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输注红细胞3种模式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输血安全评估

输血安全评估

输血安全评估
输血安全评估主要是对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以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

首先,输血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输血指征,确保患者真正需要输血。

对于首次输血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输血不良史,包括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以及对输血过程是否有任何特殊要求。

同时,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

其次,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确保输血安全。

要根据患者的血型和配型结果,选择与患者血型和抗体相适应的血液制品,避免发生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反应。

同时,要严格执行血液质控标准,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

再次,在输血过程中,要做好输血风险评估与监测。

要定期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输血流程和操作技巧。

在输血操作前,要对输血设备和输血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要做好输血后的随访。

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监测,确定输血安全无异物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的发生,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情况。

同时,要建立输血安全管理的档案和数据库,对输血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为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输血安全评估是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输血前、中、后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一、引言新生儿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医疗行为,对于纠正新生儿贫血、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及输血相关风险的考虑,新生儿输血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本规范旨在为新生儿输血提供专业、准确、有见地的指导,以确保新生儿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新生儿输血指征1. 缺血性贫血: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低于13g/dL,伴有临床症状者。

2. 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等。

3. 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如ABO溶血病、Rh溶血病等。

4.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需行手术治疗者。

5. 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等。

6. 其他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

三、新生儿输血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新生儿病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3. 尽量减少输血量:新生儿输血量应根据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病情等确定,尽量减少输血量。

4. 注意输血速度:新生儿输血速度宜慢,一般为24mL/kg·h。

5. 加强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新生儿输血操作流程1. 输血前准备:(1)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相容。

(3)血液制品的准备: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制备。

2. 输血操作:(1)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2)输血:按照输血速度要求,缓慢输注血液制品。

(3)观察: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输血后处理:(1)记录输血情况: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2)观察新生儿病情:观察新生儿贫血、出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婴儿输注红细胞3种模式安全性评价

婴儿输注红细胞3种模式安全性评价

婴儿输注红细胞3种模式安全性评价林秀妹;王丹【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4(000)028【摘要】目的:通过对婴儿输注红细胞(RBC)3种模式的比较,为提高婴儿输注RBC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根据婴儿输注 RBC类型的组合、供者(单一或多个)、分装方式的不同及采用时间,归纳为3种模式,记录婴儿输注各种类型RBC的例数,分别记录3种模式的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例数,并进行比较。

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发生率,3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1(婴儿输注血站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或血站型洗涤去白细胞RBC、单一供者血液、无菌接驳密闭分装的血液)<模式2(婴儿输注血库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或洗涤 RBC、多个供者血液、去白细胞时无菌操作开放式分装)<模式3(婴儿输注悬浮 RBC或洗涤 RBC、多个供者血液、穿刺血袋无菌操作开放式分装)。

结论3种模式中,模式1是婴儿输注RBC最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总页数】3页(P3784-3786)【作者】林秀妹;王丹【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输血科,福建福州 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输血科,福建福州 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1+41【相关文献】1.靶控输注模式在婴儿纤维支气管镜术中的应用 [J], 余锦芬;叶小丰;余凌;任加红2.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及红细胞悬液的临床效果观察[J], 李永乾;李建民;王毅3.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输注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后的疗效分析 [J], 李永乾;陈静;赵军莉;贾彦存;李进春;姚瑶;李嘉4.40例治疗自发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与输注洗涤红细胞的对照 [J], 李素萍;杨国丽;孙璐璐;尹凯;李鹏;郑佳明;徐英乔;于文瑞;梁天舜5.为大量失血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为其输注血浆的效果分析 [J], 王晓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输血

新生儿输血

6
(2)胎儿-胎儿之间“输血” 单卵双胞胎中,由于胎盘血管存在短路,一 个胎儿的血可经胎盘进入另一胎儿,称为: “单卵双胎间输血综合征”。先娩出者为供血者。 先娩出的胎儿苍白、瘦小,甚至有贫血性心 力衰竭;后娩出的胎儿红润、发育良好, 可有红细胞增多表现。 双胎间Hb相差33g/L可确诊。
7
2、产科意外 原因很多,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膜穿刺时伤及 胎盘、脐带过短以及产钳牵拉使脐 带破裂、剖宫产时伤及胎盘等。 3、产伤性内出血 表现为头颅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 肝包膜下出血、脾包膜下出血等。 4、医源性失血 多次化验,静脉取血量较多,超过总血量10%,可 引起失血性贫血。 应建立床边卡,详细记录化验的项目及采集的血量。
㈠ 病因 由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缺乏 所致的出血症。 1、新生儿肠道无菌,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 2、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缺乏合成上述凝血因子的能力; 3、新生儿胆汁中胆酸的含量较低,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4、出生后从胎盘来的维生素K已停止供应,胎儿肝内贮存 量很快耗尽; 5、母亲产前用过某些药物(如双香豆素),抑制维生素K依 赖性凝血因子合成。
20
㈢ 临床表现 1、黄疸:最常见。Rh溶血病生后24小时出 现;ABO溶血病生后第二天出现: 2、贫血:Rh溶血病贫血出现早而重;ABO 溶血病出现迟而轻: 3、胎儿水肿:主要见于Rh溶血病; 4、肝脾肿大(髓外造血):Rh溶血病明显; 5、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上海报道占9.5 %)。
21
㈣ 诊断 1、产妇既往分娩史 2、产前诊断 (1) ABO溶血病:母亲血清中IgG A(效价>1:64 (2) Rh溶血病:Rh(D)阴性孕母在妊娠28、32、 36周测Rh(D)抗体,效价上升且>1:32: (3) 妊娠28-30周作羊水胆红素测定,在波长 450nm处光密度(△OD450)>0.15; (4) B超:胎儿及胎盘有无水肿。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样本(2篇)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样本(2篇)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样本符合用血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分血的适应症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

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

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

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____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

主要用于对于vii因子、____iii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量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

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

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及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儿童输血指南资料讲解

儿童输血指南资料讲解

儿童输血指南儿科输血特点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

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 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

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l 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1. 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尤其是新儿)。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

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

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X 109〜50X 109/L,经期出血不止。

4. 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 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 新生儿。

⑵术前贫血,Hb<90g/L。

(3) 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 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 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W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 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婴幼儿术中输血(1)

婴幼儿术中输血(1)

婴幼儿术中输血(1)婴幼儿术中输血术中输血在手术中是一种常见的抢救措施,适用于术中失血量大,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但对于婴幼儿来说,输血是一项非常严峻的任务,不仅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后护理。

一、婴幼儿术前评估婴幼儿在接受输血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方面。

通过对患儿身体状态和术中失血量的预估,制定出术前麻醉、预防性输血和术中输血等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输血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二、婴幼儿输血适应症婴幼儿输血的适应症是术中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30%以上,或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20%-30%但同时伴随有肝、肺、心脏等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的液体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儿恢复血容量,维持组织和器官供血,避免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

三、婴幼儿输血的安全性婴幼儿输血的安全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婴幼儿需要接受新鲜的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输血品种。

在输血前需要进行ABO、Rh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避免输血不匹配引起血型不兼容反应和过敏反应。

同时,为了避免输血相关的疾病感染,患儿应该接受无丙肝、无爱滋的献血品种。

四、婴幼儿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后需要对婴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和护理。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循环、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术后24小时内应该密切观察输血患儿的情况,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并且还要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疾病,尽量采取单独护理的措施。

总之,婴幼儿输血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在术前、中、后都要充分做好准备和护理工作,确保患儿的安全和术后疗效。

同时,家长也需要理解和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计划,积极配合患儿的术前检查和术后护理。

这样才能使婴幼儿输血更加成功,尽早实现婴幼儿的健康恢复。

输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1、输血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按照输血
指针(详见本页临床输血指南)。

如有其它特殊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描述清楚。

2、血液静脉滴注后,应当及时搞有关的检查,对已赢血液疗效作出评价并彰显在
病历中。

3、无偿献血者后疗效评估:血液静脉滴注后,应当及时搞有关的检查,对已赢血液疗效
(包括实验室检查和病情、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等)作出评价并体现在病历中。

输血疗效评价的标准(粗略计算):红细胞疗效评价一般输注2u悬浮红细胞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红细胞容积升高0.03;血小板疗效评估一般以体重50kg患者输注1u机器单采血小板可使机体血小板平均升高20*109/l;血浆和冷沉淀的疗效评价一般以新鲜血浆15ml/kg或冷沉淀15iu/kg,每12小时输注1次,连续2次后,凝血因子ⅷ活性可增高30%;pt或aptt<正常1.5倍。

4、如果多次静脉滴注血液后均未达至以上效果,经管医生应当和造血科人员从下
列方面分析输注无效的原因,并做相应的处理和记录:1)受血者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的可能。

2)病人体内是否存在破坏过多的情况:如脾亢、大量失血等3)血站出库的血液是否接近有效期,影响红细胞数量和质量4)血液的保存和运输冷链是否符合要求
5)dic或消耗性心肌障碍引致血小板大量消耗,可以并使血小板静脉滴注不显著6)轻微病毒感染特别就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可以并使血小板存活期延长,或免疫系统复合物遏制骨髓等有关引致静脉滴注效果不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 : 2014 05 1 1 修回日期 : 2014 07 1 5)
同达到补肾 、 祛瘀 、 生 新、 续 筋 接 骨 的 功 效。作 为 针 灸 治 疗, 作 者一般 常 用 在 偏 瘫 及 疼 痛 方 面 , 而其在骨折中亦有不错的 作用 。 实验研究证明 : 针刺 能 改 善 和 提 高 机 体 的 免 疫 能 力 、 激发 局部组织细胞活性 , 活血化瘀 , 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 影响骨 中 矿物元素的含量 、 促进 骨 细 胞 的 分 化 与 增 殖 , 促进成骨细胞的 增生与 激 活 , 骨 细 胞 的 分 化 与 增 殖, 对骨折愈合有重要意
3 讨 论 , 去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一种 “ 污染物 ” 3. 1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 , 除白细胞可降低非溶血 性 发 热 反 应 ( , 阻止或延缓人 NHFTR) 同 种 免 疫, 阻止或降低输血相关移植物 类白细胞抗原 ( HLA) 抗宿主病 ( 、 亲细胞性病毒传播及潜伏病毒的传 TA GVHD) 3] 输血相关性免疫 抑 制 等 [ ; 特别是新生儿或免疫功能不全 播、 的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 ( 可造成严重疾病和死亡。本科 CMV) 从 2001 年 9 月开始婴儿输注 RBC 采用血库型 去 白 细 胞 方 法 , 2008 年 1 月开始本 科 对 婴 儿 输 注 RBC 采 用 血 站 型 去 白 细 胞 方法 , 预 防 HLA 2 种 去 白 细 胞 滤 器 都 能 有 效 地 降 低 NHFTR、 同种免疫等输血不良反应 。 但是 , 由于血站型白细胞滤器用 于 血 液保存前 ( 采后 2 ~ 6 h) 滤除白细胞 , 免除血液保存过程中白 细胞溶解释放 TNF、 免 疫 调 节 因 子 等, 效果 IL 1B、 IL 6、 IL 8、 4] 优于血液保存后过滤的血库型白细胞滤器 [ 。 另外 , 血站型 去 不 破 坏 血 袋 密 封 性 能, 减少了细菌污 白细胞滤 器 易 于 分 装 ,
当然 , 本研究病例较少 , 以后需继续此项研究 , 另外建议 患 者平时适当多吃一些青椒 、 西红柿 、 苋菜 、 青菜 、 包菜 、 萝卜等 维 生素 C 含量丰富的蔬菜 , 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 参考文献 :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骨 折 不 愈 合、 延 迟 愈 合 22 例 1 ] 崔 国 权. [ 中国中医急症 , : J] . 2008 , 1 7( 4) 552 552. [ 外科学 [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 ] 裘法祖 . M] . 4 版. 1 995 :
重庆医学 2014 年 10 月第 43 卷第 28 期 表 1 本院历年婴儿输注 RBC3 种模式情况 ( n =521 )
模式 婴儿输注 RBC 类型组合 1 去白细胞悬浮 RBC( 血站型) 洗涤去白细胞 RBC( 血站型) 2 去白细胞悬浮 RBC( 血库型) 洗涤 RBC 3 悬浮 RBC 洗涤 RBC 婴儿输 RBC 人数[ ] n( %) 324( 62. 19) 197( 37. 81) 441( 84. 65) 80( 15. 35) 463( 88. 87) 58( 11. 13) 3~7 d 多个 C 2001 年 9 月前 3~7 d 多个 B RBC 库存时间 首次 3~7 d 供者 单一 分装方式 A 采用时间
在 给 受 血 者 带 来 益 处 的 同 时, 还存在 输血是一把双刃剑 , 输血风险 。 输血风险主要来自 :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输血 传
作者简介 : 林秀妹 ( , 主管技师 , 本科 , 主要从事临床输血工作 。 △ 通讯作者 , 1 976- ) E mail: danw2006 @ 1 63. com。
5] 染[ , 特别适用婴 儿 少 量 多 次 输 注 RBC。 去 白 细 胞 技 术 的 运 特别是血站型去白细胞技术在婴儿输注 RBC 的 运 用 , 大大 用,
1 资料与方法 年龄 0~ 1 岁) 输 注 RBC 1. 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历 年 婴 儿 ( 采用的 3 种模式 ( 表 1) , 记录 婴 儿 输 注 RBC 例 数 , 输血不良反 应与输血传播疾病的例数 , 进行回顾性分析 。 四川南格尔生物 1. 2 耗材与设备 血站 型 去 白 细 胞 输 血 器 ( 医学股份有限 公 司 , 型 号 NGL / , 血库型去白细胞 RF XZ 400 ) 南 京 双 威 生 物 医 学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型 号 FTS 输血器 ( RC302 , 一次性使用空袋 ( 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 2×200 mL) 公司 ) 。 无菌接驳机 ( 德国 费 森 尤 斯 , 型 号 M6 1 1 32 ) , 电子配平 长沙湘麓离心 机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 大 容 量 低 温 离心机 器( 6000i ( 德国贺利式公司 , 型号 Hereaus 6000i) 。 医 生 填 写 输 血 申 请 计 划, 主要有申请用血目 1) 1. 3 方法 ( 的、 时间 、 成分 、 血型 、 用 血 量 等 。( 本 科 根 据 备 血 计 划, 选择 2) 采血后 2 ~ 3 ~ 7 d 库存 RBC。( 3 )血站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 血库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 输注前过滤 。( 模式 1 : 6 h 过滤 ; 4) 取血站型去白细胞 悬 浮 RBC 1 袋 ( 供 多 次 输 用) , 与多联空袋 精确称量分装 1 份 ( 称分装血 ) , 供临床立即输 用 ; 其 无菌接驳 , 余血与 多 联 空 袋 一 起 储 存 。 若 临 床 申 请 洗 涤 RBC, 用灌满 或 500 mL) 生理盐水的空袋与分装血袋无菌接 驳, 1 000 mL( 在密闭系统进行洗涤 。( 模式 2 : 取悬浮 RBC 1 袋 , 用血 库 型 5) ( 规格 2×200 mL) 去白细 胞 滤 器 , 过 滤 时 分 装, 与其他受血者 需多次穿刺血袋无菌操作开放式 共用 。 若是申请洗 涤 RBC, 分装 , 洗涤 。 开 放 式 分 装 、 洗 涤 必 须 严 格 执 行 无 菌 操 作 技 术。 模式 3 : 取悬浮 RBC 1 袋 , 穿 刺 血 袋 开 放 式 分 装, 与其他受 ( 6) 血者共用 。 若是申 请 洗 涤 RBC, 需多次穿刺血袋无菌操作开 洗涤 。( 根据病历档案分别记录 3 种模式输血不 放式分装 , 7) 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 。 计数 1. 4 统计学 处 理 采 用 SPSS1 3. 0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2 以 P > 0. 资料采用率表 示 , 组 间 比 较 采 用 χ 检 验, 05 为 差 异 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 病 , 3 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 。 总反应率 , 义( 模式 1 < 模式 2 < 模式 3 , 见表 2 。 05 ) P < 0. 表 2 本院历年婴儿输注 RBC3 种模式输血不良反应与 ] %) n =521 , n( 输血传播疾病比较 [
· 经验交流 · doi: 10. 3969/ issn. 1 671 8348. 2014. 28. 032 j.
婴儿输注红细胞 3 种模式安全性评价
林秀妹 , 王 丹△ (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输血科 , 福建福州 350025 )
为提高婴儿输注 RBC 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 方法 根据婴儿 目的 通过对婴儿输注红细胞 ( 3 种模式的比较 , RBC) 摘 要 : 输注 RBC 类型的组合 、 供者 ( 单一或多个 ) 、 分装方式的不同及 采 用 时 间 , 归纳为 3 种 模 式, 记 录 婴 儿 输 注 各 种 类 型 RBC 的 例 数 , 分别记录 3 种模式的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例数 , 并进行比较 。 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与 输 血 传 播 疾 病 发 生 率 , 3 种模式差 : 模式 1 ( 异有统计学意义 ( 婴儿输注血站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 或血站型洗涤去白细胞 RBC、 单一供者血液 、 无菌接驳 密 05 ) P < 0. 闭分装的血液 ) 婴儿输注血库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 或洗涤 RBC、 多个供者血液 、 去白细胞时无菌操 作 开 放 式 分 装 ) < 模式 2 ( <模 式 3( 婴儿输注悬浮 RBC 或洗涤 RBC、 多个供 者 血 液 、 穿 刺 血 袋 无 菌 操 作 开 放 式 分 装) 。结 论 3 种 模 式 中, 模式 1 是婴儿输注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 RBC 最好的方法 , 关键词 : 婴儿 ; 白细胞 ;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 R33 1 . 1 +4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71 8348 ( 2014 ) 28 3784 03 预防输血不良反 应 播疾病的发生 。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 , 及输血传播疾病的措施越来越多 , 本院输血科根据婴儿输注
13 1 4] 能 健 脾 和 胃、 养 益 后 天, 义[ 。 足三里为 足 阳 明 胃 经 穴 位 ,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位 , 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 能健脾养 阴 , 补血 活 血, 作 者 选 用 足 三 里 与 三 阴 交 相 配, 共 奏 其 补 脾 肾、 养 阴、 活血之功效 ; 绝骨( 悬钟) 为 足 少 阳 胆 经 穴 位, 八会穴之髓 会, 补髓壮骨 , 通畅少 阳 经 气 , 申 脉 为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穴 位, 八脉 交会穴 , 能平调阴阳 , 舒 筋 活 络, 绝 骨 与 申 脉 相 配, 共奏其补髓 壮骨 、 舒筋活络之功 效 ; 取 穴 肾 俞、 肝 俞 以 滋 补 肝 肾, 阿是穴以
3 7 84 配山药助其 健 运 。 丹 皮 配 枣 皮 以 泻 相 火 , 当 归、 赤 芍、 渗脾湿 , 红花 、 鸡血藤活血祛 瘀 、 生 新, 桑 寄 生、 五 加 皮、 牛 膝 补 肝 肾、 强 筋骨 , 自然铜接骨续筋 。 研究表明 , 骨碎补能对骨原基的钙 、 磷 沉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提 高 了 组 织 中 的 碱 性 磷 酸 酶 活 性, 促 进蛋白多糖合成 , 促进钙化 , 对骨损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 续断 具有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 自 然 铜 可 促 进 胶 原 纤 维 形 成 和 钙、 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