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水圈和水循环(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水圈和水循环(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圈和水循环》精练一、单选题地处阿拉斯加的楚加奇国家森林是美国第二大国家森林。

该地区的森林、河流、湖泊、山脉及冰川美景令人终生难忘。

下图为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波蒂奇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波蒂奇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雨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雪融水2.楚加奇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硬叶林3.一年中最适合游客观赏阿拉斯加冰川的时间是A.12-1月B.3-5月C.6-8月D.9-12月【答案】1. D 2. A 3. C【解析】1.阿拉斯加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较少,冰雪面积广,所以波蒂奇湖的补给应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该题选D。

2.根据材料楚加奇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阿拉斯加,纬度较高,海拔高,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典型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硬叶林为亚热带植被,故BD错误;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植被,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A。

3.根据所学知识,阿拉斯加海拔高,纬度高,山区冰雪广布。

与其他几个季节相比较,夏季平均气温高,天气暖和,白昼时间长,适合户外活动,故游客观赏阿拉斯加冰川最佳月份为6-8月,所以该题选C。

青岛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左图),右图示意当日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径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A.O时左右B.6时左右C.12时左右D.18时左右【答案】4. B 5. C【解析】4.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海水受热蒸发,水汽遇冷凝结,有水汽蒸发、凝结环节,①②对。

水再汇集到储水器中,模拟的是径流环节,④对,。

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蒸发、降水、径流环节,B对。

女,③错。

B对,A、C、D划。

5.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气温最高,水汽蒸发最多的时段,在12时左右,C对。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陆地水体互相关系专题训练一、选择题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立: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建立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增加2.“海绵城市〞建立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才能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以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读图答复3~5题。

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A.甲B.乙C.丙D.丁4.箭头①的含义是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植物蒸腾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科.网]A.甲、乙的差额B.甲、丙的差额C.乙、丙的差额D.乙、丁的差额以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6~7题。

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雨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7.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比照A.多雨期一致B.高温期一致C.都是雨热同期D.都是雨热不同期读“世界主要河流径流季节分配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的关系图〞,答复8~9题。

8.甲、乙、丙、丁代表的河流依次是A.刚果河乌拉尔河长江尼罗河B.长江刚果河乌拉尔河尼罗河C.尼罗河乌拉尔河长江刚果河D.长江尼罗河乌拉尔河刚果河9.以下关于四条河流的描绘,符合实际的是〔〕A.均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率最小C.丙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D.丁河夏李径流量最大以下图为台湾地区水资源构造图,读图答复10~11题。

10.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A.蒸发、下渗B.下渗、入海C.蒸腾、蒸发D.蒸发、入海11.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二、综合题12.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

高考地理《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

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2023·安徽高三一模]呼伦湖(下图)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

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流向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使湖水在淡水和咸水之间不断转化。

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新开河流向变化的原因是()A.呼伦湖流域降水量的增加B.呼伦湖流域蒸发量的增加C.呼伦湖淡水和咸水间的转化D.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水位差异5.1998~2002 年,呼伦湖逐渐变咸,该时期()A.湖泊的面积减小B.新开河向东北流C.该地降水量增加D.湖泊的水位上升[2023·福建南平联考]北京市玉泉山泉被誉为“京都第一泉”,自元代起便专供皇宫使用。

1975年,玉泉山泉断流。

2005年当地提出恢复玉泉山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北京市西山地区肩负北京城区的供水任务而难以实现。

目前,专家设计了利用永定河回灌地下水的方案,预计到2050年,玉泉山泉将恢复到出流水位。

下图示意玉泉山泉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关系。

据此完成6~7题。

6.玉泉山泉补给区比排泄区()①地势高②岩性破碎③降水集中④用水量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玉泉山泉恢复出流需要到2050年才能实现,主要原因是该地地下水()A.亏空大B.流程长C.更新快D.流速慢[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

2019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精选教师用书:第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Word版含答案

2019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精选教师用书:第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Word版含答案

第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考須展示------------------------------------ 术语集锦 --------------]一海厝间砺环,海上内帖环、陆地内施坏、薫发,降朮、水汽榆忒循环的述強和主宅■坏节.术胡坯的地俚童汇°|送、下滂■.径就2.动态半槪、热量收JL,如帝,塑维考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I fo*夯基础提素能亞(1) 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答案:如下图(2) 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蒸腾。

(3) 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4) 人类活动对⑤(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一一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温馨提示】(1)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2)判断水循环类型的方法2水循环的意义(1)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 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 塑造地表形态。

抓重点;提能力91.水循环的类型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方法点拨:微导图法分析水循环的相关问题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把水循环各环节细化成不同的“小箭头”,按其逻辑关系顺序依次摆放,形成相关的微导图,从而解释某地理事象的前因后果。

制作微导图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水循环的各环节要细化,保证不漏项,用的时候才不会丢掉要点。

尤其需要关注“下渗”“地下径流”“蒸腾”等不属于“正式名称”的小环节。

2.水的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

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损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

完整版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训练解析

完整版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训练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训练一、选择题图1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甲)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乙)。

读图,完成1~2题。

1图) ( 1.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B.蒸发 A.降水 D.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 ( 2.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A.使流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 ,地质灾害减少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降水,,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2.A 第1题,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解析] 1.D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流域降水量,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2题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建,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减少,太阳辐射增强,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水土流失问题较轻;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由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

我国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

据此回答图2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 3~4题。

2图) 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3. (A.积雪融水B.大气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 合理的解释是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 ( 月—次年4.对该湖泊12 湖面结冰A.下渗强烈 B.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故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34.B 解析[] 3.C 第、,A补给湖泊的水量不稳定,冰川融水的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项正确。

,C水.B、D项错误。

第4题,潜热通量值反应湖泊与大气水热交换的多少,湖面结冰,会阻断湖泊与大气的水热交换,导致潜热通量值很小。

图3示意某湖泊测量数据,其中图甲为该湖泊面积与湖面高程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湖泊流域气温及降水量相对于多年平均值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5~6题。

K11-3 图)5.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B.降水减少A.冰川消退 D.围湖造田C.泥沙淤积)6.据材料推断该湖泊的湖底地形大致是(DB C A4图说明湖水面高程越来越低,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面积越来越小,[解析] 5.A 6.B 第降水量变化不,泊储水量越来越少。

2019高考地理总练习第1轮人教新资料版配套练习9—水循环与水

2019高考地理总练习第1轮人教新资料版配套练习9—水循环与水

2019 高考地理总练习(第 1 轮)人教新资料版配套练习( 9)—水循环与水第一节水循环与水资源( 时间: 45 分钟总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60 分 )(2017 ·北京文综, 8~ 9) 读“非洲乍得湖流域图”,完成1~2题。

()1、乍得湖流域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本源于冰雪融水C、地表径流参加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加陆地内水循环2、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流域面积减小B、湖泊水位整体降落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沙漠D、 1963 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分析第 1 题,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地点可判断该地区为热带草原天气,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加陆地内循环。

第 2 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比较1963~ 2001 年不一样期间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泊水位整体降落;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答案(2018 ·皖南八校联考) 读南极地区水循环表示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② <⑤B、④ >③C、③ <②D、⑤ >⑥4、关于环节⑥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河水的运动B、地下水的运动C、全世界变暖时,环节⑥变强D、南极观察最正确期间,环节⑥减弱分析第 3 题,①是水汽输送;②是海上降水;③是海上蒸发;④是陆上蒸发;⑤是陆上降水;⑥是陆上径流。

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选项是⑤>⑥, D 选项正确。

第 4 题,⑥是陆上径流,全世界变暖,气温高升,冰川融化量增大。

答案(2018 ·合肥模拟 ) 读某地月均匀气平和月均匀降水量数据表,完成5~7 题。

月份123456月均匀气温 ( ℃ )--月均匀降水量 (mm)月份789101112月均匀气温 ( ℃ )-月均匀降水量 (mm)5. 表中数据反响了该地水资源拥有的特色是()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轻微D、天气干旱6、为改进该地水资源欠缺的现状,应当()A、严禁耗水家产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筑大型人工湖以改进小天气D、大批开采地下水以填充地表水的不足7、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假设采纳大水漫灌,会以致()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壤板结C、土地盐碱化D、绿洲面积扩大分析第 5 题,从表中数据分析此地区夏天降水许多,冬天降水较少。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读图指导系列6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读图指导系列6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课件
【答案】 (1)D (2)B
[应用体验] (2018·陕 西 西 工 大 附 中 测 试 ) 国 家 地 理 频 道 “ 探 寻 欧 洲 河 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 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典题例证]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 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 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3)读曲线,看流量的变化特点。 从流量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 的长短分布状况。图 1 中河流的丰水期从 6 月份持续到 9 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图 1 中该河的流量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 较小,说明图 1 中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季节变化 大,年际变化较小。
D.③④
2.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

C.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D.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解析:图示河流都位于欧洲,①河流 7 月相对径流量小,说 明此时降水少,应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欧洲南部;②河流 7 月 份相对径流量大,而冬季径流量较小,说明受气温影响显著,主 要为冰雪融水补给,可能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区;③河流在春季相 对径流量较大,形成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其他月份 径流量小,最可能位于欧洲东部;④河流全年相对径流量变化小, 说明该河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9 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9 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限时规范训练9 陆地水体与水循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结合世界海陆面积及其性质差异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

答案:B2.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植物蒸腾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箭头①为水汽输送。

答案:C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3.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下渗D.径流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

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但没有改造这些环节,不影响降水环节,A、B、C错。

答案:D4.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

对调节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

答案:B5.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解析:根据材料,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

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半湿润区,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A错。

东南地区水源充足,B错。

华北地区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C对。

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生产、生活用水少,不适宜,D错。

答案:C(2018·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下列左图为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训练9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结合世界海陆面积及其性质差异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

答案:B
2.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箭头①为水汽输送。

答案:C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
统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3.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
C.下渗D.径流
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

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但没有改造这些环节,不影响降水环节,A、B、C错。

答案:D
4.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

对调节城市局地气候、缩
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

答案:B
5.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
解析:根据材料,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

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半湿润区,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A错。

东南地区水源充足,B错。

华北地区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C对。

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生产、生活用水少,不适宜,D错。

答案:C
(2018·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下列左图为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①1月②7月③8月④11月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②④
解析:湖泊水与河流之间补给关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由
右图可看出冬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11月到次年的5月,A正确。

答案:A
7.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②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③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④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7、8月河流水位高,河流补给湖泊,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③项正确;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河水自西南流向东北,④项正确;6月河流水与湖泊水位差别不大,河流流向不明显。

答案:B
(2018·福建省漳州市八校联考)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川融水
解析:由图可知乌拉尔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因此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项正确。

答案:C
9.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B.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
C.②至③河段春、秋季节易发凌汛
D.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
解析: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由水文站径流量可知乌拉尔河从源头到下游流量先增加后减少;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B项正确;②至③河自北向南流不易发生凌汛;①至③河段纬度降低,气温升高,蒸发量逐渐增加。

答案:B
(2018·天津市和平区模拟)下图为某湖泊测量数据,图甲为该湖泊面积与湖面高程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湖泊流域气温及降水量相对于多年平均值的变化曲线图。

完成下面两题。

10.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
A .冰川消退
B .降水减少
C .泥沙淤积
D .围湖造田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面积越来越小,水面高程越来越低,说明湖泊出水量越来越少,在结合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图可知气温升高很快,降水量变化不大,所以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升高,冰川消退,A 项正确。

答案:A
11.据材料推断该湖的湖底地形大致是( )
解析:湖泊面积匀速的减少,水面高程先变化不大,后来迅速减小。

说明前期湖泊面积比较大,湖底坡度比较小,湖泊面积变化大,水面高程变化小;后期湖底坡度比较大,面积变小水面高程变化大,B项正确。

答案:B
二、综合题(46分)
12.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24分)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4分)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4分)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8分)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8
分)
解析:第(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

第(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

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 ℃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 ℃,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

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

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0 ℃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

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答案合理即可)
1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海拉尔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全流域面积5.48万km2,河流全长约1 430 km。

年平均气温5.3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8 mm。

降水年际变化大,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
量的80%以上。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海拉尔河流域的冻土退化加剧,严重影响着海拉尔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下面两图分别为海拉尔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甲和1960年以来海拉尔河流域历年月均径流量变化趋势图乙。

(1)描述海拉尔河流域水系特征。

(8分)
(2)说明1960年以来海拉尔河月均径流量变化的总体特点及主要原因。

(8分)
(3)分析海拉尔河流域内冻土退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6分)
解析:(1)河流流域水系特征可从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
分布及稠密程度等角度分析。

注意结合图示信息回答。

(2)变化特点可从图中看出,注意图中变化率大于0表明径流量增加,小于0表明径流量减少。

原因要分时段分析:东北地区河流冬季补给水源为地下水,则图中12月~次年3月径流量增加,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增加;而地下水多少在冬季受地下冻土影响,结合材料中的气候变暖、冻土退化加剧可知,地表水的下渗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地下水量。

春秋季河流水量多少与降水、气温导致的蒸发多少有关。

(3)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

冻土退化可使上部地下水下渗,一方面减少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使森林、草原退化;另一方面增加下渗,促进地下储水量增加和增加冬季对河流的补给。

答案:(1)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流程长;水系呈扇状,流域面积广;支流分布不对称,南多北少;河网呈枝状分布,河网密度大。

(2)总体特点:4~5月和9~11月两个时段径流量显著减少;12月~次年3月时段径流量显著增加。

主要原因:4~5月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加快,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减少,9~11月为秋季,气温下降,降水显著减少,导致径流量减少;12月~次年3月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内冻土退化加剧,大量地表水下渗变成地下水,并补给河流,导致径流量显著增加。

(3)流域内冻土区森林和草原退化甚至沙漠化;流域内湿地、湖泊面积扩大;流域内冻结深度减小;流域内地下储水量增大;流域内冬季径流量增加(或冬季退水减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