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钧窑
钧瓷名人

万彩永辉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
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孔相卿,男,1963年生,孔子第七十四代后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陶玻协会副理事长,许昌市陶瓷业技术状元,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董事长。
从事钧瓷艺术研究30多年,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术突破,率先在钧瓷界带头发掘、规范钧瓷的制作工艺,经过研究、整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手法,论证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创立了提高钧瓷制作的工艺方法,一改建国以来钧瓷制作笨拙、单一的局面,真正体现出宋钧的艺术美。
并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为钧瓷行业的振兴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作的作品多次全国大赛及评比中获奖,作品《伟人尊》、《国泰鼎》、《丰尊》、《小口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丰尊》被选为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并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中《伟人尊》又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并入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纪念邮票。
2006年12月,孔相卿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报国务院批准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2月,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播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专题上下集,孔相卿创办的孔家钧窑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钧瓷文化艺术企业。
张金伟,1966年人,江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陶玻协会副理事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许昌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
数年来,致力于钧瓷传统工艺的挖掘、整理,现代钧瓷艺术品的创作和钧瓷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了“钧瓷无匣钵明焰煤烧技术”获得省科技攻关项目。
钧瓷大师孔相卿的“七种武器”

钧瓷大师孔相卿的“七种武器”文 曹千里没见到钧瓷之前,以为天底下最美的瓷是雨过天晴的汝窑。
见了孔相卿先生烧制的钧瓷以后,才知道世上之瓷还可以如此华美绚丽,怪不得古人形容钧瓷时写下令人神往的诗歌:“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至此也才信了那句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可是,单凭色彩就能如此价值连城么?且听大师详解。
孔相卿先生告诉我们,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是因为禹州神垕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
这里既有秉承天地灵气的大龙山、凤翅山特有的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等名贵矿石的独特土质,又有饱含自然之精华的颖河水配料,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矿藏丰富的土质,经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形成了禹州境内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
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极富诗情画意。
其次是“窑变无双,钧瓷无对”,拥有任意一件钧瓷,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
再次,钧瓷那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灵透欲滴。
最后,它的烧制难度极其大,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当然,最后这个难题我们已经攻破了。
”孔相卿先生言语间流露出几分自豪,旋即现出孩童般的笑靥。
与艺术同行的人,果然葆有赤子之心。
没错,钧瓷液化气窑炉的创烧成功,一举打破了千年来“十窑九不成”的铁律,这也是孔相卿傲视群雄的“七种武器”之一。
“七种武器”?容我一一道来。
钧瓷烧制的革命——液化气窑炉的创烧成功,是其一。
业内人士都知道,历史上烧制陶瓷都是用柴或者煤,温度的把控完全靠老窑工日积月累烧窑的经验,人力并不能精准地控制温度,所《伟人尊》 孔相卿/作26以导致了成品率很低,严重制约了钧瓷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1992年,孔相卿创建孔家钧窑有限公司以后,先攻克的就是这一难题。
他四处学艺,回来后带领团队根据钧瓷窑炉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钧瓷窑炉及烧成方法,这也打破了制约钧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大名窑之钧窑

五大名窑之钧窑钧窑又称钧州窑、均窑,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窑变后的特殊成色使钧窑身价倍增。
钧瓷因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成品瓷釉色青中带红,灿若红霞。
对钧瓷窑变釉色之美,明代张应文写道:“均州窑,红若臙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
”钧窑瓷极其珍贵,“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工艺特色钧瓷的艺术美,在于其神奇的窑变工艺,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独具特殊的古典美,色彩瑰丽、丰富、神奇。
钧窑器叩之有铁声,胎质极硬,色深灰或者浅灰,带褐紫。
釉色流动,五彩缤纷,极为高雅。
釉的正色犹如雨过天晴后的天青色,也有玫瑰紫、大红、月白等色,其中钧红、钧紫等釉色最为突出。
钧窑釉质分呆釉、亮釉两种,呆釉生产年份较早,多月白色,有牛毛纹;亮釉生产地区较广,多天蓝色,有鱼子纹。
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其艺术美。
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
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
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釉质玻璃化程度好。
钧窑器釉又硬又厚,釉泡类似哥窑,但比哥窑小;釉面多有缩釉、芝麻坑、凹凸不平及露胎处。
制瓷工匠合理地利用各种原料制坯,保证胎釉的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的基本一致,促进胎釉间钙长石中间层的形成,使胎釉结合程度高,釉层一般无剥釉现象。
釉料配制含磷、钛、铜、锡等元素,为复色窑变花釉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
钧瓷工匠还利用含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各种原料,进行多次分层施釉的方法,使成品形成绚丽多彩、自然生动的窑变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
鉴赏要点鉴赏一件钧瓷的釉色,按照下述九个字去分析,基本能分出优劣。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钧窑钧窑简介:北宋著名瓷窑之一。
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
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
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钧窑玫瑰紫釉尊钧窑鼓钉三足洗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钧窑月白釉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钧窑玫瑰紫釉花盆盆托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钧窑鼓式三足洗钧窑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钧窑海棠式花盆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梅瓶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钧窑鼓钉三足洗钧窑鼓钉三足洗款识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
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
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
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
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
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钧窑月白釉单柄洗底部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高7.3cm,口径20cm,底径6.7cm。
洗长圆形,口沿的局部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环形柄,通体施天蓝釉,釉质凝厚滋润。
洗有陶和瓷制品,陶洗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均有制作,瓷洗以唐代越窑、宋代钧窑,尤其是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制品为多。
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蓝色称天青,较深的称天蓝,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称月白,具有萤光般的幽幽光泽。
孔相卿:让实力说话 让作品说话

1987年,24岁的孔相卿与兄弟三人成立孔家钧窑有限公司,从此拉开了孔家钧窑征战艺术品市场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孔相卿以产业化布局,推陈出新,钧瓷产能和销售收入几乎占据神垕镇钧瓷产业的半壁江山,激增的资本进一步加大了孔家钧窑的扩张能量。
一定要把钧瓷做出身价1995年,孔相卿专程到北京请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为孔家钧窑书写了“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孔家一把泥”的广告语,短短半个月,这一广告语就铺满神垕、禹州、许昌及省会郑州等地。
孔相卿凭着“一定要把钧瓷做出身价”的初衷,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揽到了孔家钧窑,每年为企业创造上千万元的盈利。
历史上,北方瓷没有南方瓷精细。
但孔相卿却不这么看,“说北方瓷粗糙,是长期工艺不精、技术不良造成的,端庄、大气、厚重是钧瓷的本色,但钧瓷绝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孔相卿主动担任孔家钧窑的艺术总监,负责器形创作及成型工艺,在多年的摸索中,他以“一器多法”“以器定法”的新工艺取代了传统的“一法多器”,从工艺上解决了成型中所有的问题。
2007年1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公布,河南仅有的两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额被钧瓷人包揽,孔相卿是其中之一。
这一年,孔相卿仅有43岁,他常说:“让实力说话,让Kong Xiangqing孔相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孔家钧窑艺术总监连续13届中国—东盟峰会钧瓷国礼的设计制作人中国钧瓷行业领军人物作品说话。
”2012年8月,孔相卿创办的孔家钧窑被原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孔家钧窑踏上了全新的征程。
钧瓷美学立象以尽意真正的大道理,其实是最简单的道理;真正的大美,其实也是最自然的美。
一件立意高远、意境深邃的作品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共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像的陶瓷制作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从“像”的角度讲,无疑很难超越,孔相卿把“意”放在了首位,其次再追求“像”。
孔相卿:当代钧窑工匠的杰出代表(上)

88钧行天下·故事篇编辑|薛续友孔相卿,1963年出生于中原神垕古镇的钧瓷世家。
少儿时天资聪颖,可谓天赋少年。
12岁已能瓷板作画;15岁学习陶瓷制模工艺;22岁时,他在父亲孔铁山的指导下,创烧出的钧瓷及官瓷高仿作品,其品相可与传世官瓷媲美,遂打入国际市场,尤其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做得风生水起。
1987年,24岁时,他亲率家弟成立“孔家钧窑有限公司,就此拉开了孔家钧窑征战艺术品市场的序幕。
钧瓷艺术产业化发展1993年,孔家钧窑在神垕率先创烧液化气钧瓷窑炉,并向行业推广,平均每天生产出数百件造型新颖,色彩靓丽,深受人们喜爱的钧瓷产品,其销售占整个神垕钧瓷销售市场的80%以上,每天收入不菲,使孔家有了进一步扩张的资本;按孔相卿的话讲:“要进军艺术品市场,首先要进入资本市场,没有资本,你拿什么去搞艺术。
”这是理念,也是孔相卿要的一个过程。
由中国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亲笔为孔家钧窑书写的 “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孔家一把泥”的广告词,彰显了孔相卿先生的自信和胆量。
1995年起,这广告几乎铺满了神垕、禹州、许昌及省会郑州,当时相卿才刚过而立之年,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量大并不等于不精,孔相卿说:“工艺做不精,就不要搞钧瓷。
端庄、大气、厚重是钧瓷的本色,但钧瓷绝不是粗糙、笨重的代名词”。
孔家钧窑的四个兄弟各有明确的分工,他的二弟孔民生重点负责管理及工艺控制;老三孔红生重点负责企业战略,对外交往;他的四弟孔春生重点搞市场对接,主抓经营;而孔相卿亲自担任孔家钧窑的艺术总监,统管技术,主抓创新。
多年来,他以“一器多法”“以器定法”取代了传统的“一法多器”;釉料在传统配釉的基础上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开发出了上百种生产钧瓷的釉方。
这种当代钧瓷生产工艺体系的整体推进,使孔家钧窑在生产工艺水平上始终处于行业的领袖地位。
这是技术,也是相卿的立足之本。
2007年1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公布,河南仅有的两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额全被钧瓷人包揽,孔相卿赫然其中。
五大名窑:钧窑瓷器鉴赏

五⼤名窑:钧窑瓷器鉴赏故宫博物院,河南省⽂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天津博物馆。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最著名的窑场位于禹州旧城北门内的钧台与⼋卦洞附近。
传说钧台是⼤禹传位予其⼦的地⽅,故⼀般认为钧窑得名于钧台。
钧窑瓷器素以瑰丽的釉⾊⽽著称于世,特别是所创以氧化铜为着⾊剂、在还原⽓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更使其名声⼤振。
这种釉⾃然天成、变化万千、异彩纷呈,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元时期,河南、河北、⼭西、浙江的许多窑场都曾烧造钧釉器物,形成庞⼤的钧窑体系。
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东⽯湾等地也都曾烧造仿钧釉瓷器。
由此可见钧窑影响之⼤。
本展览以展⽰故宫博物院所藏钧窑及仿钧窑(釉)瓷器为主,辅以禹州市钧台窑址历年考古发现所得标本及兄弟博物馆所藏具有代表性的钧窑完整器,⼒求较为全⾯反映传世和出⼟钧窑瓷器的风貌,供观众朋友们研究、欣赏。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
钧窑是宋代“五⼤名窑”之⼀,素以古朴的造型、瑰丽的釉⾊著称于世。
除了常见的天蓝釉之外,最为世所珍的是铜红窑变釉,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予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玫瑰紫釉长⽅四⾜花盆、天蓝釉双⽿三⾜⾹炉等不同釉⾊的藏品,让观众⼀饱眼福。
为便于观众观赏,展览按“民钧——器⽫类钧瓷”、“官钧——陈设类钧瓷”、“仿钧——钧瓷仿制品”三个单元予以展⽰,全⽅位反映历史上钧窑瓷器所取得的⾼度艺术成就,及钧窑名列宋代“五⼤名窑”的原因。
第⼀部分:“民钧”器⽫类钧瓷(上) 乳光幽兰宋、⾦、元时期钧窑产量最⼤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活⽤品,釉⾊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
孔相卿 千年钧瓷的解谜人

孔相卿千年钧瓷的解谜人王晶晶崔宗劢孔相卿:1963年生于钧瓷世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钧瓷烧制技艺),1978年参加工作,从事钧瓷艺术研究40年。
《丰尊》《伟人尊》《国泰鼎》等作品多次入选国礼,或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孔相卿在制作《伟人尊》。
“画山画水难画云,制青制花难制钧。
”一句俗语,点出了中国陶瓷中钧瓷的独特和神秘。
独特在其色。
宋代以前,中国陶瓷都是单一釉色,到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以其独有的窑变现象横空出世;神秘在其难,“十窑九不成”,无法捉摸的颜色仿佛上苍赐予的机缘,引得千百年来无数人探寻其奥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就是探秘者之一。
他身上有“艺”的雅致,待客以茶,落座前先燃炉中香,指着桌瓶中的花和墙上嵌的瓷作笑言:“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我们也享受下宋人‘四雅。
”他身上又有“工”的实在,会客间的装饰材料全来自田间地头、厂里院里,烧坏的瓷杯、古窑留下的废料、精制的瓷作拼合成墙,古朴中不失现代的时尚。
左图:孔家钧窑烧造的《祥和尊》,2013年入选为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被赠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
作品如其人,孔相卿打造的孔家钧窑,也承载着沧桑的历史与厘革的现实。
两代人的实验室会客厅所在地,是河南禹州神垕古镇的孔家钧窑老厂。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满天,商贾遍地走,日进斗金钱。
”钧瓷烧造始于唐,兴于宋,明清渐衰。
孔家最迟从明代开始,就在当地边耕读边制瓷。
清末民初,神垕灾荒频仍,瓷窑鲜有人烧,孔家渐渐家道中落。
孔相卿的父亲孔铁山,算起来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后裔,神垕孔家的第十代。
他1933年出生,在战乱岁月里吃了很多苦,为养活自己11岁就到窑厂当学徒。
神垕解放时,孔铁山参加革命,后来还当上民兵连长,加入共产党,成为国营瓷厂里的技术骨干。
1955年,神垕镇着手恢复钧瓷实验,请来全国各地的陶瓷专家,孔铁山参与了恢复研烧的全过程。
勤勉好学的他很快脱颖而出,从1958年开始长期担任国营瓷厂实验组组长一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家钧窑
作者:
来源:《理财·收藏版》2018年第03期
孔家钧窑是中国钧瓷名窑,1987年成立于河南省神垕镇,2002年被河南省政府首批认定为“河南名牌”,2006年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作品《伟人尊》《国泰鼎》丰尊》《小口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伟人尊》《挂盘《国色天香》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教科书;作品《四海升平》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国礼由联合国总部收藏,2007年和 2008年分别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十佳民营文化企业”“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基地”光荣称号,2012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光荣称号。
孔家钧窑掌舵人孔相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技艺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钧瓷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艺术陶瓷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禹州市钧瓷行业协会会长,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从艺30多年来,其钧瓷作品《丰尊》《伟人尊》《国泰鼎》《小口瓶》《国色天香》《四海升平》《祥龙瓶》《如意尊》《佛光普照》《鼎盛华夏》《珠联璧合》多次入选国礼,荣获国家大奖,或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出身钧瓷世家的孔相卿,对当代中国钧瓷理论和工艺技术传承有着卓越的创造性贡献:
孔相卿历经千百次试验,制定迥异于一般陶瓷工艺学的钧瓷烧成制度,探索出净色期、呈色期、保色期细分的钧瓷呈色工艺流程标准,幻化出五彩缤纷、最具色彩覆盖性的钧瓷色彩体系,引领钧瓷成为真正世界陶瓷王国之魁,颠覆并重构陶瓷工艺史和陶瓷美学史。
——运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系青蓝釉。
继铁系青蓝釉、铜系红釉之后,革命性地延伸扩展钧瓷色彩体系,为人类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将传统钧瓷文化与现代企业、现代商业理念和实践对接,引领封闭保守的传统陶瓷手工艺走向现代文化产业的阳光大道,以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当代钧瓷业繁荣发达,使钧瓷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中恢复最好、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光明的陶瓷藝术门类。
孔相卿以“传承文化,缔造经典”为创作理念,率先奠基了当代钧瓷的发展体系,把钧瓷发展带入产业化道路,并成为连续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制作商,完善了科学理论与钧瓷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钧瓷品牌的代言者,引领钧瓷从“十窑九不成”的幽暗狭道里解放出来,走上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高地,被誉“世界性”陶艺家,是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孔家钧窑拥有三大生产科研基地和两大文化艺术公司,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公司拥有员工160人,国家级和省级大师11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9人。
专业从事钧陶艺术的研
制与生产,并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郑州大学美术学院、西亚斯国际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是当今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具实力的专业化钧瓷公司。
孔家钧窑系中国最大的钧瓷文化公司,秉承“传承文化,缔造经典”的企业文化理念,领导着钧瓷艺术的发展方向。
钧瓷以其卓著的釉色、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