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完整版解析说课材料
琵琶行说课稿集锦15篇

琵琶行说课稿集锦15篇琵琶行说课稿11.说教材1.1教材简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是在必修2《诗经》、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唐诗的能力,同时为更好地鉴赏宋词奠定一定的基础。
共七首诗,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堪称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1.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依据相关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同情诗人因正直而备受迫害的遭遇。
1.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主旨句的内涵、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2.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大致把握诗歌语言和思想。
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较浓,往往能主动参与,尤其是本篇的故事情节、深刻思想、经典诗句均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时空的距离也很容易成为学生的一大障碍,所以时代背景的把握需要处理好,课前安排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共享解决。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通用6篇)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琵琶行(并序)》说课稿(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并序)》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篇1说课程:《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叙事性都很强的诗歌,语言形象生动,抒情真挚细腻。
作者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并把音乐与琵琶女的身世、作者坎坷的仕途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据此,本课应着重突出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重点分析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描绘。
而第二个重点也理应成为本课的难点。
在本单元后所附的《其它背诵篇章》中有一首《李凭箜篌引》,可与本诗相对照阅读理解。
说学情:学生属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可能不够深透;但学生对于音乐,可谓是情有独钟。
但听音乐、欣赏音乐与描写音乐是两码事,所以第二个重点是颇有难度的。
所以,本节课致在使学生赏析并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而两个班的学生自学精神都较好,上课主动性较强,所以如果诱导得法,学生还是能够解决这个难题的。
至于诗中的疑难词句,学生已经过了较充分的预习,故而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说设计理念:诱思探究理论强调“教学系统的主体是惟一的,那就是学生”,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在与学生一起开发、创造课程的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启发诱导,由学生主动探究,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说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古今异义词;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诗中描写音乐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发展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能力。
说流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琵琶行》正式课件解析说课讲解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悄悄地 隐藏的
8.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时 忽然,一下子
因为: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 古:纵横错乱的样子。
今: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向前:
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 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 古:容颜。今:色彩。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2.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3.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
4.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
5.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
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省略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 诗,叙了什么事?
江头送客闻琵琶
故 事
江上聆听琵琶曲 梗
歌女倾诉身世苦 概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讨论
2.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和 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 人”?
琵琶女
白居易
昔 才貌双绝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年长色衰
今 被贬放逐
飘沦憔悴
相 逢
境况相同 同 是
何
感受相同 天
必
涯
憔悴qiáo cuì 徙xǐ
浔阳xún 谪zhé 霓ní
虾蟆há mɑ
绡xiāo
篦bì 阑lán 钿头di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感的因和序在
情
, 故 。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2024琵琶行》说课稿范文

2024琵琶行》说课稿范文2024《琵琶行》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琵琶行》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古文诗,讲述了李白在长安城游历中所见所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运用诗词阅读技巧对诗进行解读。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和表达能力,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法上,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呈现古文的意境和氛围,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音频材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讨论问题,便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和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环节一、诗词赏析,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我将使用一段古琴音乐和一张古代琵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文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他们注意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意象描写。
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课文解读,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在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一起解读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高中语文《琵琶行》说课稿(通用12篇)

高中语文《琵琶行》说课稿(通用12篇)高中语文《琵琶行》篇1下面是高中语文文言文《琵琶行》说课稿,仅供参考!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
(板书题目、作者)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琵琶行》是鲁人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A、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B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C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会主旨句的内涵。
4、教学难点:对音乐的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5、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学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
三、说学法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比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教学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三中第二单元唐诗单元中的一首诗,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诗人的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不同的时期,各异的诗歌风格,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诗借描写摹写音乐,叙写人物不幸经历,揭露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被无辜贬谪的愤懑之情。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首诗,是树立学生学习好诗歌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三个维度,拟定本节课目标为::1、把握作品主旨2、理解作者情怀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本节教学重点:分析文章3、4、5段,了解琵琶女的经历,体悟其与诗人相似的遭遇,从而解读主旨,把握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取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①诵读法是学习古诗词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情感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②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词作内容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词中的感情。
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怎样鉴赏诗词。
只有这样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由”知音”导入)(2)品重点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琵琶女和诗人的情感联系句(主旨句)不同身份,什么是共鸣之因琵琶女的经历怎样,说明了什么诗人经历又如何,说明什么(3)悟悟主旨意蕴悟人生哲理(4)结总结本课(5)作业小练笔《写给失意的白居易》。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师说课稿(3)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师说课稿(3)(点评:此问题仍属于对第一个重点的研讨和探究。
学生已具备了赏之的能力。
)五、小结,布置作业。
(多媒体展示)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我们平时写作常用的写作方法。
有些话题很抽象,难状难,但我们若能化抽象为具体,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
请认真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写一段话,要求用上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可仿照本节课所举的三种对音乐的描写手段。
字数不少于200字。
(点评:此作业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其能力得到迁移。
事后检查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写作出乎意料地好。
比如一个学生就有如此描写:“那声音粗犷豪放,有如天籁之音。
起初便拔地而起,高入天际,如一枚火箭直冲云,打了一个回旋,略微低落后,再一次冲上了更高的天际。
接着一声脆响,仿佛礼炮在轰鸣,又好像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
只觉得自己站在珠穆朗玛峰上仰天长啸,浑身畅快无比。
接着那声音渐渐低回,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如青藏高原上的雪浪滚滚向前,延伸到天边;又仿佛雅鲁藏布江卷着波浪奔涌着向前,流到一片古老的土地,带去了一片庄严,一片神秘,一片苍凉,带给那里远古的呼唤,留下了千年的期盼。
人的心潮在滚,血液在奔涌,激情在奔流,如雪浪滚滚,如海浪涛涛。
涛声之后,声音忽又扬起,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山,又一座高山,一座胜似一座,紧紧相连,冰雪闪亮,苍翱翔,古老神秘的青藏高原就在眼前。
接着又是乐曲的低回,把我们带入一个庄严神秘的世界。
歌唱的声音渐渐向上回环,如雪浪滚,直延伸到云端,与蓝天融为一体,天地合一,云雪合一,人也融合在其中。
突然,又一次节节高起,如一架云梯,有数十个台阶,直升到云层上面;又如一只苍拍动着双翅,飞到一个山巅又一个山巅,最后直冲云,飞到那蓝天白云之上……”应该说,这也是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的体现。
)课后反思:本节课应该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语文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主动性、拓展的有效性、迁移的科学性。
内容充实,教学目标也得到了顺利得实现。
《琵琶行》说课稿

吟一曲天涯沦落之绝唱——《琵琶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要求我所说的篇目是《琵琶行》,它是职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职高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是课内选学课文。
编者对学生的单元训练要求是:重点学习文言实词,要主要实词出现的语言环境,从整体上理解语句和段落的意思,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
对本文的训练要求是: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细细品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伟大艺术成就。
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增强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二)、文章特点《琵琶行》是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
,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易于背诵。
这是一篇音乐、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诗文。
二、学情介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尤其要考虑有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层次差异,根据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指定分层的教学目的,力求使全体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
胡童
人子
唐能 解
玄 宗
唱
吟
挽 白 居
琵 琶
长 恨
易 联
篇
曲
琵琶行
白居易
文体知识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 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 是歌行体。
秋叶江边闻琵琶 船上聆听琵琶曲 听闻倡女诉身世 感叹自身贬谪苦 重闻琵琶青衫湿
18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惨”!(离愁、沦落)
• 帝都贬官 • 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 直言遭贬谪
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有同样怀着满 腹的忧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
思考 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
思考:你认为,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叙述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 琶女的同情,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抒发了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沉思曲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幽愁暗恨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悲愤曲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
戛然而止
总结
一曲琵琶看似乐曲的起伏变化, 实际上是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 化。
第三次演奏:
琵 琶
满座皆泣 诗
翻作琵琶行
满座皆掩泣
歌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女 : 却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人 : 重
坐 促 弦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闻 琵 琶
弦 座中泣下谁最多? 青
转 江州司马青衫湿。 衫
急
湿
故事情节 明线(实) 感情波澜 暗线(虚)
月夜弹琵琶
《
琵
凄凉话身世
琶
行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结
构
却坐促弦急
图
月夜听琵琶
闻声作叹息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后期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
(即自贬江州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 为主。感伤诗: 司马到死) 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 《长恨歌》《琵琶 “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 行》
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 闲适诗:《赋得古
法宝。
原草送别》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演奏 和身世后,发出了怎样的 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身世 年轻貌美——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昔日欢乐——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 孤寂伤感
15
琵琶女 · 一个是:
• 京城倡女 • 名满京都的名艺人 • 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诗人 · 一个是:
摹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
侧面
思考
琵琶女演奏的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序曲
倾诉悲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欢乐曲 急切愉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凄厉不绝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摹声,直接模拟声音,再现音乐的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正面描
《琵琶行》完整版解析
白居易创作时期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为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
两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
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
衡。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 以讽喻诗为主。代
(从入仕到贬 “为民请命”“兼济天下” 表作品为《卖炭翁》 江州司马以前) 的宗旨。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1、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 急切 琵琶声停欲语迟。 欣喜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矛盾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含羞
语言 魅力
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技巧
分析此段的写作手法。 1.比喻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大弦嘈嘈如急雨,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 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 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 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
诗前小序: 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
全诗有何作用?
序
诗前小序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情 节和写作缘由,定下了全诗凄凉伤感的感 情基调。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