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人物形象【篇一:第二讲人物形象的鉴赏】第二讲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步骤一: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步骤三: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解答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栈中过节而思念家乡亲人的形象。
(步骤一)前两句写冬至佳节,诗人远在邯郸的客店里,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
三四两句落笔家人,推想家中亲人今天相聚到深夜,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步骤三)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蓑笠翁形象。
解答本诗刻画了一个远离世俗、孤傲清高的蓑笠翁形象。
(步骤一)从本诗前两句可知蓑笠翁是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天气在江边垂钓,四周山上已经没有飞鸟的踪迹,小路上也毫无人的踪影。
通过严寒的天气来衬托蓑笠翁的孤傲清高,不愿随波逐流。
(步骤二)诗人借蓑笠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怀。
(步骤三)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宋末诗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志士,宋亡不仕。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解答本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步骤一)“独行穿落叶”,“独”和“闲”表明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只能藉“数”流萤以遣闷,更显其寂寞无聊,悠长的渔歌和远处水面上飘动着的若明若暗的灯火,倍添凄凉孤寂。
高考诗歌中有关虚实结合的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诗歌中有关虚实结合的训练题附答案
诗歌中有关虚实结合的训练题| 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题目中已明确本诗主题是“思家”,请简析诗人是怎样写“思家”的?(6分)
答: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
(1分)
①前两句实写,写自己在邯郸客栈里抱膝枯坐的身子陪伴影子过节的情景。
(1分)
②后两句虚写,想象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2分)
③诗人想像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分)
月圆①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
王昌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比较阅读

王昌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王昌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都是写诗人夜晚客居异地时的所见所闻,其中第一首写的是____季,第二首写的是______季(填季节)2.诗人的情感往往会由某些特定的场景而触发,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请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1.春冬2.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李诗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王诗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通过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作分析。
结合“散入春风满洛城”可知,第一首写的是春季。
结合“邯郸冬至夜思家”可知,第二首诗写的是冬季。
2.本题考查诗作主题。
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由此可知,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结合“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思家”二字,可知第二首诗有思乡之情;诗中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 这一句借家人谈论自己侧面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篇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1、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2、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
3、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阅读试题】(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阅读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篇二」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分)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参考答案: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阅读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阅读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阅读答案
【原文】
邯郸①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②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代县名,即今河北省邯郸市。
②〔驿里〕驿站,客店,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的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问题】
23.用自己的话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所写的`情景。
(2分)
24.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23.示例:冬至寒夜,诗人独居客店,身体瑟缩,双手抱膝坐在灯前,形影相吊,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24.示例:全诗采用虚实结合(或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或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前两句写自己一人独居客店的情形是实写,后两句是想象家中亲人此时此刻还在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在外的人是虚写。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题及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题及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
12.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的画面,并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3.诗歌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结合三四句诗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思家”的'。
(3分)
【参考答案】
12.示例: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
表达了孤独凄苦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画面描绘内容具体,句子完整通顺即可得2分。
感情1分,答出“孤独”的意思即可得分。
13.示例: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用家人思念自己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答出“想象”或“虚写”得1分,结合诗句内容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8.从诗句内容看,诗人思家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
(3分)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9.诗歌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请找出这一诗句。
(1分)
10.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请赏析。
(2分)
1.(1)冬至的节日(1分);2)孤独的环境(1分);(3)远离家乡的现状(1分)。
共3分。
2.抱膝灯前影伴身。
(1分)
3.不写“我”如何“思家”,而是从“对方”着手写家人如何“思我”(1分),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1分)。
共2分。
魔方格阅读答案邯郸冬至夜家具体描写诗人冬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篇一:魔方格阅读答案邯郸冬至夜家具体描写诗人冬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篇二:魔方格阅读答案邯郸冬至夜家具体描写诗人冬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狐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完成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
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