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相活性铁埋藏研究进展及其对松辽盆地烃源岩成因的启示

合集下载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金晓辉;闫相宾;李丽娜【摘要】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火石岭-营城组是主要烃源岩,丰度较低、成熟度较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饱和烃参数、芳烃三芴系列组成特点均表明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微成-半成水湖泊的弱氧化-还原环境中,物源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其次为低等水生生物.烃源岩及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特征、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芳烃系列分布特征与对比均表明,油源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烃源岩;油源对比;长岭断陷;松辽盆地【作者】金晓辉;闫相宾;李丽娜【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烃源岩的确定对一个含油气盆地的可能含油气层位的确定、找油气的方向、新的含油气层的发现和油气规模的预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拗陷层的烃源岩主要是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成熟度较高,厚度较大[1-2];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以及登娄库组是断陷层的主要烃源岩。

长岭油气田、双驼子油气田、腰应台油田、乾安油田、大情字井油田、花子井油田和大老爷府油田是区内目前已经发现的主要油气田[3-4]。

早在勘探初期,东部斜坡区的岭3井就在营城组发现油气显示[5-6],近年来 SN189井在该层位发现工业油气流,SN183井也见到油气显示。

本文在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N109等6口井烃源岩样品和SN189油样测试结果,采用多参数开展油气源对比[7-11],界定了长岭断陷层的有效烃源。

烃源岩样品主要来自 SN108井、SN109井、SN110井、SN115井和SN183井的火石岭组和营城组,油样来自SN189井营城组,原油50℃时的密度为0.845 2 g/cm3,黏度为5.76 mPa·s,原油饱和烃组分含量为62.39%,稳定碳同位素δ13CPDB值为-30‰,为轻质原油。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青一段陆相页岩地球化学和沉积环境特征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青一段陆相页岩地球化学和沉积环境特征
2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北京 102249)
摘要:针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青一段陆相页岩地球化学和沉积环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
系统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子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实验,明确研究区陆相页岩生烃潜力,
探讨沉积环境特征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青一段陆相页岩富含有机质,
Zhao Chenxu 1 , Li Zhongcheng 1, 2 , Guo Shichao 1 , Bao Zhidong 2 , Wei Zhaosheng 1 , Li Lei 2 , Wang Hailong 1
(1. PetroChina Jilin Oilfield Company, Songyuan, Jilin 138000, China;
A"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 / Ti and Sr / Ba,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paleoproductivity and the preservation
收稿日期:20220216;改回日期:20230928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前瞻性基础性项目“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气系统研究” (2021DJ0205)
were systematically carried out to clarify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terrestrial shale in the study area,
and to explore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enrichment of organic matters.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条件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条件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天然气成因分析不够 深入,需要进一步开展详细研 究。
02
对保存条件的研究仍需加强, 以更好地解释天然气的保存与 散失机制。
03
下一步工作建议开展更为详细 的天然气成因分析和保存条件 研究,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 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下一步工作建议
1. 开展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成因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系天然气 的来源和成因机制。
2. 加强保存条件研究,建立更为精确的保存模型,解释天然气的保存与散失机制 。
3. 在研究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和预测工作,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更为精 确的指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来源分析
天然气成因类型
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天然气组分,将天然气主要成因 类型分为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和生物-热成因气。
天然气来源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层位的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结合 烃源岩评价结果,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初层特征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储层以砂岩和砾岩为主,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气性。
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的内陆坳 陷盆地,具有多旋回、多沉积 相、多成因类型等特点,有利 于天然气的生成和聚集。
02
天然气来源
烃源岩识别与评价
烃源岩层系
主要识别和评价了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的烃源岩 ,包括暗色泥岩、页岩和煤等。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评价了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包括总有机碳含量 、氯仿沥青“A”含量等参数。
研究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与成藏条 件,对于深化对该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 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mation and the second member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is 55 93 × 10 8 t and 33 38 × 10 8 t , separately; horizontal⁃
ly, the shale oil resource of Qijia⁃Gulong area and that of Daqing Changyuan and Sanzhao area is 60 58 × 10 8 t and
bodies, the organic matter in shale is enriched. During the burial evolution, the degree of thermal evolution gradu⁃
ally increases. The organic matter begins to produce and expel a large number of hydrocarbons with R o ≥0 75%,
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 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为研究对象, 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数据分析, 研究了古龙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
优选了页岩油发育有利区评价, 在此基础上分层、 分类明确了页岩油资源量, 探讨了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下一步勘探
the shale oil resource by the methods of stra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was identified and the next exploration direc⁃
tion of Gulong shale oil in Songliao basin was discus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Gulong shale in Songliao Basin is

松辽盆地松科1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松辽盆地松科1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松辽盆地松科1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聂志阳;黄清华;席党鹏;万晓樵【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4(21)2【摘要】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分析,文中探讨了松辽盆地上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成熟度及沉积环境等变化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松辽盆地上白垩统的原始有机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细菌等低等水生生物,又有一定比例的陆上高等植物输入.其中青一段、青二三段和嫩一段具有低的三环萜烷/藿烷值、高的甾烷/藿烷比值以及甾烷C27对C29的相对优势,说明该时期湖泊藻类勃发,初级生产力高.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沉积环境变化较大,其中青一段、嫩一段烃源岩较低的Pr/Ph值、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和较低的重排甾烷指数指示了成化条件下的水体分层的缺氧环境.综合分析各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总结上白垩统各个组段有机质成熟度、沉积环境及有机质来源,认为青一段是最好的优质烃源岩.该时期是藻类勃发、水体分层、高温缺氧、强还原的深湖环境,是有机质保存演化的理想场所.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湖泊缺氧事件发生的事实.【总页数】10页(P265-274)【作者】聂志阳;黄清华;席党鹏;万晓樵【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顶界面特征研究---基于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 [J], 李宏浩;高有峰;王璞珺;瞿雪姣;高翔;陈海潮2.松辽盆地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意义 [J], 张健; 孙雷; 何大祥; 张海华; 郑月娟; 张德军3.综合物探剖面揭示松辽盆地基底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以过松科二井剖面为例[J],4.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义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以辽法D1井为例 [J], 李晓海;李文博;张健5.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九佛堂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以秀D1井为例 [J], 李文博;李晓海;张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作者:李艳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年第04期摘要:松辽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构造演化,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不相同。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和采集的上古生界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松辽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特征及其有效性。

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较差(主要为Ⅲ型和[KG-30x]型),现今热演化程度高(已达到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后期生烃潜力有限,但不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生烃贡献小;肇源、长岭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为后期深埋藏型,存在二次生烃,为上古生界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区,对天然气资源有贡献;杜尔伯特地区由于受周边侵入岩烘烤、后期浅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古地温远高于现今地温,不能发生二次生烃,烃源岩基本无效。

因此,松辽盆地肇源、长岭地区为上古生界烃源岩有利生气区。

关键词:烃源岩;热演化史;上古生界;地球化学;二次生烃;松辽盆地中图分类号:P618.130.2;TE12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松辽盆地浅层勘探程度已经很高,但近几年在盆地深层也有大气田发现[117],因此探索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深部层系是有必要的。

松辽盆地深部层系地质和油气资源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甚少,因此,可用资料少且资料品质差。

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经历的构造演化较为复杂,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有差异[1820]。

针对上述情况,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通过实施少量勘探工作,实现战略发现和突破,为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笔者以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为研究目的层,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地球化学手段对烃源岩进行化验分析,对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有效性判识,指出烃源岩的二次生气有利区带,为该区长远勘探战略提供参考。

1 沉积演化及地层早古生代,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形成的复杂构造带构成了松辽盆地的原始基底。

松辽盆地青一段原油及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

松辽盆地青一段原油及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

松辽盆地青一段原油及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孙晶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14(033)003
【摘要】利用色谱一同位素质谱对松辽盆地青一段正构烷烃进行了单体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认为:松辽盆地青一段原油、烃源岩的氢同位素为-126‰~-248‰,具有典型的陆相沉积的特点;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氢同位素为-180‰-235‰,与海相烃源岩的氢同位素范围相差甚远,因此不支持松辽盆地曾经海侵的观点.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孙晶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1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原油中单体正构烷烃的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J], 张明峰;妥进才;吴陈君;张小军;郭力军
2.青海湖地区生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与影响因素 [J], 段毅;吴应忠;吴保祥;孙涛
3.低纬度淡水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有机质源和环境指示意义[J], 段毅;马兰花;姚泾利;吴应忠;齐亚林;张辉;何金先;张晓丽;徐丽;余永进
4.青藏高原东北部尕海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与有机质源指示意义[J], 段毅;吴应忠;赵阳
5.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J], 王彦美;熊永强;王立武;苗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

K1n4
4
2. 9 0. 8 75 5 15 5 32 20 48 13. 1
K1n5
2
1. 0 0. 6 51 0 34 15 47 22 31 6. 7
注 :A —形态显微组分总体积分数 ( %) ;B —“壳质组 + 腐泥组”( %) ; C — 显微组分相对组成 ( %) ;D —“壳质组 + 腐泥组”相对组成 ( %) ; E — 矿物沥青基质含量 ( %) ; ①—镜质组 ; ②—惰性组 ; ③—壳质组 ; ④— 腐泥组 ; ⑤—孢子体 ,含少量角质体 ; ⑥—藻类体 ,含少量沥青质体 ; ⑦—壳屑体
本区烃源岩中分布一定数量的矿物沥青基质 ,其 含量可占全岩体积的 1. 4 %~78. 2 % ,平均为 20. 3 %。 不同层段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含量差异悬殊 (见表 1) ,其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嫩一段 、嫩四段 、嫩 二段 、嫩五段 、嫩三段 。矿物沥青基质不是严格意义上 的有机显微组分 ,它是一种有机2无机复合体 ,至少有 4 种来源[1] ,其中隐含了一定数量的亚显微级有机颗粒 , 其成烃贡 献 一 直 是 困 扰 有 机 岩 石 学 研 究 者 的 难 题 之 一 。本区样品矿物沥青基质镜下观察的荧光普遍不 强 ,表明隐含在矿物沥青基质中的原生有机质浓度较 稀。
形状不规则 。特别是渗出沥青体类似于“运移沥青”, 是石油发生初次运移后残留的重质馏分 ,是目前公认 的显微组分成烃及烃类运移的岩石学证据[2] 。这从有 机岩石学角度证明 ,齐家古龙地区低熟烃源岩具有生 成液态烃的能力 。
3 有机质热演化
3. 1 镜质组反射率 镜质组反射率反映镜质组在成熟过程中“晶体”的
3. 2 孢子体荧光参数 显微组分的荧光性变化反映了其在热演化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 球 大 部 分 油 气 资 源 来 源 于 海 相 沉 积 系
统 ,但 是 在 中 国 、 东 南 亚 、 巴西 、 西 非 、澳 大 利 亚 等 国家 和 地 区 , 大 部 分 的 烃源 岩 及 其 相 关 的储
结 。近年 来 的研 究更突 出湖泊 发育[ 2 】 、盆地充填
历 史 对 陆相 烃 源 岩 的控 制 【 】 ” ,但 是 与 海 相 烃 源 岩
外 ,美 国地质 学家B r a d l e y [ 8 - 9 ] 发表 了有 关美 国绿 河 组 巨型油页 岩 的经 典专著 ,He d b e r g 【 1 州 的文章 则是西方 国家学者最早对 陆相生油理 论的系统总
究工 作 。
陆相大 规模 烃 源岩 形 成 的首 要步 骤 ,就 是
究和 实 际勘探 工作 的 需要[ 1 】 。其 中一个重 要 的
原 因,正如 中国老一代著名石 油地球化 学家黄第
藩所指 出的那 样【 】 : “ 目前对湖相黑色页岩采用
高分辨 率( 密集采样) 的 分 析 手 段 ,像 研 究 寒 武 系 海 相 黑 页 岩 那 样 进 行 精 细 的成 因模 式 的研 究 ,仍
作用 的产物( 菱铁矿 、黄铁矿 、铁硫 化物) 等 。活 性铁循环研究 ,特别是活性铁作为古海洋氧化还
原 指 标 的提 出 , 对 古 海 洋 的氧 化 还 原 演 化 研 究
起 到 了无可 替代 的作 用 ] 。B e r n e r [ 和R a i s we l l 等[ 2 9 ] 提 出了海相沉积物 的D O P  ̄' 数( 黄铁矿铁/ ( 黄
筮. - 末 志 第 3 7 卷 第 2 期 ■ 特 约 专 稿
海陆 相 活 性 铁 埋 藏 研 究 进 展 及 其 对 松 辽 盆 地 烃 源 岩 成因 的 启 示 *
黄 永 建 ,王成 善”
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1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 国家重 点实验 室,北京 1 0 0 0 8 3
铁的定义) 的埋藏,对海相烃源岩 中有机碳 的埋藏 起到 了重要 的控制和调节 作用[ 1 7 - 1 9 ] 。本 文将着重 回顾海陆相地 层中活性铁埋藏及其生物地球化学 效应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松辽盆地陆相烃源 岩成因研 究的启示,丰 富和发展 中国的 “ 陆相生 油”学说,从而指导石油地质勘探工作。
l I N v I T E 。 s P E c I A L P A P E R
用 的含铁矿 物统称为活性铁( r e a c t i v e i r o n ) ,主要 包 括 陆源 输入 的铁氧化 物( 针铁矿 、赤铁 矿 、纤 铁 矿和磁 铁矿等) 、铁氧 水合物 , 以及早 期成岩
干 通 信 作 者 ,E - ma i l :h u a n g  ̄@c u g b . e d u . c n
什 中国科学 院院士,研 究方 向:沉积盆地分析 、高原 隆升机制 以及大 陆古海洋 学。
79 ■ ■ I
ch。 nes e 。u na。。 Na u e Vo1 .37 N。.2
研究取得 的巨大成就相 比【 1 ,陆相烃源岩成 因机 制 的研究显得尤 为薄弱 ,难 以满足 当前 的理论研
层都 属于 陆相沉 积…。陆相烃 源岩 的成 因机制研 究 ,也就成为这些地区石油地质学家所面 临的重 大学术 问题之 一l 。
虽 然 国 内 外 学 者 以及 石 油 勘 探 工 作 者 很 早 就 发 现 陆 相 地 层 生 油 的现 象 , 但 是 直 到 2 0 世 纪
与海 洋系存在诸多的差异[ 1 ” ,但是两种体系在 有机碳埋藏 的影 响因素和 过程 上 的相似性l 1 引 , 为借鉴海 相烃源 岩的研 究思路和方法来开展 陆相
烃源岩成因机制 的研究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1 ’ 1 。近 年来 的研究表明,海洋中活性铁( 下文将给 出活性
5 O 年 代末 ,随着 中 国具 有世 界 规模 的陆相 油 田
— —
大 庆 油 田 的发现 ,才 极 大地 推 动 陆相 石油
基本是一个 空 白……”也就 是说, 目前 虽然 已经
基本解决 了 “ 陆相 生 油 ” 的 可 能性 问题 ,但 是对
陆 相 烃 源 岩 的 形 成 过 程 、 原 因 和 结 果 还 远 未 阐
l ’ ¨, ”】

地 质理 论 的发展 】 。 由中 国学 者倡 导并建 立 的
“ 陆 相 生 油 ”理 论 ,从 此 指 导 中 国 的石 油 地 质 勘 探 工 作 , 并 取 得 了 丰 硕 的勘 探 成 果 I 5 。 】 。 在 国
需 要 在 更 多 的 典 型 地 区 进 行 精 细 的研
摘要 陆相烃源岩提供了 中国主要的油气 资源 , 但是其成因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薄弱 。近年来对海相烃源岩成 因机制的研究 表明 , 海洋沉积 物中活性 铁的埋藏对海 相烃源岩 中有机碳的埋藏 起到了重要 的调 节和控制作 用。通过对湖泊 中铁循环及其
生 物地球化学 效应进行 回顾 , 指 出湖泊 沉积物 中铁 埋藏过程与海 洋中类似 , 同样受到硫酸盐还 原作用的影 响 , 并引起营养 盐( 主 要是磷) 的大规模释放 , 从 而使得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 有利于 湖泊有机碳的生产和埋藏 。松辽盆地在其发展过程 中受 到 海侵 作用的影响 , 因此该过程可能对松辽优质烃源 岩的形成 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活性铁埋藏 : 松辽盆地 ; 烃 源岩成因
陆相盆地大 规模 有机碳 的堆积和埋藏 。尽管湖 泊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4 1 3 7 3 0 8 2 ) ,国家重 点基础研 究发展计 ̄( 9 7 3 计划) ( 2 0 1 2 C B 8 2 2 o 0 5 ) 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 业务 费优秀教师项 目( 2 6 5 2 0 1 3 0 4 1 ) 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