fe +2NaOH +3H2→ Fe(OH)3 +2NaH。
该反应可以由若干种结构组成,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硫酸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亚铁。
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亚铁组合时,将形成激烈变化,从而产生氢氧化亚铁。
在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过程中,主要的技术要素有:分离、脱水、熔融、电解、细致之类。
首先,将灰铁进行分离,将其中的纯铁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然后将纯铁块放入脱水机进行脱水,去除水分;之后,将脱水好的铁块放入熔融炉中熔融,当其完全熔融之后,可以获得熔融铁條;接着将熔融铁放入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将电解出氢氧化亚铁。
最后,再将所得氢氧化亚铁经过细致,将其转换为粉状,以便更好地利用。
以上就是氢氧化亚铁制备的步骤,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氢氧化亚铁,实验过程中要控制住各个参数,尤其是温度的控制,因为温度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氢氧化亚铁的最终结果。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操作方案(改进)1.提出问题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存在的溶液中容易被氧化,不易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P60的实验3-9操作,清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白色絮状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但实际操作时,一开始便观察到灰绿色沉淀,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产生了困惑。
为了加深学生对氢氧化亚铁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故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
2.实验设计2.1 实验原理把过量的NaHCO3粉末溶于稀硫酸得到除去氧气的NaHCO3溶液,再利用NaHCO3粉与FeSO4发生双水解反应制备Fe(OH)2。
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2NaHCO3+FeSO4= Na2SO4+Fe(OH)2 +2CO2↑2.2实验目的(1)理解氢氧化亚铁的还原性;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2)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的探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3)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2.3实验仪器药品仪器:烧杯、大试管、导管、胶塞、止水夹、滤纸、注射器药品:稀硫酸、碳酸氢钠固体、铁粉。
2.4实验装置图氢氧化亚铁的制法实验改进X2.5实验步骤(1)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2)在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塞好试管塞;(3)用一支注射器向试管中注入2mL稀硫酸溶液,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使碳酸氢钠粉末未全部溶解;(4)待试管中气泡较少后,用另一支注射器向试管中注入5mL新制硫酸亚铁溶液,产生白色絮状物质,同时有气泡生成;(预先将两支注射器插好)(5)约1min后,气泡基本消失,试管中充满白色絮状物质,和教材实验进行对比;(6)放置1h以后,白色絮状物质基本不变色;(7)打开试管塞,白色絮状物质慢慢变为灰绿色,试管壁上有红褐色。
3.实验结论与教材实验相比,本方法可以较长时间制备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沉淀。
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方法氢氧化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陶瓷、橡胶、制药等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几种常见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制备氢氧化亚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亚铁盐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亚铁盐溶液:将适量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溶解在水中,搅拌均匀。
2.沉淀反应: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同时保持反应温度在30-40℃之间。
此时,亚铁离子与氢氧化物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
3.过滤、洗涤:将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通过过滤、洗涤,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亚铁。
4.干燥:将洗涤后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在低温下干燥,得到氢氧化亚铁粉末。
二、电解法电解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电解亚铁盐溶液,使亚铁离子在阴极上还原生成氢氧化亚铁。
具体步骤如下:1.配制亚铁盐溶液:选择适当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将其溶解在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电解:将亚铁盐溶液放入电解槽中,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
亚铁离子在阴极上还原生成氢氧化亚铁,同时阳极产生氧气。
3.收集产物:将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氢氧化亚铁。
三、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将亚铁离子氧化为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环保、能耗低,但反应速率较慢。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宜的微生物:筛选具有氧化亚铁离子能力的微生物,如铁细菌、硫细菌等。
2.培养微生物:将选定的微生物在富含亚铁离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其大量繁殖。
3.氧化反应:将培养好的微生物加入亚铁盐溶液中,微生物将亚铁离子氧化为氢氧化亚铁。
4.收集产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氢氧化亚铁。
总结: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电解法和生物法等。
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高三化学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程式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程式因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4Fe(OH)2+O2+2H2O===4Fe(OH)3,故Fe(OH)2在水中不能稳定存在,在实验室制取Fe(OH)2时,一定要用新制的亚铁盐和先加热驱赶掉O2的NaOH溶液,且滴管末端要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以下,再滴加NaOH溶液,也可以在反应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苯等物质进行液封,以减少Fe(OH)2与O2的接触。
关于Fe(OH)2制备的方法很多,核心问题有两点,一是溶液中溶解的氧必须除去,二是反应过程必须与O2隔绝。
1、操作方法: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再向其中滴入几滴煤油,用胶头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液面下,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另外,为使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成功,先将硫酸亚铁溶液加热,除去溶解的氧气。
实验现象:滴入溶液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放置一段时间,振荡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注:白色沉淀:Fe(OH)2;灰绿色沉淀: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红褐色沉淀:Fe(OH)3方法的改进:可在液面上滴加苯或者油进行液封,可有效防止氧的溶解。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制备。
(1)在试管I里加入稀H2SO4和铁屑;(2)II中的试剂加入前应煮沸;(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I和II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稍等片刻后关闭止水夹;(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易进入,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
•氢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碱性较弱,可与常见酸反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反应方程式如下:(1)(2)(3)•氢氧化亚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化,水中的溶解氧就可以把它氧化。
4Fe(OH)2+O2+2H2O=4Fe(OH)34Fe(OH)2+O2=△=2Fe2O3+4H2O•铁的氢氧化物:【典例】Ⅰ.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 溶液反应制备。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4. 打开a处止水夹,用洗耳球从b处鼓气,使 试管Ⅱ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轻轻压入试管 Ⅰ中,即可在试管Ⅰ中看到白色絮状沉淀 生成。白色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改变。 5. 从a处用洗耳球向试管Ⅰ中鼓入空气,振 荡,可看到白色絮状沉淀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
改进Ⅴ
1. 向烧杯中加入无锈光亮的铁丝团或铁钉, 再加入1:4的稀硫酸,盖上一个表面皿, 给烧杯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 冷却待用。
3. 称取3.4g固体氯化铵置于洁净的烧杯 中,再加入28.5mL浓氨水,搅拌,溶解后, 移至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经煮沸过的、 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备用。 4. 在漏斗上放置一张折叠好的滤纸,用煮沸 过的蒸馏水润湿滤纸,并使之紧贴在漏斗 内壁,赶去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气泡,再 注入较多的经煮沸的蒸馏水,使漏斗颈内 充满水形成水柱,这样既可加快过滤速度, 又可排除漏斗颈中的空气,防止Fe2+被氧 化。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使学生掌握氢氧化亚铁制备的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产生氢氧化亚铁时的现象及 其转化为氢氧化铁时的现象。
【实验原理】
+2价铁离子与碱反应,生成白色絮状的氢氧化 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又迅 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 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为: Fe2++2OH- = Fe(OH)2↓ 4Fe(OH)2+O2+2H2O = 4Fe(OH)3
3.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取1支5mL针筒,将针头插入盛有硫酸亚铁的 针筒内,抽取2mL-3mL硫酸亚铁溶液,排出 空气,将此溶液通过胶帽,注入盛有氢氧化 钠溶液的针筒内,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 7-30II所示)。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的离子方程式1. 什么是氢氧化亚铁?好啦,今天咱们要聊聊氢氧化亚铁,这个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个小家伙,在化学世界里可是个重要角色。
氢氧化亚铁,化学式是Fe(OH)₂,简单来说,就是铁元素和氢氧根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一对好朋友,铁是那种稳重的大叔,而氢氧根则是活泼的小姑娘,俩人一拍即合,组成了氢氧化亚铁。
这个物质在水中也很容易形成,它的颜色是那种淡淡的绿色,看起来还挺清新!1.1 氢氧化亚铁的用途说到氢氧化亚铁,它可不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恰恰相反!在工业上,它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保护咱们的环境,就像是水里的“白衣骑士”。
而且,它还在制药、农业等领域中大显身手,帮助植物健康成长,像个爱心满满的“园丁”。
想想看,谁不想把这个小家伙放进自己的实验室里呢?1.2 为什么我们要制备它?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实验室里亲自动手制备氢氧化亚铁呢?这就好比做饭,咱们总希望吃到新鲜出炉的美食,实验室制备的氢氧化亚铁往往比商用的更纯净,质量也更可靠。
而且,亲手做东西的过程,简直就像在玩化学“拼图”,每一步都充满乐趣,绝对让你乐在其中。
2. 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基本步骤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准备这个“绿色小家伙”。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些原料,主要是氢氧化钠(NaOH)和硫酸亚铁(FeSO₄)。
这俩就像是化学界的“黄金搭档”,没它们可不行。
2.1 实际操作步骤步骤一,先把硫酸亚铁溶解在水里,搅拌得越均匀越好,像是给它洗个澡,水温适中。
然后,把氢氧化钠溶液慢慢倒进铁的溶液中,过程要缓慢点,不能急,想想“欲速则不达”这句老话。
你会看到,溶液慢慢变成了绿色,像极了春天的嫩芽,简直赏心悦目!步骤二,接着,要用pH试纸检测一下溶液的酸碱度,保持在中性附近。
这时候,很多小气泡也许会冒出来,不用慌,这都是反应的好迹象。
看到这些小气泡,心里一定会乐开花的吧?2.2 最后一步最后一步,就是过滤出沉淀,哦对了,沉淀就是氢氧化亚铁啦!用滤纸把它们收集起来,冲洗干净,去掉多余的离子。
氢氧化亚铁制取方法的改进

氢氧化亚铁制取方法的改进氢氧化亚铁(FeOOH)是一种重要的氧化物,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废水处理、整治土壤污染等领域。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水热法、水热还原法等,其中沉淀法是最为常用的制备方法。
传统的沉淀法存在很多问题,如产物颗粒粗糙、过程时间长、产量低等,不能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要求。
急需对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论文将从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的优化出发,介绍一种改进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传统的沉淀法制备氢氧化亚铁是将铁离子(如FeCl3、FeSO4等)溶于水中,然后加入氨水、碱等碱性物质,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
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如下:Fe3+ + 3OH− → Fe(OH)32Fe2+ + 2OH− → Fe2O3·H2O其中第一个反应生成的产物为氢氧化铁(Fe(OH)3),需要通过还原反应转化为氢氧化亚铁。
第二个反应直接生成氢氧化亚铁的混合物(Fe2O3·H2O)。
经过多次洗涤、干燥等处理,得到最终的氢氧化亚铁产品。
传统的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存在很多问题。
产生的氢氧化铁(Fe(OH)3)颗粒粗糙,效率低下;还原反应要求强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等),产生大量废液和废气,造成环境污染;该方法时间长,产量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对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势在必行。
针对传统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采用溶液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亚铁。
该方法不需要强还原剂,产物粒径小,形状均匀,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大量的氢氧化亚铁产品。
具体步骤如下:(1)将Fe2+和Fe3+的混合溶液与NaOH的混合溶液按1:2比例混合。
(2)在搅拌下,缓慢滴加NaOH溶液,继续搅拌30分钟。
(3)停止搅拌,沉淀约30分钟左右。
(4)除去上清液,用纯水洗涤沉淀3次。
(5)将沉淀在空气中风干,或在150℃下烘干。
该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式如下:通过反应式可以看出,该方法利用了Fe2+与Fe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氢氧化亚铁”演示实验在相应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技术,总结该实验成功的关键;2.探究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改进方案;3.进一步掌握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反应和颜色变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和掌握氢氧化亚铁制备的特殊性,从而加深对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强还原性的认识、记忆和巩固;2.能写出制备氢氧化亚铁及其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掌握实验室里面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反思与表达;2.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分析问题,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且学会评价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的体验,学生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1、FeSO4溶液易被氧化为Fe2(SO4)3,可往经加热后的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铁粉来制备FeSO4溶液。
2、因Fe(OH)2沉淀迅速由白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大量O2,一方面必须先把稀硫酸和NaOH溶液中溶解的O2除去,这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来除去,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在实验操作中把空气中的O2再溶解进溶液中。
四,实验方案方案(一)(1)课前准备:在小试管中加入一小匙硫酸亚铁晶体,将用稀盐酸洗净的铁钉数枚放人试管底部,向试管中加入1:5的硫酸约2mL,塞上带有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置于试管架上。
(2)约20分钟,试管内铁钉上不再冒气泡,(说明酸已基本反应完),取一小粒钠,用滤纸吸干煤油,从单孔塞的玻璃管加入(可用细铁丝顶进)。
(3)观察具支试管中现象,稍后,拔下试管的塞子,轻轻振荡试管,观察试管内现象的变化。
注意:①反应所用试管应用小试管,易于将空气赶尽。
②试管中加入硫酸亚铁晶体是为了增大Fe2+的浓度。
铁钉的存在可有效阻止Fe2+被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聆听,思考。
验证假设 的合理 性,培养 求真务实 的科学素 养。
通过实验 现象的观 察和对 比,进行 科学抽 象,形成 科学解 释,初步 完成“意 义建 构”。
⑤⑥方案由 于所创设的 还原性环境 对整个试管
中的溶液都 有保护作 用,所以实 验效果较 好,但由于 方案⑥考虑 到环保问 题,因此方 案⑥在众多 的方案之中 是最理想的 一个。
聆听 思考、回答
整合知识、反 思探究过程和 方法、增强思 维的发散和集 中,以达到知 识完全的意义 建构。
六、评价方案 本案例为建构性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是否成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考虑: 1、教材处理是否合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
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 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现有的教材大都是以 陈述性方式直接呈现知识,而探究性教学要求教材提供问题情景和解决 问题所必需的事实材料,而不仅仅是结论的堆砌。因此,探究性教学要 对教材内容有所扬弃,要以大纲为依据,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 材,“教材仅仅是本参考书”。如在氢氧化亚铁制备条件的探究中,教师 就敢于对教材大刀阔斧地进行处理,并指出教材中的方法并非无懈可 击,更不是最好的方法。
假设提出后,就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用实证性材料去支持或推翻 假设。这是探究式教学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重要环节,即“重实证”。 教师在学生提出假设之后,要创设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假设检验的设
计,进行实验观察、控制条件、记录现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素 养。
讨论中大家认为,亚 铁化合物与铁化合物 能相互转化,但究竟 如何实现这种相互转 化?各组从氧化还原 讨论、回答 的角度展开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如 下:
讨论、设计并 书写简要的实 验方案。
设计意图 设疑、激趣
培养学生人际 沟通与合作的 学习氛围,增 强团队精神。
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
一组展开讨论,讨论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亚铁化合物
与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一、教材分析 本案例的授课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为高二化学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 属》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二课时。金属知识是无机化学中很重 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铁又是中学阶段金属知识的终结,学完本章之 后,将要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章尤其是本 节,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教师活动
但方案⑥真的无懈可击了吗? 刚才我们采取苯液封来隔绝空气,仅仅是针对试管中 的溶液,而滴管中的空气却被我们忽视了。该怎么 办? 具体又该怎么做呢?下面我来介绍一种方法:
学生 活动
疑 惑、 思 索。
顿 悟。
再想想,我们是否还忽略了一个细节?
思 考、 回 答: 排走 滴管 中的 空 气。
提示:哪里还可能有氧? 我们应如何去除试剂中的溶解氧?
通过实验现象 的观察和对 比,进行科学 抽象,形成科 学解释,初步 完成“意义建 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各小组展示并描 述铁化合物转化为 亚铁化合物的实验 结果,书写化学方 程式。
评价后,引导学生
各组汇报实验 结果,并派代 表上台板演化 学方程式,其 余同学在自己 本子上书写。 聆听、记录、
㈤整 简明归纳: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条件。 合、 迁移 与 应
表示 认 同。
惊疑
思 索、 回 答: 所用 试剂 (如 NaOH 溶 液) 中有 溶解 氧。
回 答: 将所 用试 剂煮 沸后 再使 用。
记 录、 整 理。
用
㈠创设情 景、 提出 问题
㈡提出假 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知道铁的化合价 聆听、思考、 既有+3价,又有+2 讨论 价,可以形成亚铁化 合物和铁化合物,那 么亚铁化合物与铁化 合物之间能否相互转 化呢?
粉)
设计意图: 缺氧、还原性环境 ③稀H2SO4
设计意图:缺氧、还原性环
境、
新
制FeSO4
④Fe2(SO4)3
设计意图:缺氧、还原性环 境、新制FeSO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⑤稀H2SO4
设计意图:隔绝空气、还原性环 境、新制FeSO4
⑥稀H2SO4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 协作与交 流、反 思,增强 情感体 验,强化 成功欲 望。
的
以四人一组展 要的实施方案。
人际沟通
相
开讨论,讨论
与合作的
互
学习氛
转
之后请各小组
围,增强
化
派代表介绍本 各组汇报方案,其他 团队精
组实验方案。 小组听完之后评价、 神。
补充完善。
请各组介绍实 方案如下:
验方案。 聆听。
①FeSO4
(滴管伸入溶液底部再
挤出,下同)
设计意图:缺氧
②FeSO4(底部有Fe
通过实验现象 的观察和对 比,进行科学 抽象,形成科 学解释,初步 完成“意义建 构”。
归纳铁化合物转化 为亚铁化合物时常 见的还原剂有: KI、H2S、Fe、Cu 等。
整理
㈤整合、 迁移 与应用
简明归纳:亚铁化 合物与铁化合物可 以相互转化。 迁移:供给一组题 目判别。 应用:设计长期保 存硫酸亚铁溶液的 方法。
经过一个学年的高中学习,学生普遍有学好化学的愿望,愿意动手 实验,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较好地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并具 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分析能力,但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 维、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可 依据学生的学情和本节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探究性教学。
之后各小组派代表介 各组汇报方
绍本组实验方案。 案,其他小组
听完之后评
请各组介绍实验方 价、补充完
案。
善。(具体方
聆听。
案略)
引导学生协作 与交流、反 思,增强情感 体验,强化成 功欲望。
㈢假设检 验和 推理
请各小组按自己认为 实验、观察、 合理的方案,选择桌 思考 面上提供的试剂进行 实验。指出实验注意 事项、要求。
下可以相互转化,渗透“绿色化学”观念。
三、设计思路:
以教材“铁的化合物”中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亚铁化合物与铁化合物相
互转化为核心内容展开探究,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建构性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药品:FeSO4溶液、Fe2(SO4)3溶液、NaOH溶液、稀H2SO4、酸性
KMnO4溶液、H2S水溶液、氯水、双氧水、KI溶液、淀粉溶液、KSCN
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使学习者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之 中。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而问题产生于怀疑。宋朝哲学家朱熹说 过:“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创设问题情 境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习者能否在先前经验基础上觉察到问题 的存在;二是探究内容对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过努力是可掌 握的;三是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如探究氢氧化亚 铁制备的条件时,教师先用直接滴加的方法制备氢氧化亚铁,让学生观 察实验现象,使旧认知(氢氧化亚铁为白色)与新认知(红褐色沉淀) 之间产生认知冲突,并以此入手开始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3、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教学效果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学生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持久,在探究中思维是否得到很好的启发,不 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是否基本达成或得 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临门一 脚”。进行实验探究之后,教师精心编排了一组有针对性的题目,如让 学生设计长期保存硫酸亚铁溶液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评 价,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使知识向能力的飞跃和升华。结果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为顺利地完成以上题目。可见,本节课的设计是 成功的。
㈢假设检 验和 推理
㈣发现规 律、得 出结论
设计意图:隔绝空气、还原性环 境、新制FeSO4、环保
请各小组按 自己认为合 理的方案, 选择桌面上 提供的试剂 进行实验。 指出实验注 意事项、要 求。
学生实验、观察、思考
请各小组展 示并描述实 验结果。 评价后,得 出结论: 方案①只能 起到短暂性 缺氧的效 果,②③④ 三种方案所 创设的还原 性环境只对 底部的溶液 有保护作 用,所以氢 氧化亚铁的 白色不持 久。
2、教学过程是否优化。优化的教学过程就是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 教学策略。如激励性策略,在各组代表介绍实验方案以后,教师要用鼓 励性语言肯定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自主性策略,如 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求设计的问题有一定思维含量,讨论要注重实效 性,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科 学习惯;诊断性策略,如在探究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 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创造性策略,如在一组学生介绍或汇 报完毕后,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的方式,鼓励其他各组学 生各抒己见,尤其是创造性的意见,使大家都能分享到每一位同学和每 一小组对探究的贡献,而此时往往会迸发出令人惊喜的思维火花。
这说明Fe(OH)2
易被空气氧化
⒉
成Fe(OH)3。那 么我们如何制
亚 铁
备Fe(OH)2呢?
化 ㈡提出假 既然Fe(OH)2易 推测:隔绝空气或创 设疑、激
合设
被空气所氧
设一个还原性的环
趣
物
化,我们需要 境。
与
对症下药,给
铁 化
Fe(OH)2的制备 创设一个什么
合
样的环境?
物
现在请同学们 讨论、设计并书写简 培养学生
由于本节教材中第一课时教学容量偏少且教学难度偏低,在本节课之 前,教师已经指导学生学习了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Fe2+、Fe3+的 检验等知识,因此本案例将只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条件、亚铁化合物与 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两个部分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