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概论1

合集下载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概论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民族社会学的视野随着社会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众多社会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门化。

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分支社会学不断形成并走向成熟,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民族社会学正是其中之一。

本章主要探讨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民族社会学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特征。

第一节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问题民族社会学是研究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民族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社会科学。

具体来说,民族社会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野来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一、社会学视野及其特征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社会学视野下探讨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所谓社会学视野,是指在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全面地、综合地、动态地和科学地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强调社会学视野,其意义在于突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突出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中的特色和学科优势。

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之处,其中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学视野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1)社会学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考察具有全面性。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是相对于其他单一性学科的视角而言的,诸如政治学、经济学等单一性社会科学学科,对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的考察,通常是从政治系统或经济系统等单一社会系统的角度而进行的,而社会学也常常考察政治或经济的行为,但社会学则是从各种社会行为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进行的。

例如,经济学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系统本身去寻找成因和对策,而社会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考察起经济成因,还会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去加以考察。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还表现为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包含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民族学概论一、民族学通论、概论与专论1、通论:通指整个、全部的意思,如通史主要指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通论则是指某一学科全面的论述.2、概论:概指大略的意思,用于书名的主要有概观、概要、概论等。

概论简意为概括论述,比通论范围要狭小。

3、专论二、学习民族学的意义1、民族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应用民族学(人类学);本尼迪克特;“文化类型”;《菊与刀》2、学习民族学可以丰富知识结构。

3、学习民族学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可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产翁制三、学习民族学的三种途径1、经验归纳:从某些民族个别文化事项的实际观察出发,逐步扩充和综合这些民族事项,直到形成民族学的基本范畴,提出民族学的一般问题。

2、系统演绎:首先了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对象、范围、任务、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总的研究课题的一般概念,然后沿着整体的阶梯,逐渐过渡到系统地掌握研究各族文化和各种个别问题,以具体的实际材料充实研究内容。

3、历史求证与反思第一章民族学名称与定义第一节民族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一、“人类学的时代”当代人类学家克娄伯曾在其大著《人类学》一书中称当今时代是“人类学的时代”(Age of anthropology Science)。

二、人类学的定义1、词义:人类学,英文写作Anthropology,此词来自希腊文,是“anthropos”与“logos”的合拼,“anthropos”义为“人”,“logos”义为学问、学科。

从语义上看,人类学即指研究人的学问。

2、定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语源学上讲,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这门学科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林惠祥:“人类学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之科学:包括人类的起源,种族的区分,以及物质生活,社会构造,心灵反应等的原始状况之研究。

换言之,人类学便是一部‘人类自然史’,包括史前时代和有史时代,以及野蛮民族与文明民族之研究;但其重点在史前时代与野蛮民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学科视角。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入理解和分析民族问题,并为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为主线,探讨其基本原理、学科特点以及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认为,民族问题是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的产物,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演变密切相关。

通过对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民族关系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将民族问题看作是阶级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它强调了阶级斗争对于民族关系的影响,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民族关系的变化往往受到阶级斗争的制约和影响。

3. 民族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认为,民族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

它强调了对于民族问题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解决,同时也强调了民族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的相互关联。

4. 民族自决权和民族平等: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强调民族自决权和民族平等的原则,认为各个民族应当享有平等的权益,并具有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等方式来实现民族平等和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学科特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1. 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强调实践基础和科学研究的相互支撑,既关注理论的深入探讨,又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揭示民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2. 国际性和国内性: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影响力,它不仅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民族问题,还关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

《民族学概论》课件

《民族学概论》课件

课程总结和问题讨论
知识回顾
• 课程中学到的重要概念 • 对不同民族的认识和理解 • 民族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思考与讨论
• 全球化对民族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如何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存 • 为什么研究民族学对于现代社会很重要
《民族学概论》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民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民族的多样性、相互影响 及演变过程,并引发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和讨,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2 认识民族学的重要性
了解为什么研究和理解不同民族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3 课程目标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民族学知识,拓宽他们的世界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民族学的定义和意义
探索人类的多样性
了解民族学如何研究和理解人 类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习俗 和社会行为。
推动文化包容和理解
认识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 异,促进和谐共存和文化交流。
拓宽人类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经验和智 慧,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族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3
起源和迁徙
探索民族形成的原因,了解民族迁徙对文 化和人类历史的影响。
社会变迁和政治因素
了解社会变迁和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民族的 形成和演变。
民族的多样性和相互影响
多元文化共存
了解不同民族如何在共享的地 理空间上和平共存,相互影响 并互相学习。
文化衍生与创新
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 流和互动如何推动新的观念、 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全球化与民族身份
思考全球化对民族身份认同和 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1 田野调查和实地研究
了解民族学家如何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来了解和研究不同民族。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族学概论》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目的在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各个民族起源、发展、变迁及消亡等规律,及其各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

(三)教学内容:该门课程主要讲述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如民族的形成、民族与语言的关系、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民族的文化;民族学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36个课时(一学期,周2课时)(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可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

(六)选用教材:无指定教材。

二、本文第一章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点:民族、种族与族群概念。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內容:本章主要讲述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概念的区分;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民族的分布格局。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2)人类的起源。

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的异同。

第二节语言与民族的关系(2)语言的产生。

语言和民族的关系;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第三节经济文化类型(2)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考核要点:识记:民族、种族、族群的概念。

理解:语言与民族的相互关系。

综合运用:分析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第二章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教学要点:民族学的源流与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任务。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民族学的源流(2)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西方民族学流派;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作为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民族学概论是该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民族学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解中国民族团结的基本视角,为其下一步学习专业理论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同时,学习民族学概论知识,也可以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民族关系和正确处理身边遇见的民族问题,进一步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民族气氛,促进各民族的学生共同团结进步,为共同的家园中华民族建设而奋斗。

Ethnology provides a unique and enlightening way to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our lives, and what factors affect the harmony of ethnic relations. Introduction to Ethnology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is course offers a scientific study of ethnic relations. Topics include ethnic relations, nation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religion and custom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ethnology, this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the unity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and lay a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ir further study of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courses. We- 4 -also explore the topics of gender, age, race, ethnicity and class. As we move through the course, try to develop your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by relating the topics and theories you read about to your own life experiences.2.设计思路:本课程侧重于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学的基本构成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将理论较好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学科,它关注不同民族和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研题库电子版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内容概要:
1. 民族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 民族学的定义
-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民族学的历史与发展
- 民族学的起源
- 民族学的主要学派和理论
3. 文化的概念与文化相对主义
- 文化的定义
- 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
4. 民族与民族主义
- 民族的概念
- 民族主义的类型和影响
5. 族群关系与族群冲突
- 族群关系的类型
- 族群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6. 民族志研究方法
- 民族志的定义
- 民族志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7. 全球化与民族问题
- 全球化对民族的影响
- 民族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
8. 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管理
- 民族政策的类型和目标
- 民族关系管理的原则和实践
9. 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方法
10. 民族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 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 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
结束语: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理解民族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这些学习材料,考生可
以更好地准备考研,同时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
基础。

希望这份题库能够成为你学习民族学的宝贵资源。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民族、族群及其文化的学科,它涵盖了语言、宗教、社会结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等多个方面。

考研题库及答案的准备,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以下是民族学概论的一些考研题目及答案示例:一、选择题1. 民族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民族的起源B. 民族的分布C. 民族的文化D. 民族的演变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分析D. 比较研究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区别。

答案:民族学主要关注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而人类学则更广泛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和思想。

民族学倾向于深入研究特定群体,人类学则可能包括对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

2. 什么是田野调查?它在民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在民族学研究中,田野调查能够帮助研究者更真实、深入地理解特定民族或族群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是获取原始数据的重要手段。

三、论述题1. 论述民族学研究中的“文化相对主义”原则。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信仰应该根据其自身的文化标准来评价,而不是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衡量。

在民族学研究中,文化相对主义原则要求研究者避免用自己文化的标准去判断其他文化,而是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2. 论述民族学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民族学研究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其次,民族学研究可以为解决民族冲突、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最后,民族学研究还能够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题目和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结合教材和课程内容,深入学习和理解民族学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一、民族学与人类学(Ethnology&Anthropology)
(一)民族和人类的概念 民族概念的疑问:是那些长着同样肤色的人群吗?是那些操着 同样语言的人群吗?是那些穿着同样衣着的人群吗?是那些有 着同样情感的人群吗?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人群吗? 人类概念的疑问:是那种直立行走,有思想、会说话、能创造 的动物吗? 有一点是清楚的:人类涵盖了地球上所有的人——民族只是人 类大家庭中一些有生物遗传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部分——个人是 构成民族和人类的基本单位。
文化相对论是战后美国出现的民族学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历史人类学家博厄斯。
该学说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相 对性和存在的价值,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形成的并与其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衡量文化价 值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不能用欧美的道 德观念作为评价其他民族文化的尺度,人类学 应该维护每个民族独立发展的权利。
(二)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论):
除了科学性的目标之外,人类学也试图加强对 不同文化群体的了解。然而阻挠这项工作的重要因 素就是民族自我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指以 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与传统来评判他人的行为。 极端表现:民族沙文主义 (认为自己拥有的习 俗、信仰永远优于他人的,且以自己 的文化规范 他人行为)
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就是以 别人的经验与传统为基础,来判断或解释 他们的信仰及行为。 例如:很多西方人认为印度教徒不吃牛 肉是种愚蠢且浪费的行为,但同时却对于 中国人吃狗肉感到厌恶;另一方面,许多 印度教徒把西方人杀牛的行为视为野蛮, 中国人也搞不懂为什么西方人不吃狗肉。
人类学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学科,试图通过 人类的生物遗传和文化创造,以及比较研究现存 人类社会间的不同,来解释人类的各种共通点和 不同点。
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探究社会和 文化之间的关系。它应该是在文化形式和社会意 义两方面对人类的常识进行比较研究的一门学科。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进化及其文化的学问。 人类学是全观的研究人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 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 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人类学者通过比较 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 求人类生存的本质。
什么是民族学?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 什么是人类学? Social anthrop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Physical anthropology “人类学是人的科学” (the science of man) 。 (A.L. Kroeber)克鲁伯; “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 (Raymond Firth)弗思
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 整体,关注对其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重观察,做 生物性与文化上的综合分析,以不断认识各种形 态的人类社会的总体。 整体论是一个辨证的理论,也就是说,整体是必 要的,同时又是相对的。
很多人类学研究把焦点集中在一些较孤立的小社会 上,因为这些小社会的整合性较明显。这些小规模 社会(small-scale society)的特征主要就是局限于 某一区域中的社会互动与资源开发。在这种小规模 社会中,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都比较紧密,且直接 受环境影响。 但现实的人类学研究,同样关注大规模社会 (large-scale society),甚至世界体系(world system)。
任何一群人都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些重要的人类状况, 了解人类如何靠文化,即社会传承,而存活且仍是动 物界的一员。
人类在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上 的共同性特征,就是人类学特别关注的普 同性内涵。 根据普同性认识论原则,人类学在强调社 会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考察全人类所 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基本行为特征和一些普 遍意义的生活方式。 例如,文化被认为是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 基础上产生的。由于人的需求的相似性, 因此产生的文化因素与特征也有相当一部 分具有共同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 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关系得到普遍认同; 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人与 群体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就是 本我与自我、超我的关系。对这三种关 系的研究,涵盖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所 有方面。
民族学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
人类学研究对象——人类及其文化
四、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关注重点的发展
研究异文化——重视本土文化——重视全球化现象 体质特征描述——文化事象描述——全面的民族志——民族 心理(意识)—— 描述——解释——象征——心理
历史——现实
文化——心理 自己研究的关注点: 我们学习民族学可以从田野开始,也可以从文献开始,兴趣 非常重要。民族学界一致认为,田野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石。
在许多人看来,人类学是研究「远古风俗传统」及 「奇异部落」的学科,这是一种误解。今天的人类学 者大多数从事现代社会及其文化变迁的研究。 我们是否可以乘坐地铁去做田野?
(二)、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相互关系
体质人类学 physical anthropology 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 archaeology 民族学
五、人类学民族学与各学科的 关系
民族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 考古学、地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题之一
1、民族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整体论 3、简述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4、文化相对论 5、民族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推荐阅读书目:
麦克尔· 赫兹菲尔德著《什么是人类常识》, 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哈登著,廖泗友译《人类学史》,山东人民 出版社1988年版。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两者之间存 在着认识上的差异: 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对象比较: 语言、社会 民族学 ——民族共同体———— 文化、意识等 地域、经济等
人类学 ——全面研究人—— 及其文化 人类及其文化、行为 、心理、技能、环境等等。 在现实研究中,越来越多地融为一体。
人类学对三种关系的研究
历 史 族 源 分 社 布 会 组 地 织 理 环 民 境 族 关 分 系 布 区 政 域 治 制 度 经 济 生 产 种 类 生 产 方 式
文 化 社 会 性 质
婚 姻 家 庭 物 质 生 活
语 言 文 化 教 育 宗 教 信 仰
礼 仪 禁 忌 节 日 丧 葬
语 言 划 分
通 用 语 文
民 族 文 字 语 言 特 点
方法。 跨文化比较研究、主位与客位研究、类型学、 文献法、问卷法等,文化整体观、综合研究 等。
三、民族学人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普同论、整体论、适应论以及文化相对主义, 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可称为“学 科标记” 在最初的民族学研究中,并没有产生现在的一 些基本观点,而且是恰恰相反。现在这些基本 观点的形成,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以及社会进 步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二、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人类和民族都是历史概念,属于历史 的范畴。 之所以将民族学人类学归类为社会科 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它具有 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理论 和方法。
1、研究对象和范围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Clan, Tribe, nationality, Nation, ethnic group, people)。 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 研究世界所有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 程,研究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 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 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等) (时间纬度:从古到今,并展望未来;空间维 度:地上地下,横向比较)
生物环境——在特定区域内的所有动植物;
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所说的适应(adaptation)是指地 球上的生物种群通过自身变化与周围环境 达成协调并繁衍下去的过程。人类的适应 则包括生物性适应和文化适应。
人的文化适应(cultural adaptation) 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策略达成和自然与 环境之和谐。
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主讲人 唐晓涛
我们要学习什么? 《民族学(人类学)概论》是民族学人类学学科 最基础的理论课程,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什么是民族学(人类学)?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 民族学(人类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民族学各种理论学派与研究方法介绍; 族性与社会分层 (第四-十七章为具体内容及应用,选讲第十三章)
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道德上 的相对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全盘接受或 赞成某特定人群的一切行为与想法,事实 上,它是指从人们与社会、环境与历史的 关联中,来评估他们的文化型态。
(三)适应论: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 约。适应包括体质和文化的适应两个方面。
人类与其它动物相同,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 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气候、雨林型态、地形等;
Anthrop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ethnology
语言学 linguistics
民族学
ethnology(中国大陆基本与文化人类学等同)
从学科名称演变的角度来看
早期的民族学包括人类学,人类学会是从民族学会中分出 来的。进入20 世纪之后“, 民族学”这一专门术语由广义转为 狭义,而“人类学”这一术语正好相反,其涵义不断扩大,由 狭义转为广义。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在昆明召开 中国第一、二届“人类学与民族学年会”
(四)整体论(holism): 把人类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当做一个动态发展 的整体来研究。 人类学家试图去了解的是,人类生活状况的所有 层面。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宗教礼仪、语言文 化和科技艺术,甚至婚育及生活环境等等都是人 类学家的研究范畴。此外,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 过去与现在都同样重视。 在这个整体性的观念中,人类的存在被视为一个 多面性的整体,可以就生物面来看,也可以就文 化面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