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四辩总结

尊敬的老师、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好:

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这场友谊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反方进行总结陈词。

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政治。近来,乌克兰冲突不断、伊拉克局势堪忧,这些热点问题无不折射出西方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将西方民主嫁接到发展中国家,产生的是诸多民主乱象和民主烦恼。“美式民主”所标榜的“完美制度”,不过是金钱政治的游戏。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2014年6月14日发表了题为《改革民主和历史的未来》一文,纳伊夫·鲁赞指出:“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民主国家——传统上被视为‘先进民主国家’,存在极端不平等现象,甚至有人处于赤贫状态。”

中国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有些人将之归咎于中国的政治制度,认为实行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就能解决中国存在的绝大多数问题。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殊不知,西方国家正深陷于“衰退”的泥沼,正经历着民主制度的信任危机。2014年3月30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牛津大学荣誉教授施泰因·林根的文章《我们在走向民主的衰落吗?》,他写道:“美国的体制状况变得比看上去还要糟糕。三权分立旨在通过制衡实现最终目标。但如今,权力相互牵制形成了僵局,美国没有得到它需要的良好治理。”

在辩论过程中我方通过大量道理和极具代表性的事例阐述观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具体概括有三点:第一,嫁接西方民主制度带来的

现实困境,民主政治所呈现的特殊形式因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稳定的国家结构和政策实践而定。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文化生态、不同的国家结构中存在不同的民主形态。西方民主形式也许是适合西方社会的,但是未必适合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第二,我国国情决定了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政治,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世界是多向度发展的,世界历史更不是单线式前进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必须坚定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中国应该有充分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发扬人民民主、扩大公民参与、协调社会利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治优势,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广泛而真实民主权利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纵观全场比赛,我方一不小心抓住了对方辩友的诸多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列举几个较为严重的:

1.定义的问题:对方辩友在辩论过程中将忠于可以的误解为参考

2.偷换概念:没有把握这场辩论赛的重心

3.以偏概全:对方以偏概全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

4.恶意逃避:对方反复对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

方自认理亏呢?

5.断章取义

6.颠倒主体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有中国文化的三十字真言:“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于中国来说,传统上就反对竞争性的政治集团博弈。强调的是和谐,君子不争。因此在一个讲究中庸、和谐、不争的文化氛围中要想让竞争性的政党制度生根发芽,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再次重申一次我方观点,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政治!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