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刺引流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分析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分析胆道引流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胆道疾病,并帮助排除胆汁。
本文将对胆道引流管的类型和应用范围展开深入分析。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1. T管:T管是一种较常见的胆道引流管型号,其外形呈"T"字形,由两根管道组成,一根用于排入胆管,另一根用于引流胆汁。
T管通常用于较短期的胆道引流,可以通过大气压差引流胆汁。
2. 穿刺胆囊引流管:穿刺胆囊引流管是一种较细长的管道,通过穿刺胆囊进行胆道引流。
这种管道的长期使用会有更高的患病率,但对于需要长时间引流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合理选择。
3. 内外引流管:内外引流管由两个管道构成,一根放置在胆管内,用于引流胆汁,另一根位于放置在胆囊外,用于排空胆汁。
内外引流管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引流的患者,可以减少胆道感染的风险。
胆道引流管的应用范围:1. 胆道结石:当胆道结石堵塞了胆管,引起胆汁淤积和疼痛时,胆道引流管可用于引流胆汁并缓解症状。
通过胆道引流,结石可以被排出或溶解。
2. 胆管狭窄:胆管狭窄可导致胆汁的流动障碍,引发黄疸和腹痛等问题。
胆道引流管的应用可以通过维持胆汁通畅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3.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着门脉高压和腹水等并发症。
在一些情况下,胆道引流管可以用于减轻门脉高压,并帮助排除腹水。
4. 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炎症和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胆道引流管的使用可以帮助排除胆汁中的细菌和感染源,减少感染的风险。
5. 胆管损伤:在胆管手术或创伤性损伤后,胆道引流管可以用于暂时维持胆汁引流,并为损伤的修复提供充足的时间。
总结:胆道引流管根据类型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用于治疗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肝硬化、胆道感染和胆管损伤等相关疾病。
选择合适的胆道引流管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非常重要,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类引流管的优缺点,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使用胆道引流管的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在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在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概述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是一种针对胆囊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穿刺将导管置入胆囊内,实现引流排脓的功能。
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可以有效清除胆囊内的感染性脓肿,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胆囊的炎症。
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常规的治疗选择。
在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中,医生会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利用超声引导穿刺针刺入患者的胆囊内,插入导管进行引流,将胆囊内积聚的炎症液体排出体外。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胆囊疼痛,还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
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胆囊疾病的治疗。
在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前景。
1.2 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的特点1. 发病急剧:老年患者常因免疫力降低及合并基础疾病而易发生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病情进展迅速,症状明显,疼痛剧烈。
2. 症状复杂:除了胆囊区域明显的疼痛外,还常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性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3. 病情危重: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弱,抗感染能力差,容易发生感染扩散、中毒反应等并发症,病情危重,对治疗的要求较高。
4. 预后不佳: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容易出现并发症和复发。
2. 正文2.1 手术操作技术及优势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是一种治疗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其手术操作技术及优势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探讨。
手术操作技术方面,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的关键步骤包括: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可行性;2. 局部麻醉:采用局部麻醉确保患者的舒适度;3. 穿刺置管:通过穿刺技术将引流管置入患者的胆囊内,实现胆汁的引流;4. 造口引流:在术后通过造口方式将引流管暴露于外部,以便于引流管的观察和清洗;5. 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的伤口和引流管进行定期观察和护理,确保术后的康复效果。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和胆囊切除术等方法。
其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尤其适用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切除的情况。
然而,在决定是否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意愿等多个因素。
下面将介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1. 病情评估和分级:在决定是否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时,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级。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病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而对于重度病例,胆囊切除术可能更合适。
2. 疗程预测和预防: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通常是暂时性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引流,然后再考虑是否进行胆囊切除术。
因此,在选择手术时机时,需要预测患者的疗程,以及判断其是否需要胆囊切除术。
3. 患者意愿和合并症:在决定是否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时,也需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和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
有些患者可能不愿意接受手术切除,或者由于合并症无法承受手术风险。
4. 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虽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因此,在选择手术时机时,需要考虑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的权衡。
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手术风险低,并且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那么可以考虑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综上所述,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治疗效果和患者意愿等多个因素。
只有在综合评估后,找到最合适的时机,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治疗急性胆囊炎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治疗效果和患者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急性胆囊炎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轻度病例,该手术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重度病例,胆囊切除术可能更适合。
在选择手术时机时,需要进行疗程预测,以及考虑患者的意愿和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TGD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是一种简便的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患有急性胆囊炎而手术风险很高的危重和老年患者,对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也可达到胆道引流的作用。
【目的】1.胆囊引流减压,控制感染。
2.对低位梗阻患者引流胆汁,降低黄疸,改善肝功能。
【适应证】PTGD是结石性或非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梗阻的方便减压方法。
1.急性胆囊炎病人症状危重或年老体衰,或合并有心、肾、肝等脏器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2.胆总管下端梗阻胰头癌、胆管癌或结石嵌顿引起胆总管梗阻合并胆囊肿大者,尤其是做经皮经肝胆管插管引流失败而病情危重者。
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并发急性胆管炎患者,肝内胆管扩张并不明显而胆囊显著肿大者,用超声引导作胆囊引流比PTCD要简单容易而效果相同。
4.妊娠期急性胆囊炎有效地减轻症状,待产后行胆囊切除。
【禁忌证】1.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2.全身衰竭者不能耐受经皮经肝穿刺者。
3.有大量腹水者。
4.胆囊充满结石或无结石但胆囊腔过小者。
5.由于胃肠气体、肋骨干扰或患者过于肥胖导致胆囊显示不清者。
6.无安全穿刺路径者。
【器具】同PTCD。
【术前准备】1.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2.积极纠正严重的内科合并症。
3.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术前测血压、心率。
4.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通常伴有高热、脱水症状,术前应快速静脉滴注加有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液体,如有低血压应予以纠正,注意防止DIC的发生。
5.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方法】1.穿刺前先用普通探头扫查胆囊,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路径,原则上选择经肝脏胆囊床进入胆囊。
然而解剖学上的胆囊床超声难以判别,一般可选择体部的中心或近颈部的体部作为穿刺部位。
2.常规消毒铺巾,局麻,超声引导采用套管针法或Seldinger方法完成穿刺置管引流。
(1)套管针法:超声引导下将套管针刺入胆囊,见胆汁后,然后向前推套管,放入合适位置后将穿刺针拔出,最后将引流管外露端缝合固定于皮肤。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拔管指征的探讨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拔管指征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胆囊疾病的手段,经过这种术后治疗,患者恢复了健康,胆囊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术后管道的拔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合理的拔管时机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拔管的指征。
首先,我们应当考虑患者的病情稳定与否。
如果患者在经过手术后,病情稳定,没有新的并发症出现,可以考虑拔管。
然而,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例如胆囊穿孔、胆囊炎、感染等,则需要延迟拔管,等到患者康复后再考虑。
拔管时机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拔管。
其次,我们还需考虑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是否恢复。
长时间的胆囊引流管留置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患者的呼吸肌无法充分运动。
在拔除胆囊引流管之前,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已经完全恢复,能够自主呼吸,否则很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此外,我们还应当考虑患者的疼痛状况。
PTGBD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术后疼痛会逐渐减轻,当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时,可以考虑拔管。
拔管时机要以患者的实际疼痛感为准,不能盲目拔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
最后,我们还需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
术后的患者可能会有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拔管之前,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拔管的必要性和可能的不适感。
如果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没有明显的恐惧或焦虑,可以考虑拔管。
如果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应当延迟拔管,等待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后再进行。
综上所述,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拔管时机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自主呼吸功能恢复、疼痛状况和心理状态来确定。
合理的拔管时机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予以判断和干预,确保患者安全、快速地康复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自主呼吸功能恢复、疼痛状况和心理状态,确定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拔管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在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在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胆囊内发生感染性炎症。
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的一种重症类型,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常伴有高热、剧痛等严重症状。
而在老年患者中,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更加常见,其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从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的病情特点、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的病情特点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其感染性疾病易复发、病情危重。
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这种疾病的特点主要包括发病急、病程短、病情严重、易并发栓塞引起胆囊壁坏死等。
患者常出现高热、右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而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弱,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术后反应较大,因此手术治疗的难度也会相对较大。
二、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的原理和技术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是一种通过经皮途径将导管插入胆囊腔内,并通过导管引流胆汁,达到减轻胆囊压力、清除炎症、促进胆囊病变愈合的治疗手段。
该手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穿刺插管阶段,通过超声或CT引导,在局麻下穿刺导管插入胆囊腔内;二是造口引流阶段,在导管固定后,可通过导管引流胆汁,达到治疗目的。
该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术后患者耐受性好,不易出现术后并发症。
1. 降低手术风险2. 缩短住院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术后患者康复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
3. 促进疾病愈合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可以及时清除胆囊腔内的炎症物质,减轻胆囊压力,促进病变组织的愈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4. 提高生活质量术后患者康复迅速,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可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囊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胆囊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本知情同意书旨在确保您在接受胆囊腔穿刺术之前充分了解该手术的风险、益处和可能的并发症,并自愿决定是否同意接受该手术。
1. 胆囊腔穿刺术的介绍胆囊腔穿刺术是一种医学手术,通过将针管插入胆囊腔进行抽取样本或排放胆汁。
它常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问题,如胆囊炎、胆石症等。
2. 操作风险和并发症胆囊腔穿刺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偶尔可能需要进行止血处理。
- 感染:存在感染的风险,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 损伤:在穿刺过程中,周围结构(如肝脏、胰腺)可能会受到损伤。
- 疼痛:手术后可能出现背部或腹部疼痛,一般会在几天之内缓解。
- 胆囊破裂:在穿刺过程中,胆囊可能会破裂,需要进行额外治疗。
请您了解以上并发症和风险,并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
3. 术后护理和恢复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此刻饮食指导、药物使用和规定的活动限制。
术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具体恢复时间根据个人状况而定。
4. 认可和同意我已充分阅读并理解了上述信息。
我已经向医生提出了关于手术的问题,并已经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我明白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但我自愿同意接受这个手术。
我保证将遵守医生的指示,并会尽力配合术后的护理和恢复过程。
如果在手术过程或术后出现任何问题,我将及时与医生联系。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患者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医生姓名:_____________医生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是一种简便的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患有急性胆囊炎而手术风险很高的危重和老年患者,对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也可达到胆道引流的作用。
【目的】1. 胆囊引流减压,控制感染。
2. 对低位梗阻患者引流胆汁,降低黄疸,改善肝功能。
【适应证】PTGD是结石性或非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梗阻的方便减压方法。
1.急性胆囊炎病人症状危重或年老体衰,或合并有心、肾、肝等脏器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2.胆总管下端梗阻胰头癌、胆管癌或结石嵌顿引起胆总管梗阻合并胆囊肿大者,尤其是做经皮经肝胆管插管引流失败而病情危重者。
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并发急性胆管炎患者,肝内胆管扩张并不明显而胆囊显著肿大者,用超声引导作胆囊引流比PTCD 要简单容易而效果相同。
4.妊娠期急性胆囊炎有效地减轻症状,待产后行胆囊切除。
【禁忌证】1.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2.全身衰竭者不能耐受经皮经肝穿刺者。
3.有大量腹水者。
4.胆囊充满结石或无结石但胆囊腔过小者。
5.由于胃肠气体、肋骨干扰或患者过于肥胖导致胆囊显示不清者。
6.无安全穿刺路径者。
【器具】同PTCD。
【术前准备】1.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2.积极纠正严重的内科合并症。
3.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术前测血压、心率。
4.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通常伴有高热、脱水症状,术前应快速静脉滴注加有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液体,如有低血压应予以纠正,注意防止DIC的发生。
5.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方法】1.穿刺前先用普通探头扫查胆囊,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路径,原则上选择经肝脏胆囊床进入胆囊。
然而解剖学上的胆囊床超声难以判别,一般可选择体部的中心或近颈部的体部作为穿刺部位。
2.常规消毒铺巾,局麻,超声引导采用套管针法或Seldinger方法完成穿刺置管引流。
(1)套管针法:超声引导下将套管针刺入胆囊,见胆汁后,然后向前推套管,放入合适位置后将穿刺针拔出,最后将引流管外露端缝合固定于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影像科叶容臻李郁芳普外科王钢魏庆忠常程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B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并发症及转归。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胆囊炎患者行PTGBD术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引流情况,术后随访及最终的转归。
结果 49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1例患者无效,改为急诊手术,1例患者因引流管脱落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开腹探查后围手术期死亡。
其他47例患者随访后有8例复发而行手术治疗,3例二次入院行择期手术治疗。
结论 PTGBD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胆囊炎高危患者的胆道压力,缓解临床症状,赢得择期手术机会。
PTGBD 能否作为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终极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急性胆囊炎仍然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胆囊炎患者合并严重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其抵抗力及耐受力低下,容易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急诊行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常常困扰普外科医生。
近年来,国内大量文献报道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BD)能迅速降低胆管压力,且可以根据胆汁培养药敏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择期行手术治疗提供良好时机。
我院自2009年底引进开展了这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一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而行PTGBD患者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5~90岁,中位年龄73岁。
所有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右上腹明显疼痛,4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3—40.2℃。
体检时均有右上腹明显压痛,45例患者Murphy 征阳性。
血常规检查均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所有患者
均行CT检查,均为胆囊肿大,囊壁增厚,其中合并胆囊周围积液10例,胆囊结石21例。
41例患者有手术高危风险,主要包括:高龄超过80岁,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新发脑梗、严重的糖尿病及重度心、肾功能衰竭。
8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要求行PTGBD。
1.2方法
患者均取平卧位,定位标识贴在患者右上腹,常规行CT扫描,根据定位标识于体表定位,选择胆囊床中上1/3且经少量肝组织为穿刺层面。
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刀尖戳破穿刺点皮肤,应用18 G穿刺针根据测量好的距离及角度进针,穿刺成功后,抽出5 mL胆汁待送细菌培养及药敏,顺穿刺针置入黑泥鳅加硬导丝。
沿导丝置入8.5 F胆管外引流管(Cook公司,美国),轻拉缝线,使再次CT扫描确定引流管位于胆囊内,体表用蝴蝶翼固定引流管(见下图)。
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气胸、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记录每天的引流量,定期冲洗引流管,可胆汁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经引流管局部应用抗生素。
图1 图2 图3
2.结果
全部患者穿刺置管均成功.其中11例引流出脓性胆汁,1例引流出血性胆汁,其他均为墨绿色或淡黄色胆汁,48例术后第二天腹痛明显减轻.46例发热的患者中43例24—48 h体温降至正常,2例72 h内体温降至正常。
1例出血性胆囊炎患者无效,腹痛及发热均未见好转,术后第3天行外科手术治疗。
除出血性胆囊炎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头三天每天引流量在150-450ml左右,三天后逐渐减少,带管时间15-50天,平均22.7天,5例病人由于护理不当导致意外脱管,其中1例患者带管1周后由于暴力脱管导致胆囊穿孔形成胆囊,被迫行急诊手术探查,围手术期内死亡。
除该例死亡患者外,其余48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随访期半年-3年,11例患者复发,二次住院后行手术治疗,另外3例患者二次住院行择期手术治疗。
二次手术患者均合并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在胆道系统结石患者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3%。
目前,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选择,其中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但危重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机体代偿能力差,发病急骤,机体应激状态可加重原有疾病,并使病情复杂化,急诊行胆囊切除术风险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可高达55%-66%和14%-30%。
由于病因大多与胆囊管梗阻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胀大,细菌大量繁殖,粘膜充血水肿有关,因此,对胆囊的减压引流成为解决梗阻,缓解症状的首要目标。
在不适合急诊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中,PTGBD具有降低并发症发
生率及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急诊手术的治疗方法。
1980
年Radder首创PTGBD,不但确立了诊断,也使高危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从我们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PTGBD技术相对比较容易掌握,置管成功率高,减压效果明显,临床症状缓解率高,49例患者中仅有1例无效,该患者引流1天后急诊手术证实为出血性胆囊炎,胆囊内血凝块堵塞引流管的侧孔,导致引流不畅。
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迅速缓解。
PTGBD应注意以下几点:1)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尤其是明确患者有无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必要时可于穿刺前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2)CT引导穿刺具备定位准确,受肠道内气体影响小.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尤其是游离型胆囊其胆囊床面积较小.CT扫描可精确定位穿刺层面,穿刺层面要避开结肠、肺等脏器;3)穿刺时应经过3cm左右肝脏组织,并应用猪尾型导管,使其末端在胆囊内蜷曲,避免术后引流管脱出;4)置管后常规CT扫描,进一步明确引流管在胆囊内位置,避免由于置管力量过大致胆囊穿孔而未被发现。
据文献报道,PTGBD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 ,主要有低血压、出血、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感染、气胸以及引流管移位或脱出。
本组资料中死亡的患者就是由于护理不当,导致引流管远端猪尾状尾端未复形,暴力脱出过程中导致胆囊底撕裂,进而形成胆汁性腹膜,被迫行急诊腹部探查术,由于患者合并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术后很快出现多器官衰竭,术后5天死亡。
关于胆囊引流后的转归,文献统计的资料分歧较大,多数学者认
为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择期手术治疗,我们统计的结果显示,PTGBD术后随访半年-3年患者复发率为23.4%(11例/47例),且复发的11例均为合并胆石症的患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组资料中有8例非高危患者因抗拒手术治疗而选择了PTGBD,术后仅有1例因合并胆总管嵌顿结石而行手术治疗。
所以,PTGBD能否作为终极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胆囊炎,特别是不合并有胆石症的患者,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Welschbillig—Meunier K,Pessaux P,Lebiigol J,et a1.Percutaneouscholecystostomy for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J】.Surg Endosc,2005,19(9):1256—1259.
[2]Avrahaml R,Badant E,Watemberg S,et a1.The role of 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cholecystos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in high-risk patients 【J】.Int Surg,1995,80(2):111-114.
【3】Spria RM,Nissan A,Zamir O,et a1.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cholecystostomy and delay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d].Am J Surg,2002,183(1)62.
【4]田伏洲,石力,蔡忠红,等.PTCG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333.[51赵连蒙,赵晗,杨秀华.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的l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6):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