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GF001: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的技术要求

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的技术要求

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要求:一、配置: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交流模拟电源、防孤岛检测负载、高精度功率分析仪四大部分。

二、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技术要求1、关键技术指标1)模拟输出功率,模块式,可进行选择性扩展。

2)★运行功能:模拟全天累计电能计算,自动编程控制I-V曲线输出,测试静态和动态下MPPT效能。

软件功能:同步计算MPP效率,实时观察PV曲线与实际值,即时的最大功率跟踪显示。

3)存储组数:可编程任意多条,可编程节点数不少于128点的V&I采集功能;可储存不同照度及温度下的I-V曲线于记忆体内;可让使用者编辑任何遮罩下的I-V曲线。

4)输入电压:3×360~440VAC;频率:50Hz±10%。

5)阵列模拟器输出电压范围:0~1000V,阵列模拟器输出电流范围:0~500A。

6)电源输入调整率:±0.5%F.S,负载调整率:±1%F.S。

7)设定精度:±0.1%,分辨率:0.1。

8)输出纹波:1%;输出接口:RS232/RS285,GPIB;输出限流:限流保护,限流点可设定;效率≥90%。

2、安全性要求1)★配置内置保护功能:输入欠压、过压保护,输出过压、过流、短路保护,过热保护。

2)过电压保护:0~110%Umax,过电流保护:0~110%Imax。

3)电源故障报警功能:声光报警。

4)电磁兼容性辐射测试:EN 50081-2,EN 55011。

5)电磁兼容性抗扰测试:EN 50082-2。

6)安全标准:EN 60204。

3、工作环境要求:1)温度:5~40℃,检测装置体积和散热满足实验室空间设计要求。

2)贮存温度:–25~70℃;相对空气湿度:0~95% (无冷凝)。

4、配置可以完成日常分析控制的计算机一台,配置不低于:Intel Core i5或同等性能产品/内存4GB/硬盘1TB/DVD RW/22"显示器/独立显卡。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新旧标准差异_谢玉章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新旧标准差异_谢玉章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新旧标准差异_谢玉章《认证技术》2012·0244编辑/徐航标准 Sdandard◎ 文/谢玉章康巍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新旧标准差异为了配合由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的实施,2009年,国家认监委(CNCA )发布了并网光伏逆变器标准C N C A/CTS 0004-2009《400V 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为我国刚起步的并网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为弥补原标准在两年实际应用中发现的不足,C N C A 于2011年8月22日发布了新版并网光伏逆变器标准CNCA/CTS 0004-2009A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新版标准在原版标准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其主要存在的差异或新增的内容是:扩大了适用范围,提出了逆变器效率的具体测试和评估方法,新增了产品安全和可靠性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中高压并网逆变器的技术要求。

具体差异见附表。

一、扩大适用范围标准CNCA/CTS 0004-2009中规定了“技术规范适用于连接到额定电压400V 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的并网逆变器”,在新版标准CNCA/CTS 0004-2009A 中,则对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并网用光伏发电逆变设备”,取消了“额定电压400V 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的限定,从而让标准的适用范围涵盖了中高压并网逆变器。

同时,新版标准名称由原来的“400V 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改成了“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二、提出了逆变器效率的具体测试和评估方法新版标准C N C A/C T S 0004-2009A 在原标准提出的“逆变器最大效率应不低于94%”要求的基础上,补充了“无变压器型最大效率应不低于96%,含变压器型最大效率应不低于94%”,并且提出对逆变器转换效率的具体测试方法。

并网逆变器认证要求

并网逆变器认证要求

并网逆变器认证要求1. 认证标准的变更对旧版认证标准CNCA/CTS 0004—2009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增补后形成的新版标准CNCA/CTS0004—2009A((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认证技术条件》已于2011年8月22 13发布,于2012年3月11日起实施。

根据最新发布的金太阳产品认证规则CQC33—461239—2011的规定,光伏并网逆变器金太阳认证采用标准CNCA /CTS 0006 —2010(IEC62109—1:2010)光伏发电系统用电力转换设备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和CNCA/CTS0004—2009A<<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认证技术条件》,并网逆变器应满足上述认证标准的全部适用项目。

2. 认证单元划分根据2011年l2月30日发布的金太阳产品认证规则CQC33—461232—2012的规定,光伏并网逆变器认证单元依据以下要求进行划分:1)原则上按产品型号申请认证。

同一生产者(制造商)、同一型号、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应分为不同的申请单元,型式试验仅在一个生产企业的样品上进行,必要时,其他生产企业应提供样品和相关资料供认证机构进行一致性检查。

2)产品电气结构、安全关键部件和材料完全相同的,而且所使用的控制板和控制软件一样(以下称系列产品)可作为一个单元申请认证,原则上应明确同一单元内产品的具体型号。

3. 标准对逆变器电性能要求CNCA/CTS 0004—2oo9a<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认证技术条件》对逆变器的电性能规定如下:1)转换效率。

无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转换效率应不低于96%,含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转换效率应不低于94%。

2)并网电流谐波。

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率及各次谐波满足国标GB/T14549—1993《电能质量一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逆变器额定功率运行时,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值为5%。

3)功率因数。

当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大于其额定功率的50%时,功率因数不小于0.98(超前或滞后);输出有功功率在20%-50%时,功率因数不小于0.95(超前或滞后)。

CGC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实施规则

CGC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实施规则

编号:CGC-R46006:2010太阳能光伏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北京鉴衡认证中心2010年3月1日目录1.适用范围 (2)2.认证模式 (2)3.认证的基本环节 (2)4.认证实施 (2)4.1 认证的申请和受理 (2)4.2 型式试验 (3)4.3 初始工厂审查 (4)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5)4.5 获证后的监督 (6)5.认证证书 (8)5.1 认证证书的保持 (8)5.2 认证证书覆盖产品的扩展 (8)5.3 认证范围的扩大 (9)5.4 认证范围的缩小 (9)5.5 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销 (9)6.认证标志 (9)6.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9)6.2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9)6.3 加施方式 (9)6.4 加施位置 (10)7.认证收费 (10)附件1:认证申请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1)附件2 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4)附件3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17)1.适用范围本认证实施规则适用于连接到额定电压4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额定容量小于1MW的并网发电专用逆变器。

2.认证模式型式试验 + 初始工厂审查 + 获证后监督。

3.认证的基本环节认证的申请和受理文件审查试验预审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获证后监督4.认证实施4.1 认证的申请和受理4.1.1 申请单元划分原则上以制造商明示的产品型号划分申请单元,同一单元的产品具有相同设计原理、拓扑结构、结构设计、元器件和零部件类型和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以上单元划分原则,同一认证单元内可有多个产品,一般分为主检机型、覆盖机型和差异检验机型。

其中,主检机型应为同一单元内额定容量最大的产品,按照认证标准进行全项测试。

差异机型应为额定容量最小的产品,按照差异检验项目进行检测。

覆盖机型为中间机型,根据认证机构要求进行测试。

通常情况下,同一单元内产品额定容量相差不超过30%。

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

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

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发电系统的运行效果。

为了规范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生产和应用,保障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

本文将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主要包括性能标准、安全标准和通信标准三个方面。

性能标准主要包括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最大功率点追踪精度、响应时间等指标;安全标准主要包括逆变器的绝缘性能、防雷击能力、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指标;通信标准主要包括逆变器与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通信接口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规范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生产和应用,提高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的要求有所不同。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光伏发电场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性能、安全、通信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了逆变器的效率要求、防雷击能力要求、通信协议要求等内容。

而在欧洲,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光伏发电场并网逆变器产品标准》,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做出了具体规定。

各国的标准虽然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保障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的实施对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起着重要作用。

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质量和性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同时,标准的执行也可以减少产品质量不合格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整个行业的运行风险,为投资者和用户提供了更可靠的选择。

综上所述,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执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用户的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国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加严格和规范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标准,为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规范

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规范

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规范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试验中心用)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1 概述本技术规范规定了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环境条件、基本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验收规范等。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制造、出厂检验及验收。

2 引用标准GB/T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准GB/T 3859.1-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T 3859.2-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GB/T 3859.3-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 13422-1992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CNCA/CTS 0004-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3使用环境条件光伏逆变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如表1所示。

序项目现场条件1 安装地点室内2 海拔高度<1000m3 环境温度-10℃~+45℃4 地震烈度8度4 基本参数光伏逆变器的基本参数如表2所示。

序号项目名称参数备注1 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8502 输入电压范围MPPT(V)DC450~820V3 额定输出功率(kW)5004 额定输出电压(V)AC380 无隔离变压器5 额定输出频率(Hz)506 额定功率因数0.997 额定效率0.988 电流总谐波含量(THD)<5%9 噪声(dB)≤65冷却方式强迫风冷5 技术要求a)输出电压变化范围: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b)输出频率范围:光伏逆变器应与电网同步运行,输出频率偏差不应超过±0.5Hz;c)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率及各次谐波满足国标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d)输出电压三相不平衡度满足国标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的要求;e)直流分量并网运行时,光伏逆变器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不应大于逆变器输出电流额定值的0.5%;f)功率因数要求:当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大于额定输出功率的50%时,滞后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8;g)负载能力1)输入电压与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环境温度为25℃时,光伏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低于4小时;2)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的125%时,光伏逆变器安全工作时间应不低于1min;3)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的150%时,光伏逆变器安全工作时间应不低于2s;h)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及软启动的功能;i)介电性能: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耐压要求;j)保护性能:光伏逆变器应具有过压/欠压保护、过频/欠频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极性反接保护、恢复并网、反放电保护、孤岛效应保护等。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引言(约200字)本编制说明旨在规范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写工作。

逆变器是将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对于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标准对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编制目的和依据(约200字)本编制目的是制定具体的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确保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设计和生产符合标准,并能够正常运行、安全可靠。

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需求。

3.逆变器技术要求(约400字)在编制逆变器技术要求时,需考虑以下方面:3.1输入参数要求:包括直流输入电压范围、直流输入电流范围、最大输入功率等。

3.2输出参数要求:包括输出电压范围、输出电流范围、输出频率范围等。

3.3运行参数要求:包括工作温度范围、运行湿度范围、保护措施等。

3.4效率要求: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和经济性影响较大,需制定相应的要求。

3.5安全性要求:逆变器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如电气安全、防雷击等。

4.逆变器试验方法(约400字)逆变器试验方法需要保证试验能够准确反映逆变器的性能和工作状况,同时具备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试验方法应考虑以下要点:4.1静态试验:包括逆变器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检测,验证逆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4.2动态试验: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测试逆变器的响应速度、动态稳定性等。

4.3电磁兼容试验:测试逆变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保证逆变器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4.4抗环境适应性试验:模拟逆变器在不同温度、湿度、震动等环境条件下的运行情况,验证逆变器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5.结论(约200字)本编制说明旨在规范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写工作,确保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逆变器符合高标准和高质量要求。

CNCA CTS 0004-2009A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发布稿 2011

CNCA CTS 0004-2009A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发布稿 2011
CGC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CGC/GF004:2011 (CNCA/CTS 0004-2009A)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源自2011-08-22 发布
2012-03-01 实施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发布
CGC/GF004:2011(CNCA/CTS 0004-2009A)


目次 .......................................................................................................................................................................I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GC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CGC/GF001:2009(CNCA/CTS 0004-2009)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 of Grid-connectedPV inverter below 400V2009-8-3发布 2009-8-3实施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发布目 次目 次 (I)前 言 (III)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产品分类 (3)4.1 产品型式 (3)4.2 输出功率型谱 (3)5 技术要求 (4)5.1 使用条件 (4)5.2 机体和结构质量 (4)5.3 性能指标 (4)5.4 电磁兼容性 (6)5.5 保护功能 (6)5.6 通讯 (7)5.7 自动开/关机 (7)5.8 软启动 (7)5.9 绝缘耐压性 (7)5.10 外壳防护等级 (8)6 试验方法 (8)6.1 试验环境条件 (8)6.2 机体和结构质量检查 (8)6.3 性能指标试验 (8)6.4 电磁兼容试验 (9)6.5 保护功能试验 (9)6.6 通讯接口试验 (12)6.7 自动开/关机试验 (12)6.8 软启动试验 (12)6.9 绝缘耐压试验 (12)6.10 环境试验 (12)7 检验规则 (12)7.1 检验分类 (12)7.2 出厂检验 (13)7.3 型式检验 (13)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8.1 标志 (14)8.2 包装 (14)8.3 运输 (14)8.4 贮存 (14)附 录 A (15)(资料性附录) (15)表A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参数表 (15)附 录 B (17)(资料性附录) (17)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 (17)前言为推动和规范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发展,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以及促进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产业化,特制定本认证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日佳电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技术规范主要参与单位: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中科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检中心、Intertek天祥集团、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兆伏新能源有限公司、艾思玛(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曹仁贤、王宗、江燕兴、张光春、叶东嵘、赵为、张友权、张海波、闫华光、鲁延武、刘杰、孙耀杰、顾永亮、于波、郭丰。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连接到额定电压4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的并网逆变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T 3859.1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T 3859.2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 17625.2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Z 17625.3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 17799.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GB 17799.4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GB/T 19939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04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513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Z 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光伏并网逆变器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将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后馈入电网的设备。

注1:本规范提到的逆变器均指光伏并网逆变器;注2: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不适用于AC MODULE中的逆变器。

3.2逆变器交流输出端 inverter AC output terminal逆变器、局部交流负载和电网之间的相互连接点。

3.3最大功率点跟踪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对跟随太阳能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和太阳辐照度变化而产生出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进行跟踪控制,使方阵经常保持在最大输出的工作状态,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3.4孤岛效应 islanding电网失压时,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3.5计划性孤岛效应 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效应。

3.6非计划性孤岛效应 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效应。

3.7防孤岛效应 anti-islanding禁止非计划性孤岛效应的发生。

注:非计划性孤岛效应发生时,由于系统供电状态未知,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①可能危及电网线路维护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②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③电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损坏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

3.8模拟电网 simulated utility用来模拟公共电网的测试装置,其电压和频率可调。

3.9品质因数 quality factor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中试验负载谐振能力的评估指标。

Q可用下式表示:注:在并联RLC谐振电路中,负载品质因数fQ=RCL (1)f式中:Q-负载品质因数;fR -负载电阻;C -负载电容;L -负载电感。

在已知并联RLC谐振电路消耗的有功、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的情况下,f Q 也可以表示为:P P P Q qC qL f×= ............... . (2)式中:qL P -电感L消耗的无功; qC P -电容C消耗的无功;P -电阻R消耗的有功。

注意谐振情况下,qL qC P P =。

令q qCP P =,由此,得到:P P Q q f= ............... . (3)3.10谐振频率 resonant frequency并联RLC电路谐振时的频率。

定义式如下:LCf π21= (4)式中:f -谐振频率;L -负载电感; C -负载电容。

注:并联RLC电路谐振时,电路消耗的感性无功与容性无功相等,于是并联RLC谐振电路相当于纯电阻。

4 产品分类4.1 产品型式4.1.1 按并网类型可分为:a) 单相逆变器; b) 三相逆变器。

4.1.2 按防护等级可分为:a) 户内型; b) 户外型。

4.1.3 按并网方式分为:a) 可逆流型; b) 不可逆流型。

4.2 输出功率型谱逆变器输出功率额定值优先在下列数值中选取(单位kW )。

4.2.1 单相逆变器单元0.5;1.5;2.5;3;5;6;7;8;9。

4.2.2 三相逆变器单元10;30;50;100;250;500;1000。

注:当用户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4.2所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5 技术要求5.1 使用条件除非制造厂商/供货商与购买者之间另有协议,符合本规范的逆变器应能在5.1.1~5.1.2的使用条件下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

5.1.1 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a)使用环境温度:户内型为-20℃~+40℃,户外型为-25℃~+60℃(无阳光直射);相对湿度≤ 90%,无凝露;b)海拔高度≤1000m;海拔高度>1000m时,应按GB/T 3859.2规定降额使用;c)无剧烈震动冲击, 垂直倾斜度≤5º;d)工作环境应无导电爆炸尘埃, 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蒸汽。

5.1.2 正常使用的电网条件若无其他规定,符合本规范的逆变器在下列电网条件下,应能以正常方式运行:a)公用电网谐波电压应不超过GB/T 14549中第4章规定的限值;b)逆变器交流输出端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GB/T 15543规定的数值,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

c)电网电压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2325的规定。

10kV及以下三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220V单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10%;d)电网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5945,即偏差值允许±0.5Hz。

5.1.3 特殊使用条件如果逆变器在异于5.1.1和5.1.2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并取得协议。

5.2 机体和结构质量逆变器的结构和机柜本身的制造质量、主电路连接、二次线及电气元件安装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机架组装有关零部件均应符合各自的技术要求;b)油漆电镀应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c)机架面板应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d)标牌、标志、标记应完整清晰;e)各种开关应便于操作, 灵活可靠;5.3 性能指标5.3.1 逆变效率逆变效率是并网逆变器的重要参数之一,逆变器最大效率应不低于94%,其实际最大效率值应在产品铭牌上明确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