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 MRI扫描与64-MSCT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对比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对比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对比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了解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抽选97例因存在隐匿性骨折,于2015年04月-2017年02月入院确诊患者,以不同诊断方法为依据分组:49例A组施以64层螺旋CT诊断,48例B组施以MRI诊断,分别统计、对比2组临床确诊率。

结果:A组检测后,发现隐匿性骨折病例40例(81.63%);B组检测后,发现47例隐匿性骨折病例(97.92%),(P<0.05)。

结论:当隐匿性骨折病例接受专业检查时,临床需按照病例实际病情选取适宜的检查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病例行MRI影像诊断,临床效果比64层螺旋CT更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建议推荐应用。

【关键词】64层螺旋CT;MRI;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作为临床骨科较常见的一种骨折,隐匿性骨折指的是,临床对患者展开普通的X线摄片过程中,没有发现清晰的骨折显像,但存在骨折。

部分隐匿性骨折病例常常会由于X线检查期间,没有发现骨折而保持正常活动,这就会使病例骨折程度明显加重,对日常生活也会造成较大影响[1]。

为此,为了解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此次抽选97例因存在隐匿性骨折,于2015年07月-2016年08月入院确诊患者作研究对象,分别施以64层螺旋CT、MRI影像诊断,并对两种方案检查情况深入分析,旨在改进隐匿性骨折专业检查技术,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总结。

1.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重点抽选97例因存在隐匿性骨折,于2015年07月-2016年08月入院确诊的患者,24岁-68岁,均值(48±5.48)岁;60例(男性)/37例(女性);损伤因素:53例(54.64%)属车祸伤,16例(16.49%)属坠落伤,10例(10.31%)属摔伤,18例(18.56%)属挤压伤。

入选病例于受伤之后两周之内完成各项临床检查。

1.2方法医务人员对入选的97例病例选取适宜位置进行投照,且图像需充分满足投照的技术规范要求,之后经电脑的终端显示器仔细查看图像,并将影像打印出。

64排螺旋CT与1.5T MRI对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诊断价值

64排螺旋CT与1.5T MRI对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诊断价值

64排螺旋CT与1.5T MRI对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1.5T MRI诊断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64排螺旋 CT对观察组进行诊断,采用MRI诊断对照组。

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

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及挫伤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小于MRI(80.65%<91.94%/80.65%<100.00%)。

结论:64排螺旋CT以及MRI均可作为诊断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方法,但MRI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适合作为隐匿性骨折及挫伤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64排螺旋CT;MRI;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215-02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对64排螺旋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具体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62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在4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12.7)岁;其中车祸伤27例、坠落伤23例、殴打伤12例。

另外,62例患者均表现出受伤部位肿胀、关节活动不灵以及疼痛等症状,且所有患者经过X线检查等常规影像学检查后未发现骨折及损伤。

1.2方法1.2.1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对观察组进行检查。

扫描条件为:120kV、240mA、SFOV:LargeBody、层厚及间均为2.5mm,并采用仪器自带电脑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

扫描方法:对疑似损伤部位进行多方位同性扫描,在扫描时可根据骨骼结构进行MRP显像,并调整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等夹角,从而准确显示骨折范围、折线走向等。

隐匿性骨折应用64排CT与1.5T磁共振的诊断效果

隐匿性骨折应用64排CT与1.5T磁共振的诊断效果

隐匿性骨折应用64排CT与1.5T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摘要】目的:对比64排CT和1.5T磁共振诊断隐匿性骨折疾病的效果。

方法:本次该项研究的样本将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隐匿性骨折患者总计80例,按照就诊顺序对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64排CT检查,观察组采用1.5T磁共振进行检查,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图像质量优良率。

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诊断隐匿性骨折通过采用1.5T磁共振检查价值更加显著,检出率、图像质量均高于64排CT,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64排CT;1.5T磁共振;诊断效果隐匿性骨折是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在临床上也可称之为微型骨折[1]。

采用X线对隐匿性骨折检查并不能够清晰的观察到骨折线,因此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进而加重病情,导致骨折部位活动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因此应该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查方式,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明确的判断,减少误诊、漏诊现象,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近些年来伴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提升,在诊断隐匿性骨折采用64排CT与1.5T磁共振,不同的检查方式诊断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为此,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调研的样本,抽取其治疗数据,重点探究64排CT与1.5T磁共振的诊断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隐匿性骨折患者(n=80)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22:18,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至6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44.74±3.4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1:19,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至6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45.84±5.09)岁。

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并不大(P>0.05)。

64排螺旋CT和1.5T磁共振在胸腰椎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64排螺旋CT和1.5T磁共振在胸腰椎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64排螺旋 CT和 1.5T磁共振在胸腰椎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摘要】现阶段对于胸腰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可通过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的方式,由于两者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存在差异,不同的诊断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诊断结果。

本文对64排螺旋CT和1.5T磁共振在胸腰椎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高胸腰椎隐匿性骨折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1前言1.1隐匿性骨折的定义隐匿性骨折通常指的是常规X线检查无法观察到的骨折,但实际存在于患者身上的骨折,这类型的骨折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患者自身身体当下没有较大的疼痛感,因此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经常发生。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诊断病情,不仅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也会加重骨折的程度;如果能够通过CT、核磁共振等各种技术手段在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规治疗,对于骨折愈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隐匿性骨折的损伤机制和特点隐匿性骨折的实质其实是骨小梁的微骨折过程的别称,它本身没有特殊不一样的病理概念,我们通常把它看做是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小梁产生非常微小的、不易察觉的断裂。

正是因为不明显,加上周围的组织结构复杂多变,相互缠绕重叠的情况发生,运用传统的X线并不能发现真正的骨折线,经常出现假阴性的临床影像结果。

就隐匿性骨折的特点来说,轻微的骨折线,移位的骨折端,不明显的成角都是表现。

多数胸腰椎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也不明显,X线阴性是胸腰椎隐匿性骨折主要特点。

患者可能仅仅表现为受伤局部的轻微疼痛,严重的有肿胀的表现,进行正常的关节或者肢体活动可能不受影响,这也造成了大部分患者不够重视隐匿性骨折,发现的时间较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从病理学上看,胸腰椎隐匿性骨折是骨头的微小断裂,在垂直外力的作用下,骨头发生断裂后互相重叠挤压造成的,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上均有发现。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外伤或慢性应力引起的。

骨折在膝关节区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MSCT(多层螺旋CT)和MRI(磁共振成像)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骨折的诊断中。

本文将探讨MSCT和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就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MS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检查技术,能够提供关节骨折的清晰三维图像。

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MSCT具有诸多优势。

1.高分辨率:MSCT能够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细微结构和骨折线的具体位置,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2.快速成像:MSCT成像速度快,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可以快速完成,有助于急性骨折的及时诊断,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对金属伪影的抵抗能力强:在膝关节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接受金属植入物的手术治疗。

传统X光检查在这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金属伪影,影响诊断效果。

而MSCT对金属伪影的抵抗能力强,能够准确显示骨折情况。

尽管MSCT在膝关节骨折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MSCT检查需要暴露于辐射,多次检查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MS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准确显示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MR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能够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并在显示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MRI也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1.对软组织的显示优势:MRI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包括韧带、半月板和肌肉等,有助于医生准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及范围。

2.无辐射:MRI检查不需要暴露于辐射,对患者没有放射效应,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

3.准确评估软组织损伤:膝关节骨折可能伴随软组织的损伤,MRI能够准确评估软组织的受损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膝关节外伤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的诊断对比

膝关节外伤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的诊断对比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a n d c o mp a r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k n e e j o i n t t r a u m a b y l o w i f e l d 0 . 3 T MR I a n d 6 4 - r o w h e l i c l a
c e mb e r , 2 01 2 w e r e a n ly a z e d . he T p a i t e n t s d i a g n o s i s r e s u l t s o f 6 4 一 r o w h e l i c a l C T ,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 a n d c o n i f r me d b y
C T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l a d a t a o f 1 2 0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k n e e j o i n t t r a u m a a d m i t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 2 0 1 2 t o D e -
1 2 0 例临床资料 , 观察膝关 节外伤在 6 4 排螺旋 C T . 磁共振和手术证实的诊断结果 。结果 6 4 排螺旋 c T 诊 断结果骨质损伤 、
韧带损伤 、 半月板损伤 、 关节积液诊断准确率 明显低于磁共振的诊 断结果 ,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x 2 = O . 3 5 1 、 O . 3 7 2 、 0 . 3 0 6 、 0 . 3 1 5 , P > 0 . 0 5 ) 。 结论 多排螺旋 c T和 M R /的合理检查可 以让骨科 医生对膝关节损 伤情况提前做 出全 面而细致 的了解 .提早 做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是指膝关节周围骨骼结构受到损伤,但没有明显的外伤表现,使得骨折很难被发现。

这种类型的骨折会引起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准确地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变得十分重要。

在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成为了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将就MSCT和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膝关节周围的骨骼结构,有利于发现微小的骨折。

这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2.快速性MSCT检查时间短,成像速度快,有利于医生及时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尤其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可以快速确定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并及时进行处理。

3.三维重建MSCT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将膝关节周围的骨骼结构以立体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骨折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1.软组织成像MRI在成像软组织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清晰地显示韧带、软骨、滑膜等结构,有助于判断韧带损伤、软组织撕裂等伤情,对于膝关节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

2.多参数成像MRI可以进行T1WI、T2WI、FS等多参数成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膝关节周围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医生全面了解损伤情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3.无辐射与CT不同,MRI不使用电子束,没有辐射损害。

对于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MRI 是更加安全的诊断工具。

1. MSCT和MRI的比较MSCT在显示骨骼结构上有明显优势,对于骨折的定位和形态分析更加准确;而MRI则在软组织成像上更为出色,对于软组织损伤和周围结构的表现更为细腻。

2.综合应用价值膝关节是一个复杂的结构,骨骼和软组织同时存在,因此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来说,综合使用MSCT和MRI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伤情,明确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运动员和高风险个体。

其特点是骨表面尚未形成明显的裂隙或骨折线,但仍会出现骨骼痛、肿胀等症状。

因此,确诊隐匿性骨折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极为重要。

目前,MSCT和MRI成为了临床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隐匿性骨折的定义、诊断标准、MSCT和MRI诊断价值等方面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一、隐匿性骨折的定义隐匿性骨折(occult fracture)是指表现为普通X线或常规CT等影像学检查未能显示骨折线或裂隙,但患处仍有骨病变。

这种骨折常常存在于较高应力的运动和活动中,如慢跑、跳跃等。

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典型的隐匿性骨折症状和体征:疼痛、肿胀、局部有压痛点等。

2.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符合隐匿性骨折的特点,如:运动或活动后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未能显示骨折线或裂隙,但有骨质病变存在。

3.排除其他常见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滑膜炎、肌腱或韧带炎症等。

三、MSCT诊断的应用价值MS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的特点是快速成像、高分辨率、以及对骨组织优秀的成像效果。

通过3D重建和多平面成像技术,MSCT可靠地显示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变化,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MSCT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学信息,包括骨骼结构和骨折线的详细信息,从而确定骨缺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与常规X线及MRI相比,MSCT对于附近骨骼支撑结构、软组织和神经结构等的描绘更佳,因此能够准确地评估隐匿性骨折的损伤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

3.MSCT技术应用范围广泛,不同程度的骨折都能够得到清晰和详细的成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能够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制造特定的信号,再通过梯度和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是机体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关节,易受到外力作用损伤而发生骨折。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断裂不明显,骨折表现细微,常规X线检查难以显影,易出现漏诊,贻误病机,加重骨质破裂,影响后期治疗和患者膝关节功能[1]。

1.5T核磁共振(1.5T MRI)、64排螺旋CT(64-MS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检查精确性较高,是临床常用影像学手段,但临床对于两者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价值尚存在一定争议[2]。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61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对比1.5T MRI与64-MSCT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1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1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75±11.38)岁,病程病程1~10d,平均(2.01±0.51)d,受伤原因:重物砸伤12例,交通事故伤26例,跌落伤6例,不明原因17例;骨折征象表现:23例伴有骨髓水肿,23例伴有半月板软骨损伤,56例伴有关节腔积液,18例伴有韧带损伤,20例伴有关节面软骨破损与水肿。

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均主诉膝关节疼痛、活动异常、肿胀,X线检查未见骨折征象,后期经1.5T MRI或64-MSCT检查证实;无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存在X线、1.5T MRI或64-MSCT检查禁忌症者;合并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妊娠期患者。

1.3方法:①1.5T MRI扫描:采用1.5T MRI扫描仪,对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实施扫描,间距为0.3cm,层厚为0.5cm,矩阵为245×245。

T2WI:TE1.5T MRI扫描与64-MSCT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赵辉(河南宏力医院影像科,河南长垣453400)摘要目的比较分析1.5T核磁共振(1.5T MRI)、64排螺旋CT(64-MSCT)扫描检查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1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行1.5T MRI扫描、64-MSCT检查,记录1.5T MRI与64-MSCT影像学征象,并统计1.5T MRI与64-MSCT诊断阳性率。

结果61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1.5T MRI 检查共检出骨折91处,所有病灶T2W1均可在T1WI低信号周围见片状高信号区域,部分病灶T1WI低信号周围镶嵌高信号区域,对应层面T2W1表现为高信号;64-MSCT检查共检出32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40处,图像可见骨小梁扭曲,连续性中断或骨皮质断裂;1.5T 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阳性率高于64-MSCT,且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关节面软骨破损与水肿检出率高于64-MSCT(P<0.05)。

结论与64-MSCT检查相比,1.5T MRI能清晰显示关节囊内充血、关节腔内积液,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阳性率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64-MSCT;膝关节隐匿性骨折;1.5T MRI[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A学科分类代码:32011文章编码:1001-8131(2019)03-0222-02Comparative Analysis of1.5T MRI Scan and64-MSCT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Occult Fracture of Knee JointZhao Hui(Department of Radiology,Henan Hongli Hospital,Changchun453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1.5T MRI and64-slice spiral CT(64-MSCT)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fractures of the knee.Methods Sixty-one patients with occult fractures of the knee join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to February2018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1.5T MRI scan and64-MSCT were performed to record1.5T MRI and64-MSCT imaging findings and1.5T MRI and64-MSCT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Results Sixty-one patients with occult fractures of the knee:91fractures were detected by1.5T MRI.All lesions T2W1could be seen in the high signal area around the T1WI low signal. Some lesions were embedded with high signal areas around the T1WI low signal.Level T2W1showed high signal;40occult frac-turesin32cases of were detected by64-MSCT examination.The images showed trabecular bone distortion,continuous interruption or cortical bone fracture.1.5T MRI diagnosis of knee occult fracture of positive rate is above the64-MSCT detection rate.The detection rate of bone marrow edema,meniscus cartilage injury,joint cavity effusion,ligament injury,articular cartilage damage and edema was higher than64-MSCT(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64-MSCT examination,1.5T MRI can clearly show the hyperemia of the joint capsule,the effusion in the joint cavity,and the high positive rate of the occult fracture of the knee joint,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64-MSCT;Occult fracture of knee joint;1.5T MRI提高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阳性率。

1.5T MRI检查时细微骨折病变边界清晰,骨折部位呈现不规则线性或条索状信号,且周围会呈现明显骨折征象表现,即关节囊内充血患者T2W1、T1WI均呈现较高信号,关节腔内存在积液患者T2W1呈现高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因此诊断阳性率较高。

综上所述,与64-MSCT检查相比,1.5T MRI能清晰显示关节囊内充血、关节腔内积液,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阳性率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王国红,李雪峰.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728-1729.[2]杨力,蒲红,朱缨.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137-140.[3]田文敏.MSCT与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2):117-120.[4]姜兵,黄祖平,张伟,等.MSCT重建在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9(2):150-154.[5]陈玉权,吴勇江.多层螺旋CT与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6):252-254.[6]朱亮旭,向学凌.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及MRI 影像特征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9):1838-1840.收稿日期:2018-11-15为100ms,TR为4000ms;T1WI:TE为20ms,TR 为600ms;ST1R序列:TE为90ms,TR为200ms;②64-MSCT检查:电流为240mA,电压为120kV,64排螺旋CT机实施全方位扫描,间距为1mm,层厚为1mm,对骨折疑似部位可应用多方位同性方式进行扫描,传输数据至电脑工作站后进行处理图像。

1.4诊断标准:①1.5T MRI扫描:T2WI、T1WI提示不规则线性或条索状信号,对应层面的T2W1可见低信号区域周围呈现高信号区域;②64-MSCT检查:骨小梁扭曲,连续性中断或骨皮质断裂。

1.5观察指标:①1.5T MRI与64-MSCT影像学征象;②统计1.5T MRI与64-MSCT诊断阳性率。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检出率、阳性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影像学征象:61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1.5T MRI检查共检出骨折91处,所有病灶T2W1均可在T1WI低信号周围见片状高信号区域,部分病灶T1WI低信号周围镶嵌高信号区域,对应层面T2W1表现为高信号;64-MSCT检查共检出32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40处,图像可见骨小梁扭曲,连续性中断或骨皮质断裂。

2.2 1.5T MRI与64-MSCT诊断阳性率比较:1.5T 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阳性率及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关节面软骨破损与水肿检出率均高于64-MSCT(P<0.05),详见表1。

3讨论膝关节是隐匿性骨折好发区域,骨折特征缺乏典型性,且骨质发生病变后其密度与周围组织相似,临床诊断难度较大,X线检查无法确诊,漏诊、误诊发生后部分患者未限制肢体活动,导致骨质破裂加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