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炎作用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进展

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 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NSTEMI)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是造成人类 致死、致残的严重心血管事件; 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的不 稳定斑块破裂,继而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研究表明,他汀类 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抗炎、稳定斑块等多种作用显著 减低 ACS 患者病死率及整体死亡率,对 ACS 的防治具有长期 重要的临床价值。
1 阿托伐他汀钙在 ACS 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中应用的 相关研究
Patti 等〔4〕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双盲研究,旨 在评估 ACS 患者( n = 171) 在 PCI 术前接受阿托伐他汀预治疗 的作用。结果显示 5% 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和 17% 接 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主要心脏事件( P = 0. 01) 。其中, 与安慰剂 组 相 比,阿 托 伐 他 汀 组 心 肌 梗 死 发 生 率 显 著 下 降 ( 5% vs. 15% ; P = 0. 04) 。多变量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预治 疗可使术后 30 d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 MACE) 风险下降 88% ( OR 0. 12 95% CI 0. 05 ~ 0. 50; P = 0. 004) 。阿托伐他汀治疗 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肌钙蛋白( CTnI) 超出正常 值上限的比率也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 7% vs. 27% ,P = 0. 001, 41% vs. 58% ,P = 0. 039) 。尽管术后两组 C 反应蛋白( CRP) 水 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中,CRP 水平相对 基线时的平均升幅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安慰剂治疗组( 63 114%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各4 O例 。两组患者均满足美 国心脏 病学会 ( A C C)指定 的急
3 讨 论
性冠脉综合征 ( A C S )诊断标准,患者 满足知情同意权 ,且遵 循 自愿 的原则 。观察 组 中,男 2 2例 ,女 1 8例 ;年 龄 3 5—
7 6岁 ,平均 5 7岁 ;其 中急 性心肌 梗死 1 7例 ,不 稳定 型心绞
【 中图分类号】R 5 4 1 . 4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3 )0 3 — 0 0 6 1 — 0 1
急性冠脉综合征 (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s ,A C S )是指在 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中继发血栓形成 而引起 的一组严重 的急 性 缺血 性 心脏 病 ,其 主要 诱 发 因 素是 冠 状 动 脉 粥样 斑块 破 裂 …。研究表 明炎症 在动脉 粥样 硬化及 其并 发症 的发 生 、发
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阿托伐他 汀能够在短期 内使急性冠
反应蛋 白和血清 白介素 一 1 8 水 平 ,以便 用药后进行 比较 。
对照组患者 给予 常规 用药治 疗方 法 :给予抗
脉综合征患者 的死 亡率下 降 ,可有 效降 低心血 管事件 的发 生 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2 01 3年 3 月 第 6卷 第 3 C
・6 l・

疗 效 分 析 与 评 价 ・
阿 托 伐 他 汀在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患 者 抗 炎 中 的应 用 效 果 观 察
姜 玲 ,范 洁,丁立群 ,张 翔 ,封淑青
【 摘要】 目的 观察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中的应 用效果 。方法 选择 我院 2 0 1 1 年 4月— _ 2 O 1 2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2例)、常规治疗组(38例),以另外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 组)作对照。

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依那普利等)。

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每晚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连服6周。

SAP组采用与阿托伐他汀组相同的治疗方法。

各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

结果:入院时两组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高于SAP组,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SAP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作为炎性反应的标记物,在ACS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检测意义,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ACS患者中的标志物浓度,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降低ACS的发病率。

标签: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阿托伐他汀近年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沉积大量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类(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标志物,认为炎症是介导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重要因素[1]。

在ACS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抗感染作用是否明显,早期干预能否使患者获得更有效的临床价值,多家研究机构都在研究。

本实验选择了白细胞介素类中有代表意义的IL-6,设计了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患者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的保护作用,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2008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8~80岁,平均61岁;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无Q波或有Q 波心肌梗死42例。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4-03-12T15:46:08.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祖鹏[导读] 冠心病(CHD)又称粥样动脉硬化,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之一。

祖鹏(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CHD)治疗中的抗炎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进行治疗,疗程为2个月。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大幅度下降,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3.3%(P <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冠心病的时候,加用阿托伐他汀,利用其良好的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抗炎作用【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83-02冠心病(CHD)又称粥样动脉硬化,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CHD实质是一种心脑血管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因为血管内的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某种损害而产生炎症,并且贯穿CHD整个发病、发展、出现并发症的过程。

本次研究目的在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CHD)治疗中的抗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和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而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孙波;韩纪平【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2(033)007【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mg,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20mg。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冶疗组治疗后的各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10mg/d的调脂效果好,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415-1416)【作者】孙波;韩纪平【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 [J], 黎素军;许春平;曾波2.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段胜稳3.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孙波;韩纪平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J], 郑琼;张道进;杨阳;何北海5.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周建岭;李大告;倪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段胜稳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09(28)3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结果经过治疗,2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但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除HDL-C外;治疗组的AMI、PCI、SC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肌痛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可产生更强的抗炎作用,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严重缺血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1页(P67)
【作者】段胜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龙胜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10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作用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J], 曾群英;高修仁;许庆;王强;郑东诞;陶军;廖新学;陈国伟
2.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孙波;韩纪平
3.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孙波;韩纪平
4.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J], 刘达瑾;吕吉元;刘卓敏;贾永平;薛铮;景生龙
5.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J], 周岁妮;丁海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理程序 为框架 的疼 痛控 制程 序是无 痛 病房 护理工 作 程序化 的科 学手 段 。 我科 自开 展 “ 无痛病房” 护 理
评 估工 具 提 高 了评 估 准 确 性 , 缩 短 了疼 痛 管 理 过 程 ; 依 据每位 患者 的具 体 情况 制 订 有 效 的个体 化 镇痛方 案 , 帮助 患者及 家属 明确 疼痛程 度控 制 目标 , 可 以提 高疼 痛控 制 质量 和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 促 进 患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 a n t i - i n l f a mm a t o r y e fe c t s o f s t a t i n s i n a c u t e c o r o n a y r s y n d r o me s L OU We i — ui r n g,
[ 摘要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 C S ) 是常见 的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的急症 , 炎症 在动脉 一 : 化过程 中起重要作 用。3 . 羟基- 3 . 甲基戊 二酰辅 酶 A还原 酶抑制剂 他汀类 药物 现已广 泛应用 于冠 心病 的一
级、 二级预 防, 越来越 多的证 据显示他 汀类 药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该文对他汀类药 物在 A C S中的抗炎作用
T A N Y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se a , t h e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fO o i l ie f l d fP o u y a n g , H e n a n 4 5 7 0 0 1 , C h i n a
无痛 病房 护理工 作模 式 建 立 前 后 护 士在 药 物 镇 痛 、

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WH R202004070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李成福沈阳市辽中区骨伤科医院内科,辽宁沈阳㊀110200ʌ摘㊀要ɔ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沈阳市辽中区骨伤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 C㊁T G㊁L D LGC㊁H D LGC水平改善情况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ʌ关键词ɔ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效果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a t o r v a s t a t i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 e z e t i m i b e i n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L i C h e n g f u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M e d i c i n e,L i a o z h o n g D i s t r i c tO r t h o p e d i c a n dT r a u m a t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S h e n y a n g,L i a o n i n g110200[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A t o r v a s t a t i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E z e t i m i b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A C S).M e t h o d s:At o t a l o f82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S a d m i t t e d t oL i a o z h o n g D i s t r i c tO r t h o p e d i c a n dT r a u m a t o l o g y H o sGp i t a l f r o mJ u l y1,2015t oD e c e m b e r31,2019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r a n d o m n u m b e r t a b l e m e t h o d,t h e s u b j e c t s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G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41c a s e s i ne a c h g r o u p).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t r e a t e d w i t h A t o r v a s t a t i n,a n d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t r e a t e d w i t h A t o r v a s t a t i na n d E z e t i m i b e.T h e b l o o d l i p i d l e v e l s a n d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R e s u l t s:C o mGp a r e d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l e v e l o fT C,T G,L D LGCa n dH D LGC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i m p r o v e db e t t e r,a n d t h e i n c iG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w a s l o w e r,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a t o r v a s t a t i na n de z e t i m i b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S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t h e b l o o d l i p i d l e v e l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e s s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a n dh i g hs a f e t y,w h i c h i sw o r t h y o f r e f e r e n c e.[K e y w o r d s]A t o r v a s t a t i n;E z e t i m i b e;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㊀㊀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冠心病危重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成不断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了较大威胁.临床已经证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展中,冠状动脉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应该以控制斑块稳定性㊁调脂活血等为主[1].在临床治疗中,首选调脂药物为他汀类药物[2G3],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针对L D LGC较高的患者,则需要增加药物剂量,进而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会对人体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伤,还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有研究表明[4G5],在选择调脂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他啶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观察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临床效果.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沈阳市辽中区骨伤科医院诊治的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㊁女为22例㊁19例,年龄44~76岁,平均(57.36ʃ5.28)岁,高血压23例,糖尿病10例,有吸烟史22例;观察组男㊁女为23例㊁18例,年龄46~75岁,平均(56.83ʃ5.11)岁,高血压22例,糖尿病11例,有吸烟史20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纳入标准:无急重症感染;无严重代谢及内分泌疾病者.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过敏者;肝脏肾功能受损者;合并肿瘤;合并瓣膜性心脏病者.1.2㊀方法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治疗,1天1次,1次20m g,治疗1月.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治疗,依折麦布[M S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G m b H(S i n g a p o r eB r a n c h);国药准字H20160181],1天1次,1次10m g,阿托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治疗1月.1.3㊀观察指标1)血脂水平:T C㊁T G㊁L D LGC㊁H D LGC;2)不良反应发生率.03临床研究W o m e n'sH e a l t hR e s e a r c h2021年3月第5期1.4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 x ʃs ),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两组血脂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T C (2.49ʃ0.35)m m o l /L ,T G (1.12ʃ0.23)m m o l /L ,L D L GC (1.53ʃ0.21)m m o l /L ,H D L GC (1.14ʃ0.18)m m o l /L ,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表1㊀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 x ʃs ),m m o l /L ]组别T C治疗前治疗后T G治疗前治疗后L D L GC治疗前治疗后H D L GC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 =41)5.27ʃ1.343.11ʃ0.742.08ʃ0.451.77ʃ0.403.80ʃ0.652.06ʃ0.150.94ʃ0.191.03ʃ0.23观察组(n =41)5.16ʃ1.262.49ʃ0.352.13ʃ0.531.12ʃ0.233.74ʃ0.711.53ʃ0.210.96ʃ0.241.14ʃ0.18t0.38294.84960.46049.02020.399113.15010.41862.4116P0.7028<0.00010.6464<0.00010.6909<0.00010.67680.01822.2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皮疹㊁腹胀㊁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21.95%),P <0.05.见表2.表2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皮疹腹胀肌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n =41)3(7.32)4(9.76)2(4.88)9(21.95)观察组(n =41)1(2.44)0(0.00)1(2.44)2(4.88)χ25.1447P0.02333㊀讨论冠状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破裂所造成的急性血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㊁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作为一种冠心病常见危重症,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等的变化而升高,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生命安全.有研究[6G7]表明,L D L GC 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L D L GC 水平,可见,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讲,调脂治疗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药物治疗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但是临床治疗药物较多,不同药物的使用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T C (2.49ʃ0.35)m m o l /L ,T G(1.12ʃ0.23)m m o l /L ,L D L GC (1.53ʃ0.21)m m o l /L ,H D L GC (1.14ʃ0.18)m m o l /L ,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4.88%)低于对照组(21.95%),P <0.05.本研究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代表性的他汀类药物,这种药物能较好地抑制HMG GC O A 还原酶,防止胆固醇的过多合成,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将其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特别是病情严重的患者,大剂量使用效果较好,虽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安全性不高,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8].理论上认为20m g 他汀类药物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降脂效果,可以通过联合应用其他类型的药物来更好地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研究认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9].依折麦布是一种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较好的抑制小肠上皮吸收胆汁胆固醇与饮食作用,进而能有效防止胆固醇过多而通过肠道到达肝脏[10].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强效抑制胆固醇吸收及合成,具有更为明显的降脂作用,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有研究表明,依折麦布对血脂谱整体的综合作用较好,并且将该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还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对炎症因子的释放能起到抑制作用,进而能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11].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于艳杰.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7(21):40G41.[2]高漫.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1):153G154.[3]陈莹,夏经钢.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2018,13(08):1126G1128.[4]杨文典,孟志剑,丁亚楠.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L D L GC未达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6):110G112.[5]王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124G125.[6]高瑞迁.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4):75G77.[7]吴迪.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06):681G682.[8]王迎新,吴伟,严涛,等.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7,31(03):265G268.[9]朱梅生,周晓辉.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J ].药品评价,2016,13(14):48G50.[10]宗斌,韩冰,宗雪峰.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2):1273G1276.[11]王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3):1946G1948.132021年3月第5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临床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征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炎作用及临床应用石先辉1(综述),贾如意2(审较)(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250300; 2.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济南250014)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08)1221888203 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而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还具有抗炎作用。

阿托伐他汀作为新一代他汀类新药在调节免疫抑制炎症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在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防、早期治疗、后期延缓终末事件的发生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这种抗炎作用是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临床应用剂量国内外差异较大,应注意合理应用。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临床应用An ti 2i n fl amma tory Effect of A torva st a ti n and C li n i ca l Appli ca ti on i n Acute Coronary Syndrom e SH I X ian 2hui 1,J I A R u 2yi 2.(1.Shangdong Acade m y of M edical Sciences,J inan 250300,China;2.D epart 2m ent of Cardiology,Fourth People ′s Hospital of J inan,J 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at orvastatin not only has effect decreasing li p id,but als o has anti 2infla mmat ory effect in acute cor onary syndr ome .A s a ne w generati on of the statins,at orvastatin has the bettercurative effect on the regulati on of i m munity and inhibiti on of infla mmati on,it als o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in inhibiting the genesis and devel opment of ather oscler osis,p reventing acute cor onary syndr ome,trea 2ting this disease early and post poning the advanced cases of this desease .Its anti 2infla mmat ory effect can in 2dependent t o its effect of li p id 2decreasing .W 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 on t o its rati onal usage because of great difference about its clinical dosage in domestic and abr oad .Key words:Acute cor onary syndr ome;A t orvastatin;Anti 2infla mmat ory effect;Clinical app licati on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 onary syndr ome,ACS )中具有降脂之外的多相性作用,其在ACS 的应用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现就阿托伐他汀作为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在ACS 的抗炎作用及临床应用简要综述如下。

1 阿托伐他汀在ACS 应用中的作用机制ACS 现在被认为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过程。

阿托伐他汀在ACS 中具有改善内皮功能、调节免疫、减轻血管炎症、抗氧化、减少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心肌重构等一系列作用。

1.1 内皮保护功能 内皮保护功能通过一氧化氮(nitr ousoxide,NO )合成增加,抑制内皮素1合成来实现。

NO 由内皮细胞NO 合酶合成,内皮细胞NO 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 )的调节机制为:①内皮细胞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化eNOS 生成NO;②位于细胞膜上特定凹陷的凹陷蛋白与e NOS 结合,使e NOS 在结合状态无活力;③热休克蛋白90作为分子伴侣与eNOS 作用,帮助eNOS 长期激活,增加e NOS 活性;④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类异戌二烯化中间产物使小G 蛋白Rho 异戌二烯化,有利于小G 蛋白Rho 向细胞膜转移,从而激活Rho 激酶,Rho 激酶具有抑制eNOS 活性,使NO 合成减少。

阿托伐他汀能使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化,导致e NOS 磷酸化,e NOS 活性增高。

Fer on 等[1]发现,阿托伐他汀可直接减少细胞膜上凹陷处凹陷蛋白的水平,减弱凹陷蛋白对e NOS 的抑制,升高激动剂诱导下的eNOS 与热休克蛋白90的结合,增强e NOS 活性。

阿托伐他汀还通过减少类异戌二烯产物的生成,防止小G 蛋白Rho 异戌二烯化,下调Rho 激酶活性,导致Rho 激酶对e NOS 的抑制减弱,使e NOS 活性升高。

e NOS 活性升高,导致NO 合成增加,间接抑制内皮素1合成,减少内皮素1含量。

NO 的升高能使血管舒张,抑制平滑肌增殖和迁移,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向内皮趋化及血小板的黏附而产生作用。

国内田静文等[2]所做的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ACS 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显示,阿托伐他汀具有升高NO 、降低内皮素1作用,较未用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1.2 调节免疫抑制炎症 现证实,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 )富集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3]。

在主动脉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区,DC 广泛分布于内膜层,并和单核巨噬细胞、淋巴样细胞接触,认为DC 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病。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害区也可见大量DC,DC 存在斑块中丰富的T 细胞之间,DC 通过毛刺状突起使细胞分子进入DC 的溶酶体降解抗原,起抗原呈递作用;而DC 的突起也包绕泡沫细胞并可插入泡沫细胞,也提示DC 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反映。

DC 与ACS 有关。

DC 成熟与否决定了其参与ACS 所起的作用。

成熟的DC 能促进T 淋巴细胞激活向Th1分化,其增殖分泌干扰素γ,加重炎症。

不成熟的DC 可能诱导CD 4+CD 25+T 调节细胞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抑制反应性T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化。

李大主等[4]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外周单核细胞诱导增殖的DC 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增强,对T 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和促分泌作用增强,并且和C 反应蛋白(C 2relative p r otein,CRP )呈正相关,在大鼠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DC 数量明显增多,DC 与T 辅助细胞可形成细胞簇起抗原呈递作用。

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阿托伐他汀能抑制DC 成熟,在ACS 中发挥作用,同时阿托伐他汀的应用能增加ACS 中患者C D 4+CD 25+T 调节细胞的数量,导致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增加,发挥抑制免疫炎症的作用,在其中也暗示了未成熟DC 和C D 4+CD 25+T 调节细胞有可能有因果关系[5]。

1.3 下调s CD 40L 发挥抗炎作用 在ACS 发生过程中,白细胞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C D 40/CD 40L )信号途径的激活,是刺激一些炎性细胞产生致炎性因子和急性反应蛋白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常动脉未发现C D 40L 表达,仅有内皮细胞有少量C D 40表达,但在多种因素刺激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感染、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均表达CD40/CD40L,斑块内CD4+T细胞也表达CD40L,CD40/CD40L相互作用,促进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 op r oteinase,MMPs)和组织因子,也刺激淋巴细胞激活。

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C D40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结合是免疫成分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的机制之一。

粥样斑块由稳定向不稳定的发展过程中,C D40/C D40L相互作用可诱使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释放MM P21、MMP23,MM P29在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表达也增加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MMP22以活性形式释放,有助于局部基质降解,同时诱使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表达组织因子,更有助于斑块破裂后激活凝血系统,促凝活性增强,而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增多的同时,下调血栓调节素,降低纤溶活性,更有助于血栓的形成。

C D40/C D40L信号转导途径:①在B淋巴细胞激活c2jun蛋白N末端激酶/应力激活蛋白酶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 or2κB,NF2κB)途径。

②在内皮细胞中诱导NF2κB和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c2jun蛋白N末端激酶信号转导途径。

③在平滑肌细胞中途径为酪氨酸磷酸化和NF2κB活化。

④在巨噬细胞中为NF2κB途径[6]。

阿托伐他汀能下调s C D40L、减少CD40/CD40L相互作用,发挥抗炎作用。

在国内孙华保等[7]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s CD40L及其预后影响中显示,阿托伐他汀在40 mg/d剂量时能明显降低s CD40L,通过抗炎作用稳定冠状动脉斑块,减少ACS患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证明阿托伐他汀的此种作用。

1.4 增加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 oxi2 s ome p r oliferat or2activated recep t or2γ,PP ARγ)表达,改善炎症作用 单核细胞PP ARγ不仅在单核细胞表达,在ACS患者的内皮细胞也表达PP ARγ,活化的PP ARγ通过NF2κB,活化激活蛋白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性因子信号通路,能抑制多种与斑块进展相关的多种促炎性因子、黏附因子的基因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以及MMPs的产生。

阿托伐他汀能阻断类异戊二烯前体的产生,阻止细胞信号传递物质异戊二烯化,上调PP ARγ活性,从而抑制多种炎性因子的产生。

国内许竹梅等[8]所做的阿托伐他汀增加PP ARγ表达改善炎性反应中,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增加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P ARγ的表达,浓度为1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溶液使外周血单核细胞PP ARγ的表达明显增加,证明了阿托伐他汀通过激活PP ARγ来实现抗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