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规范JJF(机械)1050-2020

合集下载

1050操作规程

1050操作规程

1050轧机工艺操作规程QJ/B.HT501-12技术部2006-8-2 1本规程规定了1050轧机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查方法。

本规程同1050轧机工艺技术规程——QJ/B.HT501-01一、二部分等效,三、四部分与本规程合并。

一、操作规程1、操作程序原料检查→上卷→卷对中调整→引带→右卷取咬头→调整侧导板,压紧导板→测厚仪投入→轧制→甩尾捆卷→卸卷2、操作要点2.1 原料检查:按生产流程卡片,确认上料卷号。

检查卷外观质量:塔形不超标;无边裂口;表面无欠洗(无氧化铁皮)。

卷重<14T。

2.2 上卷:吊车吊卷时要稳、准,不能碰、伤钢卷端面,吊入开卷机卷筒轴线前,钢卷略高于卷筒直径,停稳,上料小车上升。

紧贴钢卷外径后,吊钩离开。

操作台操作工和上料工配合好,小车缓落,对准卷筒,将钢卷托进开卷机卷筒指定位置,然后打开捆带,同时压紧辊压下。

2.3 卷对中调整:穿带要确保钢卷在轧制中心线上,否则需用对中装置进行调整,调整对中时,应注意板边和卷端一定对齐。

2.4 穿带、右卷取咬头压头:开卷机、引料辊和校平辊,在穿带、送带到右卷取机的过程,操作工和机旁协调人员必须密切配合,采取点动,防止松圈、存套,平稳穿过轧机,对准钳口,此时用机前侧导板再次调整对中,然后进行咬头和压头。

压头时以小车两辊贴紧为好,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损坏设备,用后及时退出。

2.5 调整侧导板和压紧导板:调整侧导板,压紧导板达到松、紧合适的程度,如果侧导板和压紧导板,经磨损不能使用,必须更换新的。

保证第一道次钢带边部不刮裂和表面不划伤。

2.6 测厚仪投入:测量原料厚度、同板差,同时观测来料板形。

2.7 轧制:2.7.1 轧制按原料材质、规格和成品厚度,分道次轧制。

各道次压下分配按表1~表7执行。

正常轧制,其工艺技术参数设定按表8执行。

第一道次轧制是关键,首先要确认下支承辊换辊后一直是水平的;轧机主轧AGC正常,液压系统正常;弯辊液压系统正常;润滑系统原料是正常的(指的是无边浪、同板差不超标、无氧化铁皮)。

超硬磨料力度试验筛校准规范JJF(机械)1049-2020

超硬磨料力度试验筛校准规范JJF(机械)1049-2020
I
JJF(机械)1049-2020
引言
本规范依据 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原则》、JJF 1059.1—2012《测量 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在编制中参考了 GB/T6003.3-1999 《电成型薄板试验筛》和 GB/T6406-2016《超硬磨料 粒度检验》关于电成型试验筛的一些内容,参考了 JJF1175-2007 《试验筛校准规范》中有关不确定度评定的内容。
图 1 试验筛图
5 计量特性 5.1 外观
试验筛应有铭牌,包含规格型号、编号、制造厂等信息,无明显的网孔不均匀及破损 等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 5.2 试验筛筛面固定有平均每厘米 2.2 根线的支撑网格。 5.3 试验筛的格线数偏差
1
JJF(机械)1049-2020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机械)1049-2020
超硬磨料粒度试料粒度检验用试验筛(以下简称试验筛)的校
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GB/T6406 超硬磨料 粒度检验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格线数:试验筛筛面上沿网孔孔线横向或纵向每厘米网孔线的理论平均数量。 4 概述 试验筛是用于对无镀层 16/18~500/600 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超硬磨料粒度检验 的筛分器具,试验筛为方孔电成型筛。试验筛如图 1 所示。
JJF(机械)1049-2020
目录
引言....................................................................................................................................... (Ⅱ)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概述............................................................................................................................................. 1 5 计量特性..................................................................................................................................... 1 6 校准条件..................................................................................................................................... 3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 8 校准结果表达............................................................................................................................. 5 9 复校时间间隔............................................................................................................................. 5 附录 A 超硬磨料粒度试验筛校准记录...................................................................................... 6 附录 B1 校准证书......................................................................................................................... 8 附录 B2 校准证书内页................................................................................................................. 9 附录 C 超硬磨料粒度试验筛网孔尺寸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0

《皮革耐磨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2020

《皮革耐磨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2020
I
引言
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名词术语》、 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校准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 性系列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参考了 QB/T 2726-2005《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耐磨性能的 测定》、QB/T 4545-2013《鞋用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
4 校准条件
4.1 环境条件 4.1.1 温度:10℃~30℃,相对湿度不大于 80%。 4.1.2 校准时不得有影响校准结果的外观缺陷及振动、电磁场或其它干扰源。 4.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 2。
表 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序号
校准项目
测量仪器名称
计量性能
1
平台转速
2 磨轮与平台轴心距
2 概述 皮革耐磨性能测试仪的试验原理是将被测试的试样放在水平平台上旋转,
两个磨轮被赋予特定的压力压在试片上旋转,磨轮的轴与水平面相平行,一个 磨轮朝外,另一个朝内,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设定的次数时,自动停机,并 记录被测试样的所有变化。耐磨性能测定仪磨轮和旋转平台位置示意图见图 1。
图 1 耐磨性能测定仪磨轮和旋转平台位置示意图 3 计量特性 3.1 试样平台转速:(60±5)r/min。 3.2 磨轮与平台轴心距:(26.2±0.25)mm。 3.3 磨轮与平台中心轴的径向距离:(19.1±0.1)mm。(不适用于合格性判别, 仅供参考)
本规范附录 A“校准记录参考格式(参考件)”、附录 B“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参 考件)”、附录 C“平台转速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参考件)”、附录 D“试 验压力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参考件)”为资料性附录。

灼热丝试验仪校准规范JJF(机械)1053-2020

灼热丝试验仪校准规范JJF(机械)1053-2020

目录1范围 (II)2引用文献 (1)3概述 (1)4计量特性 (1)5校准条件及设备 (1)6校准项目和方法 (2)7校准结果表达 (2)8复校时间间隔 (2)附录A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4)附录B校准记录格式 (10)附录C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12)引言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本校准规范为新制订。

1范围灼热丝试验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购置、维修后以及使用中的灼热丝试验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JJF1071-200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5169.10-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第10部分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IEC60695-2-10:2000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灼热丝试验仪是模拟在设备内部容易使火焰蔓延的绝缘材料或其他固体可燃材料的零件可能会由于灼热丝或灼热元件而起燃。

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流过导线的故障电流、元件过载以及不良接触的情况下,某些元件会达到某一温度而使其附近的零件起燃试验。

灼热丝试验仪的工作原理:将规定材质Φ4mm 的镍铬丝(U 型灼热丝头)用大电流加热至试验规定温度(300℃~1000℃)后,以规定压力(1.0N)水平灼烫试品30s ,试验品和铺垫物是否起燃或持燃时间来测定电工电子设备成品的着火危险性;试验完成后记录灼热时间,起燃时间(Ti),火焰熄灭时间(Te),可燃性指数(GWFI)。

4计量特性项目标称值允许误差温度示值(500~960)℃±0.05%银箔熔点960℃±15℃5校准条件及设备5.1环境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85%。

5.25.2.1电子秤:;分度值0.1g ;5.2.2直流毫伏发生器:校准范围:0~300mV ;准确度:±0.01%5.2.3电子秒表:校准范围:0~9h59min59.99s准确度: (5.8×10-6×T +0.01)s T 为被测时段。

磨耗试验机校验规范

磨耗试验机校验规范

磨耗试验机校验规范
1目的:
1.1 本方法本本方法适用于磨耗试验机的首次校验和后续校验。

1.2磨耗试验机用途:测定石料抵抗磨擦、撞击和边缘剪切等联合性能,签定
石料品质。

1.3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JTGE42-2005之T0317-2005的相关要求
2 技术要求
2.1钢球的直径约 4.68㎜,质量为390~445g;
2.2钢球的回转速率为:30 r/min~33 r/min
3校验用参考器具:
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合格的游标卡尺﹙精度0.02㎜,测量范围0~200㎜﹚、天平﹙感量0.1g,称量5000g﹚,秒表。

4 校验项目及校验条件
4.1钢球的质量,钢筒转速。

4.2校验条件:常温下。

5校验方法
用卡尺量钢球直径,用天平称钢球质量,用转速表测转速。

6校验结果判定及处理
对所校验项目进行校验,各结果满足各项技术指标,判定该仪器合格。

7校验周期
磨耗试验机校验周期为1年。

8记录:
磨耗试验机校验记录表。

磨耗试验机校验记录
仪器编号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制造单位
项目技术要求校验情况校验结果
钢球直径
4.66~4.68
(mm)
钢球质量(g) 390~445
钢筒转速30r/min~33r/min
结论:
校验日期:有效日期至:校验周期:
校验用参考器具名称:游标卡尺,天平,秒表
编号:。

直流高电压测量系统校准规范JJF(机械)1040-2020

直流高电压测量系统校准规范JJF(机械)1040-2020

直流高电压测量系统校准规范JJF(机械)1040-2020目录引言 (1)1范围 (2)2引用文献 (2)3术语和计量单位 (2)5计量特性 (4)6校准条件 (5)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8校准结果的表达 (10)9复校时间间隔 (10)附录A: (12)附录B: (14)引言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标示》编制而成。

本规范参照采用了国家标准GB/T16927.2-201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有关直流电压测量的计量性能的规定。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直流高电压测量系统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测量直流电压高于1000V,用于测量直流高电压的直流电压测量系统的校准。

2引用文献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标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GB/T16927.2-201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测量系统Measuring systems用于进行高电压测量的整套装置。

用于获取或计算测量结果的软件也是测量系统的一部分。

注:测量系统所处的环境,它与带电体和接地物体的净距,周围有无电场或磁场都可能明显影响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

3.2测量系统组件Components of a measuring system3.2.1分压器voltage divider由高压臂和低压臂组成的转换装置。

输入电压加到整个装置上,而输出电压则取自低压臂。

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规范JJF(机械)1050-2020

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规范JJF(机械)1050-2020

目录引言 (Ⅱ)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概述 (1)4计量特性 (1)5校准条件 (2)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2)7校准结果表达 (3)8复校时间间隔 (3)附录A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记录 (4)校准证书 (5)附录B1校准证书内页 (6)附录B2附录C磨料筛分试验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引言本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原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18845-2017《磨料筛分试验机》编制。

与JJF(机械)047—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校准对象拍击式标准筛振筛机修改为磨料筛分试验机,与GB/T18845-2017标准一致;——修改了计量特性,与GB/T18845-2017标准技术要求一致。

本规范所代替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JF(机械)047—2014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筛分法进行磨料粒度组成测定的磨料筛分试验机的校准。

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GB/T18845磨料筛分试验机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磨料筛分试验机(以下简称筛机)是用来对装有磨料的一组试验筛进行粒度筛分的试验设备。

将磨料置于按网孔尺寸大小顺序排列的试验筛的最上层上,套筛装入筛机后,在筛机的旋转与拍击下,一定时间后,不同尺寸的磨粒分别被分选到相应的筛网上,以各层试验筛上磨粒的质量百分数表征磨料粒度组成。

如图1所示。

图1磨料筛分试验机示意图4计量特性4.1外观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规范4.1.1筛机应有铭牌,信息应符合GB/T18845标准,。

4.1.2筛机应能可靠的装夹试验筛套筛,套筛装入筛机后,应能按规定的方式转动自如。

4.1.3筛机安装应固定安装在具有足够质量的基座上,以保证不受外部振动的影响,安装时应调平。

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校准规范JJF(机械)1045-2020

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校准规范JJF(机械)1045-2020
测量范围:(0~500)mm;示值误差不大于±0.1mm。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序号 1 2 3 4

表 1 校准项目表 校准项目 外观检查
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5~40)℃。 相对湿度:(20~85)%。
5.2 标准装置 5.2.1 回转校准台
测量范围:(-1000~1000 °/s);示值误差不大于±0.1°/s 。
5.2.2倾斜校准台 测量范围:(-90~90) °;示值误差不大于±0.2°。
5.3 配套辅助设备 5.3.1游标卡尺
I
JJF(机械)1045-2020
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的校准,(其他类似设备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
准)。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的计量性能及校准方法。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与表示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回转角速度:(-1000~1000)°/s 倾斜(俯仰)角度:(-90~90)°
1
JJF(机械)1045-2020
加速度:(-50~50)m/s² 4.3 示值误差:
回转角速度:≤ ±1.0% 倾斜(俯仰)角度:≤ ±0.5° 加速度:≤ ±0.5% 注:上述技术要求仅供参考。如委托方根据其生产工艺要求,对被校仪器提出不同的计 量特性要求,则可按照委托方具体要求实施校准。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 (Ⅱ)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概述 (1)4计量特性 (1)5校准条件 (2)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2)7校准结果表达 (3)8复校时间间隔 (3)附录A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记录 (4)校准证书 (5)附录B1校准证书内页 (6)附录B2附录C磨料筛分试验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引言本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原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18845-2017《磨料筛分试验机》编制。

与JJF(机械)047—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校准对象拍击式标准筛振筛机修改为磨料筛分试验机,与GB/T18845-2017标准一致;——修改了计量特性,与GB/T18845-2017标准技术要求一致。

本规范所代替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JF(机械)047—2014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筛分法进行磨料粒度组成测定的磨料筛分试验机的校准。

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GB/T18845磨料筛分试验机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磨料筛分试验机(以下简称筛机)是用来对装有磨料的一组试验筛进行粒度筛分的试验设备。

将磨料置于按网孔尺寸大小顺序排列的试验筛的最上层上,套筛装入筛机后,在筛机的旋转与拍击下,一定时间后,不同尺寸的磨粒分别被分选到相应的筛网上,以各层试验筛上磨粒的质量百分数表征磨料粒度组成。

如图1所示。

图1磨料筛分试验机示意图4计量特性4.1外观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规范4.1.1筛机应有铭牌,信息应符合GB/T18845标准,。

4.1.2筛机应能可靠的装夹试验筛套筛,套筛装入筛机后,应能按规定的方式转动自如。

4.1.3筛机安装应固定安装在具有足够质量的基座上,以保证不受外部振动的影响,安装时应调平。

4.2旋转次数:(290±5)min-1。

4.3拍击次数:(156±3)min-14.4筛机拍击锤的拍击高度为:(38±6)mm。

4.5筛机定时器时间控制误差:5min±5s或15min±9s。

4.6往复行程:25mm。

5校准条件5.1环境条件筛机应在清洁,无振动的条件下工作。

筛分超硬磨料的筛机的环境条件附加要求:温度:(21~25)℃;湿度:(45%~55%)RH。

5.2测量标准主要测量标准及其计量性能见表2。

表2主要测量标准及计量性能名称计量性能转速表0.5级、测量范围(100.0~9999.9)r/min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钢直尺分度值不大于1mm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外观目测检查筛机外观。

6.2旋转次数用转速表测量筛机的旋转次数,测量三次。

6.3拍击次数用转速表测量筛机的拍击次数,测量三次。

6.4筛机拍击锤的拍击高度用钢直尺(也可使用游标卡尺)在静态下测量拍击锤在最高点时打击部下底面中心点与柱塞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拍击高度,测量三次。

6.5筛机定时器时间用秒表测量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测量三次。

6.6往复行程用钢直尺测量试验筛一侧运动自左死点到右死点间的距离即为往复行程,测量三次。

6.7以上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校准证书结果。

7校准结果表达经校准的筛机发给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包含的内容和信息见附录B。

8复校时间间隔筛机的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因素决定,送校单位可根据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但原则上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年。

附录A磨料筛分试验机校准记录证书编号送校单位单位地址型号/规格制造单位出厂编号校准类别首次校准 后续校准 校准地点温度℃相对湿度%测量标准名称编号型号/规格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溯源单位/证书编号有效期至校准依据的技术文件测量设备使用前状态测量设备使用后状态校准项目及校准数据1、外观:2、计量性能:测量项目测量结果1测量结果2测量结果3平均值扩展不确定度U,k=2旋转次数(min-1)拍击次数(min-1)定时时间拍击高度(mm)往复行程(mm)备注接收日期年月日校准日期年月日复校时间间隔建议:年校准员核验员附录B校准证书1校准证书应至少包含以下信息:1)标题:“校准证书”;2)实验室名称和地址;3)进行校准的地点;4)证书编号、页码和总页码;5)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6)被校对象的名称、生产单位、型号规格和编号;7)校准员、核验员和批准人的签字;8)样品接收日期、校准日期、发布日期;9)校准环境条件;10)使用本规范作为校准依据的说明;11)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12)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13)复校时间间隔的建议;14)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15)未经校准单位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该校准证书或报告的声明。

附录B 2校准证书内页校准依据:校准使用测量标准:名称型号/规格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溯源单位/证书编号有效期至校准地点及其环境条件地点:温度:℃相对湿度:%校准结果1、外观:2、计量特性: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年声明:1、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

2、未经校准单位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该校准证书。

以下空白校准项目校准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 ,k =2旋转次数(次/分)拍击次数(次/分)定时时间拍击高度(mm )往复行程(mm )附录C 磨料筛分试验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1.旋转次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1.1数学模型lm =式中:m :筛机旋转次数测量结果;l :转速表测量转速的算术平均值。

C1.2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1.2.1输入量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输入量l 的不确定度主要是转速表的测量重复性所引起的,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在等精度条件下,测量10次,得到一测量列(min -1):290,290,289,290,290,289,290,289,288,290。

其示值算术平均值和单次实验标准差按下式计算:)min (290111-===∑ni i l n l 单次实验标准差:实际测量中,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以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由此,输入量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为:)min (41.0311-==su C1.2.2输入量l 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输入量l 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由转速表示值误差引起的。

根据证书,转速表准确度等级±0.5%,按均匀分布计,则由此引入的不确定度为:)min (84.03%5.01-2=⨯=l u C1.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min (93.012221-=+=u u u c C1.4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71(min .011-12=--=∑=n l l s ni i2)2(min -1===k ku U c ,取2k =,则扩展不确定度为:C1.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筛机旋转次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2(min )2U k ==,C2.拍击次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2.1数学模型lm =式中:m :振筛机拍击次数测量结果;l :转速表测量转速的算术平均值。

C2.2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2.2.1输入量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输入量l 的不确定度主要是转速表的测量重复性所引起的,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在等精度条件下,测量10次,得到一测量列(min -1):153,152,153,153,154,152,152,153,153,152。

其示值算术平均值和单次实验标准差按下式计算:)min (153111-===∑ni i l n l 单次实验标准差:实际测量中,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以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由此,输入量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为:)min (39.0311-==su C2.2.2输入量l 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输入量l 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由转速表示值误差引起的。

根据证书,转速表())0.67(min 11-12=--=∑=n l l s ni i2)1(min -1===k ku U c ,准确度等级±0.5%,按均匀分布计,则由此引入的不确定度为:)min (44.03%5.01-2=⨯=l u C2.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min (59.012221-=+=u u u c C2.4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2k =,则扩展不确定度为:C2.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筛机拍击次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1(min )2U k ==,C3.拍击高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3.1数学模型lh =式中:h :振筛机拍击高度;l:拍击高度测量值。

C3.2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3.2.1输入量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输入量l 的不确定度主要是量具测量重复性所引起的,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在等精度条件下,使用钢直尺测量10次,得到一测量列(mm ):40.8,41.4,40.3,41.4,41.3,40.4,40.1,39.2,40.4,40.6。

其单次实验标准差按下式计算:实际测量中,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以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由此,输入量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A u l 为:().62mm0112=--=∑=n l l s ni i0.36mm 3)(A ==sl u20.8mm ===k ku U ,20.8mm ==k U ,mm13.0)()()(B2212=+=l u l u l u B B C3.2.2输入量l 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B u l 的评定输入量l 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主要由钢直尺的分度值和示值误差引起的。

C3.2.2.1钢直尺的分度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B l u 的评定本次校准采用的是分度值为1mm ,测量范围(0~150)mm 钢直尺,假设其为均匀分布C3.2.2.2钢直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B l u 的评定由钢直尺检定规程可知(0~150)mm 的钢直尺的最大允许误差±0.1mm ,假设其为均匀分布C3.23()B u l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C3.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C3.4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2k =,则扩展不确定度为:C3.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拍击高度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C4.定时时间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4.1数学模型tT =T ---定时时间测量结果mm12.0351)(1==B l u 6mm 0.031.0)(2==B l u 38mm.0)()(B 22=+=l u l u u A20.6s ==k U ,t ---秒表测量值C4.2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4.2.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校准规范要求:设定维持时间5min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10次单次实验标准差按下式计算,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实际测量中,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C4.2.2标准秒表引入的不确定分量由校准证书可知:U =0.01s(k =2),则由秒表引入的不确定度C4.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4.4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k =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U =k ×c u =0.6s C4.5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定时时间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C5.往复行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5.1数学模型lh =式中:h :振筛机往复行程;l:往复行程测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