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高考诗歌精读

合集下载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邯郸冬至夜思家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赏析:题解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1日至23日。

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

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

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句解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这一句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采用虚写的手法,在静夜中,抱膝坐在孤灯前,想象着和亲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

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恨。

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语颇直。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译文及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译文及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译文及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参考。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邯郸冬至夜思家》鉴赏《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题解: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

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

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译文:冬至佳节,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译文二: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

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赏析: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

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居易古诗:《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此诗描写了冬⾄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质朴⽆华⽽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想象等⼿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下⾯是分享的⽩居易古诗:《邯郸冬⾄夜思家》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邯郸冬⾄夜思家》 唐代:⽩居易 邯郸驿⾥逢冬⾄,抱膝灯前影伴⾝。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

【译⽂】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节,⽽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的影⼦相伴。

想到家中亲⼈今⽇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

【赏析】 此诗描写了冬⾄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质朴⽆华⽽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想象等⼿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邯郸驿⾥逢冬⾄,抱膝灯前影伴⾝。

”纪实,侧⾯写“思家”。

第⼀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这个⽇⼦,⼈们本应在家中和亲⼈⼀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碰上这个节⽇,不知如何是好。

第⼆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过节的情景。

“抱膝”⼆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字,既烘染环境,⼜点出“夜”,托出“影”。

⼀个“伴”字,把“⾝”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

”运⽤想象,正⾯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如何思家,⽽是想象家⼈冬⾄夜深时分,家⼈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这个远⾏之⼈,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化,真实感⼈。

其感⼈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如何想念⾃⼰。

这个冬⾄佳节,由于⾃⼰离家远⾏,所以家⾥⼈⼀定也过得很不愉快。

当⾃⼰抱膝灯前,想念家⼈,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

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阔天地。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邯郸冬至夜思家唐・邯郸①驿②里逢冬至③,抱膝④灯前影伴身⑤。

想得家中夜深⑥坐,还应说着远行人⑦。

【注释】①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②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④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⑤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⑥夜深:犹深夜。

⑦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写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翻译】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赏析】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恨。

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1、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2、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

3、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高考试题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阅读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阅读练习二:⑴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⑵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试分析这两组诗句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3.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

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

C.第三句写诗人对家中人深夜久坐的想象。

D.末句主要写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B.想得从对方着笔,转入虚写,耐人寻味。

C.此诗塑造了漂泊异乡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

D.本诗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感隋朴实真挚。

答案:⑴抱膝灯前影伴身。

抒发了诗人内心孤寂之情。

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首诗都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想得不知秋思落谁家都是虚写的场景;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赏析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表达了自己在外过冬至的情景。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注释: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⑷夜深:犹深夜。

⑸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⑷夜深:犹深夜。

⑸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
古诗鉴赏
1226 1210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

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赏析: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

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可以感觉到那种情感。

【话外音】: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

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

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题解: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

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

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评解: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

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 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

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