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上册)教案
环境教育青岛版本教案

环境教育青岛版本教案标题:环境教育青岛版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2.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3.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5. 环境保护的个人责任和行动。
教学步骤:引入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介绍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15分钟)1. 呈现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问题。
2. 解释这些问题的原因,如工业发展、能源使用和人类活动等。
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分钟)1. 解释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减少、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
2. 介绍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植树造林等。
分析环境保护的案例和解决方案(20分钟)1. 分组讨论并分析一些实际环境问题的案例,如城市垃圾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等。
2.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讨论其可行性和效果。
强调环境保护的个人责任和行动(15分钟)1. 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
2.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环境保护计划,并分享实施的经验和成果。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方法。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2.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材料。
3. 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资料和计划。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中的思维能力。
3. 学生制定个人环境保护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设施或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
2. 鼓励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的研究报告或展示。
教案撰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教学框架和指导,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教学设计

四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教学设计四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随地吐痰的危害,懂得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
2.使学生知道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吐痰时应怎样做,教育他们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3.让学生初步知道“吐痰”这件个人小事与公共卫生、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看表导入同学们,我们第一小学四年级五班的孩子们做了一项调查。
调查的内容是社会十大不文明现象。
我们一起看一下调查汇总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吗?学生:谈发现。
师:他们调查的人员各行各业的都有,大部分人员都认为随地吐痰是社会十大不文明现象之首。
那对于随地吐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师:对!随地吐痰是有危害的,今天我们就学习12课“一口痰的危害”。
板书:12课一口痰的危害二、讲授新课1•随地吐痰到底有什么样的危害,课下老师布置大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来回答。
要求: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读的内容和你们小组有相同的,你们就不要再读了。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你可以给他改正。
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师:(痰液能传播多种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等,随地吐痰不仅污染生活环境,而且危害他人健康……)总结:这几个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全面,痰的危害真是非常大。
2.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痰里含有"病菌",现在我们一起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教师讲解)最后一张:这是2002年发生的非典细菌的图片,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我们再看看这个资料。
(播放非典资料)师:非典病菌主要是靠飞沫来传播的,在我国肆虐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虽然事隔多年,但今天再次回忆当时的场景,依然是心有余悸。
因为SARS的缘故,随地吐痰成了众矢之的。
随地吐痰,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陋习,而“吐痰大国” 的帽子,更是让我们脸上无光。
3•痰的产生我们平时吃五谷杂粮,难免会有头痛、咳嗽难受的时候,这时你就会产生大量的痰液。
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册

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和方法,提高环保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3. 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4. 生活中的环保实践5. 环保主题活动和案例分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掌握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以及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环保实践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主题活动和案例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15课时,每周一课时,共3周。
每课时40分钟。
您可以根据这五个章节的内容,继续编写六至十五章节的教案。
如果您需要,我可以为您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六、教学准备1. 教具:环保知识PPT、环保案例视频、环保活动道具等。
2. 材料:环保手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3. 场地:教室、会议室、户外活动场地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环保知识PPT,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掌握环境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播放环保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解决方案。
4. 知识讲解:讲解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主题活动和案例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总结环保的重要性。
青岛版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单元习俗与文明1、《给动物让路》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动物为什么要穿越公路2、知道人们保护动物的有关习俗。
3、了解有关部门为保护动物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4、懂得如何保护动物。
5、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行走(或迁徙)的知识;了解与保护动物有关的习俗;查阅有关部门保护动动物的积极措施。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要求认真倾听,谈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师读“生活在线”。
二探求新知:1、猜想动物为什么要穿越马路(迁徙、公路切割了动物的生活区域)2、交流:人和动物应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人们的哪些习俗与保护动物有关3、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动物不受伤害4、你了解到哪些保护动物的典型事例5、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出哪些实际行动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师总结:动物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是地球上共存的生命,人类应该与他们和谐相处,积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三、拓展应用1、用美丽的图画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现在让我们为保护动物写下几份倡议书(或宣传单)吧!板书设计:给动物让路动物为什么穿越公路为什么要保护他们如何保护他们2、《“煮鸡蛋”的思考》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
2、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采取节约的方法,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教学重、难点:树立节约意识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你会煮鸡蛋吗指名说。
教师:日本人和德国人是这样煮鸡蛋的:指名读教材。
假如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习惯了无所谓和浪费,那么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的人生呢日本人,办事高效率却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学点什么呀。
二、探究新知:思考:1、德国人煮鸡蛋的方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另据专家介绍,水开以后,五分钟即可煮熟鸡蛋,还不破坏营养成分,煮的时间长,会有许多浪费。
最新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学四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全册精品.doc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上的自我定义——他们自称“绿领”。
这种以时尚人群定义自己的新环保主义者正成为城市的时尚新贵,他们的生活主张很有意思:寻找绿色生活。
他们与“月光族”、“负翁”、“负婆”的消费理念截然相反,他们尽管物质丰富,却主张节约,摒弃奢华和琐碎,强调简洁流畅的世俗生活,尝试为心灵减负——用心经营着自己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
除了丈量式的行走,他们会去瑞士滑雪,在瓦尔登湖驾驶皮划艇,提着球杆攻上果岭,戴着盔甲剑挑高手。
真正的绿领总是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地关注生态,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大学的环保协会里分类回收废品,在小动物保护协会里救助流浪猫狗,做这些事情的人都可以叫作绿领。
4、饮食与环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资源环境问题。
2. 让学生知道不良饮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环保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良饮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2.教学难点:养成勤俭节约环保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当今和未来世界人类面临资源匮乏、河流污染、空气浑浊、垃圾成山等资源环境问题的威胁。
其实,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一些良好的环保习惯就养成了。
也许环保习惯可以从餐桌上开始,我们可以用“吃”来传达对地球的关爱。
(板书课题饮食与环保)(二)学习新课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可见粮食对于人类是何等的重要。
同学们想一想:1.你平时是否注意节约粮食?2.你身边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阅读小资料,了解世界粮食日。
4.畅所欲言1998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营养宝塔”,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
想一想:(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营养宝塔”告诉了我们什么?(2)你的饮食是怎样安排的,你认为合理吗?(3)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4)你知道哪些不文明的饮食习惯?引出小资料内容,呼吁学生保护野生动物。
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册

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册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大小、人口、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情况介绍。
2. 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地球的特点。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看法。
第二章:节约用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水的重要性介绍。
2. 节约用水的方法学习。
教学活动:1. 观看水的循环视频,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节约用水的方法。
第三章:垃圾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知道垃圾分类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介绍。
2. 垃圾分类的方法学习。
教学活动:1. 观看垃圾分类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垃圾分类的方法。
第四章:保护森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森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森林的重要性介绍。
2. 保护森林的方法学习。
教学活动:1. 观看森林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保护森林的方法。
第五章: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
2. 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保的重要性介绍。
2. 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的方法学习。
教学活动:1. 观看环保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的方法。
第六章:我们的空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知道空气污染的原因。
2.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空气的重要性介绍。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学习保护空气的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环境教育》(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四年级《环境教育》(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四年级环境教育上册教学计划
青西新区海滨小学王月明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些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等方面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但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学习从各方面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有十八课的内容,从各个方面教会我们如何保护环境珍爱我们的家园。
每课内容中又通过开动脑筋、沉默思想、畅所欲言、齐心协力、走出校园等几个方面诠释了每课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五、教学安排(教学进度)。
四上环境教育教案

四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环保知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3.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4.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5. 环保行为规范和技巧三、教学重点1. 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3.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4.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5. 环保行为规范和技巧四、教学难点1.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2. 环保法律法规的运用3. 环保行为规范的实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分类、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环保法律法规简介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材料:《环境教育》四年级上册2. 课件或幻灯片:环保知识PPT3. 案例素材:环保案例及相关新闻报道4. 活动材料:环保手工制作材料、垃圾分类模拟道具等5. 参考资料: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政策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环保案例,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的概念、分类,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
4.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和方法。
5.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环保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地校课程《环境教育》(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习俗与文明1、《给动物让路》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动物为什么要穿越公路2、知道人们保护动物的有关习俗。
3、了解有关部门为保护动物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4、懂得如何保护动物。
5、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行走(或迁徙)的知识;了解与保护动物有关的习俗;查阅有关部门保护动动物的积极措施。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要求认真倾听,谈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师读“生活在线”。
二、探求新知:1、猜想动物为什么要穿越马路?(迁徙、公路切割了动物的生活区域)2、交流:人和动物应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人们的哪些习俗与保护动物有关?3、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动物不受伤害?4、你了解到哪些保护动物的典型事例?5、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出哪些实际行动?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师总结:动物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是地球上共存的生命,人类应该与他们和谐相处,积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三、拓展应用1、用美丽的图画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现在让我们为保护动物写下几份倡议书(或宣传单)吧!板书设计:给动物让路动物为什么穿越公路?为什么要保护他们?如何保护他们?2、《“煮鸡蛋”的思考》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
2、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采取节约的方法,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教学重、难点:树立节约意识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你会煮鸡蛋吗?指名说。
教师:日本人和德国人是这样煮鸡蛋的:指名读教材。
假如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习惯了无所谓和浪费,那么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的人生呢?日本人,办事高效率却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学点什么呀。
二、探究新知:思考:1、德国人煮鸡蛋的方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另据专家介绍,水开以后,五分钟即可煮熟鸡蛋,还不破坏营养成分,煮的时间长,会有许多浪费。
)2、现在生活好了还需要节约吗?3、你知道哪些家庭节约小妙法?4、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中,过1分钟就减少1分钟的寿命,珍惜是从点滴做起的。
假如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习惯了无所谓和浪费,那么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的人生呢?日本人,办事高效率却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学点什么呀。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板书设计:“煮鸡蛋”的思考节约小妙法节约资源的重要性3、“游动”的蒙古包教学目的:1、认识和理解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2、引导学生阅读典型案例,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深刻剖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阅读、分析、讨论、归纳教学过程:1、游牧民的生活方式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男女都穿身宽袖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
他们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
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
普遍嗜饮砖茶。
居住方面,牧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
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蒙古包)。
在定居的地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屋;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
男女老幼都善于乘骑,出行不论远近,均以马代步。
2、游牧民的住所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
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
大多数的蒙古人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
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
古族传统民居。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
一圆形天空,通烟气。
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
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牧等特点。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
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
铺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
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3、游牧民的禁忌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畜牧业为生。
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使牧区的范围大为缩小了。
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层土壤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
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去冬今春肆虐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开垦、沙化有关。
(提问)1、阅读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并思考:目前扩大耕地的方式有几种?分析各种方式引起的恶性循环过程是怎样的?2、阅读漫画“毁灭”,作者取名为“毁灭”的含义是什么?3、讨论:类似这样的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还有哪些?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4、游牧民的环保意识游牧民的思维观念与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游牧民把自己看成是自然之子,人和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情感。
对于生存在茫茫草原的游牧民来说,生态环境赋予了他们以畜牧业为生计的主要手段,使他们为之倾注全部心血,情感,技术,期望,从而获得感情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经济上的收获。
因此,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不仅仅落实到行动上,还要表现在意识与精神的寄托上。
游牧民忌讳举杯就唱,端起碗就吃,甚至吃水果,品尝点心也必须是先敬天,敬地,敬祖先,否则他们认为这是“秃尾的驴,缺牙的猪,是牲畜。
”众所周知蒙古族举起酒杯首先要用无名指点三遍酒盅里的酒来敬天,敬地,敬祖先。
同样游牧民一日三餐的喝茶,吃饭,都必须先敬天,敬地,敬祖先。
他们用此行动来进行意念的沟通。
人类文明告知我们游牧民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热爱大自然,他们认为我生的土地像金子,哺育我的水像神水。
孩子们看着长者们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举动而长大成人。
因此他们对苍天,对大地,对祖先有着一中感恩之情。
一生一世不知不觉的为自然环保做着贡献。
他们通过心理上的精细表述,再从形象上渗透到实际行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拨下了环保意识的种子。
这也是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所培育的蒙古游牧文化,心理素质,审美观念等所具有的特定感情。
必然使其将崇拜苍天,崇拜大地,崇拜祖先,同样也是蒙古游牧民的民族精神,心理与审美价值取向的一个心灵象征。
由于人口素质的低下,不仅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而且有时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同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4、一次婚礼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一次婚礼上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的一些数据,然孩子们认识奢华的婚礼对环境的危害。
2、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意识的思想教育,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认识奢华婚礼对环境的危害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捍卫“环境小卫士”的责任课前准备:调查一次婚礼的经过,了解婚礼的花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豪华的婚礼喜宴。
师: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生1:这样的婚礼时很好,但我觉得很浪费。
生2:我觉得他们这次婚礼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还大的污染,我不提倡举行这样盛大的婚礼,应该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
生3:我也认为他们的婚礼对环境危害很大——烟火、鞭炮、长长地汽车队伍、丰盛的喜宴等。
师:是呀,婚礼时一个人一辈子的一件大事,固然重要,但作为地球母亲的一员,我们更应该考虑到,我们的环境问题,可以举行简单而富有意义的婚礼,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二、探究新知:组织学生对一次婚礼进行调查:1、都会引起哪些环境污染?2、通过访问的形式,算一算大约会浪费多少钱?3、有没有可以预防的好办法?三、环保金点子同学们在班内集体交流,你们设想的一举两得的“意义婚礼”组1、骑自行车的集体婚礼。
避免汽车尾气污染。
组2、在网上下请柬。
避免纸张浪费。
组3、可以在婚礼的那天植下“婚姻树”非常有意义。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一次婚礼变浪费、污染——节约、环保5.我的环境我爱护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与日本的巨大差别。
2、列举身边不文明的现象,懂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知道环境保护重在行动。
4、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自觉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调查了解居住小区周围的环境状况;调查日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策略。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说说你小区的环境状况。
小组交流。
二、探求新知:1、你相信是真的吗?教师阅读“生活在线”。
2、交流:你调查了解到日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有哪些好的做法?3、阅读课本“绿色冲浪”。
4、交流: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5、七嘴八舌: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三、拓展延伸制一个家庭绿色旅游计划。
四、板书设计:我的环境我爱护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环保行动:6.一张纸的“旅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不浪费纸张。
2、了解一张纸的来历。
2、引导学生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教学重、难点:树立节约意识、不浪费纸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小学生用纸调查资料教学过程:一、小学生用纸调查1.除学校集体发的作业本外,99%的学生让家长重新掏钱买自己喜欢的作业本使用。
2.在用纸时,能把整页写满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
3.只写半页就撕掉丢弃的占调查人数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