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酶的工业提取

合集下载

Bispora sp. MEY-1来源的嗜酸海藻糖酶TreA酶学性质研究

Bispora sp. MEY-1来源的嗜酸海藻糖酶TreA酶学性质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4):85-92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spora sp.MEY-1来源的嗜酸海藻糖酶TreA酶学性质研究蒋肖,涂涛,王坤,彤丽格,罗会颖*(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酸性海藻糖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生物工业中广泛应用,挖掘酶学性质优良的酸性海藻糖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从Bispora sp.MEY-1中成功克隆出一个酸性海藻糖酶基因7>丛,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实现高效表达。

对纯化后的酸性海藻糖酶TreA进行酶学性质鉴定,其最适pH为4.0,在pH2.2-5.0范围内,该酶能够维持60%以上的酶活力。

TreA在偏酸条件下稳定效果比较好,在pH1.0-4.0条件下处理1h,可以剩余88%以上的酶活力。

TreA的最适温度为60咒,在40~70t之间都可以维持50%以上的酶活力,属于中高温酶。

重组海藻糖酶TreA的比活为1913U-mg_1,动力学参数心和卩昨分别为0.67mg-mL_1f[l119iJimol-min-1-mg-1。

同时,还评估了不同金属离子或化学试剂对纯海藻糖酶TreA的酶活性影响及其蛋白酶抗性。

极大丰富了海藻糖酶基因资源,促进了其在生物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Bispora sp.MEY-1;酸性海藻糖酶;异源表达;酶学性质鉴定doi:10.13304/j.nykjdb.2020.0452中图分类号:Q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64(2021)04-0085-08Enzymatic Properties of an Acidic TrehalaseTreA from Bispora sp.MEY-1JIANG Xiao,TU Tao,WANG Kun,TONG Lige,LUO Huiying*(Key Laboratory for Feed Biotechnology 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iairs;Feed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As a biocatalystase,acid trehalase is widely used in biological industry.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it new acid trehalase with excellent enzymatic properties.In this study,an acid trehalase gene(TreA)from Bispora sp.MEY-1was successfully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GS115.The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purified trehalase TreA were identified.The optimum pH was4.0,and the relative activity maintained over60%under the range of pH2.2〜5.0.The relative activity of purified enzyme was more than88%after treated for1h under pH1.0〜4.0,whichexhibited the good acid stability.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purified enzyme was60七,which was enzyme with medium-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purified enzyme was1913U*m g_1,and its K m and V max were0.67mg•mL-1and119|JLmol•min-1*mg-1,respectively.Moreover,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ntal ions or chemical reagents,and the protease resistances on the purified enzyme activity were also evaluated.Key words:Bispora sp.MEY-1;acid trehalase;heterologous expression;characterization海藻糖是一类非还原型二糖,由两个a-D-葡萄糖通过a-1,1-糖昔键连接而成,通常以二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所有糖中化学性最不活跃的糖⑴。

微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细胞膜透性的调节
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代谢底物和产物的进出,从而调 节代谢过程。
微生物代谢的基因调控
01
原核生物的基因调 控
通过操纵子模型实现基因表达的 调控,包括正调控和负调控两种 方式。
02
真核生物的基因调 控
通过转录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的 相互作用,实现基因表达的精确 调控。
03
基因表达的诱导和 阻遏
03 氮的转化代谢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氮的转化代谢将一种含氮化合 物转化成另一种含氮化合物,如硝酸盐还原成氨 的过程。
04Βιβλιοθήκη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与控制代谢调节的方式与机制
酶活性的调节
通过改变酶的构象或修饰酶活性中心,从而调节代谢途径中关键 酶的活性。
代谢物浓度的调节
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调节代谢速率。
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核磁共振法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微生物代 谢产物进行结构和构象分析, 可以获得代谢产物的详细化学
信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 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代谢途径分析、代谢网络 构建、代谢物鉴定和代谢调控 研究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与应用
抗生素
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抗菌活 性的化合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广 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激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激素活性, 可用于调节动植物生长发育。
微生物代谢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污水处理
利用微生物代谢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
02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

高中生物_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

(二)能力方面学会控制变量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实验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过酶和过氧化氢的相关知识,学生学起来显得容易得多,因此,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最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酶的作用和定义。

但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最好将学生分组实验,分工明确实验进行的快。

再者,我校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小组划分时要注意和城里的孩子合理搭配。

效果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课堂设置的目标量不能过大,否则,要么无法完成,要么质量不高。

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热情很高,对于这类实验安排在教室中的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归纳,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律能力,教师对课程节奏的把握成为一个难点。

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强调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完成了课堂实验的指导和本堂内容的归纳提升。

从本堂课的准备到授课,我进一步体会是:首先,学生实验一定要坚持开设,学生对动手获得充满了热爱,同时,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将得到很好的提升。

第二,学生实验尽量分组完成,否则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学生热爱实验,但欠缺理性的分析,有效的把握节奏和引导是教师要狠背的课;第四,对课本实验,教师要用心发掘内涵,引申、演变,前后整合,可有效地拓宽、拓展深度和广度。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生物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1、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

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造成基因型变化的核酸的交换过程。

3、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 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主要由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和生物反应器四个部分组成。

4、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

5、快速无性繁殖:7、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应用生命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借助生物体作为反应器或用生物的成分作工具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生物技术。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

8、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遵循细胞的遗传和生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制造细胞产品的一门生物技术。

9、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10、转基因工程:转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重组是指在体外将分离到的或合成的目的基因(object gene),通过与质粒、病毒等载体(vector)重组连接,然后将其导入不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host cell),使受体细胞产生新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11、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

12、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由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并于2001年完成的针对人体23对染色体全部DNA的碱基对(3×109)序列进行排序,对大约25 000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构建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保安康固体发酵-低温淀粉酶耐酸性能评估及其在制粒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研究-高研

保安康固体发酵-低温淀粉酶耐酸性能评估及其在制粒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研究-高研

明,低温淀粉酶具有优良的耐酸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抵御饲料制粒过程中的高温。
关键词:低温淀粉酶;耐酸性能;饲料制粒;热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16)07—0048一05
Acid resistance evalua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during pelleting process of cold-active amylase
■嗣斟溺加剂
zⅢ№.,蝓CER
EAL&
I、—P F饲EED能NDIUSToRY商
低温淀粉酶耐酸性能评估及其 在制粒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研究
祁营利1,高 研2,刘金爱2,吴 勃2,傅罗琴3,王则金1
310014;3.浙江大学动
(1.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杭州保安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收稿日期:2016—03—16;修回日期:2016—06—19 作者简介:祁营利(1989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贮藏原理与技术。
通讯作者:王则金(1957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万方数据
祁营利等i低温淀粉酶耐酸性能评估及其在制粒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研究/2016年一7啊
ABSTRACT:To study the acid resistance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old—active amylase,the enzyme activity was estimated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pelleting tempera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for 4 h with buffer solution of acetic acid and sodium acetate

《酶法分析》课件

《酶法分析》课件

酶的分类和特性
酶的分类
酶的种类:包括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 构酶等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 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来源:包括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
酶的稳定性:受温度、pH值、 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特性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 学反应的速度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子强 度等因素的影响

酶法分析的应 用领域广泛, 包括食品、医 药、环境等领

酶法分析的发 展趋势是向着 自动化、微型 化、高通量方
向发展
酶法分析的未 来前景广阔, 有望在更多领
域得到应用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酶法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实例:例如,酶法分析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血脂、胆固醇等 物质,也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尿素、肌酐等物质。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将会越来 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信息。
食品分析中的酶法分析
《酶法分析》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酶法分析的实验技术 和方法
04
酶法分析概述
02
酶的分类和特性
03
酶法分析的应用实例
05
酶法分析的优缺点和 未来发展前景
06
添加章节标题
酶法分析概述
酶法分析的定义和原理
酶法分析:利用酶的生物催化作用,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第05章第四节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05章第四节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Hale Waihona Puke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 基本要求
二、样品的储存
血浆和血清都必须在采血后即时分离。否则,血凝 后冰冻保存,则因冰冻时引起细胞溶解,而阻碍血浆 或血清的分出,同时因溶血而影响药物浓度变化。 冷藏—冰箱(4℃)中短期保存(1~2d)
冷冻—冷柜(-20℃)或低温冷柜(-80℃) 中长期保存
尿样宜立即测定,否则应加入防腐剂或低温冷藏。
四、简述容量分析法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五、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特征?哪些特征和常数可作为 鉴定药物的定性定量指标?
思考题
六、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品质量标准中的应 用。 七、简述HPLC法中系统适用性试验的意义与内容。 八、HPLC法定量的分析方法哪些?各人何特点? 九、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比较几种定量分 析方法的特点并指出适用范围。 十、简述准确度与精确度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 十一、什么叫有效数字?如何正确运用有效数字 的运算规则来表示分析结果?
加入适量的酶和缓冲液,置水浴上水解一 定时间,过滤或离心,取上清液供萃取用
第四节
(二)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 基本要求
缀合物的水解
尿中药物多呈缀合状态。一些含-OH,COOH,-NH3,-SH的药物可与内源性物质葡 萄糖酸或硫酸形成葡糖酸苷或硫酸缀合物。
1)酸水解 2)酶水解
第四节
(三) 有机破坏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 基本要求


十六、取维生素B2 20片,精密称得重量为 1.6011g,研细,精密称取片粉0.1518g, 置于1000ml量瓶中,溶解.于444nm波 长处测得吸收度为0.312,按C17H20N4O6的 吸光系数为323计算。求维生素B2的标 示百分含量(标示量5mg/ 片).(101.9%)。

天津大学生物化学05第五章核酸化学

天津大学生物化学05第五章核酸化学
.
(二)DNA的二级结构1(总)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 点 2.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 3.DNA双螺旋的不同类型
.
(二)DNA的二级结构2
➢公 认 的 为 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提 出 的 DNA 双 螺旋结构模 型
.
(二)DNA的二级结构3
➢此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根据 ➢(1)碱基组成A=T,C=G,并证明A 与T之间可生成两个氢键,而C与G之间 三个氢键。 ➢( 2 ) X 衍 射 结 构 分 析 : 不 同 来 源 的 DNA纤维具有相似的X光衍射图谱。
➢含量:占总RNA的5% ➢存在:在细胞核中以DNA为模板被合成以后,
可能暂存于核仁内,也可能立即转移到胞质中, 并以每分子mRNA与几个或几十个核蛋白体结合 成串珠样的多核蛋白体形式而存在。
➢特点:一般都很不稳定,代谢活跃,更新迅速,
寿命较短,种类很多。
➢功能: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传递遗传信息的作
➢(2)离子键及范德华力:DNA分子中磷酸基因在生理 条件下解离,使DNA成为一种多阴离子,这有利于它与 带正电荷的其它阳离子基团发生静电作用,这样减少双链 间的静电排斥,有利于双螺旋的稳定。
➢(3)碱基堆积力:目前普遍认为堆积碱基间的疏水作 用是稳定DNA结构的更重要的因素。大量碱基层层堆积, 两相邻碱基的平面十分贴近,于是使双螺旋结构内部形成 一个强大的疏水区,与介质中的小分子隔开,有利于互补 碱基之间氢键的形成。
.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1)
➢(1)DNA分子是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平行 的多核苷酸链构成。即p5’-糖3‘-p的结构 与p3’-糖5‘-p的结构相对;两条链的糖-磷 酸主链都是右手螺旋,有一共同的螺旋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溶剂之所以能使酶沉淀析出。主要是由于有机溶剂 的存在会使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例如,20℃时水的介 电常数为80,而82%乙醇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为40。溶液 的介电常数降低,就使溶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互 相吸引而易于凝集,同时,对于具有水膜的分子来说, 有机溶剂与水互相作用,使溶质分子表面的水膜破坏, 也使其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常用于酶的沉淀分离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异丙醇、甲醇等
5.2.5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 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在离心分离时,要根据欲分离物质以及杂质的颗粒大小、 密度和特性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离心机、离心方法和离心条 件。
常速离心机又称为低速离心机, 其最大转速在8000 r/min以内,相对离心 力(RCF)在1×104 g 以下,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主要用于细胞、细 胞碎片和培养基残渣等固形物的分离。也用于酶的结晶等较大颗粒的分离。 高速离心机的最大转速为(1~2.5)×104 r/min ,相对离心力达到 1×104~ 1×105 g ,在酶的分离中主要用于沉淀、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等的分离。为了 防止高速离心过程中,温度升高而造成酶的变性失活,有些高速离心机装设有 冷冻装置,谓之高速冷冻离心机。 超速离心机的最大转速达 (2.5~12)×104 r/min,相对离心力可以高达 5×105 g甚至更高。超速离心主要用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器、 病毒等的分离纯化;样品纯度的检测;沉降系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层析方法
分离依据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离子交换层 析 凝胶层析 亲和层析 层析聚焦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 物中各组分分离
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 组分分离 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 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 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 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 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 将酶等两性物质的等电点特性与离子交换层析 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实现组分分离
目录
5.1.1酶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
1.防止酶变性失效 (1)一般在低温下进行 (2)控制pH不要过酸、过碱 (3)尽量减少泡沫 (4)防止重金属、有机溶剂引起酶变性,防止微生物污 染和蛋白酶水解。 2.选择有效的纯化方式 (1)在不破坏待纯化酶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激烈” 手 段。 (2)使用亲和剂进行纯化。 3.酶活性测定贯穿纯化过程始终。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超声波破碎法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Tween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本章 目录
化学破碎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 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酶促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 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 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 而达到细胞破碎
5.2.3 酶的提取
5.3.1 膜分离
借助于一定孔径的高分子薄膜,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特性 的物质颗粒或分子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所使用的薄 膜主要是由丙烯腈、醋酸纤维素、赛璐玢以及尼龙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的高分子膜。有时也可以采用动物膜等。膜分离过程中,薄膜的作用是 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 截留。膜的孔径有多种规格可供使用时选择。
5.2.6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 而使其分离的技术。萃取分离中的两相一般 为互不相溶的两个液相。有时也可采用其它 流体。
按照两相的组成不同,萃取可以分为:
有机溶剂萃取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萃取 反胶束萃取
5.3酶的精制(细分离)
5.3.1 膜分离
5.3.2 层析分离
5.3.3 电泳分离
吸附层析通常采用柱 型装置,将吸附剂装 在吸附柱中,装置成 吸附层析柱。
在洗脱时,层析柱内 不断发生解吸、吸附、 再解吸、再吸附的过 程。
分配层析
分配系数是指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达到平衡 时,该溶质在两项溶剂中的浓度的比值。在层析条件确定后, 层析系数是一常数。
在分配层析中,通常采用一种多孔性固体支持 物(如滤纸、硅藻土、纤维素等)吸着一种溶 剂为固定相,这种溶剂在层析过程中始终固定 在多孔支持物上。另一种与固定相溶剂互不相 溶的溶剂可沿着固定相流动,称为流动相。当 某溶质在流动相的带动流经固定相时,该溶质 在两相之间进行连续的动态分配。
1~20 (10,000-40,000)
纳滤 NF
反渗 透 RO
>1 (100~1000)
(>100)
压力差, <1000kPa
压力差, >1000kPa
优先吸附、 表面电位
优先吸附、 溶解扩散
四种常用膜分离过程的截留特性
5.3.1层析分离
层析技术,亦称色谱技术,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它是利 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 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 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 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
本章 目录
5.2.4 沉淀分离
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 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沉淀分离方法 盐析沉淀法 分离原理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 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液中析出 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及不同的两性电解 质有不同的等电点这一特性,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酶或杂 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利用酶与其它杂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添加一定 量的某种有机溶剂,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 离
等电点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复合沉淀法
选择性变性沉淀 法
在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它与酶形成复合物而沉淀下来,从 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酶液中存在的某些杂质变性沉淀,而不影响 所需的酶,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在盐浓度达到某 一界限后,酶的 溶解度随盐浓度 升高而降低,这 称为盐析现象。
在蛋白质的盐析中,通常采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镁、 氯化钠和磷酸钠等。其中以硫酸铵最为常用。这是由于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 且温度系数小,不影响酶的活性,分离效果好,而且价廉易得。然而用硫酸铵进行 盐析时,缓冲能力较差,而且铵离子的存在会干扰蛋白质的测定,所以有时也用其 它中性盐进行盐析。在盐析时,溶液中硫酸铵的浓度通常以饱和度表示。
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
Contents of chapter 5
Go Go Go Go
1、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路线 2、酶的粗分离 3、酶的精制 4、酶的浓缩、干燥、结晶
细胞结构与酶分布
5.1 酶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路线
细胞破碎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细胞 发酵液
酶提取
酶分离纯化
酶浓缩
酶贮存 离心,过滤,沉淀,层析,电 泳,萃取,结晶等。
5.2.1 发酵液预处理
1.发酵液相对纯化
2.发酵液固液分离
1.发酵液相对纯化
(1)无机离子的去除
(2)杂蛋白的去除
(3)色素及其他物质的去除
(1)无机离子的去除
钙离子——草酸 镁离子——三聚磷酸钠 铁离子——黄血盐
(2)杂蛋白的去除
1)沉淀法——pH、盐析 2)变性法——加热、极端pH、有机溶剂 3)凝聚和絮凝——电解质、有机絮凝剂 4)吸附法——吸附剂
提高温度,降低溶液粘度、增加扩散面积、縮短扩散距离,增大浓 度差等都有利于提高酶分子的扩散速度,从而增大提取效果。
为了提高酶的提取率并防止酶的变性失活,在提取过程中还要注 意控制好温度、pH值等提取条件。
酶的主要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 盐溶液提取 使用的溶剂或溶液 提取对象 0.02~0.5mol/L的盐溶液 用于提取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度 较大的酶
JY92-II D超声波 细胞粉碎机 高 压 细 胞 破 碎 机
1)机械破碎
2)物理破碎
3)化学破碎 4)酶解破碎
DY89-I型 电动玻璃匀浆机
细 胞 破 碎 珠
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
机械破碎 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 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物理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 坏,而使细胞破碎。
酶分离纯化过程
酶的纯化过程,约可分为三ein): 采样 → 均质 打破细胞 → 抽出全蛋白,多使用盐析沉淀法; 可以粗略去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
(2) 部分纯化 (partially purified): 使用各种 柱层析法。均质酶 (homogeneous): 目标酶的进 一步精制纯化,可用制备式电泳或高效液相色谱。 (3)浓缩与干燥 (concentration and desiccation)使酶与溶剂分离的过程,使用蒸发、 冷冻干燥等方法。 本章
酶的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 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也称为酶的 抽提。 酶提取时首先应根据酶的结构和溶解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 一般说来,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 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酸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剂中,碱性物 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 酶都能溶解于水,通常可用水或稀酸、稀碱、稀盐溶液等进 行提取,有些酶与脂质结合或含有较多的非极性基团,则可 用有机溶剂提取。
(3)色素及其他物质的去除
活性炭 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 大孔吸附树脂 专用脱色树脂
2.发酵液固液分离
——过滤
过滤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 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提高过滤性能的方法 絮凝和凝聚 稀释 助滤剂——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