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广告中形象代言的法律规制

合集下载

广告管理条例

广告管理条例

广告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广告行为,促进广告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据本《广告管理条例》制定。

第二条在本《广告管理条例》中,广告是指以商业宣传为目的,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向社会公众或者特定对象传播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的行为。

第三条广告应当遵循真实、合法、正当、诚信的原则,不得误导、欺骗消费者,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国家对广告实施管理和监督,鼓励广告业的自律,指导广告业的发展。

第二章广告的真实性第五条广告应当真实,不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

第六条广告所传播的含量、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价格、服务、购买方式等信息应当真实、明确、完整。

第七条广告不得以任何方式虚构客观事实,不得编造或者歪曲评价、推荐、表扬的内容。

第八条广告不得利用数字或者比较方式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

如果宣传案例有比较的情况,应当有明确的比较标准。

第三章广告的合法性第九条广告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者社会道德,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诈骗等违法信息,不得包含不合法的产品或者服务。

第十一条广告不得利用性别、民族、种族、宗教、地域、职业或者语言等因素,进行歧视或者误导。

第十二条广告不得在文化传承、环境保护、文明发展、药品卫生、饮食安全、安全防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益事业等方面出现违法行为和违反规定的情况。

第四章广告的正当性第十三条广告应当遵守交易公平、经营信用等经营原则,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第十四条广告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开评价权等权利,不得违反知名品牌法规则。

第十五条广告不得利用抽奖、赠品等方式,进行虚假、夸大或者误导性宣传。

第十六条广告不得利用短信、邮件等方式,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等行为被严厉打击和惩罚。

第五章广告的诚信性第十七条广告应当诚信宣传,不得误导消费者。

第十八条广告应当对产品、服务的特性、品质、功能、效果等进行真实、准确的表述。

广告行业广告法规

广告行业广告法规

广告行业广告法规一、概述广告是商品和服务的商业推广方式之一,对于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广告也需要遵守一些法律法规,以保证广告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同时保护广告受众的权益。

本文将对广告行业的一些法规进行探讨和解读。

二、广告宣传法广告宣传法是我国规范广告内容和行为的最重要的法规之一。

该法规规定了广告的基本要求和限制,以及广告中禁止出现的内容和行为。

其中包括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侮辱他人等不得采取的行为。

广告宣传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虚假广告违法行为虚假广告违法行为是指广告内容、表现形式或宣传效果存在虚假、误导等问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违法行为既损害了广告受众的合法权益,也对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虚假广告行为的查处和处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四、广告代言人管理广告代言人是广告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形象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广告的推广效果。

因此,对于广告代言人的管理和合规要求非常重要。

广告代言人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操守,真实可信,并遵守广告法规定的各项要求,不得在广告宣传中夸大或误导。

五、竞争行为规范在广告宣传中,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诽谤竞争对手、抹黑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或者制造虚假比对等行为都是违法和不道德的。

合规的广告行为不仅能够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也有助于促进市场的有序竞争。

六、广告审查制度为了保证广告宣传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我国建立了广告审查制度,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管。

广告审查制度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执行,旨在确保广告宣传的合规性和社会效益,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

广告从业者应积极配合广告审查工作,确保广告内容的合法合规。

七、行业自律机制广告行业应通过建立自律机制,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监督,共同维护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在当今商业发展迅猛的社会中,广告已经成为商家推广产品、服务以及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许多商家选择通过邀请明星代言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

然而,随着明星代言虚假广告问题的频繁出现,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对此进行法律规制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指的是商家通过邀请明星代言产品或服务,并借用其名气及形象在广告中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这类广告常常夸大产品或服务的功效、价值,或者对其进行不实宣传,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

然而,这种虚假广告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导致购买者无法得到真实的信息和保护。

严重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买到质量低劣的产品或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却未能获得所宣传的效果,从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打击。

鉴于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国家对此进行了法律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作为我国广告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了广告宣传中的真实性原则和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

根据该法,广告应当真实宣传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功能、质量等关键信息,禁止掺杂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而明星代言作为广告形式之一,也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这意味着明星代言广告不得虚假宣传,必须确保宣传内容与产品本身真实相符。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并对虚假广告作出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商家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欺骗消费者,将可能面临罚款、赔偿消费者损失等法律后果。

换言之,明星代言人及其所代言的品牌、企业有义务确保广告内容真实,不得故意误导消费者。

然而,当前对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在实施过程中常常注重曲解事实、夸大宣传等手法,这给取证和追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此外,目前我国法律制度对于虚假广告处罚力度还不够强劲,获得的赔偿或者处理结果相对较低,这间接导致一些商家或明星代言人对法律的威慑力较小。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法律及相关部门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规制。

广告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细说

广告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细说

广告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细说在广告行业中,行政处罚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手段,用于对违反广告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告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处罚的具体细则。

一、广告法律法规的基本概述1.1 广告法广告法是我国对广告行业进行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于1994年开始实施,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15年。

广告法主要涉及广告的发布、监管、违法行为以及处罚力度等方面的规定。

1.2 广告行业其他相关法规除了广告法之外,还有一些与广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

例如《无线电管理条例》、《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与广告法形成了协同的法规体系。

二、违反广告法规的行为2.1 虚假广告虚假广告是指广告发布者在广告中故意制造虚假事实,误导消费者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广告法规定,一旦发现虚假广告,相关部门有权对其发布者进行行政处罚。

2.2 误导性广告误导性广告是指广告发布者通过欺骗性的宣传手法,让消费者产生虚假的认知,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

对于误导性广告的违法行为,广告监管部门也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2.3 不良社会影响广告不良社会影响广告是指侵犯道德底线、触碰社会公共利益或传播不良价值观的广告。

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相关部门可以对发布不良社会影响广告的人进行行政处罚。

三、广告行政处罚的种类3.1 警告警告是广告行政处罚中较为轻微的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初犯、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

警告的目的是提醒广告发布者,警示其不得再次违反广告法规。

3.2 罚款对于严重违法的广告行为,广告监管部门可以对发布者处以相应金额的罚款。

罚款的数额会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金额可能从数千元到数百万元不等。

3.3 暂停广告发布资格如果广告发布者经常违反广告法规,且违法行为严重,相关部门可以决定暂停其广告发布资格一段时间,以达到惩戒的目的。

3.4 撤销广告发布资格对于一些严重违法、且多次违规的广告发布者,广告监管部门有权撤销其广告发布资格,并将其列入不良信用记录,以防止其再次从事广告业务。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商业竞争中重要的一环。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进产品的销售,许多企业选择请明星代言广告。

明星代言不仅能吸引眼球,还能赋予产品更高的声誉和信任度。

然而,一些企业却利用明星代言的影响力发布虚假广告来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维护市场公平有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针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进行了法律规制。

首先,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

根据该法第九条的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广告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功能、安全性等信息,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而明星代言虚假广告通常会夸大产品的功效,美化产品的质量,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来获取巨额利润。

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一旦被揭穿,将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害。

其次,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九条规定,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明星作为代言人,其言行往往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如果他们参与虚假广告行为,那么消费者在受到欺骗后受到的经济损失,明星代言人和广告发布者都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赋予他们追究责任人的权利。

除此之外,我国还设立了相关机构来加强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监管和惩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机构对广告市场进行监督并进行严格的执法。

一旦发现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这些机构会对广告发布者进行调查,并依法予以处罚。

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违反广告法规定的,可以处以行政警告、责令整改、罚款等处罚。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究明星代言人和广告发布者的法律责任。

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诋毁商业秘密和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诋毁商业秘密和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诋毁商业秘密和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诋毁、商业秘密和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

商业秘密和虚假广告作为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之一,在法律中有着明确的规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商业诋毁、商业秘密和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定和实施情况。

一、商业诋毁的法律规制商业诋毁是指一方对他人的商业信誉进行无根据的攻击和贬低,以达到损害竞争对手形象的目的。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诋毁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法律严格制裁。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诋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 虚假事实指控,即对竞争对手进行无根据的指控,故意造成他人商誉的损害。

2. 虚假比较宣传,即通过与竞争对手进行虚假的产品或服务比较,给消费者造成误导。

3. 贬低攻击,即对竞争对手进行无理指责、人身攻击或其他侮辱性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诋毁行为的判定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商业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市场经营者,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个人之间的争议一般不适用商业诋毁法规。

2. 商业诋毁行为必须具有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特征。

3. 商业诋毁行为必须虚假、有损他人商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业诋毁行为一旦被认定,将面临法律制裁,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公开道歉等。

二、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商业秘密是企业在商业运营过程中获取的经济利益来源,具有保密性、技术性和商业价值。

为了鼓励创新和保护企业利益,法律对商业秘密进行了严格的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定义商业秘密的范围: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具有商业价值、非公开性和保密措施等特征。

2. 禁止盗取商业秘密:禁止盗取、披露、出售、非法获取商业秘密,并明确惩罚措施。

3. 建立诉讼保护机制:法律明确了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和举证责任,为受害企业提供了维权的法律途径。

广告行业宣传规定

广告行业宣传规定

广告行业宣传规定导言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广产品和服务、塑造品牌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广告宣传一旦不合规范,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误导消费者,甚至触犯法律法规。

为了维护公正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广告行业需要制定一系列宣传规定。

本文将探讨广告行业中的宣传规范,从合法性、真实性和道德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宣传内容合法性规定1. 诚信宣传广告宣传应当遵循诚信原则,不得虚假宣传,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效果、价格等进行夸大夸张的宣传。

广告主要在宣传中必须提供真实、准确、明确的信息,不得隐瞒关键信息或进行误导性的虚假宣传。

2. 法律法规遵守广告宣传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广告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如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宣传违法违规产品等。

3. 促销规定广告宣传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应当符合促销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宣传中的促销信息应当真实有效,不得误导消费者。

特别是对于折扣、赠品等促销手段,应当明确说明条件限制,避免产生误导。

二、宣传内容真实性规定1. 产品描述广告宣传在描述产品或服务时,应当真实准确地介绍产品的性能、功能、特点等。

对于需要科学验证的产品或服务,广告宣传应当提供相关的验证数据或权威认证。

2. 客观评价广告宣传不应当使用主观评价或无法证实的说法,应当基于客观事实进行宣传。

对于产品或服务的好处、效果等,应当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3. 保证承诺广告宣传中对产品或服务的保证承诺应当履行,不得以虚假的宣传手法违背消费者合理的期望。

三、宣传内容道德性规定1. 社会责任广告宣传不应当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

宣传内容应当遵循道德底线,尊重道德价值观,尤其是不得出现歧视、侮辱、贬低他人的内容。

2. 儿童保护广告宣传在面向儿童的产品或服务时,应当特别注重保护儿童的权益。

宣传内容不得包含可能对儿童身心发展有不良影响的信息。

3. 健康宣传广告宣传在涉及健康领域时,应当遵循健康宣传的准则,不得宣传违背科学知识或医学伦理的产品或服务。

名人代言广告的法律规制

名人代言广告的法律规制

名人代言广告的法律规制概述随着广告行业的进步,名人代言广告在市场上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

名人代言广告通过借助名人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旨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销量,提高品牌著名度。

然而,名人代言广告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规制。

本文将对进行深度探讨。

1. 名人代言广告的定义名人代言广告是指以名人作为广告宣扬的主要内容和手法,通过名人的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来推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名人代言广告具有明显的市场效应和传播效应,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

2. 名人权益保卫名人的形象、声誉和名誉是其个人有效权益的一部分。

在名人代言广告中,名人的形象和声誉被用于推销产品或服务,因此名人的权益需要得到保卫。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名人享有对其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保卫。

3. 建立合同干系名人代言广告务必建立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合同干系之上。

合同应明确规定代言广告的内容、范围、期限、酬劳等关键因素,并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卫。

特殊是在代言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广告主的广告承诺和责任,防止虚假宣扬以及名人因广告造成的损失。

4. 真实合法宣扬名人代言广告在宣扬时务必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广告宣扬内容真实、合法。

广告主应就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质量、性能等进行真实宣扬,防止虚假宣扬和误导消费者。

名人代言广告不得涉及虚假宣扬、不当竞争、侵略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

5. 明示反包管责任名人代言广告涉及消费者的采购决策,因此名人对宣扬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有明确的反包管责任。

名人应了解和熟识产品或服务的状况,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和核实,确保其真实、准确。

若果广告宣扬内容与事实不符,名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代言产品的合法性名人代言广告需要注意代言产品的合法性。

名人代言的产品或服务不得涉及侵权、假冒、违禁品等违法行为。

名人有责任对代言产品的合法性进行充分调查和核实,确保代言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业广告中形象代言的法律规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告业也越来越发达。

当前,各类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提高销售量,除了不断研发新产品外,就是投入巨额资金用以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

在各类广告宣传中,明星代言这种形式是各生产者、经营者普遍采取的形式。

然而,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代言门”层出不穷,形象代言的混乱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有着很大的关系。

作者试图通过对商业广告中形象代言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法律规制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词]商业广告;形象代言;法律规制
一、商业广告与形象代言
(一)商业广告的概念
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

我国《广告法》就是专门规制广告问题的法律。

该法第3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根据这一条的规定,我们可以归纳出商业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真实性、合法性和文明性。

(二)形象代言的概念
对于形象代言广告的概念,学界并无统一的定论。

有学者称之为荐证广告,也有学者称之为名人广告、证言广告等。

笔者认为形象代言广告,是指以娱乐文化明星、体坛名将、专家学者、英雄模范、知名企业家、社会知名人物等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和一定美誉度、能为社会公众心理所接受的、其行为能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作为形象代表或商品的推荐者、使用者或证言人等参与拍摄或制作的广告。

二、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存在的不足
我国现行有关规制形象代言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以及《广告活动道德规范》、《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等法规及规章。

通过对上述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现行这些有关规制形象代言的法律法规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广告法》规制的主体不完全。

《广告法》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分析这一条规定,不难发现,我国《广告法》规制的主要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

这就使得广告代言人游离于法律规制之外,也就是说形象代言人的权利和义务至今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实践中大量的广告代言行为都游离于法律之外。

第二,法律责任的缺失。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强调法律责任。

现代社会利益多元化,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获得利益与风险同存,获利越多则风险越大。

现代广告业中代言行为主体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混乱:一方面代言行为主体获利巨大,风险却几乎为零,仅在道德上受到舆论的压力,法律上对其没有任何责任的规定,这为目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不负责任的代言的出现留下了空间。

另一方面广告利益分配更加多元化,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代言人都获得利益,而且代言人获利份额越来越大,但是明星代言人却不需要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这势必造成了利益分配与责任分配不协调的局面。

第三,监督机制缺失。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广告活动既有工商部门的专业监管,还有其他行政部门对特殊商品广告进行的审查。

然而,上述监管和审查对象从立法文本看,并没有“广告代言人”这一特殊广告活动主体;从内容看,仅仅局限于审批、审查、登记、备案及广告活动事后监测等方面;从监管主体看,上述国家机关是综合性行政主体,因缺乏欧美国家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主观上无法集中力量打击违法广告行为,客观上由于代言产品或服务的广泛性、专业性、复杂性,行政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对明星代言行为无暇顾及。


三、完善我国形象代言法律规制的措施
(一)增加广告法的责任主体
除了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责任以外,通过修改《广告法》,增加“形象代言人”为广告的责任主体,形象代言人在广告活动中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果该虚假广告的产品导致他人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进而达到预防和打击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二)明确形象代言人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上对名人代言广告做出相应的责任规制,要求名人在代言广告前充分了解产品的质量、性能、禁忌注意事项等关键因素,并且查看相关官方检验文件,这也应该是明星向消费者推荐产品的前提。

并且形象代言人应当与代言企业签订质量连带保证,约定对于所代言产品发生质量
问题的,名人对外应当如何承担责任,对内应当如何向企业责任主体追偿等。

(三)加强明星广告代言的监督与管理
要把广告代言的明星置于法律法规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消费者的监督和舆论之下。

使利用名气、声望和威信谋取私利的人成为过街之鼠,人人喊打。

对于曾经或者正在参与宣传虚假广告的明星,其广告虚假违法行为达到一个规定值后,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封杀”等手段,限制其进行包括商业广告在内的商业宣传活动。

[注释]
①蒋恩铭.广告法律制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7.
[参考文献]
[1]仇玉平.明星代言——如何斩断虚假之手[J].法制与新闻,2007(4).
[2]崔银河.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9-10.
[3]蒋恩铭.广告法律制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7.
[4]王婧.论商业广告中形象代言的法律规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陈正辉.广告伦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