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的信息 , 一般认 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 明单一 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 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 明: 一个正常 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 占 8 5 % ;用耳接收 的信息约 占 1 1 %; 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 占 3 . 5 %; 用舌头尝 占 1 %; 用手和 身 体接触 占 1 . 5 %。显然 , 视听结合 多渠 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 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 自己独特的优势 , 教师可以利用它创 设 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 为有声 ,化静 为 动, 使学生进 入一种喜 闻乐见 的, 生动 活泼的学 习氛 围 , 从 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 提高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却没有 去进行研究 , 到了后来 , 毫无 疑问 , 学生 的成绩是 不 理想的。其实 , 之 中的关键是教师没有去研究或没有找到适 宜的语文教学法 , 没有充分利用一切 可以利用的手段 , 让学
生在有 限的时 间内完成 内容 , 掌握 内容 , 运用 内容。各种专 业 的书籍上都介绍 了很 多方 法 ,但在实际 的教 学中运用 的 很少 , 所以, 要想真 正的提高语文课 堂教学 的实效 , 必须要
奇峰 突起 , 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例如教学 《 捕蛇 者说 》 一文 , 可在学生熟读后 , 抓住结尾这一 文章的凝结点来追本 溯源 :
指导学生 找出主 旨句 ,如果学生答成 “ 以俟夫 观人风者得 焉” , 教 师借机 区分 主 旨句与写作 目的旬 。再提 出 : “ 赋敛 之 毒有 甚是蛇 者乎” , 作者 写到 了几 种毒? 哪种厉 害 , 何 以见
WE N L l DA0 HAN 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 /叶 国 强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 的一 种教 学理念 ,是指 教师在 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 的前提下 , 以尽可 能少 的时间 、 精力 和物力投入 , 取得尽可能好 的教学效果 。怎样有效的利甩 课 的、 适合学生特点 的教法是 分不 开的。在语文教学 中 , 我非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来实现,必须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教学条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那么,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起来呢?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从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地组合教材内容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中学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一)根据文章的重点来处理。

如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时,处理教材时应突出本文的重点——伽利略的第二个发现。

设计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先演示自由落体实验——出示标题;再重点学习课文最后四节——突出伽利略的第二个发现;接着让学生阅读开头部分——了解伽利略的另一个发现;最后让学生阅读中间部分——揭示伽利略成功的原因即创新精神。

这样一来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有效地处理了教材。

(二)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来处理。

教学中,可以文章的结构特点,重点抓住过渡段、中心句、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注意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让学生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学生对比着两者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三)根据文章的构思来处理。

如《珍珠鸟》这篇文章,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过程的,其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根据这个构思,我是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的:一是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二是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三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这样处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构思就非常地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气象。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效率低下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一些语文课中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依然存在。

如何改进语文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1、课堂形式化李海林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课的本质就是“学生与语文的充分接触”,但许多语文课上得失掉了“语文味”,闻不到语文特有的气息,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表现为课堂中既有音乐、又有舞蹈,又有表演,手脚并用,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结果学生被这些表象所吸引,却远离了文本本身。

把科学的语文课上成了纯艺术的表演课。

2、忽视内容的语文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有一种误解是把“合作”简化为讨论。

全班讨论、大组讨论、小组讨论,甚至以为“无讨论不成好课”,因为讨论体现师生互动,体现自主学习,一堂之中,看似七嘴八舌,气氛活跃,实则哗躁有余,浮泛浅表。

3、忽视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近来,在有关语文素质教育的文章中,“人本”“个性”“人文”等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然而,有些初中语文教师依旧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十分枯燥,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下降,教学目标也很难完成。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再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标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也很难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研究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尽管现在一直提倡要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但是由于要参加学校考试以及中考,很多学生在刚上初一时就要承受升学压力,虽然初中学习的课程还不算有难度,但是由于科目较多和大量的课后作业,使得学生越来越厌学,甚至很排斥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文章都很浅显,然而对于文章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初中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的,他们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是提高了一些,但绝大多数还是不高,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是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教师的教学能力十分关键,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语文这种提高较难和较慢的学科,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课本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也更符合现在的学生,但由于初中语文教师的年龄都偏大,在教学中很难贯彻新课程标准,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教学,而没有好好的研究课本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会有遗漏,所以学生也很难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o 8 9 ( 2 o 1 3 ) 1 2 — 0 0 5 6 — 0 1
真正优化教学方法 , 全力保证教 学方面的效果 。 三、 真正把握语文课其 中的特点 语 文课 工 具 性 和 人 文 性 的 统 一 ,是语 文课 程 当 中最 基 本 的特 点 语文的人 文性直接 决定 了语 文需要进 行语言方 面的 训练 , 从 而实现人 文思想方面的教 育. 语文课 程的特点决定 了 语文课教 学过程要 对每个学生的“ 字词 句段篇 ” 以及 听说写能 力进 行相 应 的 训 练 ,这 样 才 能 真 正 正 确地 去 解 读 语 文 课 程 当 中的性质 。 教师 在教 学过程 中要认 清语 文的 工具性 和人 文性 统一 性 。从 语 文 的 工 具 入 手 , 把 写作 、 阅读 和 听 话 落 实到 语 文 教 学 方面的 实处。比如教 师在进行语文 活动的过 程 中. 需要充 当活 动的指引者。教师还 需要 根椐 学生的实际能 力, 遵循 “ 引导 、 合 作、 质疑 和创 新” 的教学程序 , 做 到由浅入 深 , 循序渐进 教 师 可以采 用“ 实践性 ” 的教 学模式 , 通过探 究的方式进 行教 学 , 让
教 改・ 教 研
课程教育 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o Me E d u c a i t o n R -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1 2 月 上旬 刊
浅谈如何提 高初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的实效性
肖丽 云
( 江苏盐城 滨海县五 汛中学 江苏 盐城 2 2 4 5 3 2 )
【 摘要】 在新课改进行发展 的今天 , 我们的教 学理 念正在不 断地更新 , 课 堂充满着活力和激情 , 呈现 出一番 热闹非 凡的景 象,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在交际、活动、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心、成就感、快乐感。

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理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

教师应通过学生思考、想象、写作等手段,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如下探讨: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

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如教《孔乙己》时,从大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

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

”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来四方钱财”。

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可由故事导入,如导入《愚公移山》时,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片段,学生耳闻“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的优美旋律,会真切地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

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

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键 词 】初 中 语 文 ; 堂 教 学 ; 效 性 关 课 有 【 图 分 类 号 1 2 . 中 G6 3 2 【 献标识码】 文 B 【 章 编 号 1 0 1 42 (0 0 0 —0 6 — 0 文 10— 1821)6 05 2
《 文课 程 标 准 》 出 : 年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的 语 文 课 程 , 语 指 九 应 有 效 性 就 显 得 十 分 迫 切 与 必 要 了 。 培 育 学 生 热 爱 祖 国语 文 的 思 想 感 情 , 导 学 生 正 确 地 理 解 和 指 我们 应该 强 调 : 师 在 目标 确 定 上 要 更 新 观 念 , 视 情 感 教 重
根本 改变。
环 节 的 工 作 外 , 课 堂 上 必 须 留意 每 个 学 生 的 每 一 个 动 作 和 在
而所 谓教 学有 效 性 是 指 通 过 一 段 时 间 的教 学 后 , 师 帮 表情 , 教 只有 这 样 他 才 能 知 道 学 生 是 否 在 全 神 贯 注 。只 有 保 证
生语 文 学 习 的 兴 趣 日渐 消 褪 , 习 质 量 不 高 , 生 能 力 不 强 。 懒 的 机 会 。每 堂 课 , 位 学 生 都 有 4 学 学 每 O分 钟 学 习 的权 利 , 一 每 教师 精 疲 力 竭 , 生 苦 不 堪 言 ,而 我 们 的 学 生 却 没 有 得 到 真 位 教 师 都 应 该 给 他 们 4 学 O分 钟 的 收 获 。要 想 做 到 课 堂 上 不 浪 正有 效 的发 展 , 学 中少 、 、 、 的低 效 局 面 仍 然 没 有 得 到 费 任 何 一 个 学 生 的 时 问 , 师 除 了 必 须 在 课 前 作 好 备 课 这 一 教 慢 差 费 教
助 学 生 完 成 了 学 习 任 务 , 现 了 教 学 目 标 和 促 进 了 学 生 进 步 学生 是 在 做 与 课 堂 有 关 的 活 动 和 反 应 , 能 顺 利 地 保 质 保 量 实 才 与 全 面 发 展 , 括 知 识 、 力 、 感 、 造 力 、 维 与 实 践 能 力 地 完 成 学 习 任 务 。为 此 , 文 学 习应 当 强 调 学 生 的 自 主 学 习 包 智 情 创 思 语 等 方 面 。 也 就 是 说 , 生 有 无 进 步 或 发 展 是 教 学 有 没 有 效 益 和实 践 , 重 激 励 学 生 自得 、 学 注 自悟 ; 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 究 发 引 探 的 唯 一 指 标 。 教 学 有 没 有 效 益 , 不 是 指 教 师 有 没 有 完 成 本 现 , 实 践 中学 , 合 作 中学 , 探 究 、 疑 、 并 在 在 在 质 问难 中学 , 当 是 应 节课 的教 学 内容 或 教 得 认 真 不 认 真 , 是 指 学 生 有 没 有 学 到 语 文 教 师 的 首 要 职 责 。 而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在“任务”与“应试”双重压力之下,既要安排课堂活动,又要讲解语法知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让学生有收获、有提高,而当前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因此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不允许出现浪费:时间的浪费、智力的浪费以及其它教育资源的浪费,任何一种浪费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都会造成教学的高耗低效。

而教学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否是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追求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成为广大师生的目标,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待。

课程改革,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施展老师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要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因此语文老师要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包括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知识的掌握。

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最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甚至学生中最流行的是的什么都能侃侃而谈。

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与情感上对你折服,产生钦佩之情。

语文老师要有演员的气质,演说家的风度,小品演员的幽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江长圣
现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高耗低效、学生学习枯燥无味的状况,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则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一座通向素质教育的平台。

语文活动课通过其设计、实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实践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它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终结目标,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放养式的课外活动。

语文活动课开展得法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语文稳固情感,使学生能构架起丰富的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遵循趣味性原则,做到寓教于乐
实践证明,语文活动课教学比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意学语文。

这是因为语文活动课形式多样,适合中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自主性强,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也容易形成诱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立竿见影之效,这种成功感会使学生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另外它的适应面广,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有收获的机会。

要达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要求课程设计做到新、活、妙、实。

即内容、形式要有新意;要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和个性爱好;要能够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活而有序,动而不乱;落实语文教学任务,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不搞形式主义。

例如教学《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时,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次面对面的人物采访活动,采访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组成采访小组;利用教材和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确立采访主题;精心设计采访问题,进行角色分工;课堂上现场展示采访表演,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建筑大师贝聿铭既有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又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

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遵循学科性原则,注重文道结合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发现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同等重要,后来我规定每周举行一次语文活动课,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我常常开展“诗海探奇”这一活动,从中受益匪浅。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我引导学生在诗海中去探珍寻宝。

开展这项活动既可丰富学生的语汇,让他们学习、领悟诗歌炼字炼句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又能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判断、分析及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激励学生自觉地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把它发扬光大,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三、遵循自主性原则,力争无师自通
无师自通功效的形成,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发挥个人专长,发展个性;三是教师应发挥授之以渔、导之以法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开始学生刚进入初中一点都不习惯我的这套学习方法,但到了第二学期,上语文课时,有的学生就说:“老师,这篇文章我自己学好了,不用你教,你要不信的话,可以考考我们啊。

”这样,五师自通的功效就逐步形成了。

再者,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切忌包办。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您能让我尝尝当老师的滋味吗?”我默许了,他上了《我的老师》一课,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

上完后他说:“当老师真好,不过也很辛苦。

我今后一定更加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国家培养人才,让祖国更加富强。


四、遵循实践性原则,达到知行统一
1.实践,语文素养提高的唯一途径
重视实践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

孔子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教育主张,他的弟子们将其列为《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学”与“习”的含义:“学,觉悟也;习,鸟数飞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学”受到启发,提高认识,获取知识;“习”则是将所学付诸实践,并通过学习者个体的实践活动,体验所学,获取进一步的“觉悟”;而“学”与“习”是不能割裂的,可见语文素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完善的。

素质教育观的表现,它对应的是人的生活智慧,目的是提高素质,学生是主动者。

“实践出智慧”。

所谓实践性就是在生活世界中学习语文并将语文学习融于生活世界。

2.实践性原则的贯彻
首先,还学生以实践主体地位。

语文活动课教学实践或贯彻实践性原则,必须确认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必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的机会。

每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就感到头痛,但我上文言文别出心裁。

上《三峡》一文,我把学生带到镇电站上游俗称“小三峡”处,让学生感受美景,回到学校后的那堂课效果很好,学生也容易懂。

总之,通过教、学做到统一,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形成多想多思的习惯。

其次,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

人总是生活的人,离开人的生活来谈教育,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

初中学生一进学校就让他们搜集、拟写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向新同学说清楚自己家的路,邀请他们到自己家玩等等。

反之,学生生活也应当语文化。

妈妈生日了,祝贺的话该怎样说?同学生病了住院去探望又该怎么说?你自己生病怎么向医生说清楚病症?买了假冒伪劣商品能否援引有关法规向商店或厂家要求退换或赔偿?有时我特意把生活中一些片段写成课本剧要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以达到教育的意义,效果颇佳,他们不仅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还了解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五、遵循创造性原则,打破传统思维
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永恒的话题。

创造力的培养已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

但是千百万人今天却正在发展,他们创造活动的组成两个因素(思想和活动)都已经瘫痪了。

”说“瘫痪”并不为过。

198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曾在北京进行过一次实验,对象是幼儿园小朋友和大学生,题目是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一个小圆圈,当问幼儿园的孩子们“黑板上画的是什么”的时候,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有人说是小太阳,有人说是地球,有人说是小猫的眼睛,等等,答案达到140多种。

可是当问到大学生时,答案几乎只有一种:是在黑板上用白粉笔画的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小圆圈!我们十多年的教育努力不就是为了把五花八门的答案统一到一个“标准答案”上来吗?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有确定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即使语文也是如此。

但是也不能还认许多事本身并不存在惟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语文更是如此。

鲁迅的《故乡》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王富仁在《新讲台》中展示出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中的,一个是理想中的。

在特定意义上,“故乡”是与“祖国”同构。

远比教参中的丰富、复杂的多。

每个人都可以也拥有自己的“故乡”,这个“故乡”是无限展开的,因人而异的。

其实,创造力是人所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是培养还是扼杀它。

要有效的实施语文活动课的这五个原则,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建立新型教学体制的改革中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树立“大教学观”,即“既教书又育人,既管课内又管课外”的观念。

二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即针对“小语文教育”的封闭性,实行开放性教育;针对“小语文教育”的被动性,实行主动性教育;用“大语文教育”来跨越“小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的鸿沟。

只有如此,语文活动课才能落实在课堂上,又落实在学校的教师行动上。

(江长圣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