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藤野先生第4课时导学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藤野先生【导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从懵懵懂懂背起书包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一生中注定会遇到无数恩师,他们或传道授业解惑,或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或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打动我们的心灵。
其实,一个人不管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大,学问有多深,生命中总会有一位老师像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照亮他的人生旅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一位伟人和一个普通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就是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和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故事。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绯.红(fēi) 瞥.见(piē) 畸.形(jī)不逊.(xùn) 诘.责(jié) 匿.名(nì)髻.(jì) 教诲.(huì) 芦荟..(lú huì)驿.站(yì) 樱.花(yīnɡ) 杳.无消息(yǎo)宛.如(wǎn) 深恶.痛疾(wù) 挟.(xié)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顿挫.(cuò)(2)词义诘责:质问并责备。
八年级语文下册1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一、自主探究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 红芦 huì( ) 不 xùn( ) nì( ) 名信诘责.... ( )..深恶痛疾.... ( ).. ( )..畸形发人深省...... ( )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漂亮。
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精通时事:.....二、合作探究。
4、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
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变换了哪些地点?答:7、梳理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三、课堂练习。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8.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9.“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10.“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藤野先生》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 《藤野先生》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2.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 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共同研讨(一)速读课文,思考: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2.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3.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4.朗读32—35段,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5.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怀念他吗?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呢?6.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二)细读课文,研讨:1.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2.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件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并说说这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三)品味语言从文中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批注在课本上。
然后交流。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四、小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2.文章主题五、达标检测六、作业课下阅读《野草》,体会鲁迅散文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写作的特点; 2.体会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写作的特点学习难点体会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学法指导结合研讨的具体问题,进行局部的朗读,要读读议议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一、复习导入讨论作业1.全文的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3段):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写出了去仙台学医的直接原因。
第二部分(4-35段):在仙台学医的经历。
第一层(4段):写去仙台途中的见闻。
第二层(5段)概述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
第三层(6-23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交。
第四层(24—31段):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使“我”弃医从文。
第五层(32-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第三部分(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及藤野先生精神对“我”的鼓舞。
二、理解文章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
要求学生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进行讨论。
主要是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两条线索写法的认识。
.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叙事线索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这是明线。
另外,全文还以强烈的爱国主义贯穿全篇,这是暗线。
三、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可让学生回顾全文,质疑发问,进行讨论。
然后作适当补充。
△体会下列语句或加点词语中的含义。
1.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大”和“小”怎么理解?)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第1个分句与后边能构成因果关系吗?是作者本人的意思吗?)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章)第 1 课(节):藤野先生 (第__2_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
重难点: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时间分配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分、巩固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一、自主预习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3.看电影时,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4.作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的?二、合作探究(一)思想感情1.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2.“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会吃惊、不安、感激?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读到此时,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够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济世救国。
可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
二、预习指导明确: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
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藤野先生【明确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为生词注音。
绯.红( ) 驿.站( ) 解剖.( ) 畸.形( ) 瞥.见(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瞥见:匿名:精通:美其名曰:杳无音讯:抑扬顿挫:深恶痛疾:3、走近作者。
【合作探究】1、请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2、课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3、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4、对于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当堂反馈】品味语言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理?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这句话揭示了什么?3、“匿名信事件”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发生了什么变化?【拓展提升】1、鲁迅的名言警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2、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
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境。
【课后检测】阅读课文“中国是弱国……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后,完成各题。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4.对本段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 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难点)【题目解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走进作者】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
先入东京弘文书院复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成了这篇文章。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绯.红(fēi)宛.如(wǎn )驿.站(yì)解剖.(pōu)畸.形(jī)凄.然(qī)教诲.(huì)瞥.见(piē)杳.无消息(yǎo )抑扬顿挫.(cuò)油光可鉴.(jiàn)深恶.痛疾(wù)⒉多音多义ě恶心恶è恶毒wù厌恶⒊词语补注①宛如:正像,好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

藤野先生【自研课导学】预习课(课外20分钟):自读自悟《藤野先生》,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资料,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
自主积累:自主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力争做到能认、会写、懂词义。
晨读课(20分钟):目标:1、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
(约2分钟)2、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脉络,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约6分钟)3、导生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藤野先生》作者:鲁迅课时:3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积累字词。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本文的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单元三:感知形象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为达成等级一、基础题1. 解释下列词语。
(1)油光可鉴:(2)美其名曰:(3)深恶痛绝:(4):好意难却:二、发展题.2.研读品析下面句子。
(1).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哪两件事促使鲁迅不得不与藤野先生告别?这两件事对鲁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提高题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的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很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筛选信息,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筛选信息,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藤野先生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和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以“研讨与练习”一为凭借,综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2、完成《新学案》
3、阅读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