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 (1)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猴钓鱼---加减混合》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猴钓鱼---加减混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导谈让学生始终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认识和理解连加连减;依据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我将适时采用引导讨论法,使教师的思路内化为学生的方法,达到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
为了达到新知自我生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学习等方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猴学钓鱼教学挂图、小猴图片、口算卡、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顽皮的小猴子们给我们表演了跳水节目,你们喜欢吗?学生回答。
2、星期天到了!小猴子们又想出去玩了。
不过,猴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的严格。
她设置了三关,每一关都有不同的题目,哪只小猴子能够顺利的通过三关,它就可以出去玩,如果有一道题目做错了,那就只好在家里看门了。
小猴子们可着急了,后来它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就想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3、同学们,你们看,小猴子们带着题目来了,让我们积极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帮它们解决问题。
卡片展示:第一关的题目,分别是:1+9= 7-2= 5+0=4、刚才我们顺利的帮小猴子们通过了第一关,下面让我们准备好过第二关。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能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顺序,学会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能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算法。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铺垫孕伏.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口算过关的时间了,谁能摘到树上的桃子,谁就是今天的口算小明星,怎么样?有信心吗?5-2-1= 8-5-3= 9+0+1= 4+3+2= 5+4+1= 6-5-1=出示口算练习,出示卡片,指名回答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昨天,这些调皮的小猴子学会了跳水,那今天它们又想学什么呢?师;谁能完整的把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给生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有5只小猴子学钓鱼,可是有3只小猴子觉着没意思,扔下鱼竿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1只小猴参加。
生2:5只小猴看小朋友钓鱼很好玩,纷纷用树枝学钓鱼,远处又来了1只小猴。
可是他们用树枝钓不上鱼来,有3只小猴感到没意思就离开了。
师:大家认为他这样理解行不行?(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师:你是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
我们班的小朋友们真是善于观察,而且表达清楚。
谁再来说说关于鱼缸里的鱼的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现在有几只小猴在钓鱼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解决小猴钓鱼的问题师:谁会列算式?生:5-3+1(板书)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生:因为一共有5只小猴,走了3只,又来了1只,所以减去3再加上1。
师:说的有理有据。
谁和他列的一样的举手?师:还有没有不同列法?生:5+1-3(板书算式)师:能说说你列式的理由吗?生:一共有5只小猴,先来1只,又走了3只,所以先加上1再减去3。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第三实验小学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进行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探究意识,学会有条理地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根据图中内容正确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
一、情境引入,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一)发现信息,并提出第一个问题:师:同学们喜欢钓鱼吗?生:喜欢。
师:小明也喜欢钓鱼。
一天,小明正在池塘边钓鱼,几只小猴看见了,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池塘边,也学起了钓鱼。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关于小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有 5 只小猴在学钓鱼。
师:(出示课件),再仔细观察第二幅情境图,关于小猴,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有 3 只小猴没钓着鱼,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但是又有 1 只小猴来学钓鱼了。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有关小猴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现在有几只小猴?(二)发现信息,提出第二个数学问题:师:情境图上除了小猴,你还发现了哪种小动物?生:还有小鱼。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幅情境图,关于小鱼,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小明已经钓到了 3 条小黄鱼。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第二幅情境图,关于小鱼,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小明又钓到了 2 条小红鱼, 1 条小黄鱼又跳到池塘里了。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不少关于小鱼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现在有几条小鱼?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不能继续努力,非常有信心得解决这两个问题呢?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一)解决第一个问题:现在有几只小猴?师:我们再返回来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图上有关小猴的信息列出一个算式吗?生: 5-3+1(课件出示)师:谁能说一说问什么要这样列?生:因为 5 只里面有 3 只小猴离开了,就从 5 里面减去 3,这时又来了 1 只,用剩下的只数与 1 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