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讲解及同步练习冀教版
冀教版语文七下《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word教案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3.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形象、鲜明、优美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教学难点——把握本诗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颤抖:chàn dǒu颤动;哆嗦;不停地颤栗地控制不住地抖动。
琴弦:qín xián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渴望:迫切地盼望三、课文朗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明确歌颂对象,凸现喻体形象)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突出“飞”,显其热情奔放)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注意声音的抑扬,情感的表达)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逐步激昂,情感推向高潮)四、课文导语: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因为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五、常识(分发)何其芳,四川人。
早在学生时代就从事诗歌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这首诗写于1942年2月,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从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起点出发,唱出这首青春的颂歌。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4 冀教版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教学目标:1. 在朗读中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艺术美。
2.理解诗人对青春的歌赞与热爱。
3.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读并背诵,理解诗意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人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毛主席也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为什么毛主席会这样说呢?(学生答)。
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确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展示课题)二、学生听范读。
1、学生自由读,然后请一个学生读,读完同学评价。
2、刚刚大家听同学读了这首诗歌,那么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很明显,奔放快乐,积极向上。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进行朗读?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尤其是排比性的诗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3、那还应该注意什么呢?----------注意停顿与重读。
4、出示全诗的节奏与重音划分的课件。
教师激情范读诗歌。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5、全班学生朗读。
三、质疑,讨论。
1、教师:(1)诗人为少男少女歌唱,诗人为什么为少男少女歌唱?学生答(2)既然是歌唱少男少女们的,那为什么诗歌的一开始却歌唱“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他是不是把歌给唱跑调了呢?明确:它们都有相似点:生机勃勃,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希望。
精选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2冀教版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目标解析知识与能力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过程与方法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柚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理解诗意及抒发的感情。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
难点1、领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设置情境:我们经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青少年或青少年时期根据老师的问题思考。
如“花季雨季”、“花样年华”、花季少年”……2.激情导人: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花季雨季”。
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思考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进行形象思考。
感性理解“歌唱”。
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
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
4.发放朗读示例,学生朗诵范文。
(示例见补充资料)概据示例朗读范文。
学习朗诵的基本技巧。
5.疏理本诗的构思,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1)结合背景介绍,思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中是怎样来表达?(指导学生疏理本诗的构思思路)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极抒衷肠,极抒向往。
思考诗人抒发的情感,并用恰当的语言概括。
(1)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及结构安排:第一小节点出歌唱的对象和内容;第二、三小节诗人希望自己的新思想、新歌声传遍四方,飞到年轻人的心中;第四小节抒写感情,热情地赞美新生活的曙光。
初一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巩固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巩固练习一、字音字义1、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颤抖()冷颤()颤栗()颤悠()颤巍巍()2、形近字组词檀擅嬗膻3、揣摩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①少男少女:②颤抖:③琴弦:二、按原诗句填空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我歌唱我歌唱我歌唱……三、阅读指导读诗要注意诗中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
如果仅停留在表层字面上,就难以理解诗歌文字的深层含义以及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内涵。
要做到这些,了解相关的背景,合理发挥想象是很必要的。
使用比喻要注意什么?使用比喻修辞时,除了本体与喻体要具有某种相同特征外,要尽量使二者不在同类事物中,突出其相似性,避免其相关性,这样才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联想和比喻有关吗?联想和想象越丰富,越能产生生动奇特的比喻,在诗歌当中联想和比喻往往是同时运用的。
所以,平时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多练笔,相信你也能写出好诗。
四、问题探究1、为什么把歌声比作“一阵微风”“一片阳光”?这样比有什么好处?[提示: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答:2、使用比喻要注意什么?[提示:通过优秀作品中的成功范例,揣摩、总结。
]答:3、联想和比喻有关吗?[提示:在诗歌当中联想和比喻往往是同时运用的。
相辅相成。
]答:五、欣赏评价1、诗的第一节中“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与“少男少女”是什么关系?答:2、第二节的精彩之处是哪几行?为什么?答:3、整首诗你最欣赏哪一处,说明理由。
答:六、拓展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3冀教版

- 《现代诗歌鉴赏》:分析了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组织诗歌朗诵会: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通过朗诵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深度。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检测学生对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意图的推测和修辞手法的识别。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预习问题的回答和对诗歌创作的努力程度。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中国现代诗歌鉴赏》这本书,选择与本节课内容相似的诗歌进行深入阅读和鉴赏。
- 观看《现代诗歌创作与鉴赏》视频教程,学习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鉴赏技巧。
- 阅读《现代诗歌创作与鉴赏》这本书,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 访问中国现代诗歌网站,浏览现代诗歌作品,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诗歌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表现手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学生需要将已学的知识运用到对新的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中。
七年级语文《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同步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一)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现代著名____ _______________。
他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A.叙事诗 B.抒情诗);从形式看;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A.新体诗B.旧体诗)3.诗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4.第一节诗连用五个“歌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表达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5.第二节诗中;“我的歌啊”;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6.第三节诗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7.诗歌的主题是什么?8.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
(二)我来了严辰我来了;像一只大雁;带着热情的歌唱;从荒凉无边的沙漠;穿过万里长空;来到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
我来了;像山谷里流出的一支清冷的泉水;跳过岩石;冲过堤坝;经过小河;经过大江;奔流到广阔的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来了;像一个飘泊的流浪人;跨过饥寒的道路;跨过被迫害的道路;跨过侮辱和残暴所铺成的艰险的道路;含着一把辛酸泪投进了慈母的怀抱……我来了;带着长久的相思;长久的爱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1冀教版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感情基调、语速、语音、节奏及重音,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3、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及诗歌抒发的感情。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
3、与朗读同行,理解诗歌重点语句所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IQ竞猜导入:二、简介作者三、简介写作背景:(全体诵读)它是赏析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钥匙,要引起注意。
(齐读)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现实生活,但它一诞生,就获得了跨越古今的永恒魅力。
四、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听朗读录音要求:1、划出朗读节奏,体会一下全诗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奔放的、快乐的、积极向上的!) 以此确定语速(稍快)同学带着这种奔放、快乐的感情以一种稍快的语速读诗学生点评2、学生配乐朗读全诗。
体会诗歌音乐美。
五、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二乐章:朗读与赏析同行——感受作者的情感美赏析内容,指导朗读:把握节奏,突出重音归纳朗读提示,饱含感情诵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美六、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三乐章: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句,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作简单批注,加以赏析七、通过以上三个乐章,归纳学习诗歌的方法八、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九、拓展练习十、作业。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冀教版13

前期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格调低 充满忧伤之情。1938年到延安后,
全身心投入这一全新的火热生活,诗风转为
积极向上,《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代表
2019年7月24日
作之一。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
3
名!
朗读感悟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
13
名!
4
名!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
5
名!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 为少男少女们 歌唱。
所有 使我像草一样 颤抖过的
我 歌唱/早晨,
快乐 或者/ 好的思想,
我 歌唱/希望,
都变成声音 飞到 四方八面去吧,
我 歌唱 那些 属于未来的 /事物,不管 它象 一阵微风
我 歌唱 正在生长的 /力量。 或者 一片阳光。
品味诗歌
《诗经》 楚词
宋词
元曲
汉乐府 现代诗
唐诗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
1
名!
何其芳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
2
名!
作者及时代背景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州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期作品:
1936年,何其芳和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出 版《汉园集 》1937年散文集《画梦录》
8
名!
一、意象 1、早晨 希望 未来的事物 生长的力量
对朝气蓬勃、热情奔 放的讴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课文背景知识】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诗人,评论家。
代表诗集有《预言》。
1938年,诗人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根据地延安。
在那里,一片新天地展现在诗人眼前:在这里,官兵平等、军民平等;为了抗日战争,许多进步青年来到这里。
火热的斗争,火热的生活,使诗人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故而,诗人情不自禁地要为新生活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
本诗的重点在于体会诗人的想象力的丰富,在第二节中,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
第三节中把思维、情感想象成琴弦,紧扣题目的“歌唱”来想象,很切题。
难点
本诗的难点是体会想象的好处和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想象是诗歌的一大特点,本诗的想像很有一番韵致。
把“快乐”、“好的思想”想像成“声音”,表达了诗人急切地传播他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又“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
而这些又都紧扣全诗以歌唱为热烈的感情基调。
本诗的思想感情就是诗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知识延伸检索】
闻一多,本名家骅(hua),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xi)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的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课文阅读指导】
1.课文阅读引导
阅读这首诗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1938年诗人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根据地延安。
在那里,到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
官兵平等,军民一家,为集体、为大众、为社会解放而奋斗成为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共同心愿、共同的理想。
群情激昂,战斗、学习、生活,处处漾溢着朝气蓬勃,一片新天地展现在诗人眼前,诗人情不自禁地要为新生活歌唱。
有了这一背景了解,我们就不难体会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漾溢的情感——歌颂和赞美。
本诗的第一节第一句就点题,随后用一组排比,歌颂“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
这看似离开了题目,其实这些意象具有共同的特点——新生、充满了生气,这又正与少男少女相同,它们正是少男少女的特征的象征。
反过来说少男少女正是新生活的代名词,可见它并没有离题。
要认真品味。
本诗的二、三两节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阅读时要能理解其想象的对象和这样写的妙处(参看[重点难点讲解])。
2.重要语段剖析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这是本诗的最后一节,诗人把自己的思维,情感想象为“琴弦”,“失去了成年的忧伤”,表现了诗人思维、情感已焕然一新,并与后几句中“变得年轻”、“血流得很快”、“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一起,反衬了新生活的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抒发诗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结构分析】
段落大意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节为第一部分,用排比直抒胸臆,点明歌唱的内容;第二、三节为第二部分,运用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怀。
结构图示
【课文主要内容】
本诗通过抒写歌唱的内容及自己的思维,情感的巨大变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新生活。
【课文写作特色】
1.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格。
第一节中连用四个“我歌唱”的反复,构成一组排比,有一唱三叹和激情如泻的表达功效,能震撼人心。
第二节中,把“快乐或好思想”比喻为“微风”“阳光”,形象生动,与本诗的情感基调一致。
2.运用想象、构成诗的瑰丽色彩。
(参看[重点难点讲解])
【词句品味鉴赏】
“笑”出来的佳句清朝乾隆年间才子纪晓岚有次给一幅题为《百鹅图》的画题诗。
头一句“鹅、鹅、鹅、鹅、鹅、鹅、鹅”,连用7个“鹅”字,毫无半点诗味,第二句‘“一鹅一鹅又一鹅”也平平淡淡,惹得众人一阵冷笑。
纪晓岚略加思索又写出第三、四句“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大家才不由自主啧啧称道起来。
“仿”出来的佳句白居易的诗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就是模仿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来的。
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模仿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创造出来的;而毛泽东的“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则是由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点化而成的。
【同步达纲练习】
1.理解填空
①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把“快乐或好思想”比作“”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
②第三节“轻轻地从我的琴弦上”一句中的“琴弦”比喻,“成年的忧伤”是指。
③“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是写(注:你认为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2.问答题
①第一节中的第二人称“你”指的是什么?全诗用的是第几人称?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答:
②第一节中开头说:“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可接下的诗句是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这是否离题,谈谈你的理解?
答:
3.默写第一节。
【创新能力训练】
读
(1)辽阔的草原
是一本厚厚的书
放学的牧童
又来阅读
(2)读水旋转的音符
读山排列的字母
读鹰的歌词读峰的乐谱
比课堂还专注
绿草编织的故事
鲜花评述的故事
和山羊的咩咩骆驼的
开心极了
牧鞭翻过一页页书
(3)他躺在山坡也爱读自己
读他的幻想读他的未来
也许到了明天
草原变了
变得他再也认不出
他嘿嘿地笑了
牧鞭又翻过一页页书
1.第一节诗中加横线词“厚厚”的内在含义是指草原生活的“阅读”的词义可以解释为。
2.第二节诗中从“旋转的音符”可联想到水声的,从“排列的字母”可联想到山形的。
诗中的“音符”、“字母”、‘“歌词”、“乐谱”都与第一节中的“”相照应。
诗中的“比课堂还专注”又与第一节中的“”照应。
3.二节诗中加点的词,“编织”有何双关含义,试分析一下。
4.第二节诗通过有声有色的,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举例说明。
“有声”如“”
“有色”’如“”
动态如“”
静态如“”
【渗透训练】
有一位老人来到某博物馆里,“我在渔船上工作。
”他对博物馆馆长说,“不久以前,我们捉到一条大梭鱼。
这条梭鱼的鼻子上穿着一个铜环,铜环上写着:这条梭鱼于拿破仑入侵前3年被放入河中。
现在,我把这个铜环带给你看。
”老人家一面说着,一面伸手到口袋里去。
这时博物馆馆长对渔夫说:“不要拿你的铜环了,它对博物馆并没有什么意义。
有人把银环穿在梭鱼鼻子上,并在铜环上刻了字,这显然是开玩笑的,刻的字是不符合实际的。
”
“你认为梭鱼不能活得那么久吗?”
博物馆馆长回答说:“我知道,有的梭鱼能活100多年。
但是无论如何,你带来的那个刻着字的铜环,
是一个伪造品。
”
“你还没有看到铜环,怎么会知道呢?”
你想,博物馆馆长是怎样回答的呢?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①微风;阳光;给人以温暖和生命的活力;②生活;对生活的悲观的感受和看法;③虚写,渲染崭新的生活、全新的事物给人的鼓舞力量。
2.①第二人称;“你”指的是“歌”,全诗用的是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是把“歌”比拟化,便于诗人抒发内心的情感。
②没有离题,“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都是少男少女们所最喜欢的事物,也是同他们一体的,诗人仍为少男少女们拥有这些而为他们高兴。
歌唱这些事物,也就是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3.(略)
【创新能力训练】
1.丰富;体验,认识2.哗哗;起伏;“书”3.“编织”既指用绿草编织物品的事,又暗指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故事4.水旋转教学的牧童的音符;鹰的歌词,山羊的哗哗,骆驼的;绿草;鲜花;旋转;排列,绿草,鲜花。
【渗透训练】
博物馆馆长的回答是:铜环上的字有问题。
请你想想看,在拿破仑入侵的前三年,谁都不会知道有拿破仑入侵这件事的,刻字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呢?很显然这件是伪造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