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成分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它通过将血液中的特定组分,如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单独输注给患者来满足其特殊的治疗需求。
在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血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医护人员在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血型和配型,并了解其过敏史和特殊情况。
只有在确认患者适合接受成分输血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其次,选择合适的成分进行输注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需要,因此,正确选择适合其病情的成分非常关键。
如果患者只需要补充红细胞,则只输注红细胞成分;如果患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则只输注血浆成分。
正确选择成分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第三,提前做好输血配对。
在进行成分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明确患者的血型和配型,并与输血源进行配对。
输血源的血型和抗原抗体情况需要与患者相配,以避免产生输血不相容的反应。
只有在血型和配型配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输血操作。
第四,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
成分输血的操作过程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和步骤,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这包括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正确选择输血管道和引流装置、严密监测患者输血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等。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持专注和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五,定期监测输血效果。
在成分输血后,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常规指标,以评估输血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更加谨慎和专注。
他们的特殊身体状况需要得到重视,输血操作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成分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医疗程序。
医护人员在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常用血液制品的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输血适应症剂量和用法指征输注指征注意事项悬液红细胞1、纠正携氧能力不足,补充血容量。
2、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1、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ml/min 。
2、急性大量失血需要快速输血时可达到50-100ml/min。
3、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ml/min。
4、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应该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5、一般在4小时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速度。
1、Hb<60g/L或HCT<0.2 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者。
2、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输注洗涤红细胞。
1、Hb>100g/L,可以不输。
2、Hb<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
1、输注前需要将血袋反复并且缓慢地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
2、若出现滴速不畅时,可通过Y型管加少量生理盐水,不允许在输血时加入任何药物。
血浆1.凝血因子缺乏2.治疗性血浆置换。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用于部分免疫缺陷症。
5.大量输血伴凝血功能障碍等。
6.严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1、新鲜冰冻血浆一般输入剂量为10-15ml/kg,一般成人输注剂量200-400ml;儿童酌情减量。
2、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不应超过10ml/min ,以免引起心力衰竭。
3、完全融化后室温放置不能过久,更不能反复冻融,融化后4摄氏度冰箱储存不能超过24小时。
1、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V因子和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2、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1、PT或APTT大于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急性大出血输注大量库存全血或者红细胞后。
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

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
血浆输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浆成分。
在进行血浆输注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注过程。
1. 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
血浆输注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或护士来执行,确保操作正确并能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在输注前,进行适当的血液检查。
通过检查患者的血型、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等,确保血浆的配对适合。
3. 注意血浆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血浆需要储存在低温条件下,并在输注前快速解冻,以保持其有效性。
4. 患者的观察。
在输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过敏和感染风险。
血浆输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此外,血浆也可能传播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正因如此,进行血浆输注前,应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感染病史,确保安全。
6. 注意输注速度。
血浆输注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初始
速度较慢,以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耐受良好,则可以逐渐加快输注速度。
7. 疫情防控措施。
在当前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血浆输注需要遵循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总之,血浆输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输注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医务人员应熟悉相应的注意事项,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输注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血浆的输注护理

血浆的输注护理作者:杨君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01-01输血浆是血站、输血科、临床众多卫生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
护士是治疗过程中最后一步操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1 适用范围血浆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聚集元。
按医嘱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要同型输注,不必交叉配血。
血浆可分为新鲜血浆、保存血浆、冰冻血浆和干燥血浆四种。
新鲜冰冻血浆於-30℃一下冰冻保存,保持全部凝血因子,保存期一年,适用于抗休克、止血、解毒、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病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等。
2 融化方法冰冻血浆使用前应于37℃水浴融化,并轻轻摇动血浆袋,是融化后的血浆内外温度一致。
其外观淡黄透明,如有异物或絮状物、纤维蛋白析出,则不能输注。
3 输血浆方法输血前,应先取得患者的理解并征求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取血时注意“三查八对”,在取血和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在输血前一定要两名护士根据需要查对的项目再次进行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输注时必须使用带滤网的输血器。
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需要输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血浆内不可随意加入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体。
输液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征象,并询问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
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住输血并按输血反应进行处理。
输注速度不应超过10毫升/分,输注剂量一般为5-15毫升/公斤体重或遵医嘱。
融化后的血浆应在4小时内输完,因故不能输者不得重复冰冻再用。
输完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
作者单位:114200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ICU病房。
病毒灭活血浆输注

病毒灭活血浆输注
血浆病毒灭活指的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蛋白的结构遭到破坏,使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
目前,常见的病毒灭活血浆是利用光敏剂(如亚甲蓝)能与病毒结合的特性,对血浆病毒进行灭活,并经过过滤有效地去除血浆中残存的白细胞,它能提高血浆输注的安全性,有效地控制血浆引起的病毒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
在最近几年里,这项引自国外的技术正在我国二、三线城市的血站被大规模推广,但这项技术在国际上仍存在许多争议。
1.适应证
(1)关于病毒天活血浆的适应证并无明确规定,在采血后6~8h内完成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桨与新鲜冰冻血浆大致相同。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和严重烧灼伤、大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但美国并未批准病毒灭活血浆用于DIC及大量输血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2)采血后超过6~8h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同普通冰冻血浆。
2.禁忌证
(1)对亚甲蓝过敏者慎用。
(2)其他禁忌证同冰冻血浆输注。
3.剂量与用法同冰冻血浆输注。
4.注意事项
(1)有研究表明,亚甲蓝光照法对血浆凝血因子有一定损伤,纤维蛋白原受损最明显。
处理后约损失20%,在使用病毒灭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时,应适当加大用量。
(2)其他注意事项同冰冻血浆输注。
输注血浆注意事项

输注血浆注意事项
输注血浆是一种常见的输血方式,用于补充患者缺乏的血浆成分。
以下是输注血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匹配血型:输注血浆时要确保受血者的血型与供血者的血浆血型相匹配。
不同的血型之间可能存在免疫反应,导致输注不良反应。
2. 安全性检查:输注血浆前,应对血浆样本进行严格的安全性检查,包括检查血浆是否存放合适时间、保存在正确的温度下,是否存在异常物质或流动不畅等。
3. 控制输注速度:血浆输注时,应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过快输注导致血容量负荷过大,引起心脏衰竭,或过慢输注导致受血者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血浆成分。
4. 监测反应:应密切监测受血者输注血浆后的反应。
有些人可能对血浆成分敏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发热、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
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输注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 交叉感染风险:输注血浆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在供血者进行筛查和血液安全性检测前,应确保血浆的来源是可靠的,并进行必要的病毒检测和无菌操作。
6. 转运和存储:输注血浆时,应注意正确的转运和存储方式。
输注前应检查血
浆袋的密封性和包装完好性,避免在转运或存储过程中造成污染或温度过高导致血浆成分的失活。
7. 遵循医嘱:血浆输注是一种医疗操作,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受血者和输注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不可自行增减输注量或改变输注速度。
总之,血浆输注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的医疗操作,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受血者的安全和血浆成分的有效输注。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血液输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或损伤。
在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注意多个要素,包括输注前的准备、血液成分的选择、输注速度和注意事项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素。
1.输注前的准备:在进行血液输注之前,需要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或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确保能够找到合适的静脉进行输注。
同时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确保用血的准确性。
2.血液成分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对于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
常见的血液成分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冷冻血浆等。
选择特定的血液成分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需要进行,例如,红细胞悬液适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悬液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等。
3.输注速度:输注速度是一个需要谨慎控制的因素。
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过大,造成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输注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毫升,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事项。
例如,输血设备应事先清洗和消毒,以确保输注过程中没有细菌感染的风险。
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患者应保持体位稳定,以防止血液反流和局部静脉压力过高。
5.不良反应处理:血液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在发生不良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改变输注速度或调整输注成分等。
6.输后护理:血液输注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如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状况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以评估输血效果。
若患者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总之,血液输注是一项常见的医疗过程,但需要注意多个要素。
输血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输血前准备:准备好静脉插管及输血器材,根据浆量提前准备好血浆包。
2、接种浆情况:由专人进行接种浆及血浆检查,将接种浆数据及血浆检查记录在接种浆卡上。
3、穿刺备血:由护士进行穿刺,采集血浆样本,将采集的血浆样本放入样本室待检测。
4、输血前准备:准备好医用导管和血液采集器,根据接种量开始准备输血管路。
5、输血流程:血浆随着血液采集器从病人体内抽出来,通过合成血浆仪血液采集器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向患者输注。
6、输血结束:输血完成后,应及时移除输血管路,并检查患者的输血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1、针对输血患者,要求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避免传播血吸虫病。
2、输血前要对患者进行耐量试验,并进行病史调查,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输血要求。
3、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清洗医用导管并进行消毒,确保血浆不受污染。
4、输血完成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5、针对输血患者,要求隔离病区,以免给他人造成感染。
6、输血完成后,应加强患者的营养调理,即使没有明显异常也要加强监测,以确保患者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无明确凝血障碍的出血或手术后、大量输血后,不推荐FFP 应用于扩容或作为营养补充,必须记住输注 FFP 并非没有风险,作为血液成分,FFP 输注最常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相关,后者是目前最常见的致死性输血反应之一。
因此 FFP 输注应权衡利弊。
一、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相对禁忌:心功能衰竭或肺水肿;
绝对禁忌:已经肯定患者对 FFP 或其中的成分不能耐受及先天性免疫球蛋白 A 缺乏且血液中存在抗 Ig-A。
二、血浆输注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轻度(荨麻疹):发生率 1~3 ,严重的过敏反应罕见,发生率 < 1/105。
2.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在输注 FFP 4~6 h 后出现非心源性肺水肿,表现为低氧血症、肺水肿,X 线检査可见「白肺」,有时可出现低血压和发热,在临床上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其它肺损伤等难以区分,症状在几天后缓解,体征至少持续 1 周以上。
这种并发症可通过使用来自未曾接受过输血的男性献血者或未生育、未曾接受过输血的女性献血者来避免。
3.发热反应
接受 FFP 输注时的发热反应发生率少于 1,而接受血浆置换者
发生率高达 10。
4.柠檬酸中毒
发生于快速输注大量血浆后,对于婴儿和肝病患者尤其应注意。
5.输血相关感染
血浆在冻存过程中灭活了细菌,细菌污染、生长和释放内毒素最可能发生于冻存前。
虽然病毒感染或其它未知或无法检出的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很小,但依然存在感染风险。
6.移植物宿主病(GVHD)
目前无 FFP 相关 GVHD 报道,冻存血浆时可导致淋巴细胞溶解,因此血浆照射没必要。
7.循环负荷
过重尤易发生于肾脏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8.凝血因子抗体
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的患者在反复输注 FFP,血液中可能出现抗体或抑制物。