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详解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和方法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和方法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和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是我国古代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重视养生保健,着重强调人的体质和自然界的节律的调和,提倡调养机体,保持机体阳气的充足,使人体达到最佳的状态,全面提高健康水平。

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以“调天道、调神明、调阴阳、调精气”为主要方针,以“以调养者机体、调气血、调寒温、调病疗”为实质内容,即以阴阳五行六气来调养机体,坚持中庸之道,做到体内恒定平衡,这是黄帝养生理论的主要思想。

阴阳五行六气养生法
黄帝养生理论侧重于根据天地万物阴阳五行六气的规律来调养身体,以“有所缺少,补之以当充之物”为宗旨,统一健康、疾病与内外六气的关系,实现与天地的和谐共融。

根据五行六气的特征,黄帝内经将养生分为《阳明养生》、《阴阳养生》、《五行养生》、《六气养生》等四大方面。

(1)阳明养生:强调保持机体内阳充盈,促使阳血明目,以调节肌肤,生长延年,保持健康。

(2)阴阳养生:关注“阴”和“阳”的健康关系,强调和谐统一,方能保持健康。

(3)五行养生:强调五行的运行与机体健康的关系,从机体的阴阳五行状态来进行调节。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典。

作为一部非常重要的养生经典,黄帝内经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秘诀,这些秘诀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养生之道。

一、养生要找准本源黄帝内经中最为基础的养生秘诀,是找到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

黄帝内经中说道:“天之所生也,品物分也,为人父母也。

地之所生也,金石草木之类也。

人者,天地之大也,与万物同体,而又为天地之宗。

”这个意思是说,人是天地之间的衔接点,是万物之灵,任何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都必须与天地紧密相连。

因此,养生的第一步便是找准身体健康的根源。

二、多喝温水黄帝内经中还强调了多喝温水的重要性,指出了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喝足够的水,不能让身体因为缺水而出现问题。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多喝温水更是必不可少。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朝食温,夕食凉”的饮食观念,即早餐尽量吃些温性的食物,晚餐则应以凉性的食物为主,以此保持身体平衡,防止体内湿热的产生。

三、运动加强体质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运动的必要性。

按照黄帝内经的要求,人们是应该通过运动来加强体质的。

这有助于促进身体排出毒素,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加健康。

四、为发现疾病保持警惕黄帝内经中还特别强调了要保持警惕,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

尽管人们努力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还是时常会来临,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黄帝内经建议人们应该注意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及时治疗,预防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五、食物调节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食物在养生过程中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提到,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选择健康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六、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使用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的方法。

当身体出现了不同的健康问题时,建议使用天然草药,以治疗和缓解身体病痛,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症,如感冒,便秘等,黄帝内经中的多种草药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1.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灵枢·经脉》人们在开始孕育生长的时候,先是来自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会合而形成精,精之后便会生成脑髓。

2.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灵枢·本脏》所谓的卫气,可以温养肌肉,使得皮肤充实,滋养腠理,掌管汗孔的正常开合。

3.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人身体的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所有的血气都通达到面部,进而注于所有的孔窍之中。

4. 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黄帝内经·灵枢篇》喜乐过度则神气外散而体内不藏;忧愁过度则血气阻塞而不通;大怒不止则神志迷惑而难以治疗;恐惧过度则神气散失而体内无存。

5.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脉有一诀窍,那就是作为医生首先应心平气和。

6.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五脏盛,乃能泻。

——《黄帝内经》肾的功能是主水,用于藏精,精气来自于先天之精气外,还需要其他的五脏后天之精的充养,因此五脏的精气充盈,肾脏的精气才会充盈外泄。

7.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黄帝内经》脾就如同朝中的谏议大夫,用来辅助君王,所有的计划,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8.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黄帝内经》太阳经脉来时,脉洪大且长;少阳经脉来时,脉律脉形变化多;阳明经脉来时,脉浮大而短。

9.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素问·生气通天论》身心清净,便能够保持阳气充足,因此肌肉皮肤十分紧密,即便有大风和病毒的侵扰,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

10.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智。

有智慧的人,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便能够注重自身的保养。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这些养生法不仅指导了人们在治病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健康,还深刻影响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黄帝内经》养生法,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阐述。

其核心思想是维持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当阴阳失调时,人体就会出现疾病。

因此,中医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调节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健康。

二、合理饮食,保持健康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黄帝内经》提出了合理饮食的原则,强调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应的食物。

例如,在夏季选择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其次,根据个体的体质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例如,体寒的人应该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辣椒等。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饮食的调理方法,如“朝食饱,午食七分饱,晚餐三分饱”。

这种饮食方式有利于消化,避免过度饱食对身体造成的负担。

三、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适当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不同种类的运动及其对身体的益处。

例如,《灵枢经》中提到了太极拳的运动对身体的调理作用。

太极拳可以舒缓肌肉,增强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等。

此外,《素问》中还提到了医疗体操和气功等运动方式,这些运动可以调节气血,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四、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平衡情绪的波动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黄帝内经》认为情绪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内心平衡,调节情绪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之一。

《素问》中提到了通过音乐、艺术和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态的稳定。

五、精神调养,提升生命品质精神调养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提出了“精神养生”的概念,认为通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可以提升生命的品质。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风尚L i f e styleSTRAIT SISTER56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就是要顺应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适于生存的环境,享受人类的自然寿命。

《黄帝内经》中同此观点的还有“天人相应”,是说人必须要了解四时的变化,适应四时阴阳的兴衰消长,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提出:春三月,万物欣欣向荣,人需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多多愉悦身心,体验勃勃的生机带给自己的精神快乐。

这即“养生之道”。

夏三月,万物隆盛,人则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应夏日洋溢充盈的阳气,才能精神焕发。

这亦谓“养长之道”。

秋三月,万物丰收兴隆,气候上清爽静肃,阳气收敛,那么这时人就需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如此,阳气可以向体内聚拢,少受到肃杀之气的侵害,精神方可安宁。

这便是“养收之道”。

冬三月,天寒地冻,阳气闭藏,唯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才能够避免阴寒之气的侵害。

这就是“养藏之道”。

食饮有节“食饮有节”就是要有合理的膳食习惯。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食疗应该如何开展的原则性描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里所提出的饮食结构是十分合理的,有主食,有副食,谷肉果菜的均衡摄入,实际上就是饮食有节的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则是不可以不节制,也莫要过分节制。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说的饮食过度而导致肠胃超负荷,影响消化。

反过来说,有些女孩子过分追求纤细窈窕,挑食、偏食和不当减肥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这同样不符合老祖宗的食疗观。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既不要吃得太饱,也不可过分饥饿。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就是作息有规律。

曾国藩为官处世之所以能够影响后人,和他起居有常有莫大关系。

曾的祖父对于家里人的作息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早起床,但是曾国藩起不来。

为此他想了个办法:在睡觉的房间放一个铜盆,上面用绳子悬着一个秤砣。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

内容摘要
总之,《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不仅在当 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通过深入了解和运 用《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促进 身心健康。
内容摘要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继续挖掘和传承古代养生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 更多实用的健康指导。
内容摘要
养生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自己的健康状 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美好的人生。
内容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包括其核心思想、现代 应用与相关古籍研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希望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如何运用 古老的养生智慧来指导现代的饮食习惯。
内容摘要
针对以上理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实践建议: 1、饮食养生:合理搭配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要注意食物的冷热属性,避免 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在夏季,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凉性食物,如冬瓜、苦瓜等;在 冬季,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性食物,
内容摘要
如韭菜、生姜等。此外,应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和节制性,避免过度饮酒和吸 烟。
内容摘要
在顺应自然环境方面,《黄帝内经》认为,人类应当顺应季节、天气、地理 位置等自然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春夏季节应晚睡早起, 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应早睡晚起。在饮食方面,不同季节应食用不同性质的食 物,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内容摘要
心理平衡是《黄帝内经》所强调的重要方面。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 情绪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使人容易患病。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情绪 化是养生的必要条件。同时,《黄帝内经》还提倡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以保持 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
2、饮食搭配:《黄帝内经》强调食物的搭配要符合四时节气和个人的体质。 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合理搭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效果。例如,羊肉与萝卜搭配,可中和羊肉的燥热,同时能充分发挥 萝卜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作用。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广泛的养生知识。

养生是指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平衡,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养生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饮食调养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养生饮食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五味调和的原则,即酸、苦、甘、咸、辣五种味道要搭配合理,不偏食某一种味道。

其次,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的变化来选择食物,如夏季适宜清淡食物,而冬季则适宜补充热量较高的食物。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到了饮食禁忌,如忌暴饮暴食、忌偏食等。

二、运动养生适度的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推崇养生的一种方式就是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等。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坚持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三、情志调养情志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强调了情志调养的重要性。

人们在面对各种情绪时,应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此外,也可以通过音乐、读书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四、生活作息规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养生的原则。

首先,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对于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

其次,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此外,黄帝内经还强调了生活环境的整洁和舒适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应保持室内的通风、清洁和充足的阳光照射。

五、药物调养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了药物调养的方法,即通过一些中草药的使用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然而,药物调养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六、穴位保健按摩穴位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穴位的保健作用,如太冲穴、摩砂穴等。

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疲劳,达到养生的效果。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做中医养生,必须要谈到《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中的话,讲的是养生之道。

【法于阴阳】中医学中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

【和于术数】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

即采用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要做到适中,无太过、无不及。

和,适中,恰到好处【饮食有节】中医有句话,叫做谷肉果实,食养尽之,无食过之,以赏其正。

所以不应该挑食,要顺其自然。

哪一季出什么就吃什么,结合自己的体质选择你的饮食规律。

【起居有常】中医强调一个人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日运动的节律,作息上不颠倒白天昼夜,很强调这个。

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不妄作劳】先看这个"妄"字是怎么写的?上面一个"亡"字,底下一个"女"字。

所以,死在女人手里叫"妄"。

意思就是说,一个女人不够,不停地还想要更多的女人。

至于作劳,这个"劳"叫房劳。

所以,劳作不仅仅是指劳动,它还有房劳的意思。

黄帝内经的五脏六腑养生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
养生智慧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1.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2. 可以认知自我
生命活力: 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肺经
卯时(早晨5-7点) 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2.肺与大肠相表里 3. 便秘与拉稀(主津所生病)

大肠经
辰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
1.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 2.早饭吃多会不会发胖 3.“胃经”的涵义 4.血病与胃(主血所生病)

胃经
巳时(上午9-11点) 脾经当令

太极图
胆经
丑时(夜里1-3点) 肝经当令
1.左肝右肺 (降龙伏虎为最难) 2.肝藏血,肝主筋 3.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将军很“牛”,但出手要“三思”

肝经
寅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相傅之官 2.老人早醒意味着什么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黄帝问衰老的原因在时代还是在人 --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上古天真论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 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 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 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 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生命是一个过程 黄帝问生死--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生命是一个过程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中)

人因何而生,因何而死(性的问题) 男女的差异:女七男八 为什么女人比男人老得快 女人、男人,谁更长寿 男女养生修炼的差异
上古天真论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 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 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 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 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 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督脉
任脉
中医与日常生活



中国人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 为什么北京城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 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 “人中”有何意义 为什么“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中国人为什么讲“仁义礼智信” 为什么中国人说“左右”,不说“右左”
《黄帝内经》讲什么
对天地自然的感悟 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生命活力的解读
魄---肺神 力---肾 (本能) 精---肾精 神---心神 (心肾相交的能力) 意---脾神(运化) 志---肾神(定力) 果断,胆识---胆主决断 聪(肾开窍于耳) 明(肝开窍于目)

中国人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 北”
1.脾主运化 2.脾主身之肌肉 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经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当令
1. 午时一阴生 2.子午功(心肾相交) 3.为什么要午睡 4. 午“马”的涵义

心经
未时(下午13-15点) 小肠经当令
1.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 午饭要吃好 3. 心与小肠相表里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
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 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 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5章)
上古天真论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 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 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 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 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 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戌时(晚上19-21点) 心包经当令
1. “心包”解 2. 阴气正盛,阳气将尽 3. 膻中者,喜乐出焉 4.敲打“心包经”的好处

心包经
亥时(晚上21-23点) 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2.“亥”字解 3.做爱最佳时机

“亥”字解
三焦经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上)

1. 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因天之序” —人体生命日节律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人为什么会失眠 几点醒来最危险 为什么必须吃早饭 子午觉意味着什么 什么时候做事效率最高 几点做爱最理想

子时(夜里11-1点) 胆经当令
1.养生机:子时一阳生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2.为什么十二生肖“鼠”为首 3.失眠的原因与治法

上古天真论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 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能有子;三 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 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 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 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小肠经
申时(下午15-17点) 膀胱经当令
1.朝而受业,夕而习复 2.膀胱与肾相表里 3.存储津液,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经
酉时(下午17-19点) 肾经当令
1. 肾主藏精 2. 肾神为志 3.酉“鸡”的内涵 4. 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5.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补肾

肾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