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的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血液制品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临床血液疾病的医疗药品。
它们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分离、制备而成的。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其输注方法。
一、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一种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制品,用于改善贫血患者的血液氧运输能力。
它通常由新鲜献血提供,通过离心分离红细胞,再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最后进行灭菌和保存。
输注红细胞悬液时,需要注意确认病人的血型和配型是否匹配,以避免输注不合适的血型引发输血反应。
二、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血小板浓缩和血小板血浆分离而制备而成。
输注血小板悬液时,一般使用血浆呈黄色、透明的包装袋,注意避免剧烈摇晃,以防止血小板受损。
三、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并在冷冻保存后制备的一种血液制品。
它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可用于急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临床情况。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需要解冻,并在输注前进行冷沉淀清除。
为确保安全,输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四、凝血因子浓缩剂凝血因子浓缩剂是从血浆中提取并制备的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它可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在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前,需要明确病人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以确定使用的浓缩剂种类,并仔细检查过敏史和补充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五、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提取自血浆中的蛋白质制品,具有维持血容量、调节血浆渗透压和增加细胞外液等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烧伤、感染、手术和创伤等情况下的血容量不足或血浆蛋白减少。
输注人血白蛋白时,需注意其浓度和输注速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
在进行输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血型配型、过敏史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和速度。
成分输血护理

简述
所谓把成分输血就是把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 所谓把成分输血就是把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 成分输血 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 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 患者的需要输给病人。 患者的需要输给病人。 优点: 一血多用, 节约血源, 针对性强, 优点 : 一血多用 , 节约血源 , 针对性强 , 疗效 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好,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免疫球蛋白
在上述血浆制品中, 在上述血浆制品中,白蛋白主要用于低蛋白血症 和扩容;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和扩容;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严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血浆制品主要 用于凝血因子的补充:对一种凝血因子缺乏, 用于凝血因子的补充:对一种凝血因子缺乏,若 有相应的浓缩因子,尽量选用浓缩制剂, 有相应的浓缩因子,尽量选用浓缩制剂,对复合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肝病、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肝病、DIC等),则根据 等),则根据 具体病情选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 具体病情选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FFP.
血浆
输前不用做交叉配血,也不一定要同型输注, 输前不用做交叉配血,也不一定要同型输注, 但要相容, 但要相容,即AB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型受 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型受 血者; 型血浆输给 型和O型 型血浆输给A型和 型输给B 血者;A型血浆输给 型和 型;B型输给 型 型输给 型血浆只能输给O型 和O型;O型血浆只能输给 型。 型 型血浆只能输给 一般不宜快, 对于心功能不全、 一般不宜快,≤10 ml/min对于心功能不全、婴 对于心功能不全 幼儿、老年等患者,输注速度应减慢。 幼儿、老年等患者,输注速度应减慢。对于失 血性休克、严重血容量不足患者, 血性休克、严重血容量不足患者,输注速度可 加快。 加快。
输血安全相关注意事项

输血安全相关注意事项一 .临床医护人员应对受血者进行输血监测:1. 在输血开始前,应告知受血者一旦出现呼吸短促、发热、寒颤或感到不适时,应立即通知护士或医生。
2.护士需在受血者的病历上记录监测的情况:受血者的一般状况、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液体出入量等;需记录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容量。
3. 应注意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制品在以下阶段对受血者进行监测:①输血开始后,须观察 5 分钟;②输血开始后 15 分钟;③输血过程至少 30 分钟一次;④输血结束后 4 小时。
4. 医生应在病例上记录输血适应症、输血过程的一般状况、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容量、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
5. 如怀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并将结果反馈给输血科。
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输血后的最初 15 分钟,因此,在此期间以及随后输注其余单位的血液制品开始后的最初 15 分钟期间,对受血者特别是失去意识的受血者进行监测是极为重要的。
二 .血液输注要求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所以对输血的时间应进行限制。
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常在离开专用储血冰箱后 30 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 200 ml 制备)2 小时以内输注结束,倘若受血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 40 – 60 分钟内完成输注;机采血小板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应以病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在 30 分钟内输注,如果是成年受血者 100 ~ 200 ml 一般应在 30 分钟以内输完。
三 .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其对输血安全起何作用及注意事项:临床护士应掌握:①了解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②熟悉红细胞 ABO 、Rh ( D ) 血型知识、全血及血液成分的适应症、禁忌症,要了解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③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
护士输血注意事项

护士输血注意事项1、血液经输血科发出后,多长时间内给患者输注?30分钟内2、滴速:起始速度宜慢(20滴/min),观察10~15min无不适后,一般成人调为40~60滴/min。
对于年老、儿童、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
1)血小板:从输血科取回后应立即输入,一般患者发热不宜输注。
但如血小板<20Ⅹ109/L,有出血时,发热也需输注。
2)血小板和冷沉淀:要尽快输用,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调节为80~100滴/min,输注冷沉淀有专人看护。
3)血浆:融化后尽快输用,结合患者情况掌握输注速度(一般5—10ml/min)。
4)2U红细胞悬液发出到输血结束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
3、输血顺序:需要同时输入多种成分血和血液制品时,应先输丙球蛋白、再输血小板再输红细胞。
4、更换输血器时间:输注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时每4小时或每2U红细胞更换一副输血器。
5、血袋处理:输血完成后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输血科保存24小时。
6、记录输血起始和结束时间、速度、输血量、输注是否通畅、患者的主诉、有无不良反应等。
7、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肺微血管栓塞、枸橼酸盐(CPD)中毒、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输血后紫癜(PTP)8、发生输血反应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并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将血液、输血管路无菌保存,报告医生,安抚患者。
2)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全身反应,如气促、胸闷、皮疹、寒战、发热、血尿等。
给予必要处理,如吸氧、半卧位、保暖或冰敷处理,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3)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送输血科及护理部。
9、输血八不接:1)标签破损、漏血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10、取血箱消毒: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护士输血注意事项

护士输血注意事项1、血液经输血科发出后,多长时间内给患者输注?30分钟内2、滴速:起始速度宜慢(20滴/min),观察10~15min无不适后,一般成人调为40~60滴/min。
对于年老、儿童、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
1)血小板:从输血科取回后应立即输入,一般患者发热不宜输注。
但如血小板<20Ⅹ109/L,有出血时,发热也需输注。
2)血小板和冷沉淀:要尽快输用,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调节为80~100滴/min,输注冷沉淀有专人看护。
3)血浆:融化后尽快输用,结合患者情况掌握输注速度(一般5—10ml/min)。
4)2U红细胞悬液发出到输血结束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
3、输血顺序:需要同时输入多种成分血和血液制品时,应先输丙球蛋白、再输血小板再输红细胞。
4、更换输血器时间:输注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时每4小时或每2U红细胞更换一副输血器。
5、血袋处理:输血完成后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输血科保存24小时。
6、记录输血起始和结束时间、速度、输血量、输注是否通畅、患者的主诉、有无不良反应等。
7、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肺微血管栓塞、枸橼酸盐(CPD)中毒、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输血后紫癜(PTP)8、发生输血反应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并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将血液、输血管路无菌保存,报告医生,安抚患者。
2)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全身反应,如气促、胸闷、皮疹、寒战、发热、血尿等。
给予必要处理,如吸氧、半卧位、保暖或冰敷处理,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3)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送输血科及护理部。
9、输血八不接:1)标签破损、漏血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10、取血箱消毒: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前言为达到临床合理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医生—合理有效输血科—安全有效护士—安全有效一、取血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携带取血箱及血液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
2)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科室、床号、病案号、血型及血袋号、血量、血液品种、有效期、配血结果。
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
3)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发血。
①标签破损。
②血袋破损、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界面出现溶血。
④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有絮状物等。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二、输血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发热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方能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护士(至少一名注册护士)携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实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血袋号、血型、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输血前应先告知患者或亲属输血期间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患者意识清楚时,要求患者回答自己姓名,年龄等相关内容,若意识不清,手腕标签或家属说明身份。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
输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从冷藏取出到开始输注,室温停留时间<30分钟。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持续6小时以上时,应更换输血器。
原因:(1)内容物沉淀过滤器,影响滴速压。
(2)有细菌污染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前15min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注意事项

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注意事项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广为应用,成分输血能根据临床治疗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患者输血需求,提供不同血液成分制品,具有血液成分浓度高,治疗针对性强,临床疗效好,输血反应少,血液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而全血输注由于细胞碎片和抗原物质等成分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且大量血浆的存在易增加输注者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尤其是慢性贫血的患者可能诱发心衰或急性肺水肿。
因此临床输血治疗首选成分血输注,并在特定病理状态下使用。
全血输注在临床上运用情况不多见,一般仅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
一、成分输血概念成分输血是指把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物质,用物理或化学等先进技术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贫血患者可以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输注单采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输注新鲜或冰冻血浆。
下面本文将对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二、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PC)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以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
单采血小板1U(袋)即1个治疗量,血小板含量≥2.5×1011个。
人体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少于20×109/L或出现出血倾向,则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品以快速提升血小板的数量。
临床上使用血小板的注意事项:1、输注前要将血袋轻摇、混匀。
2、血小板需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因故未及时输用最好室温下置于血小板振荡箱内保存,不能放冰箱,可保存5天。
3、血小板输注应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最大速度输入,临床上常控制在80-100滴/分,20分钟内完成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滥用血液、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1、输血科应认真做好用血计划,库存血液应尽量在2周内周转。
一般认为:库存的血量应是全月用血总量的1/4~1/8。
血型按O、A、B、AB大约3:3:3:1的比例储备,使供应不致脱节。
2、凡需申请输血者,受血者必须在输血前做有关检查。
内容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检验结果入病历保存。
急诊输血患者可在输血之前留取血标本,在输血申请单和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留取血标本的时间及“结果待报”字样,待结果出来之后将报告单入病历。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指出,低血容量患者可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Hb>100g/L,可以不输红细胞。
4、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以往常见手术的平均用血量,为择期手术的患者制定一个申请用血方案。
5、申请用血由经治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有主治医生批注签名,连同血标本至少于输血日期前1天送交输血科备血。
凡申请少量血(50ml或100ml),大量输血(超过2000ml),保存期短(7天内)的血液,特殊血液成分,如Rh(D)阴性血或冰冻红细胞,至少于输血前2-3天报送输血科,以便向血站预约(急诊除外)。
凡资料不全,特别是缺乏输血史、妊娠史或无上级医师签字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退回临床用血科室及时补上,不可迁就。
6、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名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及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存入病历。
同时经治医生应在病历中记录输血的原因以及与患者或家属交谈的有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的注意事项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的注意事项红细胞输血:
(1)常温下输注200mL红细胞一般?4h;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必须在制成后尽快(24h内)输用。
(2)输注过程中需要经常反复倾倒血袋,轻轻振摇,使红细胞悬液混悬均匀。
必要时向血袋内注人少量0.9%氯化钠溶液,以稀释红细胞。
(3)红细胞制剂内禁止加任何药物,特别是乳酸林格氏液、葡萄糖注射液、5%萄糖盐液等。
血小板输血:
(1)20,24?震荡保存,严禁置4?冰箱,严禁静置或剧烈振摇,以免血小板聚集、破坏。
(2)血小板从输血科取回,必须立即输注,用常规输血滤器,不得使用微聚集纤维滤器。
(3)输注速度越快越好(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60,100滴/min. (4)如同时输几种血液成分,应优先输注血小板。
(5)一般ABO血型相合者输注,不相合者也可以输注,血小板制品中含红细胞5mL(一次输用量)以上,需作交叉配血。
血浆及血浆制品输注:
(1)凡冰冻制品必须在37?水浴中融化,不得在室温下自然融化,不得在>37?的环境下融化。
(2)完全融化后尽快输用,并一次输完;10?环境中不得>2h,4?环境中不许
>24h,不可再冰冻。
(3)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凡变色或有凝块(包括其他血制品)者,严禁输用。
(4)冷沉淀、凝血因子缩合物,融化后要立即使用,输注速度要快,一般应在30min内输注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