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PictureofDorianGray道林格雷的画像(王尔德)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自我形象的体现[权威资料]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自我形象的体现[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389c36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4.png)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自我形象的体现摘要作家王尔德无疑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出生在爱尔兰却生活在伦敦,且因被指控拥有并且宣扬同性恋癖好而入狱。
这些曲折痛苦的人生经历给他的文学作品带来了强烈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然而,追求自我和定义自己是一个复杂、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本文结合王尔德的平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对王尔德自身在其文学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自我形象的表现及其原因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自我形象一、引言奥斯卡・王尔德是欧洲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
1891年4月,其出版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引起极大骚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攻击。
此外,他奢侈放浪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们颇有微词。
之后,他因为被指有同性恋癖好有伤风化而被送进监狱,随之而来的破产、离婚,使得他的文学风格也开始向唯美主义倾斜。
出狱之后,王尔德被流放在法国并最终死于巴黎一间不知名的小旅馆之中。
身处维多利亚时期的王尔德,把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赋予给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亨利爵士、道林格雷和画家贝尔西,分别代表了王尔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企图通过描写这三个人物的情感纠葛和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
目前研究王尔德的国内外学者很多,分析也越来越全面,但大多以美学、哲学、语言学角度出发,甚少有人研究“书中王尔德”与现实王尔德的联系。
本文将从王尔德在书中的自我形象体现出发,结合其所处的特殊时代和人生经历开展研究。
二、《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自我形象的体现(一)通过人物形象表现自我全书最明显表现王尔德享乐主义的地方就是亨利爵士这个最重要的角色。
他大半辈子都期盼着自己内心与肉体的断裂能重新愈合,能把真实的生活、社会道德和宗教信仰合二为一。
王尔德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
无疑的是,亨利爵士又是一个王尔德笔下典型的“花花公子”形象,这里并不是指花天酒地,而是来自富有的家庭、无所事事却拥有相当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的公子哥。
The_Picture_of_Dorian_Gray_道林格雷的画像(王尔德)

其他著作 散文集:《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1891年。) 书信集:《深渊书简》(De Profundis,1897年。 又译《自深深处》、《王尔德狱中记》原本是作者 写给道格拉斯的书信集,1905年作者死后出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的王尔德墓
1891年《道林· 格雷的画像》的出版几乎赢得了英 国报业的同声遣责,有报纸批评道:“这本书是法 国颓废派文学这个麻疯怪物的产物,是一本有毒的 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 这是一个关于自身与镜像、肉体与灵魂、欲望与道 德的寓言故事。
The pictures of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道林· 格雷的画像》 具有很强的唯美倾 向,不但文辞绚丽, 意象新颖, 有许多带有王尔德 特色的俏皮话,幽 默,似非而是之论, 矛盾诡辩之辞。虽 有时给人堆砌之感, 内容却相当独特。
道林格雷是一名长在伦 敦的贵族少年,相貌极 其俊美,心地纯真,一 位画家为道林画了一幅 画像,而道林在画家的 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 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 年青春永葆,所有的岁 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 则由画像来承担。道林 开始不以为然,没想到 自己玩弄了一位纯情的 女演员的感情后,女孩 自杀,此后竟然真的发 现画像上的道林的样子 发生了邪恶的变化。
剧本 《薇拉》(Vera,1880年) 《温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年。 又译《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dua,1893 年) 《莎乐美》(Salomé ,1893年)(原著用法语写成) 《无足轻重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1892年)(1893年Theatre Royal Haymarket首演) 《真诚最要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 1895年。又译《不可儿戏》) 《理想的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年。又译 《好丈夫》)
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道德观念

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道德观念介绍《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道林·格雷在为了保持永恒美貌而放弃道德底线,并将自己的罪孽转嫁到一幅画像上。
这部小说引发了读者对于道德观念和伦理问题的深思。
道德相对主义该小说中所呈现的角色和情节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思考。
通过描绘道林·格雷为了追求个人欲望而失去其内心纯洁、堕落成为堕天使形象,王尔德意图向读者传达出并非所有人都有固定不变的道德标准,而是个体根据自身需求和价值观进行衡量和选择。
美丑与善恶《道林·格雷的画像》将美丑与善恶相联系,暗示了外貌与心灵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在小说中,道林·格雷通过与艺术家巴塞洛缪的契约,在画像中承担了自己肉体上所做过的许多罪恶行为,而他的真实面貌一直保持着无尽的年轻和美丽。
通过这一设定,王尔德表达了一个观点:外貌上的美丽并非善良的证明,道德并不能简单地用外表来衡量。
自我放逐与压抑小说中,道林·格雷在追求永恒美貌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内心的无尽罪孽。
他将自己真实的本性隐藏在画像中,并极力维持一个阳光、纯洁、无暇的形象。
然而,这种自我放逐和对真实本性的压抑最终导致了他内心深处更加黑暗和变态的爆发。
王尔德借此揭示了人们过于追求外在形象所带来的压力和对真实自我的否认会产生负面影响。
道德责任与教训《道林·格雷的画像》最后章节中,当道林·格雷看到了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罪孽堆砌成山般恶心的画像时,他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堕落。
王尔德以此表达了一种警示: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起道德责任,并深思熟虑每个选择的后果。
通过描写道林·格雷的悔过和被罪孽束缚而无法获得解脱,作者告诫读者要在追求个人欲望之前考虑其合乎道德规范。
结论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通过对道德观念的探讨,呈现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伦理问题。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中文名:《道林·格雷的画像》英文名:《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作者:王尔德(Oscar Wilde)这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了主人公道林拥有极聚俊美的外貌且心地善良,激起了画家贝尔的创作灵感并为道林创作了一幅画像。
道林受到画家朋友的怂恿且通过画家的画像了解到自己的惊人之美,于是在画像面前许下心愿拿自己的灵魂跟永保美貌作为交换。
没想到随口说说的意愿却成了真,当女演员因他而死的时候,画像发生了变化。
事后道林并没有克制自己反而更加堕落,而画像也日变丑陋。
然而道林把这一现象告诉担心他的画家时,道林却杀死了画家,并拉着朋友做帮凶,朋友因被迫卷入而后自杀。
然而女演员的弟弟为寻仇也死了,后来道林悔悟,觉得留着画像已没了意义,然后在毁掉画像的那瞬间,自己也死了,并且他的面容变得与丑陋的画像一样,然而画像却恢复了原来的美。
我觉得有必要再去看下英文版的,中文版的我是在kindle上买的电子书,居然会有其他的书,搞得我都不知道是不是结局。
所以看完那天就广罗找人确认结局。
各种不相信结局就这样了,还没反应过来就突然的戛然而止了。
读感第一次看小说有很是期待很是想继续看的感觉,每每公交车快到站的时候总感觉很挂心后面的内容,那种感觉就像我们追电视剧的时候,看到精彩部分就没了需要等最新更新一样。
为自己看书能有这样的感觉而高兴,不知道文章的什么魔力深深的吸引着我。
很好奇到底多美的外表会让这么多人所喜而独爱之,难道真有百看不厌的面孔;难道唯美面孔下的丑陋灵魂真的可以遮掩到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言谈举止都感受不到或者都看不出来的程度,还是说他们不愿看出来而独爱这美貌?好奇女演员的弟弟是怎么死的,这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看了一些百度点评说是因道林的忏悔而死的,我还是无解,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虽然我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就是感觉不对味,好吧,这里就当我在耍流氓吧。
还好奇为啥亨利完全不受道林的影响,无论是外貌还是精神方面,虽然亨利是怂恿道林各种坏变的起因,但是我觉得亨利这个角色像是那种光说不会去做的人,虽然不知道他是有束缚不敢去做还是本身就是那种说说而已不用为之的人。
道林格雷的画像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文坛:唯美主义、讽刺艺术泛滥成灾、新浪漫主义小说——新型的 历险小说、外来影响,出现国际间的相互影响,合流趋势。
奥斯卡·王尔德 (1854.10.16.--1900.11.30. )
Life & Works
In the last decad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change of attitude became more conspicuous. Victorian standards were breaking down on several fronts. Melancholy, not gaiety,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spirit of the decade.
In the late Victorian Age, there was an over-all change of attitude in literature. The writers of the 1890’s are sometimes styled “Late Victorians” and sometimes “the first of the Moderns”. Some of them are anti-Victorians while others are exponents of some modern ideas which are brand-new and provocative in their own days but are commonplace today.
Dorian Gray,1891年)
《温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关于道林格雷的画像材料

《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1891年出版《道连格雷的画像》引起极大的骚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攻击。
王尔德也在该年结识艾尔佛瑞·道格拉斯爵士,悲惨的命运却就此开始。
王尔德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建筑师王大闳先生将《道林·格雷的画像》译写为《杜连魁》,场景亦转换为当时的台北。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代表作,堪称“为艺术而艺术”思潮在戏剧小说及绘画方面的三绝。
这部作品中美丽的词藻和绚然烂的意象附丽于变态人物和荒诞的情节,因此长期遭到误解,其实书中另有真意。
《道林·格雷的画像》天生漂亮异常的道林·格雷因见了画家霍华德给他画的和真人一样大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又听信了亨利·华顿勋爵的吹嘘,开始为自己韶华易逝,美貌难久感到痛苦,表示希望那幅肖像能代替自己承担岁月和心灵的负担,而让他自己永远保持青春貌美。
他的这个想入非非的愿望后来却莫名其妙地实现了。
一天晚上他粗暴地对待了他所爱的女演员西比尔·苇恩,回到家里,发现那肖像上出现了残忍的表情。
原来那肖像已开始随着道林·格雷心灵的变化而变化了。
具体的、用清晰有序的词句准确的表达美的含义----我们作出一个参照物,使得当我们看到某一事物时,可以将它与此参照物相比较,以确定它是否美----是绝不可能的。
语言本身有其局限性,它在充当主体或客体上的矛盾制约了它的表达能力,它不是绝对完美的载体,但更主要的是它所表达的事物的复杂多样,正如美。
所以我们能告诉别人的只会是个人知道的美,在未进行阐释前和完成阐释后,这种美都可能不被别人理解抑或认可。
在此,我尽力模仿王尔德的审美态度来阅读《道林·格雷的画像》。
英国评论家麦克思·比尔波姆说:“早在一八八零年以前美就存在,但让美登台亮相的却是王尔德。
”王尔德作为英国唯美主义的先锋早得到了普遍承认。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Excerpt)By Oscar Wilde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ood influence, because to influence a person is to give him one's own soul. He does not think his natural thoughts, or burn with his natural passions. His virtues are not real to him. His sins, if there are such things as sins, are borrowed. He becomes an echo of some one else's music, an actor of a part that has not been written for him.The aim of life is self-development. To realize one's nature perfectly - that is what each of us is here for.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mselves, nowadays. The terror of society, which is the basis of morals, the terror of God, which is the secret of religion - these are the two things that govern us.一、核心词汇soul [səʊl] n. 灵魂;心灵passion [‘pæʃ(ə)n] n. 激情;热情virtue [ˈvɜ:rtʃu:] n. 美德sin [sɪn] n. 罪恶,罪孽echo [‘ekəʊ] n. 回声terror [ˈterə(r)] n. 恐怖;恐惧moral [ˈmɔ:rəl] n. 道德adj. 道德的religion [rɪ’lɪdʒ(ə)n] n. 宗教govern [‘gʌv(ə)n] vt. 统治;支配二、核心表达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没有所谓的……burn with one’s natural passions燃烧某人天生的热情an echo of some one else's music 别人音乐的回声(活在别人的影子里)self-development 自我发展realize one's nature实现某人的本性the basis of sth. 某物的基础govern sb.统治/支配某人三、参考译文《道林格雷的画像》(节选)奥斯卡·王尔德世上并没有好影响这样的东西,因为去影响一个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给了他。
典范英语性格魔水读后感

典范英语性格魔水读后感I recently finished reading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by Oscar Wilde, and I must say it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 近来我读完了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我必须说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The novel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of vanity, self-indulgence, and the destructive nature of pursuing external beauty at all costs. 小说深入探讨了虚荣、自我放纵以及追求外在美所带来的破坏性。
Dorian Gray, the main character, starts off as a young, innocent man who is corrupted by his desire to remain youthful and beautiful forever. 道林·格雷,主人公,在小说开始时是一个年轻天真的男子,却因渴望永保青春美貌而堕落。
The painting that ages in his place serves as a physical representation of his moral decay, while he remains untouched and unchanged by his hedonistic lifestyle. 他的代替掉面貌的画像象征着他道德的腐化,而他却因纵欲的生活方式而保持不变。
As Dorian becomes more consumed by his obsession with beauty and pleasure, he loses his humanity and descends into a world of sin and debauchery. 随着道林越来越沉湎于对美和快乐的迷恋,他失去了自己的人性,陷入了罪恶和放荡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rian Gray
Basil Hallwar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ord Henry
亨利
巴兹尔
情感 堕落 困惑
诱惑
道林格雷
告诫
理性 良知 清醒
纵观整部作品,亨利爵士、道林和巴兹尔是贯穿全文的主 要人物,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和联系不仅暗合了弗氏的 人格三结构理论,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王尔德的内心联系。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完整的人格结构有三大系统组 成,即本我、自我与超我。一个正常人这三个系统是和谐 统一的,而人格不完善的人这三大系统难以协调,处于失常 状态。
《道林·格雷的画像》 具有很强的唯美倾 向,不但文辞绚丽, 意象新颖,
有许多带有王尔德 特色的俏皮话,幽 默,似非而是之论, 矛盾诡辩之辞。虽 有时给人堆砌之感, 内容却相当独特。
道林格雷是一名长在伦 敦的贵族少年,相貌极 其俊美,心地纯真,一 位画家为道林画了一幅 画像,而道林在画家的 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 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 年青春永葆,所有的岁 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 则由画像来承担。道林 开始不以为然,没想到 自己玩弄了一位纯情的 女演员的感情后,女孩 自杀,此后竟然真的发 现画像上的道林的样子 发生了邪恶的变化。
1891年出版《林·格雷 的画像》引起极大的骚 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 攻击。
《道林·格雷的画像》 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
代表作,词藻华丽,
从中可以感受到那为
艺术而艺术的强烈的 唯美主义。
奥斯卡·芬葛·欧佛雷 泰·威尔斯·怀尔德 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
王尔德正是在这种“世纪末”的悲哀中, 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试图引导人们以
“艺术美”去抵制“现实丑”; 以唯美主义的立场,否定庸俗的现实; 以少数“特殊人物”的特殊行为准则去与现实对
抗; 抨击扭曲人的心灵、束缚人的个性的社会现实,
追求人的内心的自主、自由。他将改造社会的希 望寄托于唤醒人们对“美”的追求。 除此,王尔德还特别强调“自我意识”,认为祇 有能毫不隐晦地表露自我,大胆写出矛盾、欲望、 罪过,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才能摒弃道德的伪善。 《莎乐美》可以说是他上述思想的最高程度的体 现。
此后恐惧的道林反而更 加放纵自己的欲望,而 画像一日日变得丑恶不 堪,道林仍然青春永葆。 十八年后,那位画家又 见到道林,道林出于对 画家作品的憎恨和对自 己丑恶灵魂厌恶,谋杀 了画家,
当年那位女演员 的弟弟也前来寻 仇,被道林巧言 欺骗,不久也死 于意外。道林因 为女演员弟弟的 意外死亡而良心 发现,举刀刺向 丑恶的画像,结 果自己离奇地死 去,面容变得丑 恶苍老,而画像 反而年轻如初。
1898年)
剧本
《薇拉》(Vera,1880年) 《温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年。
又译《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dua,1893 年)
《莎乐美》(Salomé,1893年)(原著用法语写成) 《无足轻重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道林·格雷的画像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is the only published novel written by Oscar Wilde,
First appearing as the lead story in Lippincott's Monthly Magazine on 20 June 1890
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 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 诗人、剧作家。
出生:1854年10 月16日 爱尔兰都 柏林
去世:1900年11 月30日 (46岁) 法国巴黎
职业:剧作家, 短 篇小说家, 诗人
国籍 :爱尔兰
创作时期:维多利 亚时代
小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891年)
书信集:《深渊书简》(De Profundis,1897年。 又译《自深深处》、《王尔德狱中记》原本是作者 写给道格拉斯的书信集,1905年作者死后出版)
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的王尔德墓
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代 表人物。
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维多利亚盛世”。表面的 繁华奢迷,无法掩盖实际生活的衰败。人们活在彷 徨苦闷中,精神空虚,前途迷茫,因此很多人把19 世纪的终结视为世界末日的象征。
1892年)(1893年Theatre Royal Haymarket首演) 《真诚最要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1895年。又译《不可儿戏》) 《理想的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年。又译
《好丈夫》)
其他著作
散文集:《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1891年。)
1891年《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出版几乎赢得了英 国报业的同声遣责,有报纸批评道:“这本书是法 国颓废派文学这个麻疯怪物的产物,是一本有毒的 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
这是一个关于自身与镜像、肉体与灵魂、欲望与道 德的寓言故事。
The pictures of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本我无视价值、善恶与道德的 存在,他追求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和快乐。本我是潜意识 的,他不受约束,是人的生物本能,是人的一切行为动力的源 泉。自我,就是面对现实的我。他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媒介,他要实现本我的意图和目的。但自我不完全遵守 本我的快乐原则,他还奉行现实原则,根据现实克制本我的 欲望,寻找一种有节制的快乐。而超我则是道德的卫士,他 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遵循社会上一切道德规范,提倡人格的 升华。超我压抑本我的冲动,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童话集 《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 《石榴屋》(A House of Pomegranates,1891年)
诗作 《诗集》(Poems,1881年) 《斯芬克斯》(Sphinx,1894年) 《瑞丁监狱之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