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合集下载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80只患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

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相比,联合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更佳,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术;慢性泪囊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77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61-02慢性泪囊炎在眼科临床上极为常见,患者常伴有流泪、流脓等表现,是眼球严重的潜在威胁[1]。

临床以手术治疗最为有效、直接,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包括泪道激光治疗术、泪道探通术、置管术等术式,但上述手术方法普遍存在操作复杂、损伤大、成功率低、不完全适用于所有患者等不足[2]。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也逐渐运用到眼科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有效弥补以往术式的不足[3]。

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80只患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男11例,女29例;年龄32~79岁,平均(55.21±3.97)岁;病程1~9年,平均(3.94±1.58)年;其中21例左眼,19例右眼。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道腔和泪囊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泪液排出障碍、泪液滞留和泪囊肿胀等症状,进一步影响视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刀切开引流和鼻内窥镜下鼻泪管扩张等方法。

但长期开刀和伤口愈合的疼痛以及效果不佳的情况,使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成为眼科医生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镜头将泪囊和鼻子内部相连,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面部的创伤,同时可以恢复泪液正常流出的通道。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

该方法的介绍,也让慢性泪囊炎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首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慢性泪囊炎容易复发,并且患者的病情可能根据进展而变化,所以患者通常需要多个术前和术后随访。

在一个研究中,7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表明,96%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泪液流出,88%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

研究结论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次,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极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使用的仪器是高清晰度的镜头和微型仪器,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控制感。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局部区域内进行更小的操作。

实际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非常低,因为该方法减少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失血风险。

另外,术后恢复快以及好处明显。

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找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更加减少了对意外的风险。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多个优点。

但是该治疗在应用,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同时需要考虑每一个患者病情的差异性,才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专业而安全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医疗的发展。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王纲;魏滃;宋艳【摘要】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2页(P505-506)【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术【作者】王纲;魏滃;宋艳【作者单位】[1]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崇阳437500;[1]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崇阳437500;[2]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23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是由鼻泪管阻塞或者狭窄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女性群体中。

治疗慢性泪囊炎常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泪道冲洗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并发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鼻内窥镜在眼耳鼻咽喉科中开始广泛应用。

在鼻内窥镜下进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好,创伤小,不影响美观,并且复发率比较低,逐渐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1]。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均有溢泪现象,冲洗有脓性分泌物,排除鼻腔息肉、鼻腔黏膜萎缩,患者无其他全身严重脏器病变。

70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3.5±5.5)岁;女54例,男16例;病程4个月至8年,平均(12.6±1.8)年。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什么他们眼里常含泪水?原来是慢性泪囊炎惹的祸。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由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导致鼻泪道阻塞,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內。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溢泪、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眼部流出等症状。

由于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插管效果并不理想,激光治疗效果不确切,目前,慢性泪囊炎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经鼻根部皮肤切口,鼻骨造洞,将泪囊与鼻黏膜直接吻合,达到引流泪液的手术目的,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皮肤留有瘢痕,影响面容美观。

而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非丰常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借用内窥镜良好的照明系统,精准定位吻合,由鼻腔进入在泪囊处开个'小窗”,手术即可完成。

具有痛苦小,面部不留疤,术后组织损伤小,恢复快,适用多种泪道疾病等优势,是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症1、慢性泪囊炎、泪囊囊肿、泪囊结石需行手术者。

2、面颅骨复杂骨折致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

3、伴有鼻腔炎性疾病、结构形态异常及鼻腔肿物者。

4、常规手术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复发者。

5、对容貌外观要求较高者(术后面部不留疤痕),尤其适于年轻的女性。

2鼻内镜微创治疗泪囊炎的优势1、鼻内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

2、手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

3、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4、面部不遗留瘢痕,手术的效果、成功率高。

鼻內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等疾病有明显的优势,望患者积极咨询治疗,早日解除病痛。

目前我院五官科已完成近20例慢性泪囊炎经内镜下泪囊造孔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地方百姓的健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口碑。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7T13:11:27.4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戴先兆[导读] 湖南省武冈市中医医院眼科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湖南省武冈市中医医院眼科 42240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患者。

A组患者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A、B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92.0%)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0%、8.0%)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相比A组患者,B组2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明显较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切口愈合后不影响美观,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本研究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患者。

A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4.5±5.7岁,病程1-2年,平均1.4年;B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7.4±5.2岁,病程1-3年,平均1.7年。

50例患者均别确诊为慢性泪囊炎,均为单侧眼患,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溢泪、黏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畅等症状。

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2012年12月第50卷第36期CHINA MODERN DOCTOR 中国现代医生·临床研究·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溢脓和溢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本病治疗多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1]重新建立鼻腔与泪囊间的吻合通路。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术式,包括在激光辅助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等,但是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和医院设备的限制,使之在临床应用上难以推广。

近年来笔者采用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患者均有溢脓溢泪等症状并以检查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所有患者术前冲洗泪道,且经检查无鼻腔畸形无鼻黏膜萎缩,无其它系统严重合并症,可耐受手术。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张小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五官科,湖南醴陵412200[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探讨手术方式的改进。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实验组行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后进行半年至两年的回访,根据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愈69例,好转6例,治疗无效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患者58例,好转患者5例,治疗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84%,二者相比较差异明显(χ2=5.14,P =0.023);且二者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上,实验组手术后炎症反应很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围手术期护理

2 . 1 . 2 术前 准备 2 . 1 . 2 . 1 鼻腔护 理
术前 做详细 的鼻 内窥镜 检查 ,
突前 缘基 部 , 保 留黏 膜 , 并将 其 推 至 中鼻道 , 暴露 额
突及 泪骨 部位 的 泪额 缝 , 用 咬 骨钳 咬 除泪 囊 内 侧壁
作者简介 : 李晓华( 1 9 7 7 一) , 女, 浙江 , 本科 , 主管护 师, 护
骨, 呈一 1 . 5 c m×1 . O c m 的骨窗 , 显露 出泪囊 内壁 。
内眦 部位 皮肤浸 渍 、 糜烂 、 粗 糙 肥 厚 及 湿疹 , 泪囊 区
经鼻 内镜可 窥及 骨孔 中探 针 顶起 的泪 囊 内侧 壁 , 用 镰 状 刀在 泪囊 内壁 作 一 “ U” 形切开, 用 鳄 鱼 嘴 钳放 入支架 , 回复鼻 黏膜瓣 。泪道探针 注水 后 , 见 支架孔 中液 体流 出 , 拔 出探 针 , 支 架 旁 边 涂 少 量 典 必 殊 眼 膏, 术毕 。 1 . 3 结果 术后 6 周 取 出支架 , 并 随访 3月 。治 愈 5 4眼 ( 治 愈率 7 8 ) , 好转 1 5眼 ( 好转 率 2 2 ) , 总 有 效率 1 0 0 。均未 出现严 重手术 并发 症 。

2 2 5 2 ・
护士进修杂志 2 0 1 3 年 1 2月第 2 8卷第 2 4期
鼻 内镜下鼻腔泪 囊造孔支架术治疗 慢性泪囊炎 围手术期护理
李 晓 华 曹岐 新
( 浙 江 中 医药 大学 附属 湖 州 市 中 医 院 , 浙江 湖州 3 1 3 0 0 0 )

要 目的 探 讨 鼻 内镜 下 鼻 腔 泪囊 造 孔 支 架 术 治 疗 慢 性 泪囊 炎 的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方 法 。方 法 术 前 心 理 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用 器 械 为 T een公 司 生 产 的 视 角 为 0或 3 。 opo 。 0冷 光 源 硬 性 鼻 腔 内窥 镜 。 2 手 术 方 法 : 者 取 半 卧 位 . 后 仰 。 在 局 部 麻 . 患 头
『 鼻腔 吻合术 有 经 皮 肽 进 人损 伤 组 层 次 多 囊 出血 量 大 , 术后 面部遗 留 瘢痕等 缺点 . 内窥镜 能 够在 屏 幕监 视下 于鼻腔 内施 行 手 术 , 手术 I 泪囊 鼻腔 仅 相 隔 鼻粘膜 和 骨性泪 囊窝两 层结 构 叶造孔 较 容易 , 求 1 创
徐 华 林
予 以剪 陈。
3 求 后 处 理 : 后 全 身 血 J 抗 生 素 治 疗 3~5天 , . 术 } j l 内 每 3天 用 庆 大 霉 素 3 单 位 地 瘴 米 松 2t 稀 周 g n
术式 的 2 倒 患 者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本 组 患 者 随访 短 者 5
8 0% 。
1 一 般资料 :5 患者 中 , 2例 ( 1 女 2 2例 男 2眼 , 3例
(3眼 1 年 龄 2 2 , 3~5 8岁 , 病 时 问 6月 ~5年 , 均 患 平

பைடு நூலகம்论
2 1 :所有 患 者 术 前 均行 2次 以上 泪道 冲洗 证 实 .5年 为慢 眭泪囊 炎鼻泪管 阻塞 。4例 台并 有鼻 中隔偏 曲。
除鼻 牯膜 , 一 个 5~8F1的骨 孔 , 造 1 /3 1 洞道 内插人 探 引 ,
以 其 为 指 示 显 示 泪 囊 位 置 后 再 向 前或 向 后 扩 大 骨 孔 至
1 I ×l m 0R/ O m。使 汨囊 内侧肇 正确 暴露 . 使 造孔 口 I 1 勿 过 多 的向后偏 位 , 则易 损伤 筛前 动脉及筛 窭 . 否 引起 动
脉 出 血 等 并 发 症 , 手 术 操 作 带 来 不 应 自 的 罔 难 。 术 给 中彭 正 坚 等 主 张 最 好 不 用 泪 道 探 针 探 查 指 示 湖 囊 ” , 这 样 虽 可 防 止 损 伤 泪 总 管 导 致 水 肿 或 形 成 假 道 , 术 但
开, 并将 其 与骨 面分离 去除 , 暴露 出鼻腔 外侧壁 的上颌
l 由于受鼻 腔空 间 的限制 , f ] 除鼻 内窥镜 之外 . 是 能 同
m 】 0]i 的 方 形 或 直 径 为 1 m 的 圆 形 鼻 粘 膜 切 Hx1 n1 / 0m
手 术, 鼻道 前端 鼻牯 膜 的切 口技骨壁 的造 扎位置
比较 重 要 , 关 系 着 能 否 正 确 充 分 的 暴 露 泪 囊 内 侧 壁 这
泪囊 多数 位 丁中鼻道 前 端 外 侧 , t 术 我们 先 在 浚处 切
伤 小 ,j 量 少 , 后 小 影 响 】 美 观 H血 术 部
醉及 表面麻醉 下进行 手 术 。用 1 %地 卡 因 肾上 腺素 棉 片行 鼻 牯 膜 收 缩 麻 醉 3次 , 用 2 利 多 卡 因 与 再 % 07 %布 比 #因 1 1 合后行 鼻丘粘 膜下 浸 润 麻醉 及 5 :混 筛前 、 车下 和 眶 下神 经 麻 醉 。4例 台 并 鼻 中隔 偏 曲 滑 者, 先行 鼻 中隔偏 曲矫 正 以便 暴 露 术野 。在 鼻 内窥 镜 指 示下 , 中鼻甲附着 处前 端 的前下 方 1 m处做 1 于 Om O
l疗效评价标准: 愈: 流泪 . 治 无 冲洗 泪 道 通 畅 ; 好转 : 泪减轻 流 冲洗 泪道 通 畅 ; 技 : 无 流 『冲 洗 …道 .
不 通畅 。
2 治 疗 结 果 : 组 病 例 随 访 短 着 3』 长 者 1 』 本 J 5J . 资 料 与 方 法 平 均 72月。 治 愈 2 . 3例 , 9 % 好 转 2倒 . 占 20 【 】
窥 镜 器 械 和 技 术 的 发 展 而 形 成 的一 种 治 疗 慢 眭泪 囊 炎 的 新 方 法 , 自 2 0 :, 0 0年 1 至 l 月 2月 , 们 施 该 手 我 术 方 法 治 疗 慢 眭泪 囊 炎 2 5例 (5眼 ) 效 果 良 好 , 报 2 , 现
告如 下 。
3月 , 者 【 长 5月, 均 72月 治 愈 2 例 占 9 % , 转 2例 平 3 20 好 占 S0 结 论 该 手 术 方 式 易 操 作 , 伤 小 , 影 响 面部 美 % 创 币
观 . 治 疗 慢性 泪囊 炎 的 一种 较 理 想 的方 法 。 是
释后 冲洗 道 1 . 次 同时 清理鼻 腔 沉 秘物 以后每 周
骨 额 突 及 泪 骨 部 分 , 于 近 钩 突 处 用 骨 凿 凿 开 非 薄 的 先 泪 骨 并 予 去 除 , 用 7。 骨 钳 咬 除 泪 囊 内 侧 壁 处 的 骨 继 5咬
骼, 使其 鼻粘膜 切 口大 小相 一致 , 此时 即暴露 出 泪囊
内侧 壁 。 于 下泪 小 管 内插 人 一 泪 道 探 针 , 明 确 泪 囊 以
维普资讯
眼 鱼 些
建. 苎
曼 垂璺
鼻 内窥 镜 下 泪囊 鼻 腔造 孔 置 管 治疗 慢 性 泪囊 炎
李 钟 宴 谢 宏 琴 万 京 明 刘 王敏
摘 要 目的 观 察 鼻 内窥 镜 下 泪 囊 鼻 腔 造 孔 置 管 治 疗 慢 性 洱 囊 炎 的 临 珠疗 效 。方 法 将 20 00年 1月 1 间施 行 该 2月
冲洗 泪道 1 次 8 后 去 除 泪 道 支 撑 管 , 续 冲 洗 4~ 周 继 6蒯 同 时 给 予 抗 生 素 及 皮 质 娄 固 醇 滴 眼 液 滴 眼 每
f = 『4~5次 。 结 果
关键 词 鼻 内窥 镜
泪囊 鼻腔 造孔 术
慢 性 f囊 炎 [ j
鼻 内窥镜 下淄囊鼻 腔 造孔术 是近 年来 随着新 型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