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中期报告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性教学探讨

考 。 德课 教学 寻 求 的 是 学生 感 性 与理性 、 灵 与智 慧 的和 学 生俯 下 身摸 一 摸 、 一 喂 、 一 玩 。使 学 生 感 受 到 与 动 物 品 心 喂 玩
谐 发 展 。“ 的世 界 , 具 体 而 感性 的 , 开 放 的 , 图 是 是 留给 了学 生 命体 之 间 的关 系 生 同 到 生活 的 空 间 ; 种 以 视觉 为主 要 感 觉 方 式 的 图 像 , 这 能 热 闹 的 “ 和 动 物 交 朋 友 ” 结 束 了 , 动 物 在 热 闹 我 课 小
激 活 学 生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感 受 : 师 引 导 学 生 “ 图 ” 过 的 学 生 中 , 否 会 觉 得 不 安 和 害 怕 ? 们 和 动 物 交 朋 友 的 教 读 的 是 我 程就是恢复师生感觉的过程 , 们更多地看 、 多地听 、 我 更 更 课 上 完 了 , 些 小 动 物 会 怎 样 呢 ? 些 小 动 物 在 和 同 学 们 那 一
笔者 在 课 堂教 学 中设 计 学 生 活动 ,希 望 活 动 在 学 生 心 为 了让 学 生 有 所 体 验 。我 们 选 择 性 地 带 来 了 一 些 外 观 可
中引 起 变 化 。 时在 教 学 中捕 捉到 学 生 变 化 的 机会 , 导学 爱 的 小 动 物 , 那 些 同 样 是 生 命 , 许 外 观 并 不 可 爱 的 、 有 引 而 也 生 生 成 新 知识 , 提升 教 学 内容 : 有 时不 注 意依 然 会直 接 告 家 庭 不 宜 饲 养 的小 动 物 , 生 又 将 以 怎 样 的 心 情 、 样 的 但 学 怎 诉 学 生 是什 么 。过 后 反 思 , 得这 样 做 , 坏 和影 响 了学 生 机 会 接 近 呢 ? 觉 破
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

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为了总结我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教改经验,作好省级教研课题的准备,我院组织了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活动,经过评委认真、公平的评比,现将评比结果揭晓如下。
一等奖:张家港合兴小学顾建英合理创新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张家港市梁丰小学蒋静雅有效-品德教学的价值追寻常熟实验小学颜红英关注状态,给学生以心灵滋补常熟商城小学吴卫良追寻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太仓市陆渡小学吴惠娟从《品生》课中的活动教学着手,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太仓市新毛小学陆瑛走进《品生》课程中的“童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昆山裕元实验学校朱小敏关注“留白”期待更多精彩昆山石牌中心小学孙冬琴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昆山培本小学郁美娟情境生活设计拓展吴江市七都中心小学张征红道德,体验在多样的生活情景中吴江盛泽镇南麻中心唐妹在观察中评价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柳志英回归生活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吴中实验小学黄晓燕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实现有效品德教学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叶红对有效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朱玉娟让品生课走进有效性教学的“服务区”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潘娜贴近儿童生活,增进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实效性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尤志华小学思品“活动化”教学的探索沧浪区实验小学周烨把握原则凸现亮点——有效实施《品德与生活》活动的思考沧浪区教育局教研室徐丹在体验中成长——使品德课教学更有效的点滴实践经验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许缨“对话策略”在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金阊区留园中心小学江萍此时无声胜有声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索春燕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园区娄葑第三中心小学吴英用“名人”、“名言”涵育童真、童心新区白马涧小学邱立琦追求真实有效的品德课堂新区实验小学陈敏“小”体验,大“收获”二等奖: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谢芳营造生态课堂拓展作业范畴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张家港塘市小学潘晓晴回归生活,让品德课教学更有效张家港市城北小学强燕蒋敏红打造绿色课堂,润泽学生心灵-反思当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蒋秋华奏响活动三部曲,提升思品课堂实效常熟大义中心小学朱丽霞张静从“习惯”的养成,谈《品德与生活》的有效落实常熟徐市中心小学沈艳评价,给了学生什么常熟星城小学金钰提高课堂实效--有机开发课程资源常熟周行学校祁静在品德教学中实践“知行合一”的有效性太仓市陆渡小学孙瑜充分利用教材,引领一年级小学生走进《品生》太仓市陆渡小学刘燕从“坐中学”到“做中学”--谈《品生》的有效教学太仓市城厢镇一小胡莉英发挥教师的角色功能,增强品德学科的有效性太仓市城厢镇一小沈玉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品生》之课外延伸教育的尝试太仓市鹿河小学张承智关注儿童生活提高德育实效昆山西塘街小学张玉燕联系生活,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昆山第一中心小学沈虹开展有效活动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昆山中华园小学余海华感受生活,走进《品德生活》课堂余海华昆山巴城中心校张亚萍多媒体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的有效性运用昆山裕元实验学校沈雪芳合理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效率吴江芦墟二中心小学袁云美实践体验,让“知”与“行”共奏和谐乐章吴江芦墟二中心小学吴芳撩开你的“神秘”面纱吴江八都中心小学王建卫让情感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如花绽放吴江八都中心小学费惠珍有效性:品德课教学的“命脉”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沈玲芳打开《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大门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顾华《挖掘校园文化环境资源,加强品德有效性教学》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柯延凤提高《品德与社会》常态课有效性的简便策略吴中区叶圣陶实验小学顾伟芳课堂生活化教学活动化——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有效性初探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吴春芳“活”出特色,谨防作“秀”——论品德新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性的透视与反思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沈芳走进课堂,走进生活相城区北桥小学吴小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城区教育局教研室金静华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有效性相城区东桥小学王琴华浅谈如何提高品德教学中对话引导的有效性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王萍浅议小学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平江区大儒菉葭巷中心小学戴昀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平江区桃坞中心小学王夏军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利用教学素材和资源,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平江区桃坞中心小学石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为平江区勤惜小学王霁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几点看法沧浪区胥江中心小学赵来喜有效性的品德教学应体现的五种特性沧浪区草桥小学吴敏开发品社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沧浪区实验小学傅心琦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沧浪区南环中心小学诸旸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生活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许正卫抓“有效教学”,做“有效教师”金阊区三元实验小学张红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金阊区虎丘一中心刘育敏整合文本与生活资源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金阊区外国语学校张琳琳也谈品德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金阊区外国语学校谢宏宇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园区娄葑第五中心小学束会琴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实现《品德育生活》教学有效性策略园区星港学校沈松明四步走,奏响品德教学的“有效曲”园区星海学校金怡“体验”,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重要途径园区娄葑第二中心小学周素芳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的灵丹妙药新区枫桥实验小学冯飘香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新区横塘中心小学金玉娟在活动中求实效新区白马涧小学陈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新区实验小学罗红构建理想课堂,享受求知乐趣苏州市实验小学黄立宇谈谈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三等奖:张家港塘桥中心小学魏荣汪惠娟活动,让品德课堂焕发春意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匡慧娟信息技术为课堂添彩张家港市南沙小学黄亚妮细节成就完美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朱玮娟推开课堂的窗沐浴生活的阳光张家港市泗港小学鞠婷婷散布阳光,体验幸福张家港市乘航小学叶丽霞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李向红充分挖掘思想品德导行潜能,提高品德教育有效性常熟报慈小学郭静霞科学使用评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常熟海虞中心小学郑芝萍有效德育课堂探微常熟赵市中心小学王淑兰教学中的“和谐”三部曲常熟沙家浜中心小学黄宝元让《品德与社会》形成“五化”常熟实验小学端木旖玲小智慧,大精彩--用评价打造有效的品德课堂常熟商城小学李勤芳“评”出一片新天地常熟报慈小学任美娟推进体验性学习,构建实效的思品课堂太仓市新区三小胡丁红浅谈教师如何提高《品生》教学的有效性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王敏秋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太仓市浏家港小学张海瑛多元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太仓市城厢镇四小季燕琴以生为本,让品德课更有效太仓市城厢镇一小胡婷婷追求有效见彩虹-发挥教师地位和作用提高品教有效性太仓市南郊小学李智英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太仓市鹿河小学薛红梅对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昆山周庄中心校汤荣先品德课教学宜宽严有度昆山司徒街小学王亚英让思品课"活"起来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潘艳以趣促其效昆山第三中心小学茅惠芳品德教育--点燃孩子的心灵之光昆山陆家中心校俞敏亚思品课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策略昆山国际学校陆友松关注课程资源,创造教材价值昆山高科园小学严素嫣加强道德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吴江北库中心小学潘芳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活”的教育吴江芦墟实验小学查春晓追求“真、实、活、乐”的品德课堂吴江芦墟实验小学顾嫣红“灵动”、“充实”、“高效”吴江梅堰实验小学朱凤“真”情流露,“真”心表达吴江庙港实验小学曹雯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吴江开发区天和小学钱一欢回归生活,立足活动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朱银霖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之我见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李明霞在品德与生活中构建活动性的教学模式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沈剑峰“主动参与”——和孩子一起走进多元化的世界吴中区叶圣陶实验小学邹文珍课堂虽小,有容乃大——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李瑛浅谈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许庆华融入社会生活活化品德教学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蔡建新有效运用媒体成就精彩课堂——试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运用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胡明珍体验——为学生道德的生成创设自我发展的空间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尤兰芬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城区黄埭小学陈建栋加强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发展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奚岚让品德与生活同行相城区阳澄湖小学凌惠琴如何使《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高效化相城区阳澄湖小学奚迎春向着生活出发平江区善耕中心小学俞卫红贴近学生生活追求教学实效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张莹构建有效的品社课,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建构平江实验学校分校王苏霞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秦亚美把课堂“生活化”让教学具“有效性”平江区金门中心小学高骏真善美的启蒙平江区齐门小学宋扬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有效性教学平江区大儒菉葭巷中心小学吴美芳开拓创新空间,提高教学效益沧浪第一新城实验小学欧道琪体验活动——提高品德课有效性沧浪区实验小学刘倩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效率沧浪第一新城实验小学张瑾品德学科“主体参与”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沧浪区湄长小学董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新探究沧浪区实验小学金晓婧新课程中将小学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沧浪区平直实验小学宣钰灵浅谈背景音乐在品德课中的作用沧浪区姑胥小学曹妍从三点浅谈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李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陆蔚青《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金阊区实验小学张惠芳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探究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纪文艳浅谈提升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沈叶飞在实践中感受生活金阊区虎丘第二中心小学朱建兰教学组织形式变革让品德教学更有效园区星港学校曹忠华开放式教学——让思品课“活”起来园区星港学校杜倩让教养之花在活动中绽放——品德教学中活动预设的缺失与对策研究园区星海学校朱兢有用的有效的——浅谈品社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园区星海学校琚琤品德与生活有效性评价初探园区娄葑第三中心小学姚春秀从孩子“知行不一”反思德育的有效性园区娄葑第一中心小学沈芳云如何让活动更具实效——浅谈《品德与社会(生活)》活动的设计新区浒墅关中心小学朱军来浅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区枫桥中心小学张丽秋对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新区敬恩实验小学项菊梅挖掘补充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新区新升实验小学谈关英寻找一分钟的价值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楼靖怡也谈品德学科的回归。
实验设计中期报告范文模板

实验设计中期报告范文模板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这一部分,介绍该实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2. 研究方法和流程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流程。
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2.1 实验设计
介绍实验的整体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的控制策略。
2.2 数据采集
描述实验中采集的数据内容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工具和具体操作步骤。
2.3 数据分析
说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何种分析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变量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3. 进展情况
在本部分阐述实验进行的进展情况,包括实验开始至中期为止已经完
成的工作。
4. 结果和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
分析结果应结合实验目的给出合理解释。
5. 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指出所取得的结果与对比的差异和原因。
结合实验目的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6. 总结和展望
概述已完成的工作,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下一步计划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列出在报告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以上是实验设计中期报告的基本模板,在撰写报告时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的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增减内容。
同时,在撰写实验报告之前要对已完成的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整理,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024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工作根据区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校品生、品社教学的主要工作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
认真钻研《品生品社》的课标与教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____新的课标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好课程。
2、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师业务常规管理,保障教学教研活动效果。
3、继续加强品生品社教师的培训工作。
4、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时间活动内容目的要求及方法步骤____月1、____教师参加教研中心品德学科计划传达会。
2、做好品生品社学科的课程纲要。
3、为尽快了解课标、教材的新变化,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____品德学科教师参加区“说课研讨会”。
目的是让老师熟悉课标,了解教材并听取本学期教学计划。
4、为让教师尽快了解教材内容,从全局把握教材,强化教师的分析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让教材上的文字,教材上图片的编写意图真正变成教师的教学思想,让教材变成老师上好课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____月1、传达计划。
2、____观看录像课并议课。
3、学习并反思张老师在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中所传达的学科精神,以及交流听取的说课内容与反思。
4、____骨干教师观看全国优质课录像课,围绕探索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的途径开展讨论交流。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观课议课、网络学习和师生主题研究等形式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拓宽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视野,打开教学思路。
____月1、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2、参加区基本功比赛。
3、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达到相互学习、互相进步的作用。
____各学区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专题“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究。
课题中期工作报告

课题中期工作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课题进行中期工作的总结和分析。
课题的主要目标是XXX,通过XXX方法进行XXX的研究。
在这个中期报告中,将会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叙述,并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课题进展2.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课题开始阶段,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研究,了解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数据集。
随后,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包括XXX。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筛选出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做好准备。
2.2 特征工程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特征工程的工作,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提取特征,来寻找相关的模式和规律。
我们尝试了多种特征工程的方法,包括降维、特征选择、特征构造等,并使用交叉验证等技术来评估特征的效果。
通过不断地实验和优化,我们获得了一组较为有效的特征。
2.3 模型建立与训练在特征工程完成后,我们开始了模型建立和训练的工作。
我们尝试了多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模型,包括XXX。
通过调参和模型优化的过程,我们逐渐得到了优秀的模型,并进行了交叉验证和模型评估的工作。
最终,我们从中选出了最优模型,为后续的实验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3.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1 数据质量问题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包括缺失值、异常值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插补、删除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清洗和修复,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2 模型选择问题在模型建立阶段,我们面临着选择合适模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比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了模型的复杂度、准确度、训练时间等因素,最终选择了最合适的模型。
3.3 参数调优问题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参数调优的问题。
为了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我们采用了网格搜索等方法,寻找超参的最佳取值。
通过反复实验和调整,最终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参数组合。
4. 下一步计划4.1 模型优化在当前阶段,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模型,但仍然存在着提升的空间。
如何优化品生(品社)课堂

如何优化品生(品社)课堂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为此,优化品生(品社)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标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这就是说,一个思品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明确教学目标,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材。
一节课的目标要有三个维度。
即,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制定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游戏教学优化品生课堂《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是说课堂上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如何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课呢?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后,天真浪漫,爱说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而新奇,但对游戏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是渴望而迷恋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优化《品德与生活》的课堂。
品生品社课例大教研磨课计划(1)

品生品社课例大教研磨课计划(1)品生品社课例大教研磨课计划(1)《春天来了》课例打磨计划【参与单位】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及伙伴校【研究主题】全纳教育理念下如何使合作学习方式更优质化【课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春天来了》。
【责任人】文登第二实验小学于新水负责制定磨课计划;组织课例打磨的实施全过程;协调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给予充分指导,团队其他成员及时参与研讨;及时调度打磨进程;收集备课、研讨、观课、上课、议课、反思、总结等过程性材料;撰写磨课总结。
【执教人】文登界石完小丁夕玲【指导专家及名师工作室成员】文登市教研中心教研员赵熙莲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于新水小学品生品社名师工作室成员李朝霞、丁夕玲【协作研究成员】二实小:李朝霞开发区:岳春燕、张艺竞、刘志娟大水中心完小:于永芬、杨金霞文登营:杜艳霞晒字完小:刘昌英界石完小:丁夕玲七里完小:张亚林、丛玮天福山完小:王爱波协作研究成员即为团队成员,全程参与课例打磨过程。
对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参与观课、议课活动,收集观课数据,写出评课报告,进行磨课总结。
【本专题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内容:探究全纳教育理念下如何使合作学习方式更优质化主要目标:1、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形式和有效合作次数2、探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保障措施】1.在专家的指导下,深刻挖掘核心研讨内容的内涵,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
2.加强与本校领导、市区教研员、当地专家的沟通,争取他们给予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与帮助,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3.团队成员及时在网上交流研讨,打磨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4.依靠专家指导、同伴互助、反思性实践,寻求理性支撑,保障研究的深度与高度。
5.工作有计划、设备有着落,保证研究进度。
【打磨流程及时间安排】打磨流程内容和目标讨论确定研讨主题、内容、目标,学习制定磨课课标、相关理论,寻求理论支持。
选择计划支撑专题研究的教学内容。
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课 的开始 , 教 师 要 根 据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 的心 理特 点 , 联 系 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 创 设 学 习情境 , 激发 学生 学 习兴趣 。创 设 情 境 的方 法有 很
些 学生 喜 闻乐 见 的 活 动 , 如情景剧表演、 做 游 戏
多, 包 括 实物 展 示 、 讲故事 、 播放 音乐和视频、 猜 谜
语、 做游戏等 , 教师可 以根据具体教学 内容灵活运
用 。一 个 巧妙 的导 入方 式 , 可 以引起 学生 浓 厚 的兴
趣 和 强烈 的好 奇 心 , 使 他们 产 生 愉 快 学 习 的 动 力 , 身临其 境 , 集 中注 意力 , 产生 学 习 的欲 望 , 从 而在 不
情 境 的直观 生动 和趣 味性 , 能够 激 发学 生 的求 知 欲 望, 启发 学 生动脑 思考 。
二、 自主教 学实 践 , 笔者 总结 了 以下小 学 品
生、 品社 高 效课 堂教 学模 式 : 一、 创设情境 , 导 入 新
课; 二、 自主学 习 , 探究体验 ; 三、 合作交流 , 深 化 认 识; 四、 总结 归纳 , 践 行拓 展 。具体 介 绍如 下 :
[ 摘
要] ‘ ‘ 品德 与 生 活” “ 品德 与 社会 ” 的教 学模 式 可 总结 为 : 创 设 情境 , 导入 新 课 ; 自主 学 习 , 探 究体
验; 合作 交流 , 深化认 识 ; 总 结 归纳 , 践 行拓 展 。教 师要 根 据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 的认 知特 点 , 在 课 堂 上适 当地 创 设巧妙 的情境 , 启 迪 学生 思 维 , 激发 学生 求知欲 , 充 分调 动 学生 自主 学 习的 能动 性 , 真 正 让 学 生动起 来 , 在 活动 中 自觉地 掌握 知识 、 升 华 情感 , 并在 实际 生活 中践行 , 进 而提 高教 学 实效 , 达 到课 堂 高效。 [ 关键词] 品德 与生 活 ; 品德 与社会 ; 高效课 堂 ; 教 学模 式 [ 中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7 1 2 ( 2 0 1 3 ) 2 3 — 0 0 0 7 — 0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中期报告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山东省教教研室和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韩光举老师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简称“高效教学研究”),2012年被审核立项,正式开题进行研究。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课题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方面收到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层面来看,课堂教学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的主渠道。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成为课堂改革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课堂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简单问答形成的活跃课堂气氛、没有针对性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师生互动等现象并不等同于课堂高效。
学生有没有真正的思维拓展、分析问题和行为能力能力有多大提高、课堂核心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才是衡量现代高效课堂的标尺。
一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只留下了学生的“活动”,就根本无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
从实践层面来看,高效课堂是一个综合程度高,关系性较大的概念,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有特色的学科教学课堂模式和策略方法。
高效课堂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由之路,高效课堂将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助于学生更高素质的培养,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兴趣。
高效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提高了老师本身的教学素质,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最终实现了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教和学落在实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还能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课题所达的基本目标是:①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②彻底改变课堂上的低效互动,避免流于形式的活动,优化课堂时间安排,优化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③以研究促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展;④把学生的主动、互动学习能力延伸到课堂外的学生活动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和设置课堂教学环节;②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确保课堂走向优教、优学、优质、高效。
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课内外即课前、课中、课后的关系。
④如何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进步,超常提高。
通过实验与研究,力争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是效率的最大化。
即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
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
即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
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一)研究思路立足禹城实际,在以往各项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品生、品社高效教学课题研究,进一步改善全市中小学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有禹城特色的品生、品社高效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
(二)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活动带动法。
四、研究过程至2012年4月,品生、品社高效教学研究经过了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上半部分,所做的工作如下: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调研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积累基础资料,确定课题的研究成员,组织理论学习,了解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前半部分(2012年9月—2013年4月):依据课题方案,扎扎实实地搞好课题研究。
加强理论学习与讨论,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并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多参与集体讨论和专题讲座,使学习的理论更上一层楼。
积极开展品生、品社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确定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基本原则、教学观和学生观,及时积累过程性资料,完成阶段目标,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
定期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评比与反馈课题研究的成果。
及时形成的实施策略形成文字。
及时评估高效课堂的落实情况。
具体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了我市品生、品社教学现状,分析总结了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特征,在研讨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进行了理论研讨。
基本策略是“先学一家,融汇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
先集中组织学习李炳亭先生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不断充实高效教学理论研究。
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和下发通知,系统总结和学习借鉴省及我市高效教学研究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内容包括有效教学、优质教学专家的有关论述,单元达标教学、合作教学、和谐教学等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及操作模式,等等。
(3)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以高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本阶段我们初步开展了品生、品社高效教学改革实践。
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品生、品社高效教学研究的三大任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教学管理方式。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组织专题交流研讨等方式,收集研究资料,掌握实验数据, 交流研究经验,加强过程管理, 摸索高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开展了以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和“送教下乡”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撰写了阶段性研究报告,初步总结了研究成果。
五、主要成果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2012年6月—2012年8月,确定课题的研究成员,按时调研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积累了部分基础性资料,建立了专项档案。
2012年9月正式开始课题研究,截至今日已取得明显成效,取得初步成果:1、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召开会议和下发通知,及时指导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搞好研究,及时下发通知,指导各成员相互交流研讨,集中组织了三次高效课堂理论集中学习活动,学习和研讨有关高效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并通过电子信箱交流了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有效地转变了课题组各成员的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推动了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初步明确了品生、品社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通过研究文献,明确了高效教学的基本原理:一是目标期望原理,二是变量控制原理(影响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变量是学生的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教学的质与量),三是反馈矫正原理,四是情感教育原理,五是自主有效原理。
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原则、分层发展原则、目标定向原则、情知协调原则、反馈矫正原则、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原则、当堂达标原则、激励创新原则、成功体验原则。
总的要求是落实“以学为主”:围绕以学为主设计教学全过程。
主要体现以下六项原则,即:教学目标的先进性、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学主体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情境的愉悦性、教学结果的发展性。
3、初步确立了品生、品社高效课堂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品生、品社的教学观主要包含以下要点: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不是纯粹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
品生、品社的学生观主要包含以下要点:学生是独立的人,是有独立人格的、有潜能的、有个别差异的、独特的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都能学会所能学会的东西;学生是发展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与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相同或更好的学业成绩。
4、初步明确了品生、品社高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学生方面:想学、会学、学会。
教师方面: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一般要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是节奏明快,二是关系融洽,三是投入少、产出多。
在教师方面,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二要有活跃的课堂状态,三要有科学的学法指导,四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
在学生方面,要体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要求:在教学目标上要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在学生要求上由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在教学内容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内容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积极主动运用、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学生评价上促进教师由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甄别考试选拔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
在课堂教学上,强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等方面,对课堂进行全面评价。
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使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成长。
要做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形式多样。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有些成员对课题研究缺乏正确认识。
表现在思想上不够到位,行动上缺乏力度,工作上不够扎实。
2、有些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课题研究评估机制中激励、导向作用还不够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有的单位高效教学专用信箱管理不善,接收材料和回复信息不够及时,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个别单位高效教学研究专项档案还不够完善。
4、有些单位高效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表现在缺乏具体实用的推进措施,过程管理不到位。
四、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1、强化组织领导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妥善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等不靠,积极团结本课题组所有研究人员,分工合作,想方设法,确保不断推进所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扎实高效向前推进。
2、重视资料积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交流研讨和积累资料的任务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下一步继续规范高效教学研究专项档案,继续管理好优质教学研究专用信箱,并切实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提升教师素质,确保通过课题研究出成绩、出成果、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