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

事例2
战略思想
针对1947年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 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 头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指出: 1)两个拳头指什么地方? 山东、陕北解放区 2)插上一刀指什么军事行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 幕
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思想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战役 指挥 参战部 结 果 作战方针 名称 者 队 辽沈 林、 东北 占锦州,关 解放东北全境 罗 战役 门打狗 解放军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刘、 中原、华 徐州为中 基本解放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 陈邓、 心 东解放军 等 先打两头 地区 林、 东北、华 (张家口、 华北全境解放 罗 北解放军 天津)后 北平和平解放 聂 取中间 (傅作义) (北平)
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通过的协议 体现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民主的原则 (否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二.主要经过(五个阶段)
阶段
战略防御
时间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战例与意义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运动战,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对山东、 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 初)。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事例4体现中共的战略思想是什么? 人民战争 人民的支持与中共什么措施有关? 土地改革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
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 靠的保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新中国成立。
于是,国共两党的斗争由战场上移到谈判桌 上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渡江战役示意图
第17课 解放战争

㈡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较量和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革命力量对比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的条件。
⑶战略反攻的展开(时间、人物、部队、标志)
★选定中原为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原因
①国民党军队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此地是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之地。②此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所以,出击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②第二次机遇
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③第三次机遇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⑴背景: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①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18张PPT)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0)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国统基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
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
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课本剧
第一幕 时间:1945年8月14日 地点:重庆蒋介石办公室 人物:蒋介石 陈诚
第二幕 时间: 1945年8月23日 地点:延安会议室 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
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他为什 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要赴这场“鸿门宴”?
第17课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战略反攻阶段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6---1948.9)
战略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 (1948.9---1949.10) 占领南京 新中国成立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2.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3. 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 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 决战:1948年秋,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1941年1月发起总攻➢平津战役:1941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结果: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 1949年4月,《国内和平协定》,和谈破裂2.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占领南京。
3. 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前言: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
国民党特务使用暴力破坏了这次集会。
较场口事件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
总结: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战略反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进行重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共59张PPT)

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材料3 (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 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 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统一、 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3、使中华民族错失了很共好和国的的发土展地机。 遇。
一些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是推 动历史前进最伟大的动力。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 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 根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 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 的最大危险。…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位……
材料1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 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 商,…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 临,…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材料2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 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 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淮海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平津
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解放战争历程:
一、战略防御:爆方发式::
1946.6—1947.6 阶段:
二、战略反攻:标志:1946.6,刘邓率晋冀鲁豫
1947.6—1948.8 解放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名称、部队、特点、战果
1948.9—1949.1 意义:规模战果空前;基本消灭国军主力
人民群众的支持
材料6:(1948年12月11日电文)“尤其不可将 张家口…诸敌(傅作义的35军等)都打掉,这 将迫使…诸敌迅速决策狂跑…为着不使蒋介石 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留下 杜聿明指挥…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 部署。”
第17课 解放战争最全版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导入: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但对中国民主革命来说,无论反帝的任务,还是反封建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它最后一个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最后一个时期。
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放战争的进程:1945.8------和谈时期--------46.6------战略防御----------47.6-----反攻----------48.9-----决战-----49.1----------49.4渡江战役-------49.10.1---46.6-------------49.4为战争时期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的迫切要求是什么?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国内阶级矛盾,准确的表述应为: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间的矛盾。
要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来理解这句话。
抗战胜利即为二战结束,世界形势基本是一方面在东欧和亚洲一些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即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在壮大。
另一方面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这些是对中国革命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世界形势则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和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的美国,仗强大的实力,到处扩张,想称霸世界。
而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控制中国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愿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就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具体做法是:帮国民党装备军队、运兵[飞机、军舰]、训练军事人员、提供贷款和物资。
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的对内政策则是独裁内战,那么他为什么要打“和平建国”的纲领呢?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二是迫于人民的和平呼声和国内舆论压力。
这时候,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没有完成,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反对内战是极不得人心的。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学习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国民党全面进攻和 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及渡江战 役。 2、背诵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探究重庆谈判的背景、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选择。
自主学习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努力 2、解放战争的三大阶段及主要事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东北野战军
)
52万
作用 解放了东北全境, 此后我军总数首次 超过国民党军
奠定了解放长 江以南的基础
解放华北全境, 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 十多万人,是战争史上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秋
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淮海战役示意图
宿县
杜聿明
渡江战役。
(2015·北京文综·18) 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 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 中空白处应该是( )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二十 二十三
三十 三十二
四十
目录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筹建新中国
1.17解放战争

17、解放战争(国共内战)【考纲分析】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清单】一、背景:国共两党根本利益冲突:蒋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企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力图争取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系列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二、过程: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阶段(1945、8-----1946、6)①重庆谈判:原因: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蒋反动派假和平阴谋,毛泽东等去重庆谈判结果: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意义:使蒋介石以后再要发动内战,就将陷于被动地位教材补充:在列入“双十协定”的12个问题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只是陈述了国共双方的意见,谈判中争论最多的是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和解放区政权问题,国民党坚持“军令统一”,要求共产党先交出军队,解散解放区政府;中国共产党则要求国民党实现政治民主化,承认解放区政权,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②政协会议:(1946年初、重庆)参会方: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等的代表共38人。
概况:经过激烈的斗争,通过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协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结果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较场口血案”,挑起内战等2、人民解放战争(1946、6-----1949、10)(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攻中原解放区(2)战争进程: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小结
一、近现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1、反侵略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已经完成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完成
二、近代中国列强五次大的侵华战争:
1、19世纪中期,两次鸦片战争侵华;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
【合作探究】
13.(1)图一:虎门销烟(或禁烟运动) 图二: 五四运动 图三:抗日战争 图四:渡江战役( 每项2分,计8分) 斗争对象: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反对国民党反 动统治(或答反对美蒋反动派);(2分) 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或中国 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4分) (2)政权: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6分)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京;(2分)意义:国民政府反动统治覆灭,新民 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4分)
总结到一条, 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问题导引] 1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作了哪些努力? A.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参加重庆谈判、 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 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 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 B.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 进攻和重点进攻。经济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 革。 C.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D.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
1930年夏,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已有星火燎原之势。 “力挽狂澜”——遵义会议的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 “灯塔指引”——“灯塔”指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 宝塔山上的宝塔,延安宝塔也就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1937年 至1947年,中共中央驻延安,“灯塔指引”指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 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胜 利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 和谈阶段(1945、8——1946、6) 1、重庆谈判(时间、背景、结果、 影响)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初、结果) 二 内战阶段 1、防御阶段(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陕北、山东 2、反攻阶段(1947、6——1948.9) (1)经济措施: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影响) (2)军事措施:战略反攻(时间、部队、意义) 3、决战阶段(1948、9——1949、1)地图 三大战役(时间、部队、战术、战果)、三大战役胜利意义 4、胜利阶段(49.1-49.10) (1)北平和平谈判(时间、 背景、结果) (2)渡江战役(时间、结果、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国际、思想)
二 析原因
国民党: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统治腐败,经领导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 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共产党: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基本经验)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三、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民族复兴的方案: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革命失败 2、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方案,资本主义道路不通 3、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方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问题抢答
中国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 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建立以国共二次合作为基 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 战,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协调配合;其 次,苏英美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第三,日本侵略华战争,失道寡助。
这是1955年美 国《时代周刊》封面, 人物是蒋介石,名字 前面没有任何头衔。 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 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 海,对岸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土地。 该图反映了什么 问题?与哪一重大历 史事件相关?
[问题导引] 2
2.列举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简要大事年表。
①1945年8月至10月,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②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 协协议; ③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 爆发 ④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⑤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⑥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⑦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⑧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⑩1949年4月,国共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进京赶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1949年3月23日,毛
泽东等从西柏坡前往北平,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赶考”指如何 建立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毛泽东把解放战争 胜利后,赴北平组建新中国政府,及其治理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新 中国的繁重工作当成是一次严格的考试,以此隐喻中国共产党决不 重蹈当年闯王李自成的居安不思危而导致灭亡的覆辙。
课堂小结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①重庆谈判
解 放 战 争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②政协会议
2、战争阶段
①战略防御 ②战略反攻 ③ 战略决战 ④最后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胜利的原因 2、胜利的意义
【限时自测】答案:
1—5:CCBDA 6—10:BCBDC 11—12:DC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星火燎原”——在“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指导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