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的养生智慧
性文化之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

性文化之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余少时,由侍卫于武宗朝,岁在戊辰,驿行西蜀,同华阳令李公登华山,问右仙迹。
一道出曰,山之所帘也,惟陈搏所遗丹法,刻之石,为山之显迹,天下所其闻。
惟搏一书来传。
陡开洞门,得洞中小石匣。
折古遗封.取出一册,名目:玄机中萃,乃希夷成道内丹筑基立身安命大要也。
公命抄之,仍书一册,送余西行。
蜀藩缙绅取录者,不胛有以服其药,登堂而称其玄妙者。
有登余门,告其深验者。
无虚日,缘其自伏气,乃立身妄命之基,梅子乃人元大品之丹药。
服药乃生血生精之妙,用无不可重之也。
今之世传希夷子进药之事,有自来矣。
行道之人,多不知其妙在行破还须行补,宜抱鸡须用卵为之之义。
为性命者,当留心于此。
乃人道之门,成道之捷径也。
又曰:余亦得梅子金丹之效.补气之说。
衰年之人,可以为法。
或曰,是集谷无补于大乘,但伏气进药。
梅子虽有形物,亦可接命延年,耶道世弥.为添油之法耳。
余然之。
将纂与诸经到刊,使明道者.便于采择焉。
岩嘉靖岁在庚戍春正月吉坎宫道人。
(一)筑基筑基功夫.名目炼已造丹。
诚能采得药来,j又得药起。
择鼎,取蟠桃酒.以进真铅。
采药,由下元次L}J元后上元。
能进下元,是筑基。
能进中元,是长生。
能进上元药品是为了道,虽不飞升,亦为蓬莱客。
学者欲得筑基,先明橐龠。
要知采药,须遇师傅。
师傅口诀,则炼已造丹,功成无疑矣。
得之者,当宜潜修,苟可明言则人人可仙也。
何谓内丹,则吾身与天地同休,得一阳真息,升降交感子吾身之中,是也。
二八童子,得而修之,故曰金丹。
真精已泄,故曰还丹。
(二)铸剑养神功夫,名曰铸剑存真。
择三五二八之眉清目秀之鼎,调养一年之余。
候其癸水行潮信准,将八卦安神丹自服一月。
次用灵龟膏药封脐一句。
始阴阳交合。
取其地傀养神下手功,行九一之法。
其法如是数次,少停,覆鼎上。
提气九口。
若神未曾动.再行九一之法,其法如当神功,急覆其上。
闭住橐龠。
勿动呼吸。
恐漏真金。
急提气三口,升上泥丸。
缓提气六口,升上泥丸。
坐式八段: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的精华,中老年人健身的明智选择

坐式八段: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的精华,中老年人健身的明智选择八段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导引养生功法,自宋元以降,流传普遍,影响深远。
据今人研究,八段锦实际包括坐式八段锦、立式八段锦两种功法。
而坐式八段锦动作幅度不大,易学易练,不会造成运动损伤,健身效果良好,对大脑、颈、肩、腰等部位的保健效果尤为突出,非常适合长期伏案劳作的脑力工作者和中老年人习练,惜其口诀太过繁杂,冗长难记。
为方便大家的学习和练习,兹根据《导引健身法解说》(吴志超编著)等今人研究成果,对功法练习方法进行归纳梳理。
一、坐式八段锦发展历程简介最早对坐式八段锦功法进行详细描述的是成书于元朝初年的《修真十书》,共有两处:一是《杂著捷径卷之十九》载“钟离八段锦法”:“闭目冥心坐(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微摆撼天柱(摇头左右顾,肩膊随动二十四,先须握固),赤龙搅水浑(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
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所漱津液分作三口,作汩汩声而咽之),龙行虎自奔(液为龙,气为虎)。
闭气搓手热(以鼻引清气,闭之少顷,搓手令极热,鼻中徐徐乃放气出),背摩后精门(精门者,腰后外肾也。
合手心摩串,收手握固)。
尽此一口气(再闭气也),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热极,即用后法)。
左右辘轳转(俯首摆撼两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闲步顷间),两脚放舒伸(放直两脚)。
叉手双虚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头攀足频(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
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急搅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谓再漱三十六如前,一口分三咽,乃为九也)。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西汉初期养生观研究综述——基于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探讨

“两文一图”是合写在一幅帛上的,合为一卷帛书。 对于“两文一图”之间的关系,1989 年沈寿先生在《西 汉帛画 < 导引图 > 考辨》一文中认为,帛书的这种编 排抄录形式,不能认为只是为了充分利用其面积而拼抄 在一起的,“两文”与“一图”之间还明显存在着内在 的联系。该文认为《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与后世 流传的《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相对照,其编排的形式 很相近。《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中所述各脉主病 的病候在《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均可见到。而定名 为《阴阳十一脉灸经》(原无题,后由马王堆帛书整理 小组根据其内容填上),只在少阴脉一条后提到疗法, 而且不仅是灸疗,还有导引行气的疗法,其余各条后均 未提疗法。根据帛书前为《却谷食气篇》,后为《导引 图》来看,其疗法主要是导引行气,可参照《陈希夷导 引坐功图势》。[10] 吴志超、沈寿在《< 却谷食气篇 > 初探》 一文中提到,《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的内容与现 在的《灵枢·经脉》中论十二经脉很接近,很多文句与 《灵枢·经脉》相同,而《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所列 病候基本上是来自《灵枢·经脉》。因而《阴阳十一脉 灸经》(乙本)、《灵枢·经脉》和《陈希夷导引坐功 图势》所述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这卷帛书的编 集形式,虽较后世的《导引图说》、《内功图说》等导
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如果说隋唐五代以前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在理论和方法建构上的奠基与不断成熟时期,那么,宋元明清时期则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不断适应民间需求、在大众应用领域的兴盛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商业发展逐步兴起,市民文化逐步繁荣的开始。
此时,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技术的改进,使得各种书籍的印刷和广泛发行成为了可能。
从宋元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导引养生典籍,并且在民间广泛传播;编创了很多适宜于一般大众习练的导引养生功法——“世俗化”成为这一时期导引养生术发展的显著特点。
宋元时期,道教内丹术发展进入全盛期,尽管其实践活动主要限于道教集团内部,但是其“性命双修”的理念与具体的内修方法也在文人群体中受到推崇,影响深远。
明末清初之际,武术逐渐开始由关注外在技击转向注重内在养生,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导引术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也直接被运用于武术之中,这一现象在武术史上往往被称为“武术与气功(或导引)的结合”,这种武术的养生归向使得武术无论在功法训练还是拳术发展上都带有了明确的养生价值旨向,它一方面构成了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武术的根本特质,同时也使得以太极拳为主的很多传统武术拳种成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医学对导引术的持续重视导引术的产生与发展一直是与医学紧密相连的,从先秦时期一直到隋唐五代,导引术已经发展成医学的一个独立门类。
尽管有学者指出,宋元时期,“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医疗导引术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事实上,导引术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以及应用依然具有显著性。
具体来讲,宋元时期,导引按摩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医学门类,为中医十三科之一科。
北宋后期由官方组织全国名医编纂了《圣济总录》,其中即专列“导引、服气”两部,详细记载了历代的导引养生文献著作,其中对导引术的机理进行了描述:“善摄生者,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适阴阳升降之理,安养神气,完固形体,使贼邪不得入,寒暑不能袭,此导引之大要也。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动作要点和口诀:起式:预备势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这套功有个功前准备,周身放松,两眼轻闭,或者是平视前方,两个牙齿轻轻地叩起来。
当练习者听到默念口诀的时候,两手要叠于丹田,男女都是左手放在里边。
练功口诀: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
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这个时候练习者慢慢将手放下。
)第一式:乾元启运旋臂摆掌清气扬,松腰敛臀气息长;乾元启运百会引,气沉丹田精神爽。
(动作是这样做的,将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开步稍宽于肩,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不仃,两臂稍微地外旋,将手摆至身前。
第二拍要蹲腿屈膝,两手下沉带动手下按于腹前,这是呼气过程。
第三拍起来向右看,仍然摆至与肩平,再随着臂外旋摆至身前,这个时候把重心同时移到右脚。
第四拍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由屈逐渐伸直,就这样反复再做一次。
第五拍开右脚开始,看右手向右看,摆至身前。
第六拍屈膝松腰敛臀,请注意这会儿大家手的高度跟肚脐齐平,要松腰敛臀,沉肩坠肘。
第七拍腿伸直是百会穴上顶的结果,再将手摆至身前,重心移到左脚,右脚向左脚并步。
第八拍两腿由屈逐渐伸直,这叫乾元启运。
)第二式:双鱼悬阁丁步切脉按太渊,阴消阳长双鱼悬;上举下按分清浊,清溪淡流入丹田。
(身体半面45度转身向左,开始两臂同时内旋,请注意,臂与上体的夹角大体上是60度,动作还没做完,身体半面向右转,右腿下蹲,左脚跟提起,右手放在左手的脉口上,同时成左丁步,手的高度是放在右小腹前,这是第一拍。
第二拍请注意,左脚向左前方,上步的时候是绷脚,同时你的左手向右前方伸出,请注意是同时完成,开始同时完成,不仃以腰为轴,两手两臂随着腰的旋转,相合于胸前,这时候身体要转正,劳宫对劳宫,高与胸平,这是第二拍结束了。
第三拍请注意左脚向右脚并拢是弯曲的,不仃随着腿伸直,右手上托,左掌下按,这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太极图首尾相连的阴阳鱼,这是第三拍结束了。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法简而效宏的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按季节练功,以吐纳坐功为主,以导引为辅,深合“天人合一”之理。
现据明·高濂所编《雅尚斋遵生八笺》所载,整理出各月二气导引坐功图势。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宜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三次。
治病:风气积滞,顶痛、耳后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雨水正月中坐功图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迭手按[月坒],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诸候悉治。
惊蛰二月节坐功图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腰膂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鼽衄、喉痹、面肿、暴哑、头风、牙宣、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悉治。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不痛、痰痒。
清明三月节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定,换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扣齿,纳清吐浊,咽液各三。
治病: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嗌痛、颈痛不可回顾、肩拔、臑折、腰软,及肘臂诸痛。
谷雨三月中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衄、颊肿、颔肿、肘臂外后廉肿痛、臀处痛、掌中热。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以寅、卯时,闭息瞑目,反换两手,抑掣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不老功

不老功秘中之秘:接著要介紹的是每天做一點並重覆做,能使全身氣血流活潑,預防身體老化,且健康地活到壽命盡頭的,增進身體健康以預防老化的行法大系。
這個導引術體系是宋朝的導引術大師陳希夷完成的,總共有二十四個行法,是非常有效的組合。
即二十四個行法可以刺激全身所有的經絡,使氣血流非常活潑地分佈於全身各個角落,而達到維持身體健康,預防老化的目的。
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行法系統,效果非常好,所以很早就在修行導引述的道家信徒之間流傳。
因為這個流傳了將近九百年的行法,大部分是坐著進行的行法,亦即由坐功所構成,所以在專家之間都稱為「陳希夷坐功」,而本書則稱之為「不老坐功」。
現在來說明這個可以預防老化的系列坐功做法。
它並不是為了治療特定的身體不適或老化,而是以預防老化,維持年輕和健康為前提的行法,所以如果可能,凡是對身體健康有信心的人,只要在三十歲以後每天做一點這種行法,到了五、六十歳時,你就會發現自己比四周的人年輕又健康,當然,到那時侯你也不會有任何疾病。
更理想的情形是,把預防老化的二十四個坐功當做一套行法,一天做一次。
這是專門修行導引術者的做法。
不過,如果你以前沒有做過導引術,而一次把廿四個坐功都做了,身體必定會出現強烈的反應,可能會疼痛或發燒。
其實並不需要做得如此徹底,一般人一天只要做一部分效果就很好了。
只要做過,每個人都會了解這一套坐功中的每一個坐功效果都很好,因此,你也可以把二十四個坐功按照四季分配,每一季節故六個,這樣就可以達到預防老化的效果了。
記得要做得具體,最好按照下面的順序倣。
春天的行法二、三、四月:不老坐功一至六行法。
夏天的行法五、六、七月:不老坐功七至十二行法。
秋天的行法八、九、十月:不老坐功十三至十八行法。
冬天的行法十一、十二、一月:不老坐功十九至二十四行法。
實際做的時候要導守做導引術的注意事項,如果可能,除了不老坐功外,最好一天也做一次腳的行法二,這樣效果更大。
老化或疾病而身體不適者,要先從治療老化和不適的導引術項目中,選擇所需要的行法來做,然後再做不老坐功。
坐功功法练养效能

功法天下功夫在我国自古以来,凡属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坐功,其鼻祖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的著名养生家彭祖,以后传入儒家。
据《列仙传》载述:“彭祖,殿大夫也。
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自古至今,中国的佛、道、儒,以及医家、武术家无不推崇静坐养生,而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中亚伊斯兰教的祈祷、斋期、避静,以及近年风行欧美的催眠术、印度的古瑜伽术,也都以静坐颐养身心为重要内容。
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
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如今,这古老的东方文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强身健体的静坐养生热正在风靡全球。
通过修习静坐可使人身强体健、祛病延年,重获身心健康,这已成为诸多公众的共识。
一、坐功的内涵坐功指盘腿打坐练功,称为坐功功法。
民间有盘腿散坐、扣膝坐(两腿膝盖相扣,脚落两侧),佛道界有单盘和双盘打坐,日本、朝鲜人有跪坐习俗。
盘坐为道家练内丹功所采用的功法,佛门也有上乘功法——坐禅。
练功中有各种姿势,其中站立、倒卧、盘坐最为常用,人们发现在这些姿势中,打坐练功效果最好。
伏羲八卦功中的乾坤功就要求端身正坐,头对下丹内视脏腑静夜练功。
生于河南云阳的赤松子对导引功造诣高深,他采用长跪双手叉腰的方式练功,可耳聪目明百病不生。
东汉的魏伯阳练内丹时必居静室端坐不语,久之达到如醉如痴境界方可得丹。
陈希夷的坐功图(见明代《沈津辑》)端坐练功,采用24势配合按膝、捶背、转身、伸肢,均获得高超功效。
打坐练功用宗教思想去解释是修行,因为神佛都要盘腿打坐,手持念珠或双手合十。
寺观里雕塑的主要仙佛,有的坐在莲花上,有的坐在仙榻上,一些道士和尚因此打坐练功,臆想今后成仙成佛,甚至到晚年都要采取坐化方式与世长辞,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死后方可升天,于是各地遗留下不少的坐观和塔林。
坐功功法练养效能◎赵德贵66少林与太极‖ 2022年第7期功法天下功夫坐式功法和修行仙佛联系起来,从科学观点去分析纯属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的养生智慧【摘要】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自己可以长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作息时间变得无章可循,继而导致人们的寿命大打折扣。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使人们对《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功法中学习养生的规律、方法。
充分了解导引健身法与人体健康的自然关系,遵循养生之道,深刻体会科学养生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为新生活指明健康之路。
【关键词】陈希夷;春季养生功;智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42-02
1 前言
《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是把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和经络原理与导引术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并把中国古代阴阳哲理渗透其中,顺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把春、夏、秋、冬的运行规律和人体经络的循行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从而总结的一套比较有效的坐功锻炼方法[1]。
其中包括文字和图像。
文字在前图像在后,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分别论述,共二十四幅图。
每一节都将功法的内容、练习时辰、次数等讲解的一清二楚,方便人们习练、理解。
它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发展,至今仍在不断丰富和扩大,它所倡导的养生理念至今仍备受世人的关注。
2 《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所体现出来的养生智慧
2.1 治未病应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中提出一种防病养生的
谋略,叫:“不治已病治未病”。
讲的就是不要等到头痛才去医头,脚痛才去医脚,而是应该在头和脚还没痛的时候就已经去预防疾病了,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例如,《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的“春分二月中坐功”,就清楚的告诉我们,此节功法可以预防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寒栗,耳聋,耳鸣,肘臂、外背痛,痰痒等症状。
“治未病应防患于未然”这种思想在《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将病患防治于未发生之时,这种知识和经验普及到所有的人,那么一些不该发生的家庭悲剧将会避免,社会医疗机构的压力就会减轻,最终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富强。
2.2 健康长寿才是养生的本意其实根据寿命的计算方法,每个人的最低自然寿限应活到一百一十岁到一百二十岁左右,可到目前为止,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人大多却只活到自然寿限的一半甚至更少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运动姿势的改变;呼吸方式的改变和循环功能的改变[2]。
2.2.1 运动姿势的改变人体每天站立的时间越久,全身运动系统的活动幅度就越小,脊柱的负荷相对就越大。
因此,极易发生大脑和心脏疾病。
所以,加强身体锻炼便成了改变人体姿势的主要方法之一。
就拿《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耸肩转动头身[3]”来说,是使手厥阴之脉由胸出手与手少阳三焦之脉交会运行。
同时促使手少阳三焦之脉,由手走头与足少阳胆经交会于头侧童子髎。
通过锻炼可以加强头项、颊、肩、臂、筋骨、肌
肉的功能,可去三焦风寒留滞,治项颊痛,头、肩、臂疼痛。
还具有防治血管硬化,颈椎肥大的作用。
可以看出,功法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它们不仅仅代表了一种姿势更代表了一种养生的理念。
这种理念才是我们应该理解、掌握并运用的。
2.2.2 呼吸方式的改变人的呼吸方式有一个从腹式呼吸到胸式呼吸的转变,即胎儿时期。
当能走路、会站立时,就彻底的变为胸式呼吸了。
胸式呼吸会使人体肺的大部分细胞因为闲置而失去活性,这样人的肺活量就会减少,也就活不到自然寿限。
练习过《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的人会知道,此功法练习时,要求人们尝试用腹式呼吸进行锻炼,因为腹式呼吸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地发挥肺的功能,增大肺活量。
《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4]”。
肺主管全身血脉的运行,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肺朝百脉”。
只有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好的发挥,人类的寿命才能有所延长,这才是真正的养生效果。
2.2.3 循环功能的改变指的是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要适应四季的节气变化,就是什么样的季节就应该保持在什么样的状态。
这在《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功法是针对不同的节气采取了二十四种导引姿势,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的循环,顺应天气的变化。
例如,“春分二月中坐功图——要在春分前后十五分钟,练习一个姿势,就是两手伸向前上方,手尖略高于头顶,左右交换伸引。
”两手伸向前上方,左右交换伸引,打开的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为的就是疏通、调节这两条经脉,有预防
肩背酸痛,有疏通活络的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的二十四经腑与自然界的二十四节气是相吻合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哪怕你每年就只在节气前后的十五分钟习练此功法,都会对身体有好处的,这是很有效、很重要的养生原则。
3 结论
养生其实就是养我们自身的元气,其本意就是“天人合一”。
人们只有全心身地融入到大自然,顺应自然的变化,将学习、生活、工作、锻炼有机的集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解读到养生的本意,获知养生的奥秘。
只有心静时才能得出智慧,只有把自己溶入宇宙中去实践、感知,才能获得真知[5]。
本文的主旨就是:只有知晓人体的本性之后,生活和生命才会改观,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要抓住其本质,这才是养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吴志超.导引养生史论稿[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6:1-5,40-45.
[2]曲黎敏.养生十二说[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1:1-3,16-24,33-37.
[3]吴志超.导引养生史论稿[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6:1-5,40-45.
[4]倪泰一,易洪波.黄帝内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9:1-10,38-45,67-70.
[5]曲黎敏.养生十二说[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1:1-3,16-24,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